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酒碰上銅鐵塑料會有反應嗎
紅酒接觸鐵質、銅質材料或工具,會使葡萄酒染上鐵、銅破敗病,酒會色澤加深、渾濁不清、沉淀等;食品級塑料不會有問題,異味很好的塑料會使酒染上異味,口感很差。
鐵會有一點氣泡,銅和塑料無反應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2,我的手機內存卡幾個月不用了現在拿出來用怎么用不得了
你看下內存卡的金手指處,就是金色發光的金屬條那里,是不是臟了,拿干凈的紙巾小心搽拭,再試試,應該就好了。
否則就是壞了。
可能接觸不好,可能壞了,壞了就沒用了
用典酒擦一擦內存卡黃銅片那里
3,酒中的銅會生銹嗎
銅可能會被氧化成銅離子進入溶液,溶液就會變色 所以還是小心為好
會生銹
樓上真滑稽,銅屬于氫后元素,還能和非氧化性酸反應?銅只有吸氧腐蝕,沒有析氫腐蝕,酒中的酸少得可憐而且酸性弱得可憐,所以放在弱酸性環境中沒什么問題。但還是盡量要避免空氣的進入,因為在酸性條件下,銅可能會被氧化成銅離子進入溶液(當然如果在酒中量很少)
會。酒中就含有酸。白酒中含有醋酸跟乳酸,紅酒中有酒石酸。由于銅接觸空氣當中的氧化物、酸等物質,造成銅產生銅綠,也就是銅生銹。
4,怎么知道酒內有工業酒精成分
如何鑒別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 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假酒的查處力度,用工業酒精制造假酒的事件已經越來越少,但人們還是應該提高警惕。 工業酒精和食用酒精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醇,他們的區別要從生產途徑來說。食用酒精是使用糧食和酵母菌在發酵罐里經過發酵后,經過過濾、精餾得到的產品,通常為乙醇的水溶液。 工業酒精是石油在催化劑和高溫條件下,裂化長鏈有機化合物而得到的乙醇。同時,還含有甲醇等有毒雜質。 在鑒別上,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沒有酒香和糧食釀造的柔潤,而有一種酒精勾兌的辛辣,喝著嗆嗓、傷頭。 散裝白酒是假酒“重災區” 為避免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消費者應盡量不要購買無商標、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的散裝白酒,而應到正規商店購買具有正規包裝的白酒。 教您兩招鑒別什么是好酒 招數一:取幾滴白酒放在手心里,然后合掌使兩手心接觸用力摩擦幾下,如酒生熱后發出的氣味清香,則為優質酒;如氣味發甜,則為中檔酒;氣味苦臭,則為劣質酒。 招數二:在酒中加一滴食用油,看油在酒中的運動情況。如果油在酒中的擴散比較均勻,并且均勻下沉,則酒的質量較好;如果油在酒中呈不規則擴散狀態,且下沉速度變化明顯,則可以肯定酒的質量有問題。本報綜合報道
以下為檢驗乙醇中是否含甲醇的化學方法,,,方法一:取兩試管,分別裝入適量待鑒別液,加入適量濃硫酸,兩試管同時加熱,迅速加熱至170,收集產生氣體,通入溴水中。能使其褪色的,是乙醇反應所產生的氣體。 乙醇與濃硫酸發生消除反應,生成乙烯,乙烯與溴水反應,使溴水褪色;甲醇與濃硫酸反應,不產生能使溴水褪色的氣體。 方法二:鑒別乙醇和甲醇可以用碘仿反應,甲醇不能發生碘仿反應,乙醇可以 c2h5oh+4i2+7naoh→hcoona+chi3↓+6h2o+5nai 有沉淀產生。甲酸鈉還可以進一步被氧化成碳酸鈉方法三:用適量黃銅 入其中 并加熱加入適量非氧化性酸 如果有含有甲醇的工業酒精 會使得銅進入液體系 而變色
5,千金小姐是什么意思幫忙解釋下
來 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途中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
后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吳王調遣勁旅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編輯本段]古用法 1.用“千金”來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元代曲作家張國賓所寫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便。”明、清以后的話本小說中稱女孩子為“千金”的就更多了。
2.古時把富貴人家的女孩稱為“侯門千金”,今人泛稱女孩叫“千金小姐”。
女孩何以稱“千金”?這得從我國的古代貨幣單位說起。兩千年前的秦朝以一鎰為一金(“鎰”是古代重要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漢朝以一斤金子為一金。秦漢時金多指黃銅,“千金”實為“銅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貴重,如“一字值千金”、“一言千金”、“一笑千金”“一刻千金”、“一諾千金”、“一物千金”等均是此義。在社會交往中,漸漸地,人們也就將未婚女孩專稱為“千金小姐”了。 詞語解釋 【名稱】千金小姐
【拼音】qiān jīn xiǎo jiě
【解釋】古時對大戶人家未婚女兒的敬稱。
【出處】元·張國賓《薛仁貴榮歸故里》第四折:“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便。”
