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米勒啤酒業,對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收購米勒公司和七喜公司的決定是如何看待的

1,對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收購米勒公司和七喜公司的決定是如何看待的

企業的成功源于不斷的嘗試和創新,并且應該將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

對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收購米勒公司和七喜公司的決定是如何看待的

2,美國1970年代啤酒業的龍頭老大是誰

百威啤酒。其次是米勒啤酒公司生產的"海雷夫"。從“老八”成為“老二”,是美國酒業營銷史上的一段傳奇。

美國1970年代啤酒業的龍頭老大是誰

3,青島啤酒在世界啤酒行業中的排名

你好! 下面這個是2006年3月17日法新社公布的世界十大啤酒品牌排名次序: 榜首:美國百威啤酒,年產量115億升; 第二位:比利時的時代啤酒,產量為81.7億升(含德國貝克的5.7億升); 第三位:荷蘭的喜力啤酒以年產量72億升居; 第四位:丹麥的嘉士伯啤酒,年產量達60億升; 第五位:巴西的安貝夫,年產量是55億升; 第六位:南非啤酒集團,年產量54億升; 第七位:美國的米勒啤酒,年產量53億升; 第八位:英國的紐卡索,年產量36億升 ; 第九位:日本的朝日啤酒,年產量35億升; 第十位:日本的麒麟啤酒,年產量32億升。 很可惜,我國的青島啤酒不在榜單內。 到目前為止,我國生產的啤酒從來沒有進入過榜單。 謝謝!

青島啤酒在世界啤酒行業中的排名

4,市場營銷中怎樣對市場進行細分舉例說明

這個要看你細分的角度了。很多的,如年齡、區域、性別、消費者的偏好等。不同年齡的人對衣服來說吧,需求肯定是不同的。年齡就可以細分。不同地方的人風俗不同,有的產品需要調整后才可以進入這個市場。  就消費者市場而言,細分變量,歸納起來主要有地理環境因素,人口統計因素,消費心理因素,消費行為因素,消費受益因素等。就有了地理細分、人口細分、心理細分、行為細分、受益細分這五種市場細分的基本形式。  美國米勒公司營銷案  在60年代末,米勒啤酒公司在美國啤酒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僅為8%,與百威、藍帶等知名品牌相距甚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米勒公司決定采取積極進攻的市場戰略。  他們首先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若按使用率對啤酒市場進行細分,啤酒飲用者可細分為輕度飲用者和重度飲用者,而前者人數雖多,但飲用量卻只有后者的1/8。  他們還發現,重度飲用者有著以下特征:多是藍領階層;每天看電視3個小時以上;愛好體育運動。米勒公司決定把目標市場定在重度使用者身上,并果斷決定對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進行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從廣告開始。他們首先在電視臺特約了一個“米勒天地”的欄目,廣告主題變成了“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以吸引那些“啤酒壇子”。廣告畫面中出現的盡是些激動人心的場面:船員們神情專注地在迷霧中駕駛輪船,年青人騎著摩托沖下陡坡,鉆井工人奮力止住井噴等。  結果,“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這個牌子的啤酒年銷售達2000萬箱,僅次于AB公司的百威啤酒,在美名列第二。

5,美國啤酒市場現狀

不知樓上的數據是從哪里來的,就算華人喜歡喝也不代表全體美國人愛喝。 作為進口品牌的喜力銷量上是遠比不上本土的百威的,喜力的口味偏重,美國人還是喜歡淡爽一點的百威。 美國單品牌銷量前三位就是百威淡啤(Bud Light)、百威啤酒、米勒啤酒。
現在美國啤酒銷售冠軍是HEINEKEN我們華人最多人喝的一種啤酒.第二選擇是百威.比KEINIKEN便宜一點.再有就是COLOLA好象.好象不是這么寫的.就是比較淡一點味很適合女孩子喝的.
美國啤酒一般講可以分兩大類: 商業啤酒和作坊啤酒。 商業啤酒就是二樓講的,美國單品牌銷量前三位就是百威淡啤(Bud Light)、百威啤酒、米勒啤酒,在美國百威號稱啤酒之王,米勒號稱啤酒之后,呵呵。 作坊啤酒是各個小酒莊產的,有各種不同的口味和季節,價格也稍稍貴點。 一般講,商業啤酒的瓶蓋可以用手擰開,而作坊產的就要用瓶起子了。 市面上能見到的中國啤酒最多是青島,其次是珠江。然后零星有北京啤酒,哈爾濱啤酒等等。
一樓說的應該是CORONA,科羅納吧,中國喝法是檸檬搗碎加進瓶中,美國是瓶口加檸檬,也是英博百威公司收購墨西哥廠家產的啤酒。 我不知道美國是什么情況,我就說一下世界上排名的十大啤酒公司吧 榜 首:美國百威啤酒,年產量115億升; 第二位:比利時的時代啤酒,產量為81.7億升(含德國貝克的5.7億升); 第三位:荷蘭的喜力啤酒以年產量72億升居; 第四位:丹麥的嘉士伯啤酒,年產量達60億升; 第五位:巴西的安貝夫,年產量是55億升; 第六位:南非啤酒集團,年產量54億升; 第七位:南非啤酒的是美國的米勒啤酒,年產量53億升; 第八位:英國的紐卡索,年產量36億升 ; 第九位:日本的朝日啤酒,年產量35億升; 第十位:日本的麒麟啤酒,年產量32億升。

