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我是個酒鬼呀今在廣州發現我買的這個酒是假的
長樂燒酒。好酒、沒有
{0}
2,汾酒百年榮耀A18怎么是四川生產的
這個公司是四川的公司。公司名字是四川華龍祥酒業有限公司,汾酒百年榮耀A18黃色,產品特點,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
{1}
3,廣州有哪些出名的酒
廣州本土的白酒基本沒有出名的,啤酒有珠江啤酒、生力啤酒、廣式菠蘿啤。 飲料本地品牌出名的倒沒有麻煩采納,謝謝!
{2}
4,興文華龍祥酒業有限公司怎么樣
興文華龍祥酒業有限公司是2017-07-24在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于興文縣工業園區企業服務中心5樓。興文華龍祥酒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1528MA63WJL351,企業法人王昱浙,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興文華龍祥酒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批發兼零售:預包裝食品;銷售:五金交電、日用品、服裝鞋帽、辦公用品、電子產品、通訊器材、化工產品(危險化學品除外)、裝飾材料;旅游開發、酒店投資(不得從事非法集資、吸收公眾資金等金融活動)、酒店管理、會議服務、展覽展示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通過愛企查查看興文華龍祥酒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廣州有哪些做酒的公司比較出名比較大總部在廣州的
本人剛進入這個行業,想問一下在廣州做進口葡萄酒的公司做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富隆酒業,駿德酒業,ASC酒業,朵彩貿易,肯定還很多的,比較知名的就是這些我是來看評論的
6,有沒有關于梅州市的詳細介紹包括歷史還有如今的現狀
梅州市隸屬中國廣東省,1988年設立。東部與福建省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自駕游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范城市。 梅州處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成功在2009年10月承辦2009‘ 梅州 世界客商首屆大會。以后世界客商大會每隔兩年在梅州舉行。梅州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四大區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頭、湛江、韶關)之一。昔日的山區小鎮正逐步被花園式、綠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縣縣城和農村小城鎮為主體的城市架構基本形成。城建與水利成為新的亮點。梅城“一江兩岸”工程被國家水利部譽為城市堤防建設“梅州模式”,被國家建設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環境范例獎”,2004年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環境項目“優秀范例獎”。梅州首創的城市公廁管理模式,被聯合國國際能源與環境考察團譽為“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后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梅州又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電裝機容量達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80億千瓦時。通信事業超前發展,建成了以公眾通信網為主體、專用通信網為補充的現代化綜合通信網絡,實現了電話程控化、長途傳輸數字化和所有村通電話。交通現狀 梅州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區內交通四通八達。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5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級公路22公里,二級公路1816.89公里,三級公路和等級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區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環、興畬等高速公路全線相繼建成通車,使梅州山區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快車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個多鐘頭,至廣州只需4個鐘頭。同時,梅州南環(扶大高新區—三角)高速正在建設當中;梅龍(梅州-龍巖)高速一期梅大(梅州-大埔)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梅贛(梅州-江西贛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已獲國家立項,即將開工建設。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市前列。全市基本實現市到縣1小時交通圈、縣到鎮通三級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實現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網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梅州被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 航道建設和管理維護、港口碼頭建設也得到重視和加強,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進,韓江干流三河壩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項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 繼廣梅汕鐵路(廣州-梅州-汕頭)和梅坎鐵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車,開通了貨運和客運后,杭廣鐵路梅州段(梅州-杭州)、梅瑞(梅州-瑞金)高速鐵路也已通過了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鐵道部已將兩段鐵路列入鐵路網中長期調整規劃,即將在今年底開工,2013年建成。有助于推動梅州加快連接海西經濟區和珠三角、長三角兩大經濟圈。 境內有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的梅縣機場,,正在進行擴建前的征地拆遷工作。擴建以后,將開通至國內40多個城市的航班,包括梅州-高雄的直航包機。客家文化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步走向和諧與協調。目前,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考錄取率多年來均保持在80%以上。葉劍英紀念館和客家公園、東山教育基地已建成開放,江南東改工程中的歸讀公園和堤下梅水路已經建成,兩個安置小區金沙花園和紅光花園正在施工建設當中。廣東客家博物館成功升級為“中國客家博物館”。2005年在“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評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此殊榮。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躍升。 