【事例】據這詩句看來,此女實是~。我今給你十貫酒資,你也發個善心,把這小姐放了,積些陰功。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也用于蔑視口吻
千金小姐什么意思
6,生活中的化學 或和生活化學連在一起的都可以 越多越好
生活中的化學小常識
小常識(一)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
飲酒過量常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語言漸多,舌頭不靈,面頰發熱發麻,頭暈站立不穩……都是醉酒的先兆,這時需要解酒。
不少人知道,吃水果或飲服1--2兩干凈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
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盡管帶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過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緩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應雜體內進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貪杯。
小常識(二)油條與化學
油條是我國傳統的大眾化食品之一,它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條的歷史非常悠久。我國古代的油條叫做“寒具”。唐朝詩人劉禹錫在一首關于寒具的詩中是這樣描寫油條的形狀和制作過程的:“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這首詩把油條描繪得何等形象化啊!可當你們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條時,是否想到油條制作過程中的化學知識呢?
先來看看油條的制作過程:首先是發面,即用鮮酵母或老面(酵面)與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團發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適量純堿、食鹽和明礬進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長10厘米左右的條狀物,把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窄木條在中間壓一下,旋轉后拉長放入熱油鍋里去炸,使膨脹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黃、又香的油條。
在發酵過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團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變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變成乙醇,并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有機酸類,這些有機酸與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類。
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產生許多小孔并且膨脹起來。有機酸的存在,就會使面團有酸味,加入純堿,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機酸中和掉,并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進一步膨脹起來;同時,純堿溶于水發生水解;后經熱油鍋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條更加疏松。
從上面的反應中,我們也許會耽心,在油條時不是剩下了氫氧化鈉嗎?含有如此強堿的油條,吃起來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處也就在這里。當面團里出現游離的氫氧化鈉時,原料中的明礬就立即跟它發生了反應,使游離的氫氧化鈉經成了氫氧化鋁。氫氧化鋁的凝膠液或干燥凝膠,在醫療上用作抗酸藥,能中和胃酸、保護潰瘍面,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常見的治胃病藥“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氫氧化鋁,因此,有的中醫處方中談到:油條對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對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療效。
小常識(三)真金辨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穿戴金飾品的人越來越多了,購買時,人們總想買純一點的,全純的叫足金即真金。
真金金光閃閃,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蝕,千百年后其色紋絲不變。
真金雖然閃閃發光,但閃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鈦等。)
