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2008南平2007年10月24日霜降這一天我國南北各地出現三種
- 2,茅臺釀造發現多少微生物
- 3,噬菌體是什么時候被發現的
- 4,貴州茅臺鎮歷史
- 5,生物藥物有哪些
- 6,目前已知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多少種
- 7,新冠肺炎又有新的發現嗎
- 8,通過望遠鏡如果只能看到平面鏡而不能看到標尺像有哪幾種可能
1,2008南平2007年10月24日霜降這一天我國南北各地出現三種
我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在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低.我國北方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晝短,得到太陽的光熱少.另外,我國北方地區鄰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重重山嶺到達南方地區時,風力大大減弱.所以,我國黑龍江省北部冬季低溫可達-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皚皚;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氣溫在20℃左右,氣候暖熱,到處綠樹成陰.故選:C.
2,茅臺釀造發現多少微生物
1946。茅臺集團在2022年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會議上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截至目前,發現茅臺釀造過程及環境中有1946種微生物。在茅臺釀造過程及環境所含的1946種微生物中,包括細菌1063種,酵母菌和絲狀真菌類微生物883種,同步解析了17種、39株關鍵功能微生物的全基因組信息,初步實現了微生物實體資源與基因信息的相互關聯。相關信息:2005年,茅臺集團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建立了白酒行業首個釀造微生物菌種資源庫。目前,菌種資源庫已累計達到159種,7900株釀造微生物的規模。與現有針對所有發酵領域工業菌種保存的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各類工業微生物資源13000余株相比,茅臺集團資源庫已有近60%。通過對赤水河流域不同產區間的微生物多樣性研究,研究人員還確證了茅臺酒釀酒酵母具有顯著獨特性,說明生態環境、釀造活動、釀酒技藝對微生物體系有重要影響。從微生物繁殖代謝角度,證明了間歇式晾堂操作、限定每天操作最大排數、倉內發酵高溫持續、母曲優選、干曲倉高溫貯存等工藝操作和參數的科學性,表明傳統技藝等非生物因素也是釀造過程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重要驅動力。在功能微生物代謝特性研究中,茅臺集團已完成乳酸桿菌、芽孢桿菌、釀酒酵母、擬青霉等17種功能微生物代謝途徑解析,涉及1200余種代謝產物。完成了果香、花香、酸香等主要風味表征物質微生物及其代謝途徑解析工作。以上內容參考:新華網——1946種!茅臺公布釀造過程及環境微生物數量
3,噬菌體是什么時候被發現的
噬菌體是1915年被發現的。它們像其他的病毒一樣能通過細菌濾器。它們的外形像個蝌蚪,頭部為圓形或多角形,后面是管狀的尾部,末梢還有6根尾絲。在侵染細菌細胞時,尾絲先抓住細菌的細胞壁,分泌一種酶,把細菌的細胞壁溶解,形成一個洞,然后,尾鞘穿到細胞中,像注射器一樣把頭部的核酸注入菌體。這些核酸進人細菌的細胞后,儼然變成了細胞中的“國王”。它命令細胞停止原來的物質合成,轉而制造噬菌體后代所需要的物質。最后,它還導致細菌的細胞壁破裂,釋放出新的噬菌體。從開始人侵到最后宿主細胞“國破家亡”,噬菌體帶著“菌子”“菌孫”們開辟新的殖民地,一般只需要20分鐘的時間。在一個菌體的細胞內就能復制出約150個噬菌體。通常把這種噬菌體叫做烈性噬菌體,被烈性噬菌體破壞、溶解的微生物叫做敏感菌。
4,貴州茅臺鎮歷史
貴州茅臺古鎮,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婁山脈西段北側,背靠歷史名城遵義,毗鄰川南,迤copy邐的赤水河縱貫全鎮。三千余年神秘的酒文化、賦予2113了茅臺鎮特殊的人文含義和發展潛力,使古老的茅臺鎮成了中國酒的代表符號。茅臺鎮的釀酒歷史實在可以追溯到久遠,5261早在漢代時就造出了令漢武帝贊為“甘美之”的枸醬酒,1915年的萬國博覽4102會茅臺酒一摔驚世界,進而成為國酒。茅臺鎮也因歷史悠久的釀造史,獨特的釀造工藝、神秘的釀造生態和燦爛的酒文化,被譽為“中國酒都”享譽四海;也成就了今天正宗醬香白酒的輝煌1653歷史。
