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有誰知道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什么區別 搜
- 2,茅臺酒廠的生產順序
- 3,貴州茅臺酒瓶中的兩個小球是什么材質
- 4,我收藏了一瓶1986年8月4號的貴州茅臺中外馳名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
- 5,為什么茅臺發酵池沒有滘泥
- 6,什么石頭放白酒里可以讓白酒變的溫和許多
- 7,中國貴州茅臺鎮山門崗酒分幾個等級
- 8,茅臺鎮的水為什么適合釀酒
1,有誰知道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什么區別 搜
前面的是后面的上市子公司。茅臺酒廠只是拿出了一部分生產營業部門上市。
2,茅臺酒廠的生產順序
茅臺酒是我國白酒行業品牌價值最高的白酒,屬于醬香型白酒,很多人對于茅臺的生產制作過程非常好奇,其實,只有真正了解茅臺酒的生產制作過程,才會明白為何茅臺酒這么好喝的原因。?第一步:制曲。茅臺酒廠每年六月份制造曲藥,曲藥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制曲時間在夏天,制曲車間里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高溫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谷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后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個月。第二步:下沙制好酒曲,時間到了重陽節,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沙”的意思就是指紅粱(即高粱)。因為本地產高粱細小而色紅,所以稱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出不同的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后產出的酒為“翻沙酒”。而茅臺最著名的“回沙”工藝,即是指將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茅臺型酒的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本地產的高粱。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茅臺型酒的關鍵是選擇比較完整的高粱,只有如此才經得起多次蒸煮。我在尋訪中了解到,早期釀酒也需要一定的粉碎率,大約為20%~30%,現在基本不超過10%。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100攝氏度左右的開水清洗幾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水。然后,將高粱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然后散在地上“攤涼”,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開始加曲。上滿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第一次加入約220斤左右的酒曲。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第三步:發酵第一次加曲攪拌后要進行“收堆”發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后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茅臺型酒講究高溫發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節,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第一次發酵完成后,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與濃香型酒不同,醬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墻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常檢查,時常撒點水,防止干裂進氣。大概一個月后,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后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后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第四步:品鑒再度過一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到了12月~1月,這才開始進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后一次發焦發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茅臺調酒大師以“醬味”、“醇甜”和“窖底”三種酒體來歸納和區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種酒體理論的提出,對于保障茅臺酒質量穩定性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使勾兌有了可以依據的基礎。新酒產生后要裝入陶土酒壇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并同類項,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勾兌一直是釀酒過程中比較神秘的工序,勾酒師憑借自己的味覺進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輪次的酒調在一起,尋找味道之間的平衡與層次感。第五步:調味酒廠勾兌師會調節酒中的酸酯平衡,但是最終的口感還是需要評審會的品嘗感受來決定,勾兌完成后,最后一項工作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的生產是酒廠用特殊工藝生產出來的,這是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第六步:儲藏最后一步是儲藏,茅臺酒調味完成后還要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進行灌裝進入市場。一瓶地道的茅臺型醬香酒的生產至少5年。
3,貴州茅臺酒瓶中的兩個小球是什么材質
采用的始水晶的材質,我收集了一些哦
玻璃小球,減緩倒酒速度用的。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4,我收藏了一瓶1986年8月4號的貴州茅臺中外馳名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
通過您描述這酒 是地方國營時期的82-86年左右 外層宣紙完好的,沒跑酒的1---1.5萬 收藏愛好者回收價!具體酒品價值還得通過專業評估!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我。。知。。道加。。我。。私。。聊
5,為什么茅臺發酵池沒有滘泥
這個是香型工藝所決定的,醬香型白酒固態發酵窖池多是用石塊或者水泥池子,不需要窖泥的;濃香型白酒是把窖池窖泥做為有益功能菌的載體,沒有窖泥就難以產生以己酸乙酯為主體香的復合香氣;清香型白酒多以水泥池或陶瓷大缸做為發酵容器。
酒純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6,什么石頭放白酒里可以讓白酒變的溫和許多
沒有這樣的石頭吧,酒廠都是用活性炭或凈化酒介質處理白酒的。
所有石頭都可以嗎?
1、白酒里面加白糖,可以使酒味變淡,不過改變白酒風格。 2、白酒發酵長,白酒酒水質量指標明顯提高會變得柔和,同等酒度酒精味會下降明顯。 3、酒度低,酒味也會變淡,那就是加水。 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7,中國貴州茅臺鎮山門崗酒分幾個等級
從品質上分黑金10最佳,其次為富貴莊,再次為大紫莊與大紅莊;在酒質上其實沒有等級之分,只是適合個人口感而已
大約200多年前,山門崗一帶屬于毛荒之地,無任何人居住。因一位風水大師看中這個地方,隨后由政府的支持,當地紳士贊助,在今天的大唐酒業后大門位置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寺廟,寺廟在我們方言里叫山門,古語稱“不進山門不受戒,進了山門須吃齋”就是這樣來的,同時當時的寺廟之前有一座石頭堡壘,遠遠看去就像一位為山門(寺廟)站崗的將軍,所以人們為這個地方取名為“山門崗”。
8,茅臺鎮的水為什么適合釀酒
你好!你參考下: 茅臺鎮四周有崇山峻嶺環繞,如海如濤,使鎮形成盆地狀低谷,日照短,。鎮建成區主要屬于侵蝕低山河谷地貌,赤水河茅臺段沿茅臺向斜軸部發育從南至北縱貫境內。紫色砂頁巖地質結構,十分有利于水源滲透過濾和溶解紅層中的有益成分。茅臺鎮土壤主要受海拔高度和巖石風化后成土母質影響,土壤分布與地貌關系緊密。廣泛發育著紫色田土,土層較厚,一般在50厘米左右。酸堿適度,有機度1.5%,多粒狀結構,碳氮比8~9左右,質地中性。代換量10~15毫克當量/100克土,鹽基飽和度約70~80%,中性及微酸性反應。特別是土壤中砂質和礫石含量高,土體松軟,孔隙度大,具有良好的滲透性。由于這種由南向北沿赤水河的紫色土壤滲透性強,因而無論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過兩岸的紅層流入赤水河中,既溶解了紅層中的有益成份,又經過層層滲透過濾,濾出了純潔、香甜、可口的優質泉水。
清甜啊,我覺得青花郎還行,上回去朋友請我喝過這個酒,我現在想起來,還很懷念那個味道,口感醇厚、綿柔,下咽順滑,不刺激,喝著舒服。
茅臺鎮周圍都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紫色砂頁巖,礫巖形成于7000萬年前,表層發育成紫色土層,酸堿適度,滲水性好,既溶解了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又濾出了純凈無菌的清冽泉水。貴璽酒業的醬香型白酒便是出自茅臺鎮,出自醬酒傳統釀造工藝,非常適合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