愚人金是指能閃耀金黃色的黃鐵礦(FeS2)或黃銅礦(CuFeS2)的礦石,它們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礦物知識的人而得其諢名。
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澤無二,真假難辨。但它們一碰到試金石,其“廬山真面目”便暴露無遺。看來,試金石倒的神秘,其實,它不過是自然界極普通的石頭,色呈灰黑,狀如鵝度較大,因久經風化逐成鵝卵狀。檢驗時,只要把受試物在試金石上一劃,便原形畢露:黃鐵礦劃出的條痕是黑色的:黃銅礦劃出的條痕是墨綠色的;而真金呢?在試金石上留下的劃痕,再出其“廬山真面”-金黃色。
“金無足赤”。天然黃金尚且不盡絕對純,更何況黃金稀貴,所以,不少金飾品都是在金里添加一些銅、銀,把它做成合金。人們選購時,這就面臨一個如何鑒定黃金統一統一純度,確定其成色(含金量)的問題。憑借試金石的“火眼金睛”,不僅能分辨黃金的真偽;還能識破黃金的優劣(以“K”為單位,以24K…100%為優;18K…75%為次;12K…50%為劣)這是因為不同成色的金飾品,顏色稍有差別。人們事先按比例精制出不同含金量的標準金條,一一在試金石上劃出確知含量的色痕,再拿待測的金飾物在同一試金石上劃痕,兩相比較,最后由經驗豐富的行家判定成色。此法簡單位易行,但有一定的誤差,必須尋找更精確的方法,選用“目光更為敏銳”的儀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外發明一種激光試金儀。把激光束照射金、合金或仿金,分別化為蒸氣,顯現不同光譜線及其強度,從而甄別無誤,操作簡捷,也不用擔心損耗黃金,檢驗時,用激光打的刀比針尖還小,樣品損失不足十億分之一克,真是微乎其微,頗受顧客和珠寶商的歡迎,這種撩開形形色色“廬山真面”的金飾品的儀器,堪稱名副其實的“試金石”。
生活中的化學
人們的衣食住行樣樣者需要物質,豐富的物質世界帶給我們多彩的生活。學了化學,你會發現其實化學就在你身邊。無論是生產、生活,還是環境保護、能源與資源的利用、醫藥衛生與人體健康等與化學物質有著廣泛的關系。生活中有著許多化學常識需要我們去認識。
1、加碘食鹽的使用。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長期缺碘可導致碘缺乏癥,食用加碘食鹽是消除碘缺乏癥的最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加碘食鹽中含有氯化鈉和碘酸鉀,人體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鉀提供的,而碘酸鉀受熱、光照時不穩定易分解,從而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炒菜時要注意:加鹽應等快出鍋時,且勿長時間燉炒。
2、豆腐不可與菠菜一起煮。草酸鈣是人體內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菠菜、洋蔥、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草酸、草酸鈉 ,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如硫酸鈣等成分。上述物質可以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淀等物質。從醫學的觀點看:菠菜、洋蔥、竹筍等不要和豆腐同時混合食用,會生成草酸鈣的沉淀,是產生結石的誘因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混合食用會破壞他們的營養成分。
3、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無毒元素,因而鋁制飲具、含鋁蓬松劑發酵粉、凈水劑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鋁可擾亂人體的代謝作用,長期緩慢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緩慢且不易覺察,然而,一旦發生代謝紊亂的毒性反應則后果嚴重。防鋁中毒,生活中應注意(1)減少鋁的入口途徑,如少吃油條,治療胃的藥物盡量避免氫氧化鋁的藥劑。(2)、少食鋁制品包裝的食品。(3)、有節制使用鋁制品,避免食物或飲用水與鋁制品之間的長時間接觸。
4、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化合物易于誘發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為何出現“赤潮”。近年來,我國渤海灣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現大面積的紅色潮水,人們稱這種現象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現象,也不像“黑潮”那樣是海流運動,而是海洋中一種紅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條件下過度繁殖的生物現象。為什么浮游生物能過度繁殖呢?原來大量涌進海洋中的廢水、廢渣以及經大氣交換進入海洋的物質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屬于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劇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紅裝”。為了預防海洋赤潮現象,應該控制含氮、磷等廢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廢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態平衡。
