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遼河多種經營事業部都包含哪些企業
17、村居 高鼎
雖然我很聰明,但這么說真的難到我了
2,2級單位是三產嗎
二級單位就是遼河油田下屬的處級單位,而三產則是遼河油田下屬從事第三產業(即從事服務類企業),當然物業公司是不算三產的。
二級單位就是遼河油田下屬的處級單位,而三產則是遼河油田下屬從事第三產業(即從事服務類企業),當然物業公司是不算三產的。
3,大慶勝利遼河中原華北油田被稱為什么
我就是華北油田的,你說的這幾個油田,隊了華北沒田外,都還不錯,,,還在長慶,,長慶應該是最好的!!
大慶、遼河、華北三個油田是中石油的勝利、中原是中石化的,勝利油田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分公司和勝利石油管理局。中原油田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分公司和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國五大油田,不過很老的知識了,使用于1990年之前,華北 和 中原早不行了
4,盤錦遼河油田和中國石油啥關系
遼河油田是中國石油的一個分公司.全名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再簡點叫油公司)
下屬公司
你應該是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吧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固井公司在遼河油田里是效益相當不錯的單位了中石油在中國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了雖然今年的經濟危機對效益有了些影響但是還是比其他地方的國企要強一些的而且危機遲早要過去的不是嗎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
5,我國七大流域管理機構以及管理范圍是什么
我國劃分為七大流域即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和太湖流域。七大流域管理機構以及管理范圍是:1、太湖流域管理局: 中國太湖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 協調開發、 統一調度和工程管理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派出機構,駐地上海市。1927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太湖流域水利工程處,1929年撤銷。同年成立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1935年并入揚子江水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成立太湖工程處,1955年并入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1963年成立太湖水利局,1966年后撤銷。1984年成立太湖流域管理局,曹士杰任局長。 管理局主要任務是: ①編制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②調解處理流域內省與省(直轄市)和各部門之間的水利矛盾; ③負責流域內主要河流的防汛調度和水源分配調度工作,統一管理跨省(直轄市)主要河流和水利工程; ④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⑤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代部審批或審查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太湖流域管理局成立后,主要進行太湖流域治理規劃,太浦河、望虞河工程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同時進行流域內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工作。2、海河水利委員會: 中國海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和河道管理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的派出機構,駐地天津市。1918年在天津成立順直水利委員會,其任務是整治直隸省(現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道,1928年改組為華北水利委員會。“七七”事變前,華北水利委員會由天津內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遷返原地,組建華北水利工程總局。1948年10月華北解放區宣布成立華北水利委員會。1950年華北水利委員會改名華北水利工程總局,1953年撤銷。1979年成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陳實為主任。 海河水利委員會下設漳衛南運河管理局、海河下游管理局、引灤工程管理局,并代管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院。 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①編制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②調解處理流域內省與省(市)和各部門之間的水利矛盾; ③負責流域內主要江河的防汛調度和水源分配調度工作,統一管理跨省主要河流和樞紐工程; ④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⑤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代部審批或審查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海河水利委員會成立后,完成了海河流域補充規劃,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工程初步設計,華北水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研究以及引黃入淀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北段的前期工作。會刊為《海河水利》。3、淮河水利委員會 :是水利部在淮河流域和膠東半島范圍內的派出機構,國家授權其在上述范圍內行使水行政管理職能。負責流域的綜合治理,開發管理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工程,搞好規劃、管理、協調、監督、服務,促進江河治理和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負責《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制訂流域性的政策和法規。組織制訂淮河流域綜合水利發展戰略規劃和中長期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省人民政府編制流域綜合規劃和有關的專業規劃,規劃批準后負責監督實施。統一管理流域水資源,負責組織流域水資源的監測和調查評價。制訂流域內跨省水長期供求計劃和水量分配方案,并負責監督管理,依照有關規定管理取水許可,對流域水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統一管理本流域河流、湖泊、河口、灘涂,根據國家授權,負責管理重要河段的河道,負責有關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的審查。制訂本流域防御洪水方案,負責審查跨省河流的防御洪水方案。協調本流域防汛抗旱日常工作, 指導流域內蓄滯洪區的安全和建設。協調處理部門間和省間的水事糾紛。組織本流域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預防、監督和綜合治理,指導地方水土保持工作。審查流域內中央直屬直供工程及地方合資建設工程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報告和初步設計。編制流域內中央水利投資的年度建議計劃,批準后負責組織實施。負責流域綜合治理和開發,組織建設并負責管理具有控制性的或跨省重要水工程。指導流域內地方農村水利、城市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水電及農村電氣化工作。承擔部授權與交辦的其他事宜。4、松遼水利委員會: 中國松花江和遼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和工程管理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派出機構,駐地吉林省長春市。1982年10月成立水利電力部松遼水利委員會,與水利電力部東北勘測設計院合署辦公,王志民任主任。