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酒廠食品廠用管批發,明光酒廠上班時間

本文目錄一覽

1,明光酒廠上班時間

工作時間:上午8:40-12:15,下午2:30-6:00,一天工作7小時制安徽明光酒業有限公司前身為國營安徽省明光酒廠(明光釀酒集團),曾經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國家二級企業。2005年12月實行政策性破產,幾年來,我們持續開展技術改造,“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一億多元,先后修繕改造廠房、倉庫20萬平方米,新建原酒儲藏罐3000噸,新上四條現代化包裝流水線,改造了供電、給排水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建成員工休閑廣場2萬平方米,燈光藍球場、網球場8000平方米,多功能活動室4200平方米,員工閱覽室1200平方米。公司生產能力基本得到恢復,廠容廠貌也有很大改觀。

明光酒廠上班時間

2,張松堅的受賄案

今年56歲的張松堅曾經在滁州市南譙區和滁州市所屬的明光市當過黨委書記,前后達10年之久,這也是其“賣官”最為瘋狂的10年。據檢察機關指控,張松堅在任明光市市委書記期間,先后收受132名黨政干部的賄賂款物折合人民幣207萬元,其中絕大多數請托都是為了個人的職務升遷和崗位調整。在來者不拒式地收受好處后,張松堅基本上都能滿足請托者的意愿——鄉鎮、市直單位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員崗位,基本上被其“網羅俱盡”。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松堅在任滁州市南譙區常務副區長﹑區長﹑區委書記和明光市委書記﹑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在企業改制﹑干部任用﹑分配安置﹑土地轉讓及開發等領域中為他人謀取利益。其中﹐收受明光華亞加亞工業園董事長周某﹑明光酒業公司董事長王某等9名企業人員賄賂款208萬元﹑購物卡2萬元﹔收受明光市黨政干部丁某等132人賄賂款204.9萬元﹑購物卡2.1萬元﹔收受滁州市南譙區黨政干部﹑公司企業人員21人賄賂款15.6萬元﹑購物卡2.98萬元。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張松堅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周某等162人共計現金428.5萬元﹑購物卡7.08萬元﹐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遂依法提起公訴。2011年7月6日,經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對原滁州市人大副主任、明光市委書記張松堅,因涉嫌受賄罪,被淮南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判決作出終審裁定,駁回張松堅的上訴,維持原判 受賄案列用人權是縣(市、區)委書記最為重要的一項權能,這從近年來落馬的縣(市、區)委書記中“賣官”幾乎成為一道不變的風景就可以得到證明。張松堅也不例外,不過,他賣起官來更為張狂和觸目驚心。張松堅在滁州市南譙區和明光市當書記的10年間,正是其“賣官”最為瘋狂的10年。據法院終審認定,張松堅任職于明光市期間,先后收受了132名黨政干部的賄賂,賄賂所得贓款占其受賄總額的將近一半。這132名干部中,絕大多數所請托的都是為了個人的提拔升遷或者調整到好一點的崗位。在來者不拒式地收受好處后,張松堅基本上都能滿足請托者的意愿——鄉鎮、市直機關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員崗位,基本上都被其一個蘿卜一個坑地安插殆盡。丁某原是明光市泊崗鄉鄉長,2004年至2008年,先后6次共送給張松堅13萬元后,便從鄉長升任鄉黨委書記、明光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副處級)。