7、食物的酸堿性。研究發現,多吃堿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堿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堿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一般地說,大米、面粉、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幾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產品等則都是堿性食物。注意科學飲食,改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緩和逆轉。人體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水平有密切關系。在體液酸堿度允許的范圍內,酸性偏高者智商較低,堿性偏高則智商較高。科學家測試了數十名6至13歲的男孩,結果表明,大腦皮層中的體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某些學習成績欠佳、智力發育水平較低的孩子,往往多屬酸性體質。
8、食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無機化學防腐劑中很重要的一位成員。二氧化硫被作為食品添加劑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在羅馬時代用做酒器的消毒。后來,它被廣泛地應用于食品中,如制造果干、果脯時的熏硫;制成二氧化硫緩釋劑,用于葡萄等水果的保鮮貯藏等。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可顯示多種技術效果,一般稱它為漂白劑,因為二氧化硫可與有色物質作用對食品進行漂白。另一方面二氧化硫具有還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酶性褐變。總之,由于二氧化硫的應用可使果干、果脯等具有美好的外觀,所以有人稱它為化妝品性的添加劑。二氧化硫在發揮“化妝性”作用的同時,還具有許多非化妝作用,如防腐、抗氧化等,這對保持食品的營養價值和質量都是很必要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二氧化硫對人體是無害的,但自Baker等人在1981年發現亞硫酸鹽可以誘使一部分哮喘病人哮喘復發后,人們重新審視二氧化硫的安全性。經長期毒理性研究,人們認為:亞硫酸鹽制劑在當前的使用劑量下對多數人是無明顯危害的。還有兩點應該說明的是:食物中的亞硫酸鹽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會引起過敏,即使是很敏感的亞硫酸鹽過敏者,也不是對所有用亞硫酸鹽處理過的食品均過敏,從這一點講,二氧化硫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防腐劑。
9、食鹽為什么會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于食鹽中常含有氯化鎂。氯化鎂在空氣中有潮解現象。為了防止食鹽的潮解一般可將食鹽放在鍋中干炒。由于氯化鎂在高溫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鎂(MgO),失去潮解性。或將食鹽進行提純,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沒有潮解現象。
10、水垢的形成。水中溶解有碳酸氫鈣,一點也看不出來。但當把含有碳酸氫鈣的水放到鍋中燒時,碳酸氫鈣在受熱后,逐淅分解,又轉變為原來的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鈣。這些含有碳酸鈣的開水到在茶壺或者熱水瓶內,碳酸鈣就逐漸深入瓶底或附結在內壁上,時間一長,碳酸鈣結起,就成了“茶垢”。那么,為什么鹽酸能除掉碳酸鈣呢?這又是一個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叫做氯化鈣的新物質。氯化鈣能夠溶解在水中,所以只要用水一洗就沒有了。這樣一來,“茶垢”就除掉了。用鹽酸除“茶垢”。可得注意:首先,不要直接用手去抹,最好用根銅絲纏著布條來擦洗,其次,鹽酸要配得稀一點,不能太濃,而且還不能太多,因為鹽酸有腐蝕性。除掉“茶垢”后,要用水認認真真地沖洗幾遍,才能把鹽酸除去;或者在茶壺里盛些水,放上幾只鐵釘,過幾天,那些殘存的鹽酸就沒有了。
11、醫生用什么藥使運動員很快消除疼痛。在觀看足球賽時,有時會看到綠茵場上,正在拼搶中的足球運動員,由于受傷突然摔倒,有時還抱著大腿痛得翻滾。為了讓他能繼續拚搏,醫生跑過去,拿著一個小噴壺,向受傷部位噴射一種藥,再用藥棉不斷地揉搓、按摩,稍待片刻,受傷的運動員重新站立起來,又投入了比賽。醫生用什么藥使運動員很快消除疼痛呢?原來噴壺里裝的是氯乙烷(C2H5Cl),這是一種沒有顏色、極易揮發(沸點13.l ℃)的液體。當把它噴到受傷部位時,立即揮發。在揮發時要吸收熱量,從而使皮膚表面溫度驟然降低,使感覺變得遲鈍,因而起到了鎮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這就是醫學上?quot;冷凍麻醉"療法。
不太清楚
水果中含有酸和各種微量元素! 那是拍毒的好東西!
