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干白(干白)

干白


一.如何品嘗干白

1.干葡萄酒干葡萄酒不加糖,不甜而微酸,又叫佐餐酒,這種酒在世界上非常盛行,一般在席間飲用。干葡萄酒能和各種菜肴相互配合,干白、干紅兩大品種各具特色。

2.干白葡萄酒色澤澄清透明,果香新鮮,酒體清雅優美,酒質細膩醇正,口味微酸,能助消化,解油膩。夏季燥熱,人們偏愛食用各種海鮮,飲用干白葡萄酒會使佳肴風味更加突出,妙不可言。

3.干紅葡萄酒以其鮮艷的色彩、濃郁的酒香和清雅草香而獨具特色,酒質細膩柔潤,回味極佳。酒中富含單寧,可以解膩。

4.酒中的浸出物和總酚含量高出干白葡萄酒,這些成份開胃、助消化并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可稱作夏日避暑的靈丹妙藥。

一.如何品嘗干白


二.干白怎么做好吃有營養

你說的是什么干白啊?不是干白葡萄酒吧、

二.干白怎么做好吃有營養


三.如何品白酒

1.白酒品評法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后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2.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后搖杯聞強的香氣。

3.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

4.屬于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應該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

5.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

6.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后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

7.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1)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后將過濾紙旋轉半個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8.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9. (3)將少許酒置于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對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

10.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

11.將酒沾滿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用舌頭抵住前頷,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以檢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澀味。

12.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時間有多長。

13.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10秒鐘。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后則可適當加大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后苦。

14.并鑒定有無刺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應根據兩次嘗味后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寫下評語。 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15.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

16.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于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

17.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并準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并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18. 為了對各個酒的優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評價,除了寫出評語之外,常常采用評分法。目前我國白酒評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19. 黃酒品評法 黃酒品評時基本上也分色、香、味、體(即風格)四個方面。 色 通過視覺對酒色進行評價,黃酒的顏色占10%的影響程度。

20.好的黃酒必須是色正(橙黃、橙紅、黃褐、紅褐),透明清亮有光澤。黃酒的色度是由于各種原因增加的: (1)黃酒中混入鐵離子則色澤加深。

21. (2)黃酒經日光照射而著色,是酒中所含的酷氨酸或色氨酸受光能作用而被氧化,呈赤褐色色素反應。 (3)黃酒中氨基酸與糖作用生成氨基糖,而使色度增加,并且此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時間成正比。

22. (4)外加著色劑,如在酒中加入紅曲、焦糖色等而使酒的色度增加。 香 黃酒的香在品評中一般占25%的影響程度。

23.好的黃酒,有一股強烈而優美的特殊芳香。構成黃酒香氣的主要成分有醛類、酮類、氨基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等。

24. 味 黃酒的味在品評中占有50%的比重。黃酒的基本口味有甜、酸、辛、苦、澀等。黃酒應在優美香氣的前提下,具有糖、酒、酸調和的基本口味。

25.如果突出了某種口味,就會使酒出現過甜、過酸或有苦辣等感覺,影響酒的質量。一般好的黃酒必須是香味幽郁,質純可口,尤其是糖的甘甜,酒的醇香,酸的鮮美,曲的苦辛配合和諧,余味綿長。

26. 體 體,即風格,是指黃酒組成的整體,它全面反映酒中所含基本物質(乙醇、水、糖)和香味物質(醇、酸、酯、醛等)。

27.由于黃酒生產過程中,原料、曲和工藝條件等不同,酒中組成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也隨著不同,因而可形成黃酒的各種不同特點的酒體。

28.在評酒中黃酒的酒體占15%的影響程度。 感觀鑒定時,由于黃酒的組成物質必然通過色、香、味三方面反映出來,所以必須通過觀察酒色、聞酒香、嘗酒味之后,才綜合三個方面的印象,加以抽象的判斷其酒體。

29.現行黃酒品評一般采用100分制。 葡萄酒、果酒品評法 (1)干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30.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兼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諧、細致,令人清心愉快,不能有醋的酸氣味感。