歷史很悠久,茅臺很好喝
商業古鎮茅臺座落在赤水河的中上游,明清以來,尤其是明末清初以來,茅臺鎮商業繁榮、文化昌盛,在西南社會發展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清中葉赤水河的疏浚為貴州打開了一條商業大通道,也把茅臺鎮推向了更廣闊的歷史舞臺:茅臺鎮上店鋪林立,商賈往來不絕,貴州所需食鹽多半都需經茅臺鎮轉運各地。鹽業運輸帶動了釀酒業的發展,1915年,早已聞名遠近的茅臺酒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更是茅臺鎮傳奇史上的濃墨重彩。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三渡赤水,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就這樣被定格為歷史,豐富壯大了商業古鎮的傳奇色彩。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商業古鎮——茅臺,去品味茅臺的輝煌歷史,感悟茅臺的為商之道。神秘茅臺鎮 在世人眼中,孕育了神秘茅臺酒的茅臺鎮,比茅臺酒還要神秘百倍。多少年來,人們對這里的自然環境十分好奇。為了揭開謎底,一批專家學者甚至在這里終老一生。 茅臺鎮距仁懷市區13公里,全鎮總面積87.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1.7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海拔最高點1422米,最低點395米,鎮內地勢東高西低,略呈三級臺階。受海拔高度和巖石風化后成土母質的影響,茅臺鎮廣泛發育著紫色土和紫色田,土層較厚,PH值適度,有機質豐富,特別是土體中砂質和礫石含量高,土體松軟、孔隙度大,具有良好的滲透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6434性。由于這種向南向北沿赤水河的紫色土壤滲透性強,因而無論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過兩岸的紅層流入赤水河中,既溶解了紅層中的有益成分,又經過層層滲透過濾,濾出了純凈無毒、香甜可口的清泉水。茅臺鎮冬暖夏熱少雨,日照豐富,這種特殊氣候最適宜釀酒微生物的生成與繁衍。茅臺酒研究專家認為,特殊的氣候,加上特殊的紫色砂頁巖的地質結構,紫泥土(紫紅色土壤)使茅臺周圍的空氣中飄游著無數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群十分活躍和獨特,茅臺酒主體香——醬香的形成,與這些微生物息息相關。 茅臺的地理環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水資源特別好,茅臺全境均屬赤水河系,水道主要是赤水河。赤水河是一條集靈泉秀水于一體的河流,河上灘灘相持,兩岸崇山峻嶺,據科學測定,赤水河水質非常優良,無色透明,微甜爽口,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逐漸揭開茅臺鎮的神秘面紗,我們會由衷的發出感慨,有著這么多得天獨厚的因素,茅臺鎮的確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釀酒勝地。
5,生物藥物有哪些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類藥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壞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于防治肝昏迷、神經衰弱和癲癇。5-羥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 化學本質性同,分子量有差異。蛋白質類藥物:血清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胰島素;多肽類藥物:催產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輔酶類藥物 酶類藥物按功能分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麥芽淀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療酶(激肽釋放酶擴張血管降血壓)等。輔酶類藥物在酶促反應中傳遞氫、電子和基團的作用,輔酶藥物已廣泛用于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療。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類藥物 DNA可用于治療精神遲緩、虛弱和抗輻射,RNA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輔助治療,多聚核苷酸是干擾素的誘導劑。 (5)、糖類藥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6)、脂類藥物 磷脂類:腦磷脂、卵磷脂可用于治療肝病、冠心病和神經衰弱癥。脂肪酸降血脂、降血壓、抗脂肪肝。 (7)、細胞生長因子 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 (8)、生物制品類 從微生物、原蟲、動物和人體材料直接制備或用現代生物技術、化學方法制成作為預防、治療、診斷特定傳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劑。
1、按照藥物的化學本質和化學特性分類? 氨基酸類藥物及其衍生物? 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 酶類藥物(1)助消化的酶類(2)消炎酶(3)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酶(4)抗腫瘤類(5)其他酶類(6)輔酶類藥物? 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1)核酸類(2)多聚核苷酸(3)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多糖類藥物? 脂類藥物(1)磷脂類(2)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和前列腺素(3)膽酸類(4)固醇類(5)卟啉類? 維生素與輔酶2、按原料來源分類人體組織來源的生物藥物、動物組織來源的生物藥物、微生物來源的生物藥物、植物來源的生物藥物、海洋生物來源的生物藥物3、按功能用途分類治療藥物、預防藥物、診斷藥物、其他用途
我國應用海洋藥物治療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僅本草綱目中收錄的藥用海洋生物就達90多種。 1、在中藥中被稱為石絕明的名貴中藥,其實就是鮑魚的外殼。具有療肝、肺風熱、清除內脹的功效。此外,鮑魚肉不僅鮮美,還可以補肝腎、益經明目、開胃營養。 2、珍珠。海水珍珠具有美容和藥用價值,有鎮靜安神、清肝明目、解毒生津的功效。 3、海帶。它是海藻的一種,我國海帶資源豐富,種養殖技術先進,年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的海洋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成功地從海帶中提取出褐藻、多糖硫酸酯,并制成海洋西藥,主要用來治療腎病綜合癥和中早期慢性腎衰節疾病,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還率先展開了海帶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地把乙肝疫苗基因導入海帶,使口服海帶,可以達到免疫乙肝的目的。 4、鯊魚。鯊魚的軟骨中有一種抑制因子,它能阻止腫瘤周圍毛細血管生成,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在深海環境中棲息的巨型鯊,它的肝臟中還有一種叫角沙硒的生化物質,用它做成的藥物,除了治療癌癥以外,對肝炎、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也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海洋藥物之所以對人類許多種疾病具有明顯的療效,主要是因為海洋生物物種之間的生態作用,遠比陸生生物復雜和廣泛,許多海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遠比陸生生物活性強。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是很特殊的,它的生活方式是特殊的,很多海洋生物是實行固有形態的生活,它在生活過程中間,為了適應生存競爭,必須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防御機制,產生一些活性物質,這樣它們就能夠在特殊的海洋環境里生存。 到目前為止,在海洋生物中已經被發現了上千種具有重要生理機能及藥理活性的化合物,在我國近海也已發現具有藥用價值的生物700多種