上面回答的太詳細了,偶無語了
....額
食物中的二氧化硫
由于食品的長期貯存、長途運輸及密封包裝的需要,食品防腐已成為食品工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防腐劑的使用,不僅可以延長食品的貯存期和貨架期,而且還可以防止食品產生有毒微生物,因而對食品工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防腐劑按來源和性質可分為兩類:有機化學防腐劑和無機化學防腐劑。其中,二氧化硫是無機化學防腐劑中很重要的一位成員。
二氧化硫被作為食品添加劑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在羅馬時代用做酒器的消毒。后來,它被廣泛地應用于食品中,如制造果干、果脯時的熏硫;制成二氧化硫緩釋劑,用于葡萄等水果的保鮮貯藏等。
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可顯示多種技術效果,一般稱它為漂白劑,因為二氧化硫可與有色物質作用對食品進行漂白。另一方面二氧化硫具有還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酶性褐變。總之,由于二氧化硫的應用可使果干、果脯等具有美好的外觀,所以有人稱它為化妝品性的添加劑。二氧化硫在發揮“化妝性”作用的同時,還具有許多非化妝作用,如防腐、抗氧化等,這對保持食品的營養價值和質量都是很必要的。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二氧化硫對人體是無害的,但自Baker等人在1981年發現亞硫酸鹽可以誘使一部分哮喘病人哮喘復發后,人們重新審視二氧化硫的安全性。經長期毒理性研究,人們認為:亞硫酸鹽制劑在當前的使用劑量下對多數人是無明顯危害的。還有兩點應該說明的是:食物中的亞硫酸鹽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會引起過敏,即使是很敏感的亞硫酸鹽過敏者,也不是對所有用亞硫酸鹽處理過的食品均過敏,從這一點講,二氧化硫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防腐劑。
專家們認為,盡管在食品中使用現在規定劑量的二氧化硫對多數消費者無害,但還是應該制定一套亞硫酸鹽在食品中應用的辦法,以保護那些對亞硫酸鹽過敏的人。這種限制性辦法的實施,目前是以確定二氧化硫的殘留量為依據,比如對蘑菇護色和防腐以及葡萄的保鮮貯藏都用二氧化硫,從報告來看,殘余量都很低,是否能對人產生危害,需要進一步確定。
7,初三剛學的化學 孩子比較弱 是不是要一對一補習
如果您的孩子其他學科不錯的話,可以選擇一對多,初中化學都是很基礎的東西,能理解就很容易了
試試 作業幫 這個軟件還不錯喲 方便
一、水。混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像天然水、河水、雨水、海水、凈化水、自來水等。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如蒸餾水(水、冰和水蒸氣)等。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的液體。在101.3千帕斯卡的壓強下,水的凝固點是0攝氏度,沸點為100攝氏度,在4攝氏度時,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物質一般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氧氣、蔗糖等,是由水分子、氧氣分子和蔗糖分子,聚集而成,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是很小的,我們用肉眼,甚至用能把物體放大到幾十倍、幾百倍的光學顯微鏡、放大到幾萬倍、幾十萬倍的電子顯微鏡都看不到它。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運動。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如把a毫升的水與a毫升的乙醇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a毫升。固態物質,分子一個個有次序緊密排列,液態物質分子無序排列,在一定體積內較自由地運動,氣態物質分子間隙較大,充滿整個容器,自由地向空間擴散。水還會變成化學變化。1. 水通電后會分解,兩個電極上有氣泡產生,陰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而陽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燒起來:水=通電=氫氣+氧氣。分子由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構成。原子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有時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鎢、汞、銅等。原子也在不斷地運動。2. 水和酸性氧化物反應:水+二氧化碳=碳酸。3. 水和堿性氧化物反應:水+氧化鈣=氫氧化鈣。由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這叫做化合反應。二、化學符號: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周圍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但氫原子核只由一個質子構成。質子帶一個正電荷,而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核內質子數等于核電荷數,即核外電子數。各個電子在原子核外分層運動,即分層排布,可以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核用小圈表示,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原子也是有質量的,如果用國際單位制的質量單位,就顯得太大了,所以我們用一種碳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作為標準,其它原子質量和它相比較,所得的數值,叫相對原子質量。如: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而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 相對原子質量是沒有單位的。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目前人們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元素符號: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如果幾種元素的第一個拉丁字母相同,就在它旁邊寫上一個小寫字母,如:碳——C,硫——S,氮——N,鈉——Na,氖——Ne。