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石花酒廠年銷售額產值,襄陽石花酒廠怎么樣

本文目錄一覽

1,湖北石花酒廠的優勢是什么

湖北省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石花鎮,其前身是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創立的“石花街黃公順酒館”,是中國白酒行業著名的百年老店。作為中國清香型白酒的龍頭企業之一,著名的石花大曲曾暢銷全國十八個省、市和香港、澳門地區,并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公司先后被國家、省、市授予“質量信得過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質量管理先進企業”、“湖北名牌”、“湖北老字號” 、“優秀企業公民”、 “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稱號。公司開發的霸王醉酒,以“上好原酒、二十年窖藏、原汁灌裝”三大特質和七十度無與倫比的極致口感,榮獲“中國高度”、“湖北名片”等美譽。在2009年“德中發展高層(武漢)論壇”上,湖北省省委書記(時任省長)李鴻忠同志親自將“湖北名片——霸王醉酒”贈送給德國外交部及前總理施羅德先生,成為中德兩國友誼的見證。2014年,霸王醉酒被湖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品級酒系列以石花二品、三品、五品、七品酒為代表,已經成為鄂西北地區城鄉最為暢銷的產品;年份酒系列以20年、18年、15年、12年為代表,已經成為湖北年份酒市場引人矚目的生力軍;2016年新開發的石花漢韻、楚風酒系列,低醉酒度、窖香舒適、口感醇和綿甜,凸顯大武漢、大荊江地域文化特色,專供大武漢、大荊江。石花生態三香型酒,開創了中國白酒“三香和諧、共生共融”之先河,石花酒業既是中國三香型白酒的開創者,也是三香型白酒的標準制定者。石花生態三香型酒由當紅視帝張嘉譯代言并成功上市。“十三五”期間,公司將高舉“霸王醉”旗幟不動搖,充分發揮“石花”和“霸王醉”雙品牌的核心驅動作用,全力打造“大濃香、大清香、大電商”三大事業平臺,全力推進“雙運營中心、產品區隔、區域合作、縣域模式”四大策略,全力實施“營銷工程、質量工程、人才工程、品牌工程、管理工程”等五大核心創新工程,實現產品湖北全覆蓋,銷售收入突破十個億,利稅突破一個億,員工收入翻一番,成為名副其實的漢江流域生態白酒第一品牌!讓百年石花得以傳承,讓民族產業綻放光彩!