31. 味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重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慶有清新、爽、利、愉、雅感,具有本類酒應有的風格。

32. (2)甜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酒香配合和諧、細致、輕快,不應有醋的酸氣感。

33. 味甘綿適潤,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橡木桶味及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新、爽、甘、愉、雅感。

34.具有本類型酒應有的風格。 (3)干紅葡萄酒 色近似紅寶石色或本品種的顏色,不應有棕褐色,透明、澄清、晶亮。

35.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 味酸、澀、利、甘、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幽香。

36.不應有氧化感及重橡木桶味感,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爽、馥、愉、醇、幽的味感及本品種的獨特風格。

37. (4)甜紅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 色紅寶石色,可微帶棕色或本品種的正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怡悅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及焦糖氣味。

38. 味酸、澀、甘、甜、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香馥,爽而不薄,醇而 不烈,甜而不膩,馥而不艷。

39.不應有氧化感及過重的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爽、馥、酸、甜感,和諧統一,具有本品種的特殊風格。

40. (5)香檳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淀、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音響清脆、響亮。

41. 香果香、酒香柔和、輕快、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格。 味純正、協調、柔美、清爽、香馥、后味殺口,輕快,余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42.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音響得分×15%+香得分×25%+味得分×40% (6)果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無褪色、變色。

43.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淀,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香具有原果香、酒香(配制酒具原果或植物芳香),柔協,濃馥持久,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味。

44. 味純正,完美協調、柔美、爽適,有余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香得分×35%+味得分×45% 啤酒品評法 (1)黃啤酒評分標準 色淡黃,帶綠,淡黃,黃而不顯暗色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淀物 泡沫泡沫高,持久(8-15°C,5min不消失)細膩、潔白、掛杯 香氣有明顯酒花香氣、新鮮、無老化氣味及生酒花氣味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2)黑啤酒評分標準 色澤黑紅或黑棕。

45.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淀物。 香氣有明顯的麥芽香氣,香正,無老化氣味及不愉快的氣味。(如:雙乙酰氣味、煙氣味、醬油氣味等)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46. 甜味、焦糖味、后味苦、雜味等均不作為醇厚感,反正是不純正、不爽口的表征。 參考資料:中首先是看酒的清度與顏色。

47.上乘XO,VSOP為琥珀色,晶瑩光燦,莊重而不嬌艷,散發迷人光澤;具有葡萄品種香、陳釀橡木香和醇和的酒香,幽雅、濃郁;滋味醇和、甘冽、沁潤、細膩豐滿、綿延。

48. 第二步是聞香,XO,VSOP除具有葡萄原料的果香外,更主要的需具有常年貯存于橡木桶中,酒與橡木結合而產生的香氣,這種香氣雖經加水沖稀仍能保持原來的香氣特點。

49.用香料配成的酒香氣浮,不醇和,并且無貯存的橡木香,沖稀即變味。優質的XO,VSOP味感應具有貯存橡木香,它不僅進口柔軟,入腹發熱,還有誘人的水果鮮香味和幽雅醇厚的陳釀香味,味韻協調,回味綿延。

50.通過聞香,酒質量的好壞可以確定60%。 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入口。第一口用舌尖抿一小滴,讓其沿舌尖蔓延整個舌頭,再進入喉嚨。

51.第二口可以稍多些,進一步領略溫柔醇香的獨特感覺。 玻璃杯的選擇: 要想品嘗XO,VSOP酒,首先要選好酒杯,它必須能展示酒的所有的優良品質。

52.如今專家推薦的酒杯,是精心研制的郁金香形酒杯。這種玻璃杯的優點是能保持酒香,讓您在品酒時始終可以體驗到這種獨特的風味。

53.此外,這種極其精美的郁金香花形玻璃杯,還可以讓您欣賞到酒的色澤和滑潤感。 另外,品嘗之前最好用開水把杯子燙一下,這樣可以充分的品嘗到酒香。

54. 葡萄酒的品嘗 在品嘗以前,我們需要作很多準備工作,以保證感官分析獲得良好的結果。首先,要有好的品嘗環境。

55. 包括光線、噪聲、空氣流動、室溫、氣味、杯子的形狀、酒的溫度以及時間、品嘗者的健康狀態、情緒等,都會對品嘗結果有影響。

56.重要的品嘗活動,一般在國際標準品酒室內進行。沒有標準品酒室時,也要找一個寬暢、明亮、空氣流通、無污染、無噪音、溫度適中而穩定的房間,桌上鋪白色桌布,有漱口的純凈水和無味面包。