6,目前已知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多少種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動物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型較大。而無脊椎動物的身體沒有脊柱,大多數個體很小,但種類卻很多,占整個動物種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蒼蠅、蚊子、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余種,如青蛙等。爬行類有3000余種,如蛇、龜、鱷魚等。鳥類有9000種,如鴿子、麻雀。獸類有4500多種,如馬、牛、獅子、虎等。世界上還有許多種動物還有未被發現呢。 至今還沒有人知道,究竟地球上有多少種生物。這答案的揭曉與我們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息息相關,同時也能解決演化與環境管理的重大問題。 雖然我們研究分類學已有25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對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仍是眾說紛紜,從300~3000萬種都有人提出。由于缺乏集中管理、計數的機構,迄今甚至無人知道已知種類的確切數字。 許多野外的棲所正迅速遭到破壞。因此了解物種的種類及分布,據以提供合理的方式來進行保育,是保護現存種類的最佳方法之一。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道義上理應維護我們居住的環境,并且把它完整地留給下一代。
自然界有多少物種,非常具體的數字應該是沒有。大多數都是估算的數據。比如根據進化生物學家邁爾(Ernst Mayr)1969年的數據,世界上的生物是100萬種,邁爾在2003年又一次估計,給出的數據是900-2500萬種。在周長發編著的《生物進化與分類原理》(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1988年,昆蟲學家威爾遜估計已知道的物種有140萬種。當然,這些數據都是估算的數據。也就是估算出大約有2500萬種。古生物學家大衛·拉普在《滅絕:是基因不好還是運氣太差?》中寫道:“地球上生存著數百萬種不同的動植物物種,數量可能在4000萬種左右,歷史上的某個時候的數量可能在50億到500億種之間。這一論述又進一步擴大了地球上物種的數量。實際上,如果真的是50億,這其實都很難統計。物種的定義:是生物分類研究的基本單元。物種內部可以交配,產生后代。與不同的種之間基本不能交配或者產生后代,或者交配后產生的后代是雜種,不能再繁殖。了解物種的定義之后,我們就能發現,在自然界中,發現比較大的物種已經比較困難。但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物種實際上是昆蟲。昆蟲的種類特別多,目前已經發現了就有100多萬種。還有很多沒有被發現的。此外,除了陸地,海洋里還有很多沒有發現的物種,這主要是由于人類的活動范圍是有限的。很多火山口或者深海內部可能還有一些物種沒有被發現。這樣就造成了地球上的物種只能是估算。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較大;無脊椎動物的身體沒有脊柱,多數個體很小,但種類卻很多,占整個動物種數的90%以上。例如蒼蠅、蚊子、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余種,如青蛙等。爬行類有3000余種,如蛇、龜、鱷魚等。鳥類有9000種,如鴿子、麻雀。獸類有4500多種,如馬、牛、獅子、虎等。世界上還有許多種動物還未被發現呢。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 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較大;無脊椎動物的身體沒有脊柱,多數個體很小,但種類卻很多,占整個動物種數的90%以上。例如蒼蠅、蚊子、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余種,如青蛙等。爬行類有3000余種,如蛇、龜、鱷魚等。鳥類有9000種,如鴿子、麻雀。獸類有4500多種,如馬、牛、獅子、虎等。世界上還有許多種動物還未被發現呢。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65708.html?si=4
7,新冠肺炎又有新的發現嗎