6,對營養健康的市場細分怎么寫

 市場細分      市場細分的概念是美國市場學家溫德爾·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   市場細分的含義   市場細分是指營銷者通過市場調研,依據消費者的需要和欲望、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把某一產品的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干消費者群的市場分類過程。每一個消費者群就是一個細分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是具有類似需求傾向的消費者構成的群體。   市場細分的程序   調查階段   分析階段   細分階段   細分消費者市場的基礎   地理細分:國家、地區、城市、農村、氣候、地形   人口細分: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類型、家庭生命周期、國籍、民族、宗教、社會階層   心理細分:社會階層、生活方式、個性   行為細分:時機、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產品使用率、忠誠程度、購買準備階段、態度。   市場細分的基本原理與依據   市場是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本身可以細分   消費者異質需求的存在   企業在不同方面具備自身優勢   市場細分的作用   細分市場不是根據產品品種、產品系列來進行的,而是從消費者( 指最終消費者和工業生產者)的角度進行劃分的,是根據市場細分的理論基礎,即消費者的需求、動機、購買行為的多元性和差異性來劃分的。通過市場細分對企業的生產、營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選擇目標市場和制定市場營銷策略。   市場細分后的子市場比較具體,比較容易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經營思想、方針及生產技術和營銷力量,確定自己的服務對象,即目標市場。針對著較小的目標市場,便于制定特殊的營銷策略。同時,在細分的市場上,信息容易了解和反饋,一旦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化,企業可迅速改變營銷策略,制定相應的對策,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聯想的產品細分策略,正是基于產品的明確區分,聯想打破了傳統的“一攬子”促銷方案,圍繞“鋒行” “天驕”“家悅”三個品牌面向的不同用戶群需求,推出不同的“細分”促銷方案。選擇“天驕”的用戶,可優惠購買讓數據隨身移動的魔盤、可精彩打印數碼照片的3110打印機、SOHO好伴侶的M700多功能機、以及讓人盡享數碼音樂的MP3;選擇“鋒行”的用戶,可以優惠購買“數據特區”雙啟動魔盤、性格鮮明的打印機以及“新歌任我選”MP3播放器;鐘情于“家悅”的用戶,則可以優惠購買“電子小書包”魔盤、完成學習打印的打印機、名師導學的網校卡,以及成就電腦高手的XP電腦教程。      2、有利于發掘市場機會,開拓新市場。   通過市場細分,企業可以對每一個細分市場的購買潛力、滿足程度、競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比,探索出有利于本企業的市場機會,使企業及時作出投產、移地銷售決策或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編制新產品開拓計劃,進行必要的產品技術儲備,掌握產品更新換代的主動權,開拓新市場,以更好適應市場的需要。   3、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標市場。   任何一個企業的資源、人力、物力、資金都是有限的。通過細分市場,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企業可以集中人、財、物及資源,去爭取局部市場上的優勢,然后再占領自己的目標市場。   4、有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前面三個方面的作用都能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除此之外,企業通過市場細分后,企業可以面對自己的目標市場,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既能滿足市場需要,又可增加企業的收入;產品適銷對路可以加速商品流轉,加大生產批量,降低企業的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生產工人的勞動熟練程度,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市場細分的步驟   市場細分程序可通過如下例子看出:   一家航空公司對從未乘過飛機的人很感興趣(細分標準是顧客的體驗)。