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酒
2,七八十年代經常有酒喝嗎
七八十年代經常有酒喝,老百姓經常喝的就是自己釀的高粱酒。那個時候生活都非常貧困,沒有人喝得起名酒,都是民間的酒坊,自己釀造的散裝酒,也叫作糧食酒。下面我說一下,70年代十大名酒,雙魚牌流杯酒,西鳳酒,檸檬酒,汾酒,北京二鍋頭酒,賴茅酒,棧橋白酒,人參酒,包頭青梅酒,杜康酒。70年代都有什么酒70年代老白干,傳承了千年古法釀造的經典,常聽說喝老白干不上頭。杜康酒,杜康酒是我國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貢酒,仙酒之譽,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這款白酒風靡全國。白云邊還是很有特色的,集茅臺醬香、瀘州老窖濃香,汾酒清香于一體,聞起來清香,入口濃香,回味醬香。老牌二鍋頭。二鍋頭相信對于每一個酒友來說都不陌生,以前的老牌二鍋頭不管是酒質還是價格方面,都要比現在的二鍋頭要好,當時,這款老牌二鍋頭風靡一時。景芝白干。是山東的傳統名酒,酒香幽雅,豐滿醇厚,純凈回甜,以獨特的芝麻香風味佼佼于中國白酒之林,為最早的山東名酒。
3,中國十大名酒
中國十大名酒
1952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從全國100多種酒中評選出8種“全國名酒”,此即最早的中國“八大名酒”,計有:茅臺酒、瀘州老窖、西鳳酒、汾酒、加飯酒、玫瑰香紅葡萄酒、味美思、金獎白蘭地等。前四種酒也就成了我國的“四大名酒”之說。 1963年,在北京舉行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在全國報送評比的近200種酒中,評出18種“全國名酒”。這18種“全國名酒是: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茅臺酒、董酒、西鳳酒、汾酒、竹葉青、白葡萄酒、味美思、玫瑰香紅葡萄酒、中國紅葡萄酒、特制白蘭地、金獎白蘭地、加飯酒、沉缸酒、青島啤酒。前八種都屬白酒類,此即中國白酒類的所謂“八大名酒”稱號的起源。 1979年,在大連舉行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白酒類評出8種“全國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曲、董酒、瀘州老窖特曲。這是又一個白酒類“八大名酒”的正規版本。在上述三屆全國評酒會上連續獲評為“全國名酒”稱號的,僅有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特曲。以后的第四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白酒類13種“全國名酒”,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白酒類17種“全國名酒”。這樣一來,“全國名酒”就不止于“八大名酒”了。
4,10大名酒
10大名酒如下:1、茅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特大型國有企業,總部位于貴州遵義市。主導產品貴州茅臺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2、五糧液:五糧液集團公司是一家以酒業為核心,涉及智能制造、食品包裝、現代物流、金融投資、健康產業等領域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3、古井貢酒: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老八大名酒企業,1992年集團公司成立,1996年古井貢股票上市。公司先后獲得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安徽省政府質量獎、全國質量標桿、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綠色工廠等榮譽。4、劍南春: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著名大型白酒企業,與趙坡茶、綿竹年畫并稱為“綿竹三絕”。劍南春屬濃香型白酒,其突破了陳釀年份酒酒齡鑒別的世界性難題,首創了“揮發系數鑒別年份酒”的科學方法并據此制定了劍南春年份酒的內控指標。5、瀘州老窖:四川瀘州老窖特曲是瀘州老窖五大核心戰略單品之一,作為濃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后尤香,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聞名于世。6、汾酒:汾酒是漢族的傳統名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稱中國白酒的始祖。中國許多名酒如茅臺、瀘州大曲、西鳳、雙溝大曲等都曾借鑒過汾酒的釀造術。7、西鳳酒: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陜西省鳳翔縣,屬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國家名酒制造商、陜西省利稅大戶之一。