57.酒杯用國際標準玻璃杯。室內不許吸煙,評酒者不許用化妝品,單獨操作互不干攏。品酒時間一般在上午10:00-12:00午飯前最好,此時感覺最敏感。

58. 其次,品嘗的組織者必須根據需要和品嘗類型,選擇適宜的品嘗方法。例如,我們的專業品嘗員所參加的品嘗,多數是為了確定名次的相互比較品嘗。

59.因此,在品嘗以前,組織者應將參賽的葡萄酒進行分類,然后按葡萄酒的類別進行比較品嘗,以確定出各類型葡萄酒的名次。

60. 品酒室 專業的品酒室應具備的條件: 室內要適當寬暢,不可過于狹小,但也不宜過大而顯得室內空曠。 室內的墻壁、天花板宜選擇能防火防濕的材料,涂以單一的顏色,應是悶光(不拋光)或半澤的白色,包括椅凳的顏色,既有適當的亮度又無強烈的反射(反射率在40-50%為適宜)。

61.避免新涂有味的壁飾。地板應光滑、清潔、耐水。 室內的光線應充足而柔和,不宜讓陽光直接射入室內,可安設窗簾以調劑陽光。

62.光源不應太高,燈的高度最好是與評酒員坐下或站立時的視線平行,應有燈罩使光線不直射評酒員的眼部。品酒臺(桌)上的照明度均勻一致,用照度計測量時,應有500lux(勒克斯)的照度。

63. 室內應保持空氣清新,不允許有任何異味,香氣及煙氣等。為了使空氣流通,可安裝換氣設備,但在品嘗時,室內應為無風狀態。

64. 室內的濕度和濕度應保持穩定和均勻。如果有條件,溫度應控制在15-20°C,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0-60%。

65.不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易于使人感到身體和精神不舒適,并對味覺有明顯影響。 品酒時應選擇在環境寧靜的地方,或有防音裝置,噪音應限制在40dB(分貝)以下。

66.因為噪音除妨礙聽覺外,對味覺也有影響,還使人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下降和易于疲勞。 葡萄酒杯 上好的葡萄酒杯一般應是:設計簡單、無裝飾、高腳、薄壁、透明而無瑕疵。

67. 由于酒杯的式樣很多而又大小不同,所以專家們合力設計了一支標準品酒杯,稱為 INAO 或 ISO(Institut National des Apellations d'Origine 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sation),杯腳高5-6cm,酒杯容量在215ml左右。

68.酒杯口小腹大,狀如郁金香(圖示),杯身容量大則葡萄酒可以自由呼吸,杯口略收窄則酒液晃動時不會濺出來且使酒香能聚集杯口,以便鑒賞酒香。

69. 高腳的理由:持杯時,可以用姆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杯莖,手不會碰到杯身,避免手的溫度影響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溫度。

70. 酒杯必須清潔,無任何污物及水痕。 酒杯的清洗很重要,最好用熱水浸泡。然后用蒸餾水沖洗,在純棉布上瀝干。

71.勿將杯子倒扣在紙上,因為紙漿的氣味對品嘗有一定的影響,使用前用干凈的細絲綢擦凈酒杯。 應該說不同形狀的玻璃杯對不同葡萄酒有不同效果: 紅酒杯(圖1):杯身和杯腹呈郁金香花狀,與白酒杯比較,杯腳略短, 杯身較大。

72. 白酒杯(圖2):杯口直徑比紅酒杯略大,杯腳較長,而杯口至杯腹較紅酒杯短。 香檳杯(圖3):杯身修長,因為香檳有汽泡,在杯底緩緩上升,不會那么快揮發掉,你便可以慢慢欣賞。