而從未乘過飛機的人又可以細分為害怕飛機的人,對乘飛機無所謂的人以及對乘飛機持肯定態度的人(細分標準是態度)。在持肯定態度的人中,又包括高收入有能力乘飛機的人(細分標準是態度)。于是這家航空公司就把力量集中在開拓那些對乘飛機持肯定態度,只是還沒有乘過飛機的高收入群體。   可見,市場細分包括以下步驟:   1、選定產品市場范圍。公司應明確自己在某行業中的產品市場范圍,并以此作為制定市場開拓戰略的依據。   2、列舉潛在顧客的需求。可從地理、人口、心理等方面列出影響產品市場需求和顧客購買行為的各項變數。   3、分析潛在顧客的不同需求。公司應對不同的潛在顧客進行抽樣調查,并對所列出的需求變數進行評價,了解顧客的共同需求。   4、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調查、分析、評估各細分市場,最終確定可進入的細分市場,并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市場細分的條件   企業進行市場細分的目的是通過對顧客需求差異予以定位,來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眾所周知,產品的差異化必然導致生產成本和推銷費用的相應增長,所以,企業必須在市場細分所得收益與市場細分所增成本之間做一權衡。由此,我們得出有效的細分市場必須具備以下特征:   可衡量性。指各個細分市場的購買力和規模能被衡量的程度。如果細分變數很難衡量的話,就無法界定市場。   可贏利性。指企業新選定的細分市場容量足以使企業獲利。   可進入性。指所選定的細分市場必須與企業自身狀況相匹配,企業有優勢占領這一市場。可進入性具體表現在信息進入、產品進入和競爭進入。考慮市場的可進入性,實際上是研究其營銷活動的可行性。   差異性。指細分市場在觀念上能被區別并對不同的營銷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應。   市場細分的方法   1、單一標準法   2、主導因素排列法   3、綜合標準法   4、系列因素法   目標市場選擇策略   根據各個細分市場的獨特性和公司自身的目標,共有三種目標市場策略可供選擇.   1、無差異市場營銷   指公司只推出 一種產品,或只用一套市場營銷辦法來招徠顧客.當公司斷定各個細分市場之間很少差異時可考慮采用這種大量市場營銷策略.   2、密集性市場營銷   這是指公司將一切市場營銷努力集中于一個或少數幾個有利的細分市場.   3、差異性市場營銷   指公司根據各個細分市場的特點,相應擴大某些產品的花色,式樣和品種,或制定不同的營銷計劃和辦法,以充分適應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吸引各種不同的購買者,從而擴大各種產品的銷售量.   優點:在產品設計或宣傳推銷上能有的放矢,分別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可增加產品的總銷售量,同時可使公司在細分小市場上占有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廚房,在消費者以上中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缺點:會增加各種費用,如增加產品改良成本,制造成本,管理費用,儲存費用。   案例:美國米勒公司營銷案   在60年代末,米勒啤酒公司在美國啤酒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僅為8%,與百威、藍帶等知名品牌相距甚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米勒公司決定采取積極進攻的市場戰略。   他們首先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若按使用率對啤酒市場進行細分,啤酒飲用者可細分為輕度飲用者和重度飲用者,而前者人書雖多,但飲用量卻只有后者的1/8。   他們還發現,重度飲用者有著以下特征:多是藍領階層;每天看電視3個小時以上;愛好體育運動。米勒公司決定把目標市場定在重度使用者身上,并果斷決定對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進行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從廣告開始。他們首先在電視臺特約了一個“米勒天地”的欄目,廣告主題變成了“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以吸引那些“啤酒壇子”。廣告畫面中除險的盡是些激動人心的場面:船員們神情專注地在迷霧中駕駛輪船,年青人騎著摩托沖下陡坡,鉆井工人奮力止住井噴等。   結果,“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這個牌子的啤酒年銷售達2000萬箱,僅次于AB公司的百威啤酒,在美名列第二。