8、董酒: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世界三大名酒之鄉的貴州遵義,是中國著名的白酒企業。作為特殊香型董香型白酒,董酒引百草入曲,為傳承中國數千年以來釀酒文化脈絡之活化石,是我國國粹——中醫“平衡”健康理論和傳統白酒健康文化相結合的結晶.9、郎酒:四川郎酒股份是以生產經營中國名酒“郎”牌系列酒為主營業務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郎酒釀造歷史悠久,自西漢的“枸醬”以來已有千年,是國家醬香型白酒標準制定者之一。10、洋河: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國白酒之都江蘇省,作為中國名酒的杰出代表,洋河、雙溝多次在全國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洋河酒歷史悠久,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曾入選皇室貢酒,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美譽。
5,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上的四大發現是什么
類星體;脈沖星;宇宙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型射電望遠鏡性能的提高,在天體物理學這門最引人入勝的學科里,接連傳出了幾項重大發現,分別是:類星體、脈沖星、宇宙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型射電望遠鏡性能的提高,在天體物理學這門最引人入勝的學科里,接連傳出了幾項重大發現,這就是:類星體、脈沖星、宇宙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1960年發現了第一個類星體,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光譜線的紅移特別大,這表示它離我們地球非常遙遠,竟有幾十億到上百億光年以上。另一方面,類星體的光度要比整個銀河系(銀河系中約有1000億顆恒星)還要強100~1000倍,射電亮度更要強10萬倍!可是,類星體的體積卻很小,只有銀河系的幾千萬億分之一!是什么原因使類星體能在如此小的體積內積聚著這樣巨大的能量呢?是不是存在著一種我們今天還沒有了解的新能源呢?隨著多年來觀測資料的積累,已發現了6200多個類星體。人們雖然對它們有了一些了解,但其本質仍然是一個謎!1967年,兩位英國天文學家在天空中觀測到一個奇特的射電源,它們以極其精確的周期重復地發出一個個射電脈沖,脈沖的準確度勝過普通的鐘表。起初,天文學家們甚至懷疑它們是宇宙中高級生物向我們發送的無線電報呢!后來又陸續發現了一系列這樣的天體,通過研究,天文學家認識到,這是一種新的天體——快速自轉的中子星,稱為脈沖星。現在,已經發現的脈沖星有550多個。脈沖星的質量與太陽差不多,體積卻十分小,通常直徑只有10~20千米,因此密度很大,1立方厘米的脈沖星物質竟有1億噸,是太陽核心物質密度的1萬億倍!脈沖星表面溫度在1000萬攝氏度以上,核心溫度更高達60億攝氏度。在這種高溫高壓下,物質處于一種奇異的狀態——中子態,即原子的外層電子全部被擠入原子核而與核內正電荷中和,結果,原子核呈中性不帶電狀態,核與核緊密地排在一起而使體積大大縮小。現在不少人認為,脈沖星是一種年老的恒星,因其核燃料消耗完畢,引起了一場災變而坍縮的結果。脈沖星的發現者也因此獲得了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5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在尋找干擾衛星通信系統的噪聲源時,偶然發現天空的各個方向上都有著一種微弱的微波輻射,它們相應于絕對溫度為3K的黑體輻射。這種輻射來自宇宙深處,各個方向上幾乎完全相同,可見宇宙并不是“真空”。這個現象在天文學上稱為宇宙背景輻射。它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這一理論提供了最好的觀測證據。當年報道這項發現的論文雖然只有短短的600字,可是卻震撼了整個天體物理學界和理論物理學界。那兩位發現者還因此榮獲了197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世紀60年代初,人們在對星際空間中的短厘米波和毫米波射電輻射作了大量觀測以后,出人意料地發現了多種多樣的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宇宙物質,其中不僅有簡單的無機物,還有比較復雜的有機分子。星際分子與恒星的演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為宇宙中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中的這四大發現,對于天文學的發展和人類認識宇宙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