{0}

2,襄陽石花酒廠怎么樣

石花酒產于襄陽市谷城縣,歷史悠久,口感純真,入口綿甜,口齒留香,值得品鑒

{1}

3,石花酒的所獲榮譽

1980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獲得全省第一名;“石花特曲”酒獲得全省第二名;1983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獲得全省清香型白酒評比第一名;1985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石花特曲”雙雙被評為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一名;1986年,石花特曲獲得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二名;1987年,石花大曲再獲全省清香白酒質量第一名;同年舉辦的全省白酒感官評比中位列全省第二名; 對于石花酒廠和王萬才本人,1987都是難忘的年份,這一年,在全省130多家白酒生產廠家中,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承恩大曲”等三種產品奪得三個第一名,成為本屆評酒會的明星。《消費時報》、《湖北日報》、《輕工報》、《襄樊日報》和多家電臺對這個消息進行了報道。這時候的中國消費市場,廣告業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在南方一批先知先覺的沿海企業已經懂得用廣告誘導消費者,而內地的幾乎所有企業仍處在被動的依賴新聞報道上。不過這時候的新聞媒體還因其自身的公正性在受眾中尚有較高的權威性。權威機構組織的質量評比加上新聞媒體的權威報道,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王萬才的聰明得到驗證,高度重視評酒評獎活動的思路得到回報。1987年是石花酒開始步入快速上升時期的開端,這一年,石花系列酒不僅牢固的占據著已有的市場份額,并且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銷路。不僅國內20多個省份都有了石花酒的訂單,而且走出了國門,石花系列18個品種行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新聞媒體把王萬才炒成“酒王”(資料來源于石花酒廠報刊剪輯)從這年開始,新聞媒體開始關注石花酒廠,酒廠廠長王萬才也因為獲得省勞模稱號開始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人物。媒體從簡單、客觀的報道石花酒的各種產品和榮譽演變為主動宣傳廠長王萬才本人。地方報紙開始不惜版面、連篇累牘刊發王萬才和石花酒的文章。1988 年3月29日《襄樊日報》發表《運籌帷幄儒將風》的長篇通訊;同年5月4日,《襄樊日報》再次發表通訊文章《美酒釀成不自醉,改革路上進一程——記石花酒廠廠長、省勞模王萬才》;1988年8月19日,《湖北日報》刊登了《石花大曲溯源》的文章,詳盡敘述了龍王四太子與石花酒廠“雙泉井” 的關聯傳說。省報為一家企業產品公開刊發明顯帶有神話傳說的文章并不多見,我們已經無法考證這篇文章出臺的內幕,但憑這一點足可以證明當時石花酒在省內的地位。1988年9月26日,也就是神話傳說發表一月之后,《湖北日報》再次刊發石花酒廠的報道《石花酒香飄海內外的秘訣》;1988 年10月5日,即《石花酒香飄海內外的秘訣》發表10天之后,《湖北日報》再次刊發《谷城石花酒廠向技改要效益》新聞綜述性文章;1988年11月13 日,即上篇文章發表后不到一月,《湖北日報》在“改革者足跡”欄目里,刊發了題為《1351工程錄——記石花酒廠廠長王萬才》的長文;此后的5年間,關于王萬才的名字高密度的出現在全國各種媒體上——1989年5月,《長江文藝》刊發報告王萬才的報告文學《1351工程》;《襄樊日報》連載描寫王萬才個人事跡的長篇通訊《石花酒王》;市委組織部一位干部編寫的一本叫著《漢江潮》的書將描寫王萬才的《石花酒王》收錄在顯要位置;1989年1月11日,《消費時報》刊發了《石花溢香,華夏揚名——湖北石花酒廠紀實》的通訊;1989年7月19日的《消費時報》以頭版位置刊發了“構建工作一體化格局——湖北石花酒廠政治思想工作紀實”的長文;1990年1月11日,《襄樊日報》報道了王萬才同縣政府簽訂承包經營責任合同的消息;1990年,北京《經濟通訊》雜志發表《走在青山綠水間》的長篇通訊;1992年,1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消息《石花酒廠榮獲輕工部雙獎》;1992年《襄樊日報》公布了襄樊市首屆知名商標評選結果:石花酒、金蝶香煙成為包括隨州在內的700多萬襄樊人公認的最知名品牌;那篇《釀成美酒不自醉》的文章在各種報刊轉載使王萬才意識到了廣告的作用,王萬才開始在《湖北日報》和《襄樊日報》、湖北電視臺、襄樊電視臺做石花系列酒廣告,廣告詞簡潔明快“喝酒選最佳,好酒在石花!湖北石花釀酒廠廠址:谷城縣石花鎮,廠長王萬才。”