7,什么是市場定位市場定位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市場定位是企業及產品確定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市場定位可分為對現有產品的再定位和對潛在產品的預定位。
中國客戶關系網:市場定位是指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消費者或用戶對該種產品的某種特征、屬性和核心利益的重視程度,強有力地塑造出本企業產品 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深刻、鮮明的個性或形象,并通過一套特定的市場營銷組合把這種形象迅速、準確而又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影響顧客對該產品的總體感覺。簡單的講就是:你在這個市場上提供什么產品來滿足這些客戶群體什么樣的需求。各個企業經營的產品不同,面對的顧客也不同,所處的競爭環境也不同,因而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也不同。總的來講,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有以下四點:(一)根據具體的產品特點定位構成產品內在特色的許多因素都可以作為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比如所含成份、材料、質量、價格等。“七喜”汽水的定位是“非可樂”,強調它是不含咖啡因的飲料,與可樂類飲料不同。“泰寧諾”止痛藥的定位是“非阿斯匹林的止痛藥”,顯示藥物成分與以往的止痛藥有本質的差異。一件仿皮皮衣與一件真正的水貂皮衣的市場定位自然不會一樣,同樣,不銹鋼餐具若與純銀餐具定位相同,也是難以令人置信的。(二)根據特定的使用場合及用途定位為老產品找到一種新用途,是為該產品創造新的市場定位的好方法。小蘇打曾一度被廣泛的用作家庭的刷牙劑、除臭劑和烘焙配料,已有不少的新產品代替了小蘇打的上述一些功能。我們曾經介紹了小蘇打可以定位為冰箱除臭劑,另外還有家公司把它當做了調味汁和肉鹵的配料,更有一家公司發現它可以作為冬季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飲料。我國曾有一家生產“曲奇餅干”的廠家最初將其產品定位為家庭休閑食品,后來又發現不少顧客購買是為了饋贈,又將之定位為禮品。(三)根據顧客得到的利益定位產品提供給顧客的利益是顧客最能切實體驗到的,也可以用作定位的依據。1975年,美國米勒(Miller)。推出了一種低熱量的“Lite”牌啤酒,將其定位為喝了不會發胖的啤酒,迎合了那些經常飲用啤酒而又擔心發胖的人的需要。(四)根據使用者類型定位企業常常試圖將其產品指向某一類特定的使用者,以便根據這些顧客的看法塑造恰當的形象。美國米勒啤酒公司曾將其原來唯一的品牌“高生”啤酒定位于“啤酒中的香擯”,吸引了許多不常飲用啤酒的高收入婦女。后來發現,占30%的狂飲者大約消費了啤酒銷量的80%,于是,該公司在廣告中展示石油工人鉆井成功后狂歡的鏡頭,還有年輕人在沙灘上沖刺后開懷暢飲的鏡頭,塑造了一個“精力充沛的形象”。在廣告中提出“有空就喝米勒”,從而成功占領啤酒狂飲者市場達10年之久。事實上,許多企業進行市場定位的依據的原則往往不止一個,而是多個原則同時使用。因為要體現企業及其產品的形象,市場定位必須是多維度的、多側面的。(中國客戶關系網)
市場定位是指確定目標市場后,企業將通過何種營銷方式、提供何種產品和服務,在目標市場與競爭者以示區別,從而樹立企業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 其主要內容梗概是: 1、市場與市場營銷: (1)市場的概念; (2)市場營銷的概念。 2、市場營銷學的產生與發展: (1)市場營銷學的形成; (2)市場營銷學的發展; (3)市場營銷學在中國的發展。 3、市場營銷學的相關理論及基本內容: (1)市場營銷學的相關理論基礎; (2)市場營銷學的邏輯結構。   市場定位是在上世紀70年代由美國營銷學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提出的,其含義是指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征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本企業產品塑造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形象,并將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并不是你對一件產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市場定位的實質是使本企業與其他企業嚴格區分開來,使顧客明顯感覺和認識到這種差別,從而在顧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市場定位可分為對現有產品的再定位和對潛在產品的預定位。 對現有產品的再定位可能導致產品名稱、價格和包裝的改變,但是這些外表變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產品在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留下值得購買的形象。對潛在產品的預定位,要求營銷者必須從零開始,使產品特色確實符合所選擇的目標市場。公司在進行市場定位時,一方面要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具有何種特色,另一方面要研究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各種屬性的重視程度,然后根據這兩方面進行分析,再選定本公司產品的特色和獨特形象。   市場定位的內容:  1、產品定位:側重于產品實體定位質量、成本、產品特征、使用性能、可靠性、適用性、款式、目標客戶及消費群體等。   2、企業定位:即企業文化,及企業形象塑造品牌、員工能力、知識、言表、可信度等。   3、競爭定位:確定企業相對與競爭者或行業中的市場位置。   4、消費者定位:產品定位的延伸,確定企業的目標顧客群。 