研究發現,復陽患者沒你想那樣簡單關于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復陽的問題眾說紛紜,觀點不一,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和認知太少。今天三甲分享一些最近的發現和研究,復陽患者可能沒你想那樣簡單。我國新冠復陽比例為5%到15%左右大多都沒有癥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相關負責人和專家進行回答。對于復陽患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科技攻關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解釋,達到出院標準,出院以后又出現核酸檢測陽性了,這是基本的定義,實際,復陽病人應該用再檢出可能更合適,也就是說,這樣的病人, 其實他的病毒沒有真正消失,只是說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是下呼吸道在肺里面還是有病毒的。包括做尸檢的病人,可以看到死亡的病人里頭還有很多病毒顆粒,提示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它的病毒存在時間比較長的,這和SARS和MERS是不一樣的,這是這個病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病毒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有時候可能是從肺里面恢復期以后,通過卡痰等等又排出來了。第二種情況是,對于復陽,是檢測的敏感性還不足夠強,所以現在科技部在支持提高敏感性的檢測方法的研發。檢測敏感性不是很強的情況下,那低病毒載量的時候上呼吸道標本就可能查不到。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個別病人由于免疫功能比較低下,導致持續的陽性或復陽。實際上,持續陽性的病例現在也有一部分,盡管不是很多,但持續陽性我們也是非常高度關注的。基于這種情況,對于復陽的病人,第一要隔離,因為他還是有傳染性風險,盡管現在傳染性可能是低一些,但是不能說他沒傳染性,要按照有傳染性來進行隔離。第二要密切觀察,目前來看復陽病例整體發生情況, 在我們國家目前的初步數據是5%到15%左右。像武漢地區6%左右的復陽比例,廣東可能高一些,也有地方很低,像上海就是百分之零點幾的復陽率,總體的復陽人群不是特別高,但是要隔離觀察。他提到,對于復陽病人,大部分病人是沒有癥狀,只有極個別的會出現癥狀,極少數的會出現胸片或者CT上有些肺炎的進展,但是大部分病人都是很穩定的,所以需要觀察隔離。他說,對這部分病人,我們還在繼續做相應的研究,研究到底是免疫功能的問題,還是原來沒檢出,大部分病人是沒檢出的,但確實有一部分持續陽性和復陽的病人,初步研究也發現了免疫功能比較弱的情況,這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總體來講,對復陽病人,不能大意,要進行很好的密切監測和隨訪。研究發現,復陽患者沒你想那樣簡單4月28日,陸軍軍醫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聯手合作,卞修武,平軼芳及劉新東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 雜志發表了題為“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residual SARS-CoV-2 in pulmonary tissues of a ready-for-discharge patient”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對一位意外死亡的患者進行解剖,有了一些重要的發現。去世的患者是一位78歲的女性,2020年1月27日,這位婦女摔傷入院,摔傷前兩天,她接觸過新冠肺炎的患者。1月29日起,患者開始出現肺炎的癥狀。2月2日,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確診感染新冠肺炎,2月3日,肺部CT檢查提示雙肺多個斑片狀陰影,確定存在肺部感染。2月8號至10號,連續三天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同時,患者的癥狀也得到了明顯的好轉,2月23日CT顯示肺部病變得到了吸收。按照我們國家的出院標準,患者可以出院了,就在準備出院的時候,非常不幸,患者突發心臟驟停死亡。這是為什么呢?患者死后,家屬捐贈了患者的遺體,用于醫學研究,研究人員對患者的遺體進行了解剖,他們發現,患者的肝臟、心臟、腸道及皮膚中均未發現新冠病毒。但是,在患者的肺里面還存在新冠病毒,電子顯微鏡清晰地看見,在患者的細支氣管上皮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均可以看見冠狀病毒顆粒。此外,研究人員使用抗SARS-CoV-2核衣殼的單克隆抗體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并確認肺組織中存在SARS-CoV-2病毒。如下圖所示,a是電子顯微鏡下患者的細支氣管上皮細胞,紅色區域可見病毒顆粒,右邊是局部放大的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就是細胞里面的新冠病毒。