而原任泊崗鄉黨委書記的劉某,為得到職務上的升遷及感謝張松堅的關照,先后5次共送給張松堅5.5萬元。2004年2月,在張松堅的安排下,劉某任明光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同樣是在泊崗鄉,原任該鄉黨委副書記的馬某為了感謝張松堅將其提拔為太平鄉鄉長,于2004年中秋節前送給張松堅5000元。2005年春節后,馬某為了任鄉鎮黨委書記,送給張松堅1萬元,2006年3月,張松堅安排馬某任柳巷鄉黨委書記。2006年上半年,為了能當上明光市副市長,馬某又送給張松堅2萬元,2007年初,在張松堅的關照下,馬某當選為明光市副市長。就這樣,送一次提拔一次,張松堅共收受馬某賄賂4萬元。張松堅不僅對鄉鎮、市直單位的干部任職說了算,就是一些想進入政府班子的人也得看其臉色。除后來當上副市長的馬某外,明光市政協原副主席郝某為了感謝張松堅幫助其當選明光市副市長,以及在工作中給予的關照,于2004年至2007年共送給張松堅3萬元。對于掌管著“個人進步”的市委書記,不僅要想辦法巴結,而且萬萬得罪不起。時任明光市招信鎮鎮長的陳某,為了緩和與張松堅的緊張關系,并希望得到他的關照,不得不“忍氣吞聲”送給張松堅1萬元。池河管理所原所長夏某也是出于這一考慮,送給張松堅2萬元;后來又為了在明光市西徐碼頭上訪事件中不受處理,夏某特地跑到張松堅住處送去1萬元。在調任明光市委書記后的5年里,張松堅批發官帽時為什么會如此明目張膽?辦案人員分析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南譙區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未被及時發現和受到查處,以至于讓他越來越無所顧忌。據法院認定,1997年2月至2003年3月,張松堅先后收受南譙區19名黨政干部賄賂款物近15萬元。1997年6月至2003年,時任南譙區財政局副局長的項某先后被提拔擔任南譙區財政局局長、南譙區副區長等職,而項某8次共送給張松堅3.1萬元。2001年初,張松堅將光某提拔為南譙區農業局局長,為了表示感謝,光某送給張松堅7000元的購物卡。1998年至2003年,原任南譙區糧食局局長的楊某為了感謝張松堅將其提拔為南譙區區長助理、南譙區副區長,6次共送給張松堅現金及購物卡1.4萬元……任兩地書記,賣官10年,張松堅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監督制約,他也因此突破了官德的底線,變得更加驕狂起來。關照了企業也養成了“唯我獨尊”在用人上大搞批發的張松堅,在管經濟上也經常是“大手筆”。據法院終審認定,張松堅在明光市任職期間,僅在企業土地征用、變更、開發,購買酒廠及企業稅收等方面幫助協調,就收受8家企業的9名老總的賄賂200余萬元。2004年至2007年,明光華亞加亞工業園董事長和總經理為了在土地征用、變更、開發等事宜上得到張松堅的幫助,送給他35萬元。2006年至2007年,明光某酒廠老總為了感謝張松堅在其購買酒廠及協調企業稅收等事情上的關照,3次共送給張松堅60萬元,每次都是20萬元。倪某是明光市一家消防器材廠的董事長,為了感謝張松堅在該廠改制及征用土地方面給予的關照,分4次送給張松堅60萬元,最少的一次也有10萬元。明光市有一家油脂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很想讓自己的企業進入明光市工業園區,為此,他將5萬元現金放在茶葉盒內送給張松堅。這一招果然管用,兩個月后,在張松堅的幫助下,該公司順利進入工業園區。此后,該公司董事長為了請張松堅幫助協調公司的土地盡快得以拍賣,又送給張松堅5萬元。金某是浙江商人,在明光市成立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為得到及感謝張松堅在其開發明光浙玉花園項目過程中給予的幫忙和關照,分5次送給張松堅26萬元。對手下的干部頤指氣使,收下錢后又“體貼入微”,把能辦的不能辦的事都給辦了;與商人老總稱兄道弟,收下錢后又“鞍前馬后”,服務了一方經濟的同時,個人也撈得個盆缽滿盈。正是在這樣的玩權弄權之中,張松堅完成了獨步一方、唯我獨尊、說一不二的“人生嬗變”。