5、售后利潤定位:產品在不同的市場占有率、不同的市場競爭環境、不同的產品周期,其能獲得的企業利潤也將會不同。   市場定位的步驟:  市場定位的關鍵是企業要設法在自己的產品上找出比競爭者更具有競爭優勢的特性。   競爭優勢一般有兩種基本類型:一是價格競爭優勢,就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比競爭者定出更低的價格。這就要求企業采取一切努力來降低單位成本。二是偏好競爭優勢,即能提供確定的特色來滿足顧客的特定偏好。這就要求企業采取一切努力在產品特色上下工夫。因此,企業市場定位的全過程可以通過以下三大步驟來完成:   1、分析目標市場的現狀,確認本企業潛在的競爭優勢   這一步驟的中心任務是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一是競爭對手產品定位如何?二是目標市場上顧客欲望滿足程度如何以及確實還需要什么?三是針對競爭者的市場定位和潛在顧客的真正需要的利益要求企業應該及能夠做什么?要回答這三個問題,企業市場營銷人員必須通過一切調研手段,系統地設計、搜索、分析并報告有關上述問題的資料和研究結果。   通過回答上述三個問題,企業就可以從中把握和確定自己的潛在競爭優勢在哪里。   2、準確選擇競爭優勢,對目標市場初步定位   競爭優勢表明企業能夠勝過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既可以是現有的,也可以是潛在的。選擇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與競爭者各方面實力相比較的過程。比較的指標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選擇相對競爭優勢。通常的方法是分析、比較企業與競爭者在經營管理、技術開發、采購、生產、市場營銷、財務和產品等七個方面究竟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借此選出最適合本企業的優勢項目,以初步確定企業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3、顯示獨特的競爭優勢和重新定位   這一步驟的主要任務是企業要通過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將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準確傳播給潛在顧客,并在顧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為此,企業首先應使目標顧客了解、知道、熟悉、認同、喜歡和偏愛本企業的市場定位,在顧客心目中建立與該定位相一致的形象。其次,企業通過各種努力強化目標顧客形象,保持目標顧客的了解,穩定目標顧客的態度和加深目標顧客的感情來鞏固與市場相一致的形象。最后,企業應注意目標顧客對其市場定位理解出現的偏差或由于企業市場定位宣傳上的失誤而造成的目標顧客模糊、混亂和誤會,及時糾正與市場定位不一致的形象。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定位即使很恰當,但在下列情況下,還應考慮重新定位:   (1)競爭者推出的新產品定位于本企業產品附近,侵占了本企業產品的部分市場,使本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下降。   (2)消費者的需求或偏好發生了變化,使本企業產品銷售量驟減。   重新定位是指企業為已在某市場銷售的產品重新確定某種形象,以改變消費者原有的認識,爭取有利的市場地位的活動。如某日化廠生產嬰兒洗發劑,以強調該洗發劑不刺激眼睛來吸引有嬰兒的家庭。但隨著出生率的下降,銷售量減少。為了增加銷售,該企業將產品重新定位,強調使用該洗發劑能使頭發松軟有光澤,以吸引更多、更廣泛的購買者。重新定位對于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調整市場營銷戰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視為企業的戰略轉移。重新定位可能導致產品的名稱、價格、包裝和晶牌的更改,也可能導致產品用途和功能上的變動,企業必須考慮定位轉移的成本和新定位的收益問題。   市場定位的策略:  【避強定位】   避強定位策略:是指企業力圖避免與實力最強的或較強的其他企業直接發生競爭,而將自己的產品定位于另一市場區域內,使自己的產品在某些特征或屬性方面與最強或較強的對手有比較顯著的區別。   優點:避強定位策略能使企業較快地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能在消費者或用戶中樹立形象,風險小。   缺點:避強往往意味著企業必須放棄某個最佳的市場位置,很可能使企業處于最差的市場位置。   【迎頭定位】   迎頭定位策略: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實力,為占據較佳的市場位置,不惜與市場上占支配地位的、實力最強或較強的競爭對手發生正面競爭,而使自己的產品進入與對手相同的市場位置。   優點:競爭過程中往往相當若人注目,甚至產生所謂轟動效應,企業及其產品可以較快地為消費者或用戶所了解,易于達到樹立市場形象的目的。   缺點: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創新定位】   尋找新的尚未被占領但有潛在市場需求的位置,填補市場上的空缺,生產市場上沒有的、具備某種特色的產品。如日本的索尼公司的索尼隨身聽等一批新產品正是填補了市場上迷你電子產品的空缺,并進行不斷的創新,使得索尼公司即使在二戰時期也能迅速的發展,一躍而成為世界級的跨國公司。采用這種定位方式時,公司應明確創新定位所需的產品在技術上、經濟上是否可行,有無足夠的市場容量,能否為公司帶來合理而持續的盈利。   【重新定位】   公司在選定了市場定位目標后,如定位不準確或雖然開始定位得當,但市場情況發生變化時,如遇到競爭者定位與本公司接近,侵占了本公司部分市場,或由于某種原因消費者或用戶的偏好發生變化,轉移到競爭者方面時,就應考慮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目的是為了實施更有效的定位。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