梅州市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并入華城鎮)、興寧市杯花舞藝術之鄉、大埔縣廣東漢樂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此外,山歌大師湯明哲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 梅州客家圍龍屋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同時,梅州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 梅州正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梅州正在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編輯本段城市榮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 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 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聯合國人居環境項目優秀范例獎(梅城一江兩岸) 廣東省文明城市 廣東省衛生城市 廣東省宜居城鄉示范城市 廣東省雙擁模范城 中國自駕游最佳目的地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隨著梅州地區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梅州市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會”為龍頭,以打好經濟攻堅戰和過好社會穩定關為重點,經濟社會在困難中得到新的發展。全年生產總值47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為21.9∶42.5∶35.6,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第一產業】 全市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04.75億元,增長6.1%。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全年糧食總產136.91萬噸,增長2.8%。其中,稻谷增長2.5%,水果增長2.2%。農業產業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全市農村經濟農業增加值77.8億元,增長5.6%。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幅明顯,其中糧食增長10.5%、肉類增長8.7%。 (二)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初見成效。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狠抓以果茶為主的優勢農產品生產,農業優勢產業帶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水果面積106.25萬畝,其中:金柚達29.17萬畝,臍橙4.85萬畝,茶葉面積14.83萬畝。金柚、茶葉、臍橙、龍眼、荔枝、青欖等帶來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已成為梅州的拳頭產品和農村支柱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我市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的美稱。 (三)農村工業化有新的突破。我市各級認真實施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切實抓好農產品加工業,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緊扣水果、茶葉、玉米、優質米、蔬菜、畜禽產品、水產品的加工生產,提高農產品的加工率。至目前我市已成功開發了優質玉米酒、玉米罐頭、甜玉米汁、竹筍罐頭、客鄉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黃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金柚護肝品等一批綠色食品和用品,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達525家,加工產值近10億元。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加快。至目前止,全市有龍頭企業156家,其中:省級8家(國家級1家),市級46家。這些農業龍頭企業外接市場,內聯千家萬戶,對促進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市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30.2億元,是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帶動農戶26萬戶,占總戶數的31%,每戶增收2200元以上。 (五)訂單、外向型農業有較大的發展。充分發揮僑鄉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年來,有不少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回鄉興辦集旅游、觀光、創匯農業于一體的外向型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外向型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市農產品進出口公司認真組織我市特色農產品出口,年出口創匯產值達1000多萬美元。豐順威華食品罐頭廠甜玉米罐頭、竹筍罐頭等加工產品,年出口創匯達700多萬美元,被評為全省十大出口創匯農業龍頭企業之一。幾年來,我市訂單農業以每年增加7萬畝的速度發展,至目前,全市訂單農業面積達31.15萬畝,確保了大宗農產品暢銷。 (六)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目前,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有了機構,人員逐步到位,購置了檢測儀器等設備一批,開展了檢測試點工作。培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已獲國家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37家,面積9.97萬畝。農業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農業行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幾年來查處假劣農資案件100多宗,有效地規范了農資市場,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大。隨著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發展勢頭良好,2003年全市有農村勞動力185.59萬個,從事二、三產業經營29.28萬人,外出務工勞動力63.28萬人(其中:常年外出46.04萬人),外出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4.1%。去年外出勞務收入達23.69億元,全市農民人均外出勞務收入611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6%左右。 (八)農村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全市已完成了二輪承包,實行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積占耕地面積96%,第二輪承包期內全市都按中央規定的30年承包期限,重新簽訂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占實行家庭承包農戶的98%。全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制度,全市頒發土地經營權證書達80.34萬份,搞活土地使用權,允許農戶承包土地依法流轉。全市土地流轉面積51.93萬畝,轉包的面積5.19萬畝,占10%,租賃面積44.17萬畝,占85.1%,互換面積1.75萬畝,占3.3%。 全市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一是認真落實稅費改革政策。2003年稅改后全市農民負擔總額減少26558萬元,減幅為85%,人平負擔僅13元,減少71元。今年又將農業稅調整為3%,全年可減輕農民負擔2341萬元。二是認真落實各項減負制度,全面落實涉農收費的公示制度。三是扎實開展專項治理,進一步規范收費行為。 