圖b是II型肺泡上皮細胞的電鏡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是細胞里面的病毒顆粒。圖c是免疫組化的圖片,對新冠病毒的核蛋白進行染色,結果是陽性的。研究人員還對病毒引起的肺部損傷進行了研究,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主要為彌漫性肺泡損害,包括肺泡間隔破裂,II型AE的增殖,纖維蛋白,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滲出以及透明膜的形成。這些結果表明:該患者三次新咽拭子核酸檢測為陰性,但是肺內還有新冠病毒殘留,如果她出院了,那么過一段時間,她會復陽的,因為她體內的病毒沒有被完全清除。通過這個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復陽的原因是因為肺里面還有病毒沒有被消滅,鼻咽拭子的核酸檢測無法代表體內病毒的真實情況。為了以防萬一,對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或者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強烈建議出院時,對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SARS-CoV-2核酸進行PCR檢測,并且延長檢疫時間。內容源自:三甲傳真
新冠肺炎是有新的發現
新冠肺炎有新發現
2020年
沒有發現
收幻閱號;
8,通過望遠鏡如果只能看到平面鏡而不能看到標尺像有哪幾種可能
一、光線不好。二、調焦不到位.先從望遠鏡準星觀察,看到平面鏡中有標尺像之后,再從望遠鏡鏡筒中觀察調焦,即易觀察到像。三、望遠鏡的放大倍數調焦不好,而不能看到標尺。1、放大倍數太大,不宜穩定。雙筒望遠鏡一般用手持,超過10倍左右晃動厲害,不利于觀察,眼睛容易疲勞,甚至引起惡心。固定望遠鏡倍數太大也會因為風吹草動引起震動。對于自己,12倍為手持極限,而且觀察時最好肘部有依托,身體或望遠鏡依附某些固定物體。2、放大倍數大,則實際視野相應減少。一般來講,倍數越大,可同時觀察的區域就越小。這不僅僅是因為目鏡的原因,即便目鏡在焦距變化時能夠保持視在視角不變(例如60度),也會因觀察區域的減小使得視野與放大倍數成反比變小。這樣,就不利于發現和尋找目標,對于經常變換目標的觀察觀測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標,架子稍有晃動就容易失去目標。對于沒有自動跟蹤裝置的,要經常手動調節才能使目標保持在視野之內。3、在相同物鏡口徑的情況下,倍數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徑50mm,7倍時亮度(指數)為50,10倍為25、15倍為11、25倍為4,而物體的亮度的減小會直接影響人眼的觀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隨著亮度的減小而變得越來越差)。一般來講,白天亮度小于5、夜間亮度小于20時,觀察暗弱物體就很難。大口徑的望遠鏡在這一點上就具備優勢,例如,口徑300mm的反射鏡,放大50倍時,亮度仍為36(非常亮)。另外,觀察太陽系亮天體時,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4、大倍數的取得一般通過短焦距的目鏡來進行的。目鏡焦距短,會造成鏡目距離(即出瞳距離)小、視在角度小等遺憾,造成觀察不舒服、不適合戴眼鏡者等問題。5、大氣本身等觀測條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大氣有個寧靜度,好者可以達到1角秒以下,盡管這樣,對于人眼最好1角分的分辨能力,放大倍數超過100就會受影響,例如看月面會產生“蒸汽”上升的抖動效果,角度越低現象越嚴重。例如,口徑80mm的折射鏡,最大可以選擇120倍至160倍。擴展資料:望遠鏡使用的注意事項:一、在任何情況下任何時候切勿觀看太陽,否則會對您的眼睛造成永久傷害。二、望遠鏡的原理是將視野放大,在任何情況下任何時候請勿長時間使用望遠鏡觀看目標物,否則可能會出現頭暈惡心的狀況。三、目鏡為旋升計式的望遠鏡,在不戴眼鏡使用望遠鏡的情況下,請將目鏡旋旋升;在戴眼鏡使用的情況下,則無須旋升目鏡旋。目鏡為眼杯式設計的望遠鏡,在不戴眼鏡使用望遠鏡的情況下,請將目鏡眼杯翻出;在戴眼鏡使用的情況下,則須將目鏡眼杯翻下。四、對于左右眼視力不同的朋友,可以先調整右目鏡視力補償旋直至左右眼一樣清晰為止。五、視力補償旋鈕只存在于右目鏡,和目鏡旋一樣一般都為螺絲式,調整時切勿用力過大,否則容易損壞。不按操作說明損壞的產品,一律按照售后服務受理,不視為產品質量問題。