王萬才的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有人做過這樣的判斷,在外地,王萬才知名度超過了當地的省長、市長、縣長,在襄樊和谷城,則家喻戶曉,婦孺皆知。1987年元旦春節期間,襄樊市公共關系協會與市經委、市文聯聯合舉辦的“襄樊市文藝家企業家新春聯誼會”,紀念品由石花酒廠獨家贊助,每人送一盒精裝小瓶禮品酒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著名書法家王樹人、涂延多等襄樊名士均為石花酒題寫過商標,并收藏有各個時期的石花系列酒樣品。 石花酒廠的名聲隨著王萬才同步提升。為了擴大影響,王萬才與《襄樊日報》等媒體共同發起各種社會活動、以石花酒為專題的征文以及以“石花酒”冠名的各種征文。筆者至今仍記得讀過的兩篇記憶最深的關于石花酒的獲獎征文:一篇寫的是兩個谷城藉士兵在東北黑河的戰友家作客,主人聲言要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酒招待客人,兩個谷城戰士猜了許多名酒均未猜中,最后主人拿出來的卻是戰士家鄉的“石花大曲”,兩個戰士“他鄉遇知音”,感動得抱著酒瓶淚如泉涌,開懷暢飲,回連隊正趕上大比武,趁著石花酒的魅力充分施展才華,結果雙雙爭得總分第一受到連隊嘉獎……另一篇則更帶傳奇色彩,說是一個老農去看女兒,女婿拿出當時最好的石花大曲招待岳父,老岳父貪戀好酒喝成一個“醉八仙”,不顧女兒勸阻執意要回家。路上晚風吹拂,酒力發作,騰云駕霧般醉倒在一口長滿野花的荷塘邊,卻自以為到境,在幸福中一覺酣睡至天明。醒來后方記起昨日在女婿家喝酒之事,好生奇怪,背起布袋欲走時卻被什么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大吃一驚,他昨夜睡過的草地上躺滿了一地老鱉(甲魚),原來自己醉酒之后躺在荷塘邊,散發的酒香吸引了滿塘的老鱉爭相爬上岸來,老漢身上散發的酒香使老鱉們醉臥花叢,在當時野生甲魚已賣到100多元一斤,老漢喜出望外,將老鱉們一一請進布袋,回家一稱竟有80余斤,老漢背到鎮上餐館賣了8000多元,然后趕到石花酒廠又買了一箱上好的石花酒作為對石花酒廠的答謝……記得這些征文曾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第一篇故事尚有可信感人之處,第二篇便有些近于聊齋故事的荒唐。但評獎標準是受酒廠左右的,只要王萬才認為是好文章便給發獎金。這也是王萬才的聰明之處,他要的就是別人的爭論,有爭論就說明有人關注,關注文章就是關注石花酒,這種爭論無形中加深了對石花酒的印象。在當時本地的廣告業剛剛起步,這些廣告意圖十分明顯的征文混淆了廣告與新聞的界限,亦真亦幻難區分的效果使其廣告效應成倍的放大,無形中增加了石花酒的魅力。石花酒廠開始步入她的輝煌時期。石花酒銷售量成倍增長,不僅市場占有率高居不下,而且還為武漢“黃鶴樓”和上海酒廠和一些知名品牌白酒廠家提供基酒,許多包裝精美的名酒都是用石花酒釀制的基酒勾兌而成。《谷城日報》副總編帥瑜滿懷激情寫出的長篇通訊《你與石花酒齊名》先后在各種媒體發表、轉載;文中列舉的閃光的數字更讓人興奮不已——1987年,石花酒廠年產白酒為3600 噸,上交利稅212萬元;在全省白酒行業占第5位;1990年生產白酒4800噸,上交利稅325萬元;躍居湖北全省白酒行業第三位;1992年,石花酒銷售達到鼎盛時期,當年上交利稅突破1000萬元大關,成為谷城縣財政的支柱型企業。這年5月,王萬才繼湖北省勞動模范之后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也是他一生獲得的最高榮譽。王萬才的個人知名度與石花酒的廣告效應同步攀升,谷城縣委機關報對石花酒廠和王萬才的報道更是頻繁,省報、市報、縣報的記者穿梭般往來,省報每月都有關于石花酒廠的消息,《襄樊日報》隔三岔五就有關于石花酒廠的報道或廣告,《谷城日報》幾乎天天有石花酒廠或王萬才個人的動態,酒廠通訊員涂明春成了廠里的專職“新聞部長”,每天拿著不同的稿子往返于襄樊與谷城之間,成為兩級黨報上稿率最高的通訊員。直線上升的稅利使石花酒廠和王萬才的地位扶搖直上,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活動都喜歡選擇石花酒廠作為示范試點。那個時期,王萬才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各級報社記者們的新聞由頭,石花酒廠的每項工作都可能成為指導全縣的經驗加以推廣。許多經驗由縣委的筆桿子加工后不斷見諸上至《人民日報》下至《谷城日報》的各級重要報紙。“五一獎章”的獲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報刊媒體轟炸性的渲染,使王萬才從《美酒釀成不自醉》的優秀廠長很快升格為“石花酒王”。聲名達到極至。漸漸地,“石花酒王”取代了王萬才的名字,石花酒廠甚至被“石花酒王”個人的光輝漸漸遮蓋。石花酒和王萬才都走到了生命的巔峰時期。

{2}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