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突出抓了以會計代理制為主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全市145個鎮,已實行會計代理制的鎮有49個,達到了省提出的工作目標,使我市的農村集體財務、會計核算、集體資產管理、財務公開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審計工作扎實開展。 (九)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一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目前為止,全市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25個,其中列為農業部試點單位1個,列為省廳試點單位4個。二是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市從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化、經營管理等農技推廣機構789個,從業人數達4043人。并落實了國家對農技人員的各種優惠政策。據統計,全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共投入技術推廣經費3000多萬元,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00多個,產生經濟效益50多億元。三是農業信息服務不斷完善。建立了“梅州農業信息網”,創辦了“梅州農業”電視專欄節目,為“三農”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1]。 【第二產業】 全市全年第二產業增加值202.99億元,增長8.2%,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9.39億元,增長15.1%。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87.19億元,增長15.4%。全年工業用電量29.9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4%。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96.57%,比上年提高26.2個百分點。其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15.5%,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全年實現利稅總額45.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第三產業】 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70.14億元,增長14.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68億元,增長17.4%,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136.92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16.54億元,增長21.8%。全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增加值18.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各種交通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88.96億噸公里,增長13.1%;完成旅客周轉量79.48億人公里,增長12.0%;郵政、電信業營業收入14.24億元,增長3.4%,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絡服務日益發達。全市接待國內外旅客337.1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3%,旅游總收入36.74億元,增長12.6%。 【基礎設施】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24億元,增長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資5.84億元,全市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為133.40億元,增長6.5%。 【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25億元,同比增長20.26%。全年全市稅收收入58.61億元,比上年增加4.55億元,增長8.4%。金融形勢比較穩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71.73億元,比年初增長9.7%。城鄉居民儲蓄人民幣存款余額345.36億元,比年初增長8.3%。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4.78億元,比年初減少0.4%。 【外經外貿和利用外資】 全年進口總額464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出口總額38122萬美元,增長22.8%,其中國有企業出口836萬美元,減少79.8%;“三資”企業出口14993萬美元,增長109.1%;私營企業出口21813萬美元,增長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165個,金額268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2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 【物價和人民生活】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2%(上年為100%),上漲0.2個百分點。城鄉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據抽樣調查,梅州市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36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區為43.2%,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農村為45.6%,比上年降低1.3個百分點。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5788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繼續改善。當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49650.9萬元,廢水排放達標率為77.6%,廢氣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6775.5萬元。全市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3118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17.98萬人次。全市大部分鄉鎮初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抽樣調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0.28‰,死亡率為5.35‰,自然增長率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營企業入選廣東民企百強,它們是梅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有限公司、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梅州市龍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梅州借力資本市場推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有效破解了山區發展資金短板的問題,而且也使梅州成為省內繼深圳、廣州、佛山、珠海之后,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級市。至目前為止梅州先后上市公司有: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股份有限公司、
7,德威堡的定位是什么