有以下幾種:一、光線不好。二、調焦不到位。先從望遠鏡準星觀察,看到平面鏡中有標尺像之后,再從望遠鏡鏡筒中觀察調焦,即易觀察到像。三、望遠鏡的放大倍數調焦不好,而不能看到標尺。注:白天可用望遠鏡觀測遠處的大樓,將大樓的輪廓線移到視野的1/4處,如果輪廓線上橙黃色或藍紫色特別明顯,或輪廓線彎曲得特別厲害,光學質量就很差。再觀看遠處的樹葉,一般60mm口徑的望遠鏡,能看清40米遠處的樹葉葉筋,看不清說明光學質量很差(博冠開拓者60/700 可以看清60米遠的梧桐樹葉筋)。擴展資料:注意事項:1、絕對不能直接用望遠鏡觀看太陽,觀看太陽必須通過投影法或有專門濾光措施; 2、不要把望遠鏡當做玩具,望遠鏡是精密光學儀器,要細心使用和維護;3、不要認為用望遠鏡什么都能看到,通過望遠鏡確實能觀看到肉眼不能分辨的天體和天體上的細節,但觀看效果越好,價格也越高,沒有十全十美的望遠鏡,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4、對于每一臺望遠鏡,都有它合適的放大倍數。超過這個倍數并不能增強分辨能力,反而會使物體變得很暗,難以看清。60~80口徑的望遠鏡,合適的放大倍數應小于100倍,200倍的放大倍率幾乎什么都看不到;5、如果無法在夜空中識別五個以上的星座,就不要著急使用望遠鏡,因為無法尋找可觀測的星星,就只能看月亮;6、天文望遠鏡通常也可以觀看風景或動植物,可以很容易得到比雙筒望遠鏡更高的放大倍率。不過使用倍率應在100倍以下,20-50倍最合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望遠鏡
你是問實際的情況,還是問考試題目?如果是實際的情況,其實就1種可能,那就是,掉了。否則不論什么錯誤,都不可能看不到這種情況。如果是考試題目,這個就很多可能性,畢竟現在的題目,和實際經常是脫節的
有以下幾種:一.光線不好。二.調焦不到位.先從望遠鏡準星觀察,看到平面鏡中有標尺像之后,再從望遠鏡鏡筒中觀察調焦,即易觀察到像。三.望遠鏡的放大倍數調焦不好,而不能看到標尺,主要有如下限制:1、放大倍數太大,不宜穩定。雙筒望遠鏡一般用手持,超過10倍左右晃動厲害,不利于觀察,眼睛容易疲勞,甚至引起惡心。固定望遠鏡倍數太大也會因為風吹草動引起震動。對于自己,12倍為手持極限,而且觀察時最好肘部有依托,身體或望遠鏡依附某些固定物體。 2、放大倍數大,則實際視野相應減少。一般來講,倍數越大,可同時觀察的區域就越小。這不僅僅是因為目鏡的原因,即便目鏡在焦距變化時能夠保持視在視角不變(例如60度),也會因觀察區域的減小使得視野與放大倍數成反比變小。這樣,就不利于發現和尋找目標,對于經常變換目標的觀察觀測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標,架子稍有晃動就容易失去目標。對于沒有自動跟蹤裝置的,要經常手動調節才能使目標保持在視野之內。3、在相同物鏡口徑的情況下,倍數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徑50mm,7倍時亮度(指數)為50,10倍為25、15倍為11、25倍為4,而物體的亮度的減小會直接影響人眼的觀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隨著亮度的減小而變得越來越差)。一般來講,白天亮度小于5、夜間亮度小于20時,觀察暗弱物體就很難。大口徑的望遠鏡在這一點上就具備優勢,例如,口徑300mm的反射鏡,放大50倍時,亮度仍為36(非常亮)。另外,觀察太陽系亮天體時,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4、大倍數的取得一般通過短焦距的目鏡來進行的。目鏡焦距短,會造成鏡目距離(即出瞳距離)小、視在角度小等遺憾,造成觀察不舒服、不適合戴眼鏡者等問題。 5、大氣本身等觀測條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大氣有個寧靜度,好者可以達到1角秒以下,盡管這樣,對于人眼最好1角分的分辨能力,放大倍數超過100就會受影響,例如看月面會產生“蒸汽”上升的抖動效果,角度越低現象越嚴重。如果觀察時大氣寧靜度很好,就可以相應選擇更高一點的放大倍數。 6、倍數選擇的太大,超過了理論分辨極限,會造成無效放大。理論上望遠鏡的分辨能力有個極限,為140/口徑毫米數,單位是角秒(是以觀察人眼最敏感的黃綠光為基礎計算的)。再好的望遠鏡也超不出這個極限,只能是接近。由于望遠鏡的功能之一是觀察細節。倍數選擇太大以后,由于這個理論極限,再放大已經不會有更多的細節出現,因此也失去意義了。但放大倍數到底選擇多大,不僅與望遠鏡的理論分辨能力有關,而且還與當時的觀測條件,尤其是與觀測者本身的眼力有關。選擇倍數是物鏡口徑的毫米數乘1.5的說法(也有乘2的說法),是對于普通條件下的一種參考值。眼力不好、望遠鏡質量好就可以把倍數選擇大點;相反,眼力很好(或觀測時不想看到太多的不理想成像)、望遠鏡質量一般,就可以把倍數選擇的低一點。例如,口徑80mm的折射鏡,最大可以選擇120倍至160倍。
光線不好,調焦不到位.先從望遠鏡準星觀察,看到平面鏡中有標尺像之后,再從望遠鏡鏡筒中觀察調焦,即易觀察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