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拉瓦爾噴管是誰發明的
19世紀80年代,瑞典工程師拉瓦爾發明了拉瓦爾噴管,使火箭發動機的設計逐漸完善。19世紀末20世紀初,液體火箭技術開始興起。1903年,俄國的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體火箭的設想和設計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國的火箭專家、物理學家R·H·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無控液體火箭。1944年,德國首次將有控的、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V-2導彈用于戰爭。1931年5月,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伯特領導的宇宙航行協會試驗成功了歐洲的第一枚液體火箭。到了1932年,德國軍方在參觀該協會研制的液體火箭發射試驗之后,意識到火箭武器在未來戰爭中具有的巨大潛力,便開始組織一批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集中力量秘密研制火箭武器。到40年代初,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先后研制成功了能用于實戰的V-1、V-2兩種導彈。其中V-1是一種飛航式有翼導彈,采用空氣噴氣發動機作動力裝置;V-2是一種彈道式導彈,采用火箭發動機作動力裝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蘇聯和美國等相繼研制出包括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各種火箭武器。
2,拉瓦爾噴管是誰發明的
19世紀80年代,瑞典工程師拉瓦爾發明了拉瓦爾噴管,使火箭發動機的設計逐漸完善。19世紀末20世紀初,液體火箭技術開始興起。1903年,俄國的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體火箭的設想和設計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國的火箭專家、物理學家R·H·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無控液體火箭。1944年,德國首次將有控的、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V-2導彈用于戰爭。1931年5月,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伯特領導的宇宙航行協會試驗成功了歐洲的第一枚液體火箭。到了1932年,德國軍方在參觀該協會研制的液體火箭發射試驗之后,意識到火箭武器在未來戰爭中具有的巨大潛力,便開始組織一批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集中力量秘密研制火箭武器。到40年代初,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先后研制成功了能用于實戰的V-1、V-2兩種導彈。其中V-1是一種飛航式有翼導彈,采用空氣噴氣發動機作動力裝置;V-2是一種彈道式導彈,采用火箭發動機作動力裝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蘇聯和美國等相繼研制出包括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各種火箭武器。
3,拉瓦爾噴管和文氏管有何區別
拉瓦爾噴管和文氏管區別:含義不同:作用不同。一、作用不同:除塵骨架分為帶文氏管與不帶文氏管,文氏管加于除塵骨架上,以提高除塵骨架的使用效率與使用壽命。帶文氏管除塵骨架主要應用在低壓長袋脈沖袋式除塵器,是由普通除塵骨架加焊文氏管而成,除塵骨架加裝文氏管可起到保護除塵布袋的作用。二、含義不同:拉法爾的特別之處就是,在流速極端條件下(音速),擴管口,反而能提高流速。原理是流體在高速條件下通過小孔的量已經是極限(音速),而此時擴容,反而可以使氣體容易通過。這個涉及到物理化學的兩個概念,Cp和Cv。等壓熱容和等容熱容。運作其操作有賴于次音速和超音速氣體的不同特性。 如果由于質量流量不變而管道變窄,則次音速氣體流速將會增加。 通過拉伐爾噴管的氣流是等熵的(氣體熵幾乎不變)。在次音速流中,氣體是不可壓縮的,聲音會通過它傳播。 在橫截面面積最小的喉部,氣體速度局部達到聲速(馬赫數= 1.0),這種狀況稱為阻流。 隨著噴管橫截面積的增加,氣體開始膨脹,氣流加速到超音速,在那里聲波不會通過氣體向后傳播(馬赫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