廣州德威堡酒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經營進口葡萄酒的連鎖企業。德威堡高瞻遠矚,創新定位為“國際葡萄酒總部經濟基地”、“全球葡萄酒展貿集散中心”、“全國進口葡萄酒服務中心”,是國內唯一一家提出“不嘗不賣”口號的葡萄酒企業。
8,孝感市和梅州市哪個發達些
孝感:【基礎設施】 交通建設日新月異。京珠高速公路孝感段、孝襄高速公路孝感段竣工通車。武漢至孝感高速公路出口工程建設加快,漢孝城際軌道交通前期準備工作展開。市域循環線、縣市輻射線、江漢平原航道疏浚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05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5126公里,比上年增加7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公里,二級公路940公里,三級公路714公里,四級公路3407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9.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通信建設投資4.3億元,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電信公司新建基站27個,用于發展“村村通”工程。移動公司進行第十期GSM網絡擴容建設,新增基站50座。全市積極改造郵政、電信、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廣電子商務,實施企業和家庭上網工程,孝感電子政務系統已列入國家信息產業部試點城市。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20億元,增長 9.1%;電信業務收入8.40億元,增長12.3%。 能源設施加快配套。全市220千伏配電網、中低壓配電網加緊建設。城市天然氣工程穩步實施,城市部分用戶已通氣使用。全年供電量達46.11億千瓦時,增長7.8%。其中工業用電量33.92億千瓦時,增長7.8%。 全市現有大小水庫405座,控制流域面積2509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水庫有徐家河、鄭家河、觀音巖3座,控制流域面積1075平方公里。中型水庫有八汊、金盆、芳畈、滑石沖、羅漢坡、界牌、姚河、彭店、豐店、宣化、清水河、幸福、短港、漁子河14座,控制流域面積611平方公里。[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一、綜合 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0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是1999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6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54.6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增加值150.0億元,增長12.5%。三次產業結構為24.6:38.2:37.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增長11.2%,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0.9%,住宿餐館業增長7.1%,金融保險業增長4.3%,房地產業增長8.8%,其他服務業增長15.1%。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全市經濟總量不大,部分經濟指標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壓力增大。 二、農業 全市進一步加大農村政策的落實力度,不斷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大力實施品種、種植模式、產業布局優化工程,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4.1%。 糧棉生產全面豐收。全年糧食總播種面積477萬畝,增長3.8%。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建成無公害生產基地120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農產品達到84個。 林業生產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1千公頃,森林撫育面積44.3千公頃。主要林產品產量:板栗2.0萬噸,下降0.1%;銀杏771.0噸,增長4.0%;松脂105.0噸,增長38.5%。 畜牧、水產業繼續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30.6萬噸,比上年增長5.2%。年內牲豬出欄243.9萬頭,增長3.4%;大牲畜年末存欄38.4萬頭,下降3.9%。全年水產放養面積96.5萬畝,比上年增長0.9%。水產品產量33.8萬噸,增長5.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1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8億元,增長21.7%。中省工業增長17.5%,地方工業增長22.7%;輕工業增長27.2%,重工業增長17.4%。市區龍頭工業增加值21.5億元,增長16.2%。市本級工業增加值18.3億元,增長15.6%。其中,市開發區工業增加值9.0億元,增長23.2%。全市五大支柱產業增勢強勁,汽車機電、鹽磷化工、輕工紡織、食品醫藥、金屬制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4.4億元,同比增長21.9%。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9.9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實現利稅24.9億元,增長30.4%。其中利潤12.5億元,增長38.6%。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147.1%。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比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其中,城鎮項目投資99.8億元(不含房地產),增長24.4%。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4.5億元,增長60.8%,農村農戶投資19.0億元,下降1.7%。房地產開發投資11.3億元,增長19.8%。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3%和35.9%。在城鎮及房地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累計完成3.7億元,增長76.9%;第二產業完成55.2億元,增長30.8%;第三產業完成52.2億元,增長15.2%。 全年城鎮50萬元以上投資(含房地產)項目764個,比上年增加41個。本年新開工項目603個,比上年增加36個。 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城鄉建設穩步推進。2006年孝感城區共組織實施城市建設項目7個,直接完成投資1.0億元。其中完成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全長1.1萬米,工程總量0.3億元;實施西河路道路及管線配套工程,全長708米,完成投資480萬元;對交通路的北京路至航空路段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實施路面改造,完成投資1100萬元,已于年底建成通車;鋪設城站路、建設路人行道彩磚,維修面積1.1萬平方米。完成交通路、建設路、環城路等道路維修面積1.5萬平方米。結合全省“百鎮千村”示范建設,加強重點鎮建設,大力開展村莊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結合9個省級重點鎮實際,完成投資0.9億元,狠抓鎮區道路、綠化、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配套,基本達到了重點鎮要率先達到“八有”的要求。目前全市85個省定示范村,已啟動村莊整治的有59個,爭取省扶助資金420萬元。 五、市場物價外經 消費品市場明顯轉旺。