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適合種在什么土壤
1.葡萄根系發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幾乎可以在各種類型的土壤中栽培生長。最適宜葡萄生長的土壤是土質疏松,孔隙度適中,容重較小的沙壤土或輕壤土。
2.這類土壤通氣、排水及保水保肥性良好,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長。沙性強的土壤雖疏松透氣性強,排水良好,雜草少,病蟲害輕,葡萄根瘤蚜不易繁殖,晝夜溫差大,有利養分積累,但營養物質含量低,保肥保水力差,導熱性高,溫變大,冬、春兩季植株易受凍害。
3.在這類土壤上種植的葡萄常表現成熟早,含糖量高,但果粒較小。含有大量礫石和粗沙的土壤也適宜葡萄栽培,它不僅通氣、排水良好,且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養分積累,有益于花芽形成,有助于提高果實品質。
4.黏重的土壤對葡萄最為不利,因其透氣性差,雨季易積水,根部窒息,促進嫌氣微生物活動,毒害根系,干旱時又易板結,對葡萄根系、地上部生長和果實品質均為不利。
5.土層的深淺、含水量、地下水位高低均影響葡萄根系的分布。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質地良好,根系分布必深而廣,枝蔓生長健壯,抗逆性強。
6.土壤表層太薄,則不利于葡萄生長。葡萄根系在通透性強、水分適度、含氧量高的土壤環境中,生長良好。土壤水分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為宜,低于30%時植株停止生長,降至5%時葉片凋萎,土壤含水量過多必然使空氣相對減少,缺氧會產生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抑制根系活動,嚴重時根系停止生長并中毒。
7.地下水位過高或過低均不適于葡萄生長,一般以5~2米以下較好。土壤酸堿度對葡萄生長亦有影響,pH一般以5~7為宜,最為適宜的pH為6~pH低于5或高于葡萄生長不良。
8.不同種類品種對pH反應不一,美洲種和歐美雜交種抗鹽堿力弱、適應性差。葡萄園地的坡度、坡向亦是影響山地葡萄栽培的因素之一,坡度應以200°~250°以下為好。
9.50°~100°的緩坡地既有利于排水,又不易積聚冷空氣,光照條件也優于平地,是栽培葡萄的最佳地塊。在坡向選擇方面,南坡優于北坡,東坡和西坡的優缺點介于南北坡之間。
二.什么樣的土壤適合種葡萄?
1.黏土黏土由微小扁平的礦物顆粒構成,這種土壤在濕潤的環境下會發生膨脹,所以持水性較強,但排水性較差。黏土與質地略微疏松的土壤相比,在開春時節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變暖,而這會導致葡萄的成熟過程變得遲緩,所產的葡萄果實酸度較高且單寧明顯。
2.黏土一般肥沃度較高,所以能將更多的營養物質輸送給葡萄樹。淤泥和沙土淤泥的顆粒比黏土的顆粒要大,德國-奧地利地區有一種叫“黃土”的土壤就是其中的一類,那里能產出非常不錯的白葡萄酒。
3.沙石的顆粒通常較大,且質地非常松散,所以持水性較差,無法滿足高品質葡萄樹的成長,但它能夠吸收較多的陽光,為植物提供較高的溫度。
4.壤土壤土是結合了淤泥、沙土和粘土的一種混合型土壤,通常較為肥沃,營養物質和有機物質的含量均較高,能夠適宜地持住水分。
5.壤土種植的葡萄樹一般長勢旺盛,但果實的結出有可能受到影響,產量較低。混合了黏土的壤土則適宜栽培既長勢旺盛又產量頗豐的葡萄樹。
6.加州中部山谷的壤土葡萄園就栽培了許多高產的葡萄樹,這里結出的果實適合生產低成本的商用調配葡萄酒。白堊土白堊土是一種寒性的石灰巖,質地較軟,所以葡萄樹的根部較易穿透。
7.這種土壤不但能夠保持足夠的水分滋養葡萄樹,還能很好地將多余的水分及時排出。該土壤中帶有較多的鈣離子,所以呈堿性,出產的葡萄酸度也較高。
三.什么樣的土地適合種葡萄
1.氣候、土質和地形對葡萄的影響氣候的影響葡萄樹的生長理想溫度為年平均氣溫攝氏14至15度,夏天平均氣溫不能低于19攝氏度,夏天溫度不要太高,秋天溫度不要太低。
2.春冬兩季需要有降雨,降雨量累積最好每年675毫升左右,但是夏秋兩季雨水不宜過多。惡劣天氣對葡萄樹的生長不利,如霜凍、大風、冰雹、大雨等。
3.土質的影響葡萄樹的生長需要排水性良好的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但又不能含有太多的水分。暖性土壤,如粗砂土、沙土和壞土、能保持一定的熱量,促進葡萄樹的成熟。
4.而冷性土壤,如黏土,會阻礙葡萄樹的成熟。多石的勃艮地土壤可以吸收太陽散發出來的熱量;晚上,又可把熱量釋放出來,這對天氣偏涼的葡萄園來說,很有好處。
5.地形的影響斜坡既有利于太陽的集中照射,又擁有更好的排水性,所以要比土壤肥沃的平地更適合種植葡萄樹。在北半球,朝南的斜坡能吸收更多的陽光,因此更加溫暖。
6.在南半球,反之亦然。在炎熱地區,氣候涼爽的斜坡也適合栽種葡萄樹。海拔也影響溫度,海拔越高,天氣越涼,葡萄成熟所需要的時間越長。
四.北方的土壤適合栽什么葡萄?