73. 甜酒杯(圖4):一般較細和矮小。 品酒溫度 品酒也必須注重酒本身最適飲用的溫度,酒的溫度可是會影響酒的品質。

74.不同種類的葡萄酒有最能表現其質量的溫度。出于品嘗員是帶著挑剔的眼光進行品嘗的。所以,并不一定在能減輕葡萄酒缺陷和提高其質量的最佳條件下進行品嘗。

75.所以,實際上多數專業品嘗都是在酒溫為15-20℃的條件下進行的。葡萄酒的最佳品定溫度范圍應是: 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的溫度范圍是12-14℃,約放置冰箱(不是冷凍室)1小時后的效果; 紅葡萄酒的溫度在16-18℃,約1小時冰箱時間; 起泡葡萄酒的溫度在8-10℃; 利口酒和甜酒的溫度在8-10℃。

76. 品白酒時,加上冰筒效果會更好;而紅酒因為有回溫的顧慮, 建議直接以室溫品酒為佳。品香檳時,冰筒加冰塊不可少。

77. 葡萄酒的最佳品嘗溫度和最佳飲用溫度不一定完全一樣,但葡萄酒若控制在適當的溫度飲用,其風味的表現會更加顯著。

78. 一般來說,年份近的、清淡的白酒飲用溫度要比濃郁的白酒更低。甜白酒應冰到6℃左右,清淡的白酒可冰到6-10℃,而酒精度、酸度及品質較高的年份近的白酒,其適飲溫度約在10-12℃;淡雅的紅酒約在12℃左右飲用最佳,酒精度稍高的約在14-16℃,口感濃郁豐厚的約在18℃左右,但最高不要超過20℃。

79.因為溫度太高會讓酒快速氧化而揮發,使酒精味太濃,氣味變濁;而太冰又會使酒香味凍凝而不易散發,易出現酸味。

80.起泡酒的飲用溫度也應在4-6℃左右最佳。 葡萄酒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美酒。要懂得去品嘗和鑒賞,而不是將酒倒進嘴里然后喝下就行。

81.在西方,品酒被視為一種高雅而細致的情趣,鑒賞葡萄酒更是有錢階層的風雅之舉。品酒比較具有挑戰性。要有敏銳的感覺和靈性,再付出相應的耐心和時間,便可領略其中的玄妙悠然。

82.品酒在葡萄酒的相關行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只由經常性的品酒才能協助建立對酒特質記憶的數據庫,作為日后選酒判斷的依據。

83.品嘗葡萄酒基本分為三大步驟:觀色、聞香、嘗味。 觀色: 在觀察一杯酒時,光線很重要。在自然光或白熾燈光下可以看到葡萄酒的本色。

84.柔和的燈光會更增添情趣,特別是當你一邊享用著羅曼蒂克式的晚餐一邊飲著葡萄酒時,就更是如此了。在酒器背后襯白紙或白色餐巾有助于觀察葡萄酒的色澤。

85. 查看葡萄酒關鍵要看清晰度和色澤。一杯不清澈的酒是一種警告,提示該酒生物性能不穩定或者受到了細菌或化學物質的污染,從而可以判斷它的澄清工序和過濾工序是否完好,保藏條件是否衛生,是否變質。

86.酒的顏色應該明亮,如缺乏亮度是象征其味道也可能呈現單調,因酒的亮度是由其酸和品質所構成。一瓶正常的酒是明亮的,一瓶好酒其亮度更是明顯而具有寶石般燦爛的光澤。

87.白酒的顏色從年輕時的水白色或淺黃帶綠邊到成熟后的禾桿黃、深金黃色。紅酒會因酒的陳年而顏色淡退,從紫紅變為深紅、寶石紅、桃紅、橙紅,其顏色轉變速度視其品種而定。

88. 搖動手中的酒杯,讓葡萄酒在杯中旋動起來,你會發現酒液像瀑布一樣 從杯壁上滑動下來,靜止后就可觀察到在酒杯內壁上形成的無色酒柱(如圖),這被稱作“掛杯現象”,是酒體完滿或酒精度高的標志。