2006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全市消費品市場呈明顯轉旺的態勢。全市社會消費品實現零售總額183.5億元,增長13.7%,比上年提速1.6個百分點。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孝感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06.8億元,增長14.5%,提速1.7個百分點;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76.7億元,增長12.8%,提速1.5個百分點。餐飲業市場生意依舊紅火。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省時、營養、舒適的消費方式成為時尚。餐飲業順應潮流,放低門檻,面向大眾,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2006全市實現餐飲業零售額29.3億元,同比增長14.4%。 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2006年,全市對外貿易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進出口保持同步增長的好形勢。據海關統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996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7.9%,其中出口12923萬美元,增長28.4%;進口7044萬美元,增長26.9%。 2006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24個,增資項目9個,轉股項目3個,新增合同外資895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536萬美元,增長12.4%。 市場物價穩中有升。2006年,全市市場物價總水平運行平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漲幅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0.7%,漲幅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 六、交通郵電能源 交通建設日新月異。2006年,全市共完成交通建養投資6.9億元。重點工程316國道路面改造基本完工,八湯線于9月底全面建成通車,府河大橋9月底正式開工建設;完成通鄉公路路基191公里,路面16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1998公里。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113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公里,二級公路926公里,三級公路1378公里,四級公路8777公里。 郵政通訊業繼續發展。2006年,全市郵政通訊業累積完成業務收入10.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郵政業1.2億元,電信公司3.7億元,移動公司4.2億元,聯通公司1.0億元,鐵通公司0.2億元。全市電話用戶189.5萬戶,比上年增加35.5萬戶。其中固定電話79.5萬部,增加10.5萬部;移動電話110萬部,增加25萬部。交換機容量260萬門,增加55萬門。計算機互聯網上網用戶達到18.5萬戶,其中寬帶用戶8萬戶。 能源設施加快配套。2006年,電力設施累計投資2.8億元,完成迎峰度夏電網建設--220千伏彭灣變電站的增容工程。完成110千伏漢川西江、應城城北、云夢府南、孝昌楊林、大悟西城、豐店輸變電工程、110千伏燎原變電站增容工程、110千伏燎原一三元宮線路工程。全年完成售電量40.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5%。 七、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2006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這是近十年來孝感財政收入增長的最好水平。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7億元,增長18.1%。在總收入中,國稅部門完成11.3億元,增長25.1%。地稅部門完成8.4億元,增長14.4%。財政部門完成6.9億元,增長35.7%。市本級財政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2006年市本級財政收入累計完成4.6億元,增長45.9%。一般預算收入2.1億元,增長32.9%,增幅為建市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市財政支出34.0億元,增長21.5%,增支6.0億元。 金融存貸款繼續增加。截至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67.4億元,比上年增加51.9億元。其中儲蓄存款271.9億元,增加31.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238.7億元,增加14.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43.5億元,增加2.6億元。中長期貸款67.4億元,增加4.3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900.7億元,增長7.1%。現金支出907.1億元,增長6.4%。累計貨幣凈投放6.4億元,下降44.1%。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2006年全市中國人壽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累計給付支出1.8億元,綜合給付率54.0%。其中,死傷醫療給付334萬元,滿期給付1.8億元。財產保險孝感分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1億元,占全市財險市場份額的80%以上。全市系統全險種理賠案件件數結案率達到84.5%,比上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全險種理賠案件金額結案率為75.3%。梅州: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筑——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筑——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梅州處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巖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四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梅州、汕頭、湛江、韶關)。昔日的山區小鎮正逐步被花園式、綠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縣縣城和農村小城鎮為主體的城市架構基本形成。城建與水利成為新的亮點。梅城“一江兩岸”工程被國家水利部譽為城市堤防建設“梅州模式”,被國家建設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環境范例獎”,2004年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環境項目“優秀范例獎”。梅州又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電裝機容量達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80億千瓦時。通信事業超前發展,建成了以公眾通信網為主體、專用通信網為補充的現代化綜合通信網絡,實現了電話程控化、長途傳輸數字化和所有村通電話。 梅州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區內交通四通八達。