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斤黑糯米放多少斤白酒
準備材料:黑糯米2500克、 酒丸2個、紅棗160克、杞子120克、黨參180克、白灑(40度)5000克制作步驟:1、準備好材料。2、黑糯米洗干凈,泡水20小時,再沖洗干凈,米和材料放電飯煲煮熟(電飯煲要干凈不能有油、鹽)。3、煮好的飯用一個有蓋的盆裝好,蓋好,等全部米煮好。4、煮好的飯中放涼至30度左右,先將酒丸研粉,分二次放入放涼的糯米飯中拌均。5、一邊加酒一邊拌飯,直到把500克酒拌完為止。6、分二份裝瓶,壓緊,中間壓一個洞。自然發酵7天。7、5000克白酒分別裝入兩瓶米飯中。8、用布把酒瓶包好,半年后出酒。9、成品圖。
2,4斤黑糯米泡多少斤酒
4斤黑糯米泡6-8斤酒。黑糯米酒是甜酒的一種,頭曲的黑糯米酒晶瑩剔透,酒味酸甜爽口。黑糯米酒不同一般,它是布依族用當地的特產黑糯米為原料,用布依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方法釀制而成的低度美酒。過去布依族雖把它作為待客的上品,但從未把釀制的方法向外族人傳授。直到1979年貴州省惠水縣酒廠才發掘出這一珍貴品種。在收集整理此酒古老的釀制方法后,再結合現代釀酒工藝,反復研制,釀制出風格獨特的黑糯米酒。1983年被評為“貴州名酒”。貴州惠水黑糯米,又稱紫糯米,栽培歷史悠久。據《定番州志》記載,從宋代起即為歷代地方官府向皇帝進貢的“貢米”,是御餐中的珍品。當地農民傳說,這是宋代的一位苗王,名叫黑陽大帝,是他首先發現的。以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都要打黑糯米粑以示祭祀,這一習慣,一直流傳至今。貴州黔南惠水縣是中國黑糯米之鄉,當地的黑糯米酒選材全部選自當地優質的黑糯米,經過獨特的布依族釀造方式,產出的黑糯米酒別有一番風味。十多年前,貴州惠水的黑糯米酒享譽神州,后由于若干問題逐漸淡出市場,2009年惠水縣酒廠改制,成立了貴州永紅酒業有限公司。我們拭目以待,新一輪的黑糯米酒風暴很快會再次刮起。此酒晶瑩透明,紅亮生光,香氣幽雅悅人,酒味酸甜爽口,醇厚甘美,酒體協調,是一種新興的甜黃酒,在黃酒中獨具一格。它不僅是飲料中的佳品,而且酒中含有花色甘、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經貴州省中醫研究所驗證,此酒具有補嗌氣、暖脾胃、補腎、烏發等功能,主治虛汗、盜汗、多汗癥和煩渴不止,食欲差,消化不良,食積不化,慢性腎炎,多尿癥等,既是滋補酒,又是藥用酒。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黑糯米酒
3,想泡黑糯米酒酒和米的比例是多少
泡黑糯米酒,需要20-25天。泡成金黃色,需要30天以上。糯米酒,又稱江米酒、甜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還常被作為重要的調味料。配料:糯米4000克、冰糖500克,水2000毫升,甜酒粉(酒曲)適量。做法:1.選米淘洗:選上等糯米,清水浸泡。水層約比米層高出20厘米。浸泡時水溫與時間:冬、春季15℃以下14小時,夏季25℃以下8小時,以米粒浸透無白心為度,夏季更換1~2次水,使其不酸。2.上甑蒸熟:將米撈入籮筐沖清白漿,瀝干后投入甑內進行蒸飯。在蒸飯時火力要猛,至上齊大汽后5分鐘,揭蓋向米層酒入適量清水。再蒸10分鐘,飯粒膨脹發亮、松散柔軟、嚼不沾齒,即已成熟,可下甑。3.拌曲裝壇:米飯出甑后,倒在竹席上攤開冷卻,待溫度降至36~38℃不燙手心時,即可撒第一次紅曲,再翻動一次,撒第二次紅曲,并拌和均勻,用曲量為米量的6~7%。溫度控制在21~22℃左右,即可入壇。按每100千克原料加凈水160~170千克的比例,同拌曲后的米飯裝入酒壇內攪勻后加蓋,靜置室內讓其自然糖化。4.發酵壓榨:裝壇后,由于內部發酵,米飯及紅曲會涌上水面。因此每隔2~3天,要用木棒攪拌,把米飯等壓下水面,并把壇蓋加蓋麻布等,使其下沉而更好地發酵。經20~25天發酵,壇內會發出濃厚的酒香,酒精逐漸下沉,酒液開始澄清,說明發酵基本結束。此時可以開壇提料,裝入酒籮內進行壓榨,讓酒糟分離。5.澄清陳釀:壓榨出來的酒通過沉淀后,裝入口小肚大的酒壇內,用竹葉包扎壇口,再蓋上泥土形成帽式的加封口。然后集中在酒房內,用谷皮堆滿酒壇四周,燒火熏酒,使色澤由紅逐漸變為褐紅色。再經30天左右,即可開壇提酒。儲存時間越久,酒色就由褐紅色逐漸變為金黃色,成為釀美酒。每100千克糯米可釀造米酒2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