張松堅的受賄案

3,明光綠豆的明光綠豆簡介

明光綠豆自1920年起出口,出口量達年銷1000萬斤左右。1976年試驗出新品種,質量超過出口標準,被譽為特級明綠。1981年獲省科技成果四等獎,1983年被省命名為“明綠一號”。以明綠液釀制的“明綠液”酒,被北京晚報)譽為“酒中奇花”。明光綠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馳名中外的名優特產,簡稱明綠豆,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美譽,當地的勞動人民自古就有種綠豆的傳統和經驗。 管店,位于明光城區南約15公里處,原來本是個小村莊,居住有20來戶人家,且大多數是外地來此落戶。據說,這其中有一個姓管的,家中人口較多,除墾荒種田外,仍有富余勞動力。這管姓戶主,不僅莊稼活計好,而且頭腦靈活善于琢磨。那時,他發現自己所居住的村莊,處于南北交通必經之地,過往的行人經常向住戶討個歇腳的地方,并要碗茶水解渴,有的甚至要求買吃的和提供住宿的地方。他意識到,如果開個飯店不是可以賺錢嗎?!按的說法,這其實就是商機。據傳,在距今130年左右的清光緒年間,姓管的在村莊的路口蓋了兩間房屋開了個小飯店,供過往行人吃住和歇腳,小飯店被人們稱之為管家飯店,時間久了,就簡稱管店了。也有的說,姓管的在村口開設了一個店鋪,被稱為姓管的開的小店,簡稱管店??傊?,那時只要一提管店,人們都能領會其中的含義。再后來,隨著遷入人口的增多,到了清末,一個集鎮就在這里形成了,管店也被沿襲為地名。并且將農歷一四七定為逢集日。1912年,清政府修通天津——浦口鐵路,并在此設車站取名管店。津浦鐵路通車后,江蘇六合人林為普(又名林煥堯)、林為晉(又名林述堯)兄弟隨其父(其名不詳)從來安水口到管店做糧食生意,同來的還有股東叫張圣三(綽號張二甩子),主要負責查驗糧食質量。由于他們在水口生意做得不順手,來管店后給糧行取了一個吉祥的行號——升昌祥,期望生意興盛昌榮吉祥。也正是這個升昌祥,為日后明光綠豆揚名國內外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升昌祥開張不久,林老去世,由林家兄弟主營。后來為擴大經營業務,他們在南京設了辦事處,林氏兄弟便常住南京,張圣三出任經理。1932年林為普因病去世, 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為晉和張圣三先后去世。他們相繼去世后,升昌祥糧行開始走下坡路,并由自主經營改為代人收購,這種局面維持到1948年底糧行解體。1940年前后,是管店經營糧食生意的鼎盛時期,當時有大小糧行70多家(一說72家,一說75家),除升昌祥糧行外,大的糧行還有沈康祥(天津人)、郎大生(浙江人)、同義興、裕大、興發等。這些糧行的老板主要來自天津、浙江、六合,被稱之為天津幫、浙江幫和六合幫。大的糧行直接與客商做生意,小的糧行為大行組織貨源,賺取手續費和加工費。每年從管店發往相關口岸的雜糧5000多噸。 明光綠豆,究竟是什么時候出名?誰創的牌子?這是過去許多材料都沒有提到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升昌祥糧行利用過去的銷售渠道經轉銷商于1915年左右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地區;張圣三(綽號張二甩子)這個人,是明綠創牌的功勛。早期,升昌祥經營的綠豆、芝麻、花生、大豆等雜糧,其中綠豆不僅占的比重大,而且特別受客商的青睞。一向有經營頭腦的張圣三主持升昌祥糧行后,決定建一個為自己所擁有的綠豆生產基地,正是這種經營理念為明光綠豆名譽海內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所有被訪老人反映,張圣三當時從山東買回一車皮良種綠豆(一說30噸,一說50噸),經挑選后賒給二道販子(實質上是提供種子),由他們放給周圍的農民去種,再由他們將農民分散收獲的豆子集中交糧行。當時人們都說他甩,也許張二甩子綽號就是從這時候叫開的。也正是張二甩子的膽識,不僅升昌祥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張二甩子的名聲也隨之遠近聞名。當時,管店的糧行沒有專門國內外銷售的機構,主要是通過上海、廣州、無錫等地客商轉銷。凡升昌祥糧行發出的綠豆和雜糧,全部是進行精選加工后發給經銷商。經張圣三幾年的苦心經營,升昌祥糧行與轉銷商的誠信度越來越高,后來,凡是升昌祥糧行發的貨,各地轉銷商只要看到麻袋上的落款是升昌祥(1932年前為安徽省盱眙縣管店升昌祥)嘜頭,全部免檢。這在當時確實是了不起的事。升昌祥糧行當時在管店是一個比較大的糧行,擁有前后三進的庭院和幾個大糧屯。每到收購季節,一派生氣,當時短工就雇了20多人。張圣三不僅在石門山設有分行,而且還派人到五河、盱眙等地組織貨源。據說,該行每年調出的綠豆有40多個車皮,1000多噸,占管店總銷量的五分之一以上。綠豆當時品種很多,如大槐葉、大團葉、小團葉、大花葉、小花葉、串地龍等,升昌祥糧行對調出明綠的加工講究、分類嚴格,除手摘的A類豆外,其余必須經過三至四道篩選后,才裝包。當時調出綠豆分三大類, 好的為A類,叫特菜(手摘豆);B類叫大明綠(大籽);C類的叫沖菜;D類的叫小明綠。AB類供應出口,CD類主銷國內市場。由于質量的高低,級與級之間的收購與外銷的懸殊很大,然而,正是這種質量價差對農民種植優質明綠起到了推進作用。該行發往各轉銷商的綠豆,一般每麻袋90千克,也有100千克的。他們的豆子顆粒勻均,其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異色粒等質量方面比例全部低于出口的規定標準。 上世紀70年代,明光酒廠用明綠作原料釀造出了一種芳香濃郁、甘美醇厚、澄碧清冽、豆香清雅、回味悠長兼有解毒、御寒、舒筋活絡之功能的“明綠液”,1980年一問世,便受到了評酒專家的一致贊譽,稱之為“酒中奇葩”;《人民日報》、《經濟參考》、《北京晚報》等報都發表了贊譽文章;“明綠液”還被消費者視為“酒中珍品”。其釀制工藝方法,2003年10月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證書。上世紀80年代——2005年的20余年間,明綠曾作為“貢品”(特需品)供應中南海。每次都是省委辦公廳下達供應任務,種子公司在公安部門的配合下,進行精選后裝小包裝,然后由省公安廳派專車來運走。每年的供應量約400——1000公斤不等。 因生產的影響,國內外市場逐漸被其他省占去,連明綠也被別人創先注冊。針對明綠生產存在的問題,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連續幾年就綠豆生產發展提出了建議。市委書記張松堅強調:“不能讓明綠在我們的手中丟掉?!笔虚L朱慶龍專門召開常務會議,就如何振興明綠產業,建設好明綠基地、開發明綠新品種,提高明綠產量和質量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從農業科技費中列支10萬元資金用于商標注冊、商品條碼和申報綠色食品等經費。市旅游規劃中,明綠被指定為綠色旅游商品供應游客。2004年我市成立了明光綠豆協會,同年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明光綠豆”原產地保護和注冊,目前正在等待受理結果。明綠,是明光主要特產和傳統出口物資,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聲譽,我們期望通過認真實施規劃,使明光綠豆生產與銷售再創輝煌。

明光綠豆的明光綠豆簡介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