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5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級公路22公里,二級公路1816.89公里,三級公路和等級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區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環、興畬等高速公路全線相繼建成通車,使梅州山區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快車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個多鐘頭,至廣州只需4個鐘頭。同時,梅龍(梅州-福建龍巖),梅贛(梅州-江西贛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已獲國家立項建設。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市前列。全市基本實現市到縣1小時交通圈、縣到鎮通三級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實現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網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梅州被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 航道建設和管理維護、港口碼頭建設也得到重視和加強,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進,韓江干流三河壩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項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繼廣梅汕鐵路(廣州-梅州-汕頭)和梅坎鐵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車,開通了貨運和客運后,梅杭、梅瑞鐵路也已完成規劃研究,鐵道部已將兩段鐵路列入鐵路網中長期調整規劃。 境內有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的梅縣機場,開通了至全國40多個城市的航班。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步走向和諧與協調。目前,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考錄取率多年來均保持在80%以上。“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的重要載體——“三館一節一劇”(葉劍英紀念館、黃遵憲公園、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文化旅游節、拍攝一部反映客家先民大遷徙歷史的電視劇)工作全面啟動,葉劍英紀念館和黃遵憲公園、客家博物館已分別于2005年5月5日和3月28日正式動工建設,將于2007年底前建成開放。2005年在“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評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此殊榮。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躍升。 梅州市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并入華城鎮)、興寧市杯花舞藝術之鄉、大埔縣廣東漢樂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此外,山歌大師湯明哲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編輯本段]<二>經濟概況 隨著梅州地區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梅州市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會”為龍頭,以打好經濟攻堅戰和過好社會穩定關為重點,經濟社會在困難中得到新的發展。全年生產總值47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為21.9∶42.5∶35.6,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第一產業】 全市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04.75億元,增長6.1%。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全年糧食總產136.91萬噸,增長2.8%。其中,稻谷增長2.5%,水果增長2.2%。農業產業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第二產業】 全市全年第二產業增加值202.99億元,增長8.2%,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9.39億元,增長15.1%。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87.19億元,增長15.4%。全年工業用電量29.9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4%。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96.57%,比上年提高26.2個百分點。其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15.5%,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全年實現利稅總額45.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第三產業】 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70.14億元,增長14.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68億元,增長17.4%,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136.92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16.54億元,增長21.8%。全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增加值18.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各種交通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88.96億噸公里,增長13.1%;完成旅客周轉量79.48億人公里,增長12.0%;郵政、電信業營業收入14.24億元,增長3.4%,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絡服務日益發達。全市接待國內外旅客337.1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3%,旅游總收入36.74億元,增長12.6%。 【基礎設施】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24億元,增長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資5.84億元,全市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為133.40億元,增長6.5%。 【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25億元,同比增長20.26%。全年全市稅收收入58.61億元,比上年增加4.55億元,增長8.4%。金融形勢比較穩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71.73億元,比年初增長9.7%。城鄉居民儲蓄人民幣存款余額345.36億元,比年初增長8.3%。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4.78億元,比年初減少0.4%。 