它也可以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氧氣、氫氣。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水、二氧化碳。化學式——用元素表示單質和化合物組成的式子,表示一種物質、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金屬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但一些單質是雙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則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注上阿拉伯數字。如:鎂粉——Mg,木炭——C,氫氣——H2、氧氣——O2、氮氣——N2,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要把正價的元素和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的元素和原子團寫在右邊,然后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阿拉伯數字,如果原子團右下角寫阿拉伯數字時,則必須用括號把原子團符號括起來。如:氯化銀——AgCl,二氧化硅——SiO2、氫氧化鎂——Mg(OH)2. 讀時,從左到右讀某化某或某酸某,有時還要讀出分子里的原子個數。化學式包括分子式、實驗式、結構式、示性式等。化學式前面加上系數,表示分子的個數。式量——化學式中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如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氧氣為32,碳酸為62等。化合價——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和別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化合價口訣如下:一價:氟氯溴碘鈉鉀銀;二價:氧鈣銅汞鎂鋇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正負變價要分清;莫忘單質都為零。負一硝酸氫氧根;負二碳酸硫酸根;負三記住磷酸根,正一價的是銨根。離子化合物——由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鈉、氯化鎂等。共價化合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氨氣、水等。在金屬和非金屬元素構成的化合物里,金屬元素是正價,非金屬元素為負價,在氧化物里,氧是負二價,另一種元素顯正價。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是負二價,氫元素通常是正一價;在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價,而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三、溶液:溶液——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透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懸濁液——固態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的混合物。乳濁液——小液滴懸浮在液體里的混合物。溶質——在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質。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如水、乙醇、四氯化碳、苯等。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的溶解度。根據溶解度,物質可以分為易溶、可溶、微溶和難溶。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質的溶液。濃度——可以由質量分數(溶質質量占溶液質量的分數)、物質的量濃度表示。四、空氣、氮氣、氧氣和氫氣。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氮氣+鎂=點燃=氮化鎂。氮氣+氫氣=高溫,高壓,催化劑=氨氣。氮氣+氧氣=放電=一氧化氮。實驗室制氧氣——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方法制得,也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得:氯酸鉀=二氧化錳,加熱=氯化鉀+氧氣。高錳酸鉀=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氧氣為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在-183攝氏度時,變為淺藍色液體,在218攝氏度時變成雪花狀氧氣和非金屬反應:碳+氧氣=點燃=二氧化碳。硫+氧氣=點燃=二氧化硫。磷+氧氣=點燃=五氧化二磷。氫氣+氧氣=點燃=水。氧氣與金屬反應:鐵+氧氣=點燃=四氧化三鐵。鎂+氧氣=點燃=氧化鎂。銅+氧氣=加熱=氧化銅。氧氣與化合物反應:乙炔+氧氣=點燃=二氧化碳+水。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個物質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的總和。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氫氣。Zn+H2SO4=ZnSO4+H2↑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在低溫下,能夠液化成無色的液體。氫氣的可燃性:2H2+O2=點燃=2H2O,如果點燃混有氧氣的氫氣就會發生爆炸。氫氣的還原性(即奪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性質):CuO+H2=Δ=Cu+H2O,WO3+3H2=高溫=W+3H2O。五、碳。同素異形體——由同種元素形成的多種單質,如金剛石、石墨和富勒烯,氧氣和臭氧、紅磷和白磷等。