89.產生掛杯現象是由于葡萄酒中的不同液體的揮發性不一樣。有時,葡萄酒中的甘油、還原糖等也會導致掛杯現象的產生。

90.出現掛杯現象預示著酒的質量不錯。但也并不是絕對的,需要整體來鑒別。 但對起泡葡萄酒進行外觀分析時,就必須觀察其氣泡狀況,包括氣泡的大小、數量和更新速度等。

91.最陳的香檳的泡沫最少。 聞香: 用看可以對酒的品質做初步判斷,但這還不夠,接下來應該是用嗅覺來聞。搖晃杯中酒,使氧氣與葡萄酒充分融合,最大程度地釋放出葡萄酒的獨特香氣。

92.接著把鼻子探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因為嗅覺容易疲倦,尤其是當你要評試幾種較淺嫩的紅酒時。

93.葡萄酒是惟一具有層次豐富的酒香、香氣和味道的天然飲料。你可以把葡萄酒稱作感覺上的交響樂,它的氣味和香氣幾乎無窮無盡,有豐富的酒香和葡萄果香,又像寶石一樣,具有多刻面的特性……,你可以極盡自己的想象來描繪它。

94.但酒聞起來有哪種形態的nose?“nose”一般是來形容綜合氣味的“酒香”,這是品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95.精確地指出酒的nose,其意義就是讓你辨識出酒的某些特性。酒香中包括常提到的果香、芳香和醇香。“果香”(fruit)即葡萄本身散發出的香味;“芳香”(aroma)是指沒有經年發酵的新釀葡萄酒的氣味;用“醇香”(bouquet)一詞來描繪層次更加豐富的陳年葡萄酒的氣味。

96. 說起“芳香”時,不妨只想象一下咖啡。與“芳香”形成鮮明對比的“醇香”卻是一種復合型香氣,由酒中各成分微妙的相互作用而產生。

97. 聞香時,專業人士一般喜歡分兩三次來進行香氣分析。第一次先聞靜止狀態的酒,應該是聞到的氣味很淡,因為只聞到了擴散性最強的那一部分香氣。

98.因此,第一次聞香的結果不能作為評價葡萄酒香氣的主要依據。然后晃動酒杯,促使酒與空氣中的氧接觸,讓酒的香味物質釋放出來,再進行第二次聞香。

99.這次聞到的香味應該是比較豐富、濃郁、復雜。 如果說第二次聞香所聞到的是使人舒適的香氣的話,第三次聞香則主要用于鑒別香氣中的缺陷。

100.這次聞香前,先使勁搖動酒杯,使葡萄酒劇烈轉動。這樣可加強葡萄酒中使人不愉快的氣味,如醋酸乙酯、氧化、霉味、苯乙烯、硫化氫等氣味的釋放。

101. 在完成上述步驟后,應記錄所感覺到的氣味的種類、持續性和濃度,并通過酒香來鑒別酒的結構和協調程度,即酒的味道、酒精以及酸度之間的關系。

102. 一般葡萄酒的香氣可描述為“不存在”、“微弱”、“適中”或“濃烈”。新釀白葡萄酒如果酸度高,往往很“爽口”,而同樣酸度的紅葡萄酒卻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使你認為這酒“出了毛病”。

103.有些葡萄酒味道平淡,可以把它們描述為“不含蓄”或者“層次單調”;有些可感受到一系列味道,并且回味細膩綿長,我們就說“該酒層次豐富”;酒中各種成分協調一致,我們就說“其酒體和諧”。

104. 專家們嗅聞葡萄酒時對酒的描述常用到的詞語是:最好的酒為“和諧”、“出色”、“完美”;較好的酒為“好”、“正常”、“一般”;而不合格的酒為“糟糕”、“發酸”、“勁兒太大”、“不協調”等。

105. 嘗味: 嗅聞過了葡萄酒并準備好各種形容詞,就應該嘗上一口了。大大的啜上一口葡萄酒(啜入口中的酒不可以滿滿一口,但至少要有可以留在口中漱口的量),含在口中不要急著馬上吞下去,用舌頭在口腔里快速攪動,讓整個口腔的上、下顎充分與酒液接觸,去體味其口感或酒體。