1.不適合吧在中國北緯45°—25°廣闊的地域里,分布著各具特色的葡萄,葡萄酒產地,但由于葡萄生長需要特定的生態環境和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的差異,這些產地的規模較小,較分散,多數在中國東部。
2.主要釀酒葡萄產地的分布: 東北產地 包括45°以南的長白山麓和東北平原。這里冬季嚴寒,溫度—30——40℃,年活動積溫(≥10。
3.)2567—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為黑鈣土,較肥沃.在冬季寒冷條件下,歐洲種葡萄(V.vinifera)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V.amurensis)因抗寒力極強,已成為這里栽培的主要品種。
4.據1960年資料的統計.當時東北采摘野生山葡萄的總量已達1.5萬噸,主要用于釀酒。 渤海灣產地 包括華北北半部的昌黎、薊縣丘陵山地、天津濱海區、山東半島北部丘陵和大澤山。
5.這里由于近渤海灣,受海洋的影響,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活動積溫3756-4174℃,年降水量5560-670mm,土壤類型復雜,有砂壤,海濱鹽堿土和棕壤。
6.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里成為我國最著名的釀酒葡萄產地,其中昌黎的赤霞珠,天津濱海區的玫瑰香,山東半島的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梅鹿輒、佳利釀,白玉霓等葡萄,都在國內負有盛名。
7. 渤海灣產地是我國目前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優良的產地。葡萄酒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2。 沙城產地 包括宣化,涿鹿,懷來。
8.這里地處長城以北,光照充足,熱量適中。晝夜溫差大,夏季涼爽,氣候干燥,雨量偏少,年活動積溫3532℃,年降水量413mm,土壤為褐土,質地偏沙,多丘陵山地,十分適于葡萄的生長。
9.龍眼和牛奶葡萄是這里的特產,近年來已推廣赤霞珠,梅鹿輒等世界釀酒名種。 清徐產地 包括汾陽,榆次和清徐的翼西北山區,這里氣候溫涼,光照充足,年活動積溫3000—3500℃,降水量445mm,土壤為壤土,砂壤土,含礫石。
10.葡萄栽培在山區,著色極深。清徐的龍眼是當地的特產。近年赤霞珠、梅鹿輒也開始用于釀酒。 銀川產地 包括沿賀蘭山東麓廣闊的沖積平原,這里天氣干旱,晝夜溫差大,年活動積溫3298—3351℃,年降水量180—200mm,土壤為沙壤土,含礫石,土層30—100mm。
11.這里是西北新開發的最大的釀酒葡萄基地,主栽世界釀酒品種赤霞珠、梅鹿輒。 武威產地 包括武威,民勤,古浪,張掖等位于騰格里大沙漠邊緣的縣市,也是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地。
12.這里氣候冷涼干燥,年活動積溫2800—3000℃,年降水量110 mm,由于熱量不足,冬季寒冷,適于早中熟葡萄品種的生長,近年來已發展梅鹿輒,黑品諾,夏多麗等品種。
13. 吐魯番產地 包括低于海平面300米的吐魯番盆地的鄯善,紅柳河,這里四面環山,熱風頻繁,夏季溫度極高,達45℃以上,年活動積溫5319℃;雨量稀少,全年僅有14mm。
14.這里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和制干基地。十幾年前,著名葡萄酒專家郭其昌在這里試種了赤霞珠,梅鹿輒,歌海娜,西拉,柔丁香等釀酒葡菊。
15.雖然葡萄糖度高,但酸度低,香味不足,干酒品質欠佳,而生產的甜葡萄酒具有西域特色,品質尚好。 黃河故道產地 包括黃河故道的安徽蕭縣,河南蘭考,民權等縣,這里氣候偏熱,年活動積溫4000—4590℃。
16.年降水量800mm以上,并集中在夏季,因此葡萄旺長,病害嚴重,品質降低。近年來一些葡萄酒廠新開發的釀酒基地,通過引進赤霞珠等晚熟品種,改進栽培技術.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葡萄品質有望獲得改善。
17. 云南高原產地 包括云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彌勒、東川、永仁和川滇交界處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土壤多為紅壤和棕壤。
18. 這里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時,在上年的10—11月至第二年的6月有一個明顯的旱季,降水量為329mm(云南彌勒)和100mm(四川攀枝花)適合釀酒葡萄的生長和成熟。
19.利用旱季這一獨特小氣候的自然優勢栽培歐亞種葡萄已成為西南葡萄栽培的一大特色。 以上九個產地是經歷了幾十年發展才逐步形成的,它構筑了21世紀我國釀酒葡萄產地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