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濟寧玉堂醬園的介紹
濟寧玉堂醬園,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城區河南岸,是一家有著28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生產的各種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名聲遠播海內外。玉堂醬園是濟寧儒商文化的代表。無論大人小孩,只要拿一個銅錢,就能到玉堂買兩塊醬菜,再滴上幾滴香油,店員還要送出門外。1915年,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濟寧玉堂號萬國春酒、宴嘉賓酒、冰雪露酒、金波酒、醬油獲五塊金牌。
2,玉堂醬園的歷史悠久
早在1910年,玉堂的遠年醬油、什錦蘿卜、佳制冬菜,在南京召開的南洋勸業會上獲優等獎章;在1914年的山東省第一次物品展覽會上,玉堂產品參展42種,有35種獲獎(其中,16種酒、16種醬菜和特品冬菜、遠年醬油均獲最優等金牌獎,黃嫩甜醬獲優等銀牌獎);1915年玉堂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金牌。據《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記實》第172頁記載:濟寧玉堂號醬菜、醬油、萬國春酒、金波酒、宴嘉賓酒、冰雪露酒獲六塊金牌并獎詞。近年,玉堂商標連年被山東省工商局、廣大消費者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玉堂醬菜被山東省經貿委評為山東名牌產品,玉堂醬油、食醋、豆制品、醬類系列產品被國家食協評為國家質量達標食品,并授予中國食品骨干企業榮譽證書。
3,濟寧玉堂醬園的簡介
玉堂醬園始建于清朝康熙帝五十三年(1714年),是姑蘇人戴玉堂在濟寧開的一家醬菜鋪子,1783年,濟寧富商冷長連聯和官吏孫玉庭將玉堂買了下來,定名姑蘇玉堂,又名玉堂醬園。后來,冷氏退出股本,由官宦世家孫家獨家經營。由于玉堂醬園注重質量和口吻,十分暢銷,規模和品種不斷擴大,生產的醬菜、酒類南北風味兼有,十分暢銷。就連當時的文學作品《鏡花緣》也贊濟寧金波酒為天下美酒。1886年,軍機大臣孫毓汶將孫家小菜送進宮來。慈禧太后品嘗后,連連稱贊:真是京省馳名、味壓江南!并命玉堂把醬菜當貢品,每年送進皇宮。從此,玉堂醬園在京城及大江南北名聲大震。1910年,玉堂的遠年醬油、什錦蘿卜、佳制冬菜,在南京召開的南洋勸業會上獲優等獎章。1915年玉堂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金牌。據1915年《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記實》第172頁記載:濟寧玉堂號萬國春酒、宴嘉賓酒、冰雪露酒、金波酒、醬油獲五塊金牌。
4,濟寧玉堂醬園的歷史
1783年,玉堂聘請了一個總經理,就是梁圣銘。梁圣銘是18歲進玉堂的伙計,精明干練有魄力。為了創制紅方腐乳,他讓一名精明的店員裝成啞巴,去蘇州潘萬成醬園當學徒,用一年的時間偷學了制作腐乳的全部技術,生產出了味出江南又味壓江南的紅方腐乳。在梁圣銘的苦心經營下,玉堂由一個小小的店鋪作坊發展成為濟寧獨一無二的字號。梁圣銘病逝后,玉堂經營出現了困難。一直到上個世紀初,孫靜峰的出現,才把玉堂從泥潭中拽出來。孫靜峰是孫家后裔,孫靜峰上任后,玉堂開始了孫氏獨家經營的歷史。隨后,孫靜峰開始調整管理體系,實行了類似現在“流程再造”的管理。 三個掌門人中,如果說梁圣銘和孫靜峰把玉堂鑄造成老字號的話,玉堂的掌門人何景春則是讓玉堂起死回生的關鍵人物。解放后,經過公私和營,玉堂成為濟寧市第一家國有企業。進入市場經濟以后,玉堂由于體制僵化,管理混亂,曾一度陷入困境。1992年以來,開始調整管理體制,加強總廠的統一管理,樹立玉堂的統一形象。幾年來,玉堂的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結構調整也初見成效。1998年國內貿易部授予玉堂中華老字號獎牌和證書,1999年玉堂醬菜獲山東名牌產品稱號和國家食協授予的國家質量達標食品證書。先后開發出復合袋醬菜、無鹽米醋、五糧醋、香辣醬、油潑黃瓜、糖醋尖椒等20多種新產品,投放市場后深受歡迎。傳統醬菜救了玉堂, 玉堂三百年的發展歷史中,雖然中間也出現過艱難的經歷,但沒有一次能夠與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相比,“當時玉堂被宣判‘死刑’——可以破產了。”玉堂的掌門人何景春告訴記者。 談到玉堂的生死,1992年接手玉堂大印的何景春感慨頗多。作為山東第一家公私合營企業,1990年以前,玉堂是享受計劃糧食供給的。上個世紀70年代,玉堂開始上啤酒項目,比濟南啤酒廠建廠還早的1萬噸啤酒項目生產的“濟寧啤酒”成為當地的標志。玉堂成為濟寧地區第一個擁有小汽車的企業;濟寧第一個發獎金的企業。“正因為躲在計劃經濟溫室里太舒服了,市場經濟一有風吹草動,就把玉堂拉下馬來。”何景春總結道。 計劃糧沒有了,政策貸款不給了,稅制改革沒優惠了,啤酒廠下馬了,斷奶后的玉堂趴下了。玉堂醬園歷經近300年,其間曾多次因天災人禍和戰爭等因素陷入絕境,但每次都能夠東山再起,再創奇跡,顯示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同仁堂”、“瑞蚨祥”“六必居”等老字號一樣,玉堂醬園在經營上也有其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