106.或頭往下傾一些,嘴張開成小“O”狀(此時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來),然后用嘴吸氣,像是把酒吸回去一樣,由此產生的“呼嚕嚕”的聲音正表明你是經驗豐富的葡萄酒品嘗家。

107.在正式場合下我不建議這么做,但這并不是什么不良之舉,也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如此,酒在口腔中升溫,酒香通過鼻腔達到嗅球,可以讓你全方位地感受其豐富的味道: 甜味(不甜的稱為“干”):大部分紅葡萄酒和某些白葡萄酒屬于干性。

108.提前終止發醇的酒會留下一些天然糖分。舌尖若明顯感觸到糖分,便屬于微甜至十分甜的葡萄酒。 酸味:可于舌頭兩側和顎部位感覺到。

109.白葡萄酒呈現出酸度非常普遍。 苦澀味:葡萄的皮和籽皆含有丹寧(Tannin)。丹寧是一種可在茶、菠菜等植物中的帶苦澀味的化合物。

110.紅葡萄酒丹寧含量最高,白葡萄酒最低。 酒精:酒液流進喉嚨時,會彌漫一股暖氣。酒精越多,溫曖感越強。 比較起來,味覺好像比嗅覺來的簡單,因我們都很容易分辨出甜、酸、苦。

111.除了這基本味覺外,我們在品嘗葡萄酒時,亦要同時注意其在口中的觸感,如單寧之澀感(Astringency)、質感(Body)和其結構感(Texture)。

112.所謂澀感是指像飲用濃茶般在口中的濃苦味。質感;又稱酒體,是由葡萄酒中的酒精、甘油以及葡萄榨汁的含量所決定,則可比喻飲用脫脂牛奶、全脂牛奶或鮮奶油時不同的濃度口感。

113.結構感則可指飲用時口中的質地,是否纖細柔滑。淺酒齡的葡萄酒,我們著重其果香,陳年老酒則欣賞其在陳年中進化出來的不同芳香和味道。

114.結構感的不同則描述為其“生硬”、“味澀”、“粗糙”、“柔和”、“可口”、“圓潤”或者“滑膩”。 品嘗葡萄酒酒需要用心去描述,呷了一口葡萄酒之后,酒香還會由口腔往鼻腔推,在鼻腔產生香味感覺,然后酒順著喉嚨吞下,通常會感受到一種綿長的回味,被稱作“余味”(finish)。

115.特別是一些成熟的好酒所留下來的濃郁飽滿、復雜多變的余味,會帶給你無限的滿足感。“余味”常被描述為“長久”、“綿長”、“短暫”或者“不存在”。

116.與此表示時間的形容詞相伴的是“濃郁”、“發酸”、“辛辣”或“平淡”。 職業試酒師品評葡萄酒時,往往咽下少量葡萄酒,將其余部分吐出。

117.然后,用舌頭添牙齒和口腔內表面,以鑒別余味。一般用時間(以秒為單位)來計算余味持續的長短。在結束第一個酒樣后,應停留一段時間。

四.干紅和干白飲用方法

1.白葡萄酒適宜清淡口味的涼菜、海鮮、河鮮、清淡口味的家禽類、甜品類,可作為餐前開胃酒。紅葡萄酒適宜濃郁口味的涼菜、肉類和辛辣菜肴。

2.在餐后品味老的紅酒適合僅配奶酪,最簡單的搭配方法是:什么顏色的肉配什么顏色的葡萄酒飲用 根據葡萄的顏色不同,可將葡萄品種分為白色品種(白皮白肉)、紅色品種(紅皮白肉)和染色品種(紅皮紅肉)三大類。

3.用白品種釀造白葡萄酒,染色品種只能釀造紅葡萄酒,而用紅色品種可釀造從白色到深紅色顏色各異的各種葡萄酒。

4.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發酵而成,紅葡萄酒是用葡萄汁(液體部分)與葡萄皮渣(固體部分)混合發酵而成,其顏色的深淺決定于液體部分對固體部分浸漬的強度,浸漬越強,顏色越深。