【外經外貿和利用外資】 全年進口總額464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出口總額38122萬美元,增長22.8%,其中國有企業出口836萬美元,減少79.8%;“三資”企業出口14993萬美元,增長109.1%;私營企業出口21813萬美元,增長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165個,金額268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2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 【物價和人民生活】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2%(上年為100%),上漲0.2個百分點。城鄉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據抽樣調查,梅州市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36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區為43.2%,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農村為45.6%,比上年降低1.3個百分點。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5788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繼續改善。當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49650.9萬元,廢水排放達標率為77.6%,廢氣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6775.5萬元。全市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3118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17.98萬人次。全市大部分鄉鎮初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抽樣調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0.28‰,死亡率為5.35‰,自然增長率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營企業入選廣東民企百強,她們是梅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有限公司、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梅州市龍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情況: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戶私企,投資者680人,雇用員工32568人,注冊資本64.37億元。其中:農業企業50戶、采礦業38戶、制造業844戶、建筑業125戶、電力企業57戶、交通運輸業40戶、批發零售業1019戶,居民服務業189戶,信息軟件業8戶。 個體經營戶資料: 到2004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64137戶,從業12萬多人,注冊資金10.55億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發零售業40429戶,其中住宿餐飲業5397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咨詢調查業9戶。 居民服務業5562戶,其中理發美容保健業2024戶。 農林類142戶。 采礦業385戶。 制造業7195戶。 農副食品加工業822戶。 服裝靴帽百貨業664戶,印刷媒介475戶。 電力燃氣323戶,電器器材181戶。 交通運輸600戶。 信息傳輸互聯網服務245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 2004年度,新發展私營企業665戶,新增注冊資金20.5億元;新開個體戶9277戶,新增注冊資金10.5億元。本期注銷個體戶8829戶,實際新增442家個體戶。 特色經濟提升壯大 伴隨著招商引資工作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加快,各縣(市、區)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努力培育壯大特色經濟。 興寧市重點扶持機電制造業,特別是廣東明珠、南豐電氣、鵬鑫科技三家企業全部實現預定目標后,興寧機電制造業的總產值將超過8億元;服務好總投資45億元、總裝機容量87萬千瓦的興達電廠,總投資2.5億元的寧江建材日產2500噸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項目等,力爭用幾年時間把資源型工業打造成年產值超30億元的產業;充分發揮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壯大工藝紡織這個傳統產業,籌建集漂染、織造、整理、加工為一體的紡織工業村。 梅縣(含梅江區)著力培育新型工業、生物醫藥型工業、高新技術型工業“三大支柱”產業,打造電力、電子通訊、建材、汽車配件、工藝、醫藥化工“六大基地”。 豐順縣主要是依托產業優勢,重點做大做強電聲行業。目前電聲行業已經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成為招商引資的熱點行業,該縣也成為全國較大的電聲產品基地。今年1—4月,豐順縣的電聲企業產值就達2.4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的47%。大埔縣堅持以瓷工富縣為核心,重點抓好陶瓷、電力兩大支柱。其中僅陶瓷方面,該縣去年以來就新辦陶瓷企業58家。而梅江區則立足地處區域中心城市的實際,在大力發展工業項目的同時,認真做好經營城市文章,積極引進、鼓勵、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第三產業,構建物流配送基地,大力發展連鎖超市,打造特色商品街,提升餐飲服務業。今年第一季度該區的第三產業產值7831萬元,同比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商品銷售總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6%和18%。 此外,平遠的稀土、林木深加工,五華的機電工業,蕉嶺的水泥工業等特色產業也在加快縣域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壯大,一批優勢產業集群逐漸形成并成為各縣(市、區)的產業品牌。綜上所述,我還是覺得孝感比較好!當然,我本人就是孝感的!呵呵。分給我吧,謝謝!
9,酒和雪碧怎么攙這喝不會醉
雪碧只能和紅酒攙著喝,,不能跟白酒洋酒攙著喝,要切記。 通常比例就要看你的酒量了,要1:9或者9:1都可以,可以上這個網站買,www.coococo.com 廣州圣世酒業有限公司,廣州市區免費送貨,貨到付款,我幾天就會買上一瓶,挺好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10,廣州有幾個大型的酒類批發市場具體在哪
東旺食品綜合批發市場 位于白云區增槎路,南臨羅沖圍客運站。主要經營糧油、食品、煙酒、飲料、百貨的批發。參考資料:http://www.pengyou99.com/viewthread.php?tid=582&page=1&extra=page%3D1
11,荔園悅享花醍怎么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荔園悅享花醍樓盤位置:新華街龍祥路8號(珠寶城對面)開發商:廣州市荔園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產權年限:70年建筑類型:高層,塔樓,公交線路:花26路:新華工業區站花21路:新華工業區站,珠寶城站,石頭記站花9路B:龍海東路站,科技園站,龍海西路站,珠寶城平步大道站,風神六號門口站,九塘站其他交通方式:珠江新城——廣州環城高速——機場高速——廣州繞城高速——廣清高速(赤坭出口)——S114——紅棉大道北——荔園悅享花醍規劃信息:其占地面積為24073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4棟樓,停車位568個周邊配套:公園綠化:飛鵝嶺高爾夫球場自然景觀:天馬河都市景觀:汽車城、珠寶城、花都廣場就醫條件:新華醫院門診就學條件:紅棉小學、紅棉幼兒園綜合商場:龍翔超市、易初蓮花、華潤萬家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內部配套:幼兒園、肉菜市場(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準。)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