在常溫時,碳的化學性質是不活潑的,在高溫時,碳的化學性質變得活潑起來,易和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可燃性:C+O2=點燃=CO2 2C+O2=點燃=2CO還原性:C+2CuO=高溫=2Cu+CO2↑ C+H2O=高溫=CO+H2 C+CO2=高溫=2CO碳酸鈣——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遇到鹽酸會發生反應,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鈣還能和乙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碳酸鈣加強熱分解,生成氧化鈣:CaCO3=高溫=CaO+CO2↑二氧化碳——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標準狀況下為1.977千克/立方米,可溶于水,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氣集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在低溫下(-56.6℃)液化為無色液體,-78.5℃能凝固成雪狀固體,固態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助燃,能滅火,但是鎂帶著火不能用二氧化碳來滅:2Mg+CO2=點燃=2MgO+C。二氧化碳能和水、堿反應: H2O+CO2=H2CO3,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Ca(HCO3)2。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稱為碳酸氣。一氧化碳——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為1.25千克/立方米,難溶于水。實驗室用濃硫酸使甲酸脫水,制取一氧化碳:HCOOH=濃硫酸,Δ=H2O+CO↑一氧化碳可以燃燒,發出藍色火焰:2CO+O2=點燃=2CO2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CuO+CO=Δ=Cu+CO2,Fe2O3+3CO=高溫=2Fe+3CO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與血紅蛋白牢固結合,造成組織缺氧。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原子團——由幾個原子構成的原子集團,在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相當于一個原子,如硫酸根、氫氧根、硝酸根、碳酸根、氯酸根、高錳酸根、銨根等。酸——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堿——由金屬元素或銨根與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鹽——由金屬元素或銨根組成的化合物。六、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和碳元素以碳酸根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之外都是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包括烴、烴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機化合物等。甲烷、乙烯、乙炔、丙烯、丁烯、二硫化碳、乙醇、乙酸等都是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無色無味氣體,密度為0.717千克/立方米,極難溶解于水。實驗室里用堿石灰和無水乙酸鈉共熱制取甲烷,并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在集氣瓶中:CH3COONa+NaOH=CaO,Δ=Na2CO3+CH4↑甲烷燃燒時,火焰明亮呈淺藍色:CH4+2O2=點燃=CO2+2H2O。甲烷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不會被強氧化劑(如酸性的高錳酸鉀溶液、濃硫酸、濃硝酸)所氧化,也不和強酸、強堿發生化學反應。甲烷在高溫下分解,兩種元素都成零價:CH4=高溫=C+2H2,2CH4=電弧=3H2+C2H2。乙醇——俗稱酒精,為無色透明,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沸點78.5℃,容易揮發,能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本身可以作溶劑,可以燃燒:C2H5OH+3O2=點燃=2CO2+3H2O還可以和一些活潑金屬起反應,生成乙醇鹽和氫氣:2C2H5OH+2Na=2C2H5ONa+H2↑和鹵族元素的無氧酸發生反應,生成烴的鹵代物:C2H5OH+HBr=H2SO4(濃)=H2O+C2H5Br有機化合物分子在脫水劑作用下,和濃硫酸共熱,在170攝氏度時,分子內脫去一個水分子生成乙烯,而在140攝氏度時,分子間脫水生成二乙醚。C2H5OH=濃硫酸,Δ=H2O+C2H4↑2C2H5OH=濃硫酸,Δ=H2O+C2H5OC2H5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有甜味,是白色晶體,能和鎂反應,也可以受酒化酶作用變成酒精,還能被氧化銀、氫氧化銅、濃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成葡萄糖酸。C6H12O6+Mg=點燃=6C+6MgO+6H2↑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C6H12O6+2Cu(OH)2=Δ=C5H11O5COOH+Cu2O↓+H2OC6H12O6+6O2=酶=6CO2+6H2O七、金屬。金屬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重金屬和輕金屬等。鐵、錳、鉻是黑色金屬,其它的金屬(如鋰、鎢、汞、鋨、鋁、銀、鈣等)都是有色金屬。金屬能導電導熱。合金——把金屬和其它物質熔合在一起,冷凝后得到的混合物。如鋼、黃銅、硬鋁、焊錫、武德合金等。鐵——鋼鐵為含碳的鐵合金,分為生鐵、熟鐵和鋼。銅——具有紫紅色金屬光澤,熔點1083攝氏度,密度8900千克/立方米,導電導熱。在潮濕的空氣中,銅表面生成一層綠色的堿式碳酸銅,但不能和鹽酸、稀硫酸反應,可以和氧氣、濃硫酸和硝酸反應。2Cu+O2=Δ=2CuO3Cu+8HNO3=Δ=3Cu(NO3)2+4H2O+2NO↑Cu+4HNO3(濃)=Δ=Cu(NO3)2+2H2O+2NO2↑Cu+2H2SO4(濃)=Δ=CuSO4+2H2O+SO2↑鋁——銀白色輕金屬,熔點660攝氏度,密度2700千克/立方米,在鋁的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隔絕鋁和氧氣的接觸,防止鋁被氧化。2Al+3O2=點燃=2Al2O3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硫酸、鹽酸或乙酸等非氧化性酸中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Fe+CuSO4=FeSO4+CuCu+2AgNO3=Cu(NO3)2+2Ag八、單質、氧化物、堿、酸、鹽。