1984年3月,松花江水系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入松遼水利委員會,成立松遼水資源保護局,受水利電力部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雙重領導。1988年機構調整,改稱為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 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①編制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②調解處理流域內省與省(自治區)和各部門之間的水利矛盾; ③負責流域內主要江河的防汛調度和水源分配調度工作,統一管理跨省和自治區的主要河流和水利工程; ④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代部審批或審查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⑤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松遼水利委員會成立后,進行了松花江流域規劃、遼河流域規劃、松遼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鴨綠江、圖們江干流規劃。此外,還完成了東北地區大型水電站的設計任務。出版物有《東北水利水電》。5、珠江水利委員會 :中國珠江流域內水資源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的派出機構,駐地廣東省廣州市。1937年成立珠江水利局,為珠江流域性機構,1938年廣州淪陷前內遷。抗日戰爭勝利后,珠江水利局遷回廣州,并于1947年改稱珠江水利工程總局,1953年撤銷。1956年水利部成立廣州水利勘測設計院和珠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為直屬水利部的珠江流域性機構,1958年撤銷。1979年成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劉兆倫任主任。 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①編制和修訂珠江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②負責流域內主要江河防汛和水資源分配調度; ③承擔流域內重點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和控制運用; ④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⑤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并代部審批或審查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1979年珠江水利委員會成立后,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搜集、整理、貯存等基本工作,編制了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進行了珠江入海口──磨刀門口門的治理與開發,完成了澳門供水、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大堤加固等規劃設計工作。會刊為《人民珠江》。6、長江水利委員會: 中國長江流域內水資源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的派出機構,駐地湖北省武漢市。 長江流域性機構始建于1922年,名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1928年改名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1935年與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等單位合并為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47年改名長江水利工程總局。1950年成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林一山 任主任。委員會下設上、中、下游三個工程局及太湖、洞庭湖、荊江三個工程處,負責全江規劃、設計、科研、管理工作。1954年大水后,為了協調各部門、各地區間的關系,并集中力量進行流域綜合規劃工作,國務院于1956年決定將長江水利委員會下屬各局、處并入會本部,改為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屬國務院建制,業務工作由水利部管理。1982年底,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直屬水利電力部(后為水利部),同時使用水利電力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名稱。1989年起,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的名稱停止使用。長江水利委員會下設長江水源保護局、長江科學院、長江職工大學、長江水利水電學校等單位。 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①編制長江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②調解處理流域內省與省和各部門之間的水利矛盾; ③編制修訂中、下游地區和重點支流 河道整治 規劃; ④受水利部委托負責長江干流 防汛 調度工作; ⑤承擔長江干支流大型 水利樞紐 工程的勘測、設計和科研工作; ⑥負責南水北調中線方案規劃(見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 ); ⑦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⑧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代部審批或審查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后,完成了大量的規劃設計工作,主要有: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長江主要支流規劃和丹江口、隔河巖、彭水等大型水庫的規劃設計,并完成了 葛洲壩水利樞紐 工程的設計工作。會刊為《人民長江》。7、黃河水利委員會:中國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和河道管理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的派出機構,駐地河南省鄭州市。 中國歷代都有負責治河的河官,但都是在黃河下游做修防工作,沒有統一的治河機構。1933年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掌握黃河干支流興利防患事務”,李儀祉任委員長。1947年改名黃河水利工程總局,隸屬中華民國水利部。1946年,冀、魯、豫解放區人民政府建立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 王化云 任主任。1949年經調整后改稱黃河水利委員會,下設山東和河南黃河河務局、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規劃設計院、黃河中游治理局和水利科學研究所、引黃灌溉試驗站等,成為全流域的水利機構。 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①負責黃河中下游重點樞紐及兩岸堤防河道的管理、維修、加固,受水利部委托負責 防洪調度 和 防汛 搶險; ②編制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③調解處理流域內省與省和各部門之間的水利矛盾,調配下游引黃灌區引水量; ④負責黃河中游 水土流失 區治理,開展 水土保持 工作; ⑤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⑥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并代部審批或審查流域內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1946年以來,對黃河下游堤防進行了三次全面的加高加固,開辟了東平湖、北金堤滯洪區,使黃河下游防洪體系初具規模,興建了干支流水庫,開辟了下游兩岸引黃灌區,治理中游水土流失面積10萬km 。同時,對全流域進行了系統的水文觀測和大量試驗研究及勘測設計工作,先后編制了黃河流域規劃、黃河中游多沙支流治理規劃、黃河下游防洪規劃和黃河口整治規劃等。會刊為《人民黃河》。出版物還有《中國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