5. 固體部分帶給葡萄酒的不僅是色素,同時帶給葡萄酒的還有與色素一樣同為酚類物質的丹寧,葡萄酒的顏色越深,其由色素和丹寧構成的酚類物質的含量也越高。

6. 所以,紅葡萄酒與白葡萄酒的主要差異在于它們之間的酚類物質的含量和種類的差異。 近幾年干紅葡萄酒走俏市場,而同為干型葡萄酒的干白,其市場表現卻十分平淡。

7. 有資料聲稱,目前葡萄酒市場干紅與干白的銷售比例為8:2。與這個比例相應的是,媒體上的廣告也幾乎是清一色的干紅廣告:張裕解百納干紅每天都要在中央電視臺與您打聲招呼;神泉干紅的廣告也幾乎遍布北京的各路公交線上。

8.廣告是市場的風向標,干紅的高熱不退,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同城兄弟,這種一冷一熱一肥一瘦的差異是如何造成的呢?

9.李記明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葡萄酒專業博士,目前他的頭銜是國內葡萄酒業龍頭企業張裕公司的技術中心主任。李博士說:“干紅與干白的銷售量如此懸殊,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從葡萄酒發展歷史來看,紅葡萄酒就一直是主要的消費種類。

10.” 當前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是意大利,而意大利最大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是皮蒙。在皮蒙,紅葡萄酒占了絕大多數。

11.無獨有偶,作為葡萄酒象征的法國,它的葡萄酒業的心臟地帶位于波爾多,波爾多有5個最為著名的產區,其中梅多克區以及幾個產量最高的區均以紅葡萄酒生產為主,這說明在法國的葡萄酒業中,紅葡萄酒也是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的。

12. 從葡萄酒的營養價值來看,干紅所蘊含的維生素B、核黃素、尼克酸、泛酸和本多生酸的比例都要高出干白。從賞味期來看,由于干白只用汁液釀造,其單寧的含量相對較低,而干紅是用果皮、果肉和汁液一起釀造,其單寧含量相對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干紅比干白的酒性更穩定,賞味期也更長。

13.從品飲時溫度的影響來看,干紅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根據實踐經驗,大家知道在攝氏16至18度時進行品嘗紅葡萄酒,就可取得最好的結果;至于干白,則以清涼狀態,即為攝氏8至10度嘗品為最佳,此時可以更好地嘗出其風味來。

14.兩相比較,孰優孰劣一覽無遺。而從葡萄酒的鑒賞來看,酒的顏色也是可能導致其受寵與否的因素之一。無論如何,紅色,尤其是張裕解百納干紅的那種經典意義的深寶石紅,其給人視覺上的享受遠非近乎無色的干白所能比擬。

15.實際上,感官上的快感對于以品味取悅于人的葡萄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情況表明,干紅熱潮的興起正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

16.當然,干白之所以受到市場的冷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為什么干白在起步早于干紅的情況下卻被干紅反超呢?

17.這種差異的產生是兩種酒風味的差異所致。這原本就無可厚非,它們自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擔起不同的職責——干紅絢麗如花,干白平淡如葉。

18. 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釀造工藝的區別: 葡萄酒的釀造,就是將新鮮葡萄及其果汁發酵轉變為葡萄酒。其中酒精發酵是釀造的主要階段,是經由酵母菌的微生物作用,將葡萄中的糖轉變為酒精的過程。

19.這個過程中,被酵母菌合成的除酒精外的其他物質和葡萄中原有的成分,對葡萄酒的品質和風味是最重要的,如芳香化合物、單寧和有機酸等。

20. 由于酵母是酒精發酵的主要微生物,而且其種類和性能又各不相同,因而葡萄酒的風味也有所差異。葡萄酒的釀造是一項精細的工藝,而且因酒類型的不同而有相當大的變化。

21.下面僅簡單介紹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釀造過程。 紅葡萄酒必須由紅葡萄來釀造,品種可以是皮紅肉白的葡萄,也可采用皮肉皆紅的葡萄。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