堿性氧化物——能和酸反應生成鹽、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和堿反應生成鹽、水的氧化物。兩性氧化物——能和酸、堿反應生成鹽、水的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不能和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容易潮解,并有強烈的腐蝕性,俗稱燒堿、苛性鈉,能和多種物質發生反應。與指示劑反應,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紫色石蕊試液和綠色BTB試液變藍。與酸性氧化物反應:2NaOH+CO2=Na2CO3+H2O與酸發生中和反應:2NaOH+H2SO4=Na2SO4+H2O和鹽發生復分解反應:CuCl2+2NaOH=Cu(OH)2↓+2NaCl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微溶于水,有腐蝕性。它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鹽反應。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堿類——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根據堿類的組成,可以把堿類叫做氫氧化某。堿類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鹽反應,還能與指示劑反應,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紫色石蕊試液和綠色BTB試液變藍。鹽酸——無色液體,氯化氫的水溶液,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和腐蝕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BTB試液變黃,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能和活潑金屬,堿類和鹽類反應。Cu(OH)2+2HCl=CuCl2+2H2OAgNO3+HCl=AgCl↓+HNO3鹽酸還能和堿性氧化物反應:Fe2O3+6HCl=FeCl3+3H2O硫酸——無色粘稠油狀液體,不容易揮發,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容易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所以稀釋濃硫酸是把濃硫酸沿著試管或燒杯壁慢慢倒入水中,不斷攪動,使得生成的熱量迅速擴散。濃硫酸能吸收水分,稱為吸水性,實驗室可以用它來做干燥劑。硫酸的性質和鹽酸相似,但濃硫酸還有脫水性,即把有機化合物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以二比一的比例脫出,使其碳化變黑。Zn+H2SO4=ZnSO4+H2↑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BaCl2+H2SO4=BaSO4↓+2HClC12H22O11=H2SO4(濃)=12C+11H2O酸類——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酸叫做含氧酸,命名為某酸,如硫酸、硝酸、乙酸、亞硫酸和亞硝酸等,不含氧元素的酸為無氧酸,命名為氫某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BTB試液變黃,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能和活潑金屬,堿類和鹽類反應。但是濃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與金屬反應時,不生成氫氣。根據酸的組成是否含碳元素,可以把酸分成無機酸和有機酸。鹽酸、硫酸、硝酸、硼酸、碳酸、亞硫酸屬于無機酸,其它含碳元素的酸為有機酸,如乙酸、羥基丁二酸、檸檬酸、十六酸、十八酸、水楊酸、抗壞血酸、己二酸、對苯二甲酸、氨基酸和核酸等。pH值——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表示溶液的酸堿度,25攝氏度時,pH為0到14之間,pH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pH大于7,溶液呈堿性,pH小于7,溶液呈酸性。鹽——由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鹽可以分為正鹽、酸式鹽、堿式鹽等。正鹽——鹽的組成里只有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含氧酸鹽的命名為在酸根的名稱后加上某元素的名稱,稱為某酸某,無氧酸鹽的命名為在非金屬名稱和金屬元素的名稱之間加上一個化字,叫做某化某。酸式鹽——鹽的組成里除了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外,還含有氫原子的鹽。其命名是在酸根名稱后面加一個氫字,如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硫氫化鈉。堿式鹽——鹽的組成里除了金屬元素和酸根外,還含有氫氧根的鹽,命名是在酸根名稱前加堿式兩字,如堿式碳酸銅、堿式氯化鎂等。氯化鈉——無色晶體,易溶于水,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正方體。它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的氯化銀沉淀:NaCl+AgNO3=AgCl↓+NaNO3。碳酸鈉——無水碳酸鈉為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現堿性,稱為純堿,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和BTB試液變藍,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鈉晶體為塊狀固體,在常溫時,逐漸失去結晶水,成為碳酸鈉粉末,這叫做風化。Na2CO3·10H2O=Na2CO3+10H2O↑硫酸銅——晶體為藍色,俗稱膽礬,受熱后放出水蒸氣,失去結晶水,生成白色粉末,滴入幾滴水,無水硫酸銅跟水結合,生成藍色的水合硫酸銅。氫氧化鈣和硫酸銅反應,生成天藍色氫氧化銅和硫酸鈣的懸濁液,稱為波爾多液。Ca(OH)2+CuSO4=CaSO4↓+Cu(OH)2↓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產生沉淀、氣體或水,復分解反應即可發生。化學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鉀肥。含有兩種營養元素的肥料叫做復合肥料。物質的分類和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