竹葉青蛇,竹葉青是什么蛇

1,竹葉青是什么蛇

有毒的蛇
是一種毒蛇,如果被咬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咬傷癥狀: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間距0.3-0.8厘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全身癥狀有惡心、嘔吐、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方法一、被咬后,立即在傷口上方2cm—10cm處用布帶或繩子扎緊,阻斷淋巴和靜脈血的回流,并用小刀在傷口處劃開呈十字形的口子,使里面的毒血流出,并每隔15—20分鐘放松布帶或繩子1—2分鐘以免血液循環受阻,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在這個過程中應用清水、鹽水或0.5%的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沖洗傷口。方法二、被咬傷后,可以用口立即將毒液吸出,但是這對用口者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用口者的口腔必須非常的完好,不能有任何的傷口,否則,將會造成兩敗俱傷。在這里我建議最好不要使用第二種方法進行緊急救護處理``當然最好立即去醫院`
毒蛇

竹葉青是什么蛇

2,竹葉青蛇資料

竹葉青蛇  Trimeresurus stejnegeri;bamboo snake  蛇目蝰科蝮亞科的一種。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在西部,向北可達北緯33°(甘肅文縣)。吉林長白山也曾發現。通身綠色,腹面稍淺或呈草黃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紅色。體側常有一條由紅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鱗綴成的縱線。頭較大,呈三角形,眼與鼻孔之間有頰窩(熱測位器),尾較短,具纏繞性,頭背都是小鱗片。發現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區溪邊草叢中、灌木上、巖壁或石上、竹林中,路邊枯枝上或田埂草叢中。多于陰雨天活動,在傍晚和夜間最為活躍。以蛙、蝌蚪、蜥蜴、鳥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胎生。在福建、臺灣、廣東等省,是造成毒蛇咬傷的主要蛇種。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約30毫克。人被咬傷后,傷口局部劇烈灼痛,腫脹發展迅速,其典型特征為血性水泡較多見,且出現較早;一般較少出現全身癥狀。竹葉青蛇咬雖不致有生命危險,但咬傷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葉青,俗稱青竹標、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類地位: 蛇目 - 蝰科 - 竹葉青蛇屬  SERPENTES - Viperidae - Trimeresurus  分布: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及東南亞地區  棲息地:樹棲性。常發現于近水邊的灌木叢,山間溪流邊。  成體體型:全身可達60—90厘米  適合溫度:22—32度  活動時間:喜居樹上,多夜間活動。  外型特征:頭大,呈三角形,頸細,尾短。頭頂有細小鱗片。體背草綠色,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白色,自頸部之后有白色側線,有的在白側線內又有一條紅側線,但也有無側線者。腹面淡黃綠色。瞳孔橢圓形,紅色。尾巴焦紅色。  食物:嚙齒類動物,鳥類,樹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經質,具攻擊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極少發生致命事件,但傷口處理不當則有危險.  繁殖:卵胎生,產幼蛇10—25條  生存狀況:較常見  咬傷癥狀: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間距0.3-0.8厘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全身癥狀有惡心、嘔吐、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葉青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