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都酒廠都有什么酒
1949年4月成立的華都酒業(昌平酒廠),為北京第一家國有釀酒廠,與紅星和牛欄山酒廠被譽為“京城三箭客”。長期以來,華都酒業一直致力于為消費者打造高品質白酒,引領行業的潮流,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酒品歷來不拘一格,追求卓越、勇于創新。1974年華都酒業開始研制北方麩曲醬香型白酒,在著名白酒泰斗周恒剛的主持下,昌平縣釀酒廠協同北京等省市十幾個科研單位,經過兩年研制開發出“燕嶺春”麩曲醬香型白酒,由此填補了北方醬香型白酒空白。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受到當時自然條件的限制,國家知名白酒的產量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其作為外國友人經常來訪的地方,在白酒領域缺乏知名的地產白酒。北京作為政治、經濟獨特的地理位置,對高檔知名白酒有著強烈的需求,于是1976年在北京市糖業煙酒公司的發起下,北京市計委、市經委下達了研制茅臺型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項目,鑒于北京華都釀酒廠(昌平酒廠)之前研制過麩曲醬香的經驗,便將此項目下達給華都釀酒廠(原昌平酒廠)。華都釀酒廠在接受到北京市經委下達的任務后,金秋十月華都釀酒廠副廠長來到貴州茅臺酒廠,會見了茅臺酒廠的廠長。茅臺酒廠了解來意之后,當天便召開了黨委會,黨委會上提出了“支援首都、義不容辭”的決議。并迅速組織在制曲、調酒、釀造等方面的專家趕赴華都釀酒廠(昌平酒廠)商討研發事宜等。茅臺的專家隊伍,在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先生(時任茅臺技術科長)的帶領下,克服了南北氣候、水土以及飲食等方面的重重困難,經過幾年的長期駐廠研制,終于在1981年研制出了符合北方氣候等特點的大曲醬香型產品——華都酒。產品具有醬香明顯,酒體醇厚、綿甜、回味長等特點,被稱譽為“北京小茅臺”。華都醬香酒的生產工藝(端午采曲,重陽投料,用水直接取自昌平十三陵水庫水系的地下水,九次蒸煮、八次堆積發酵、八次入池發酵、七次取酒,歷時整整一年,再加上“長期陳釀”與“精心勾兌”兩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平均酒齡至少在5年以上。這就決定了從釀酒到成品上市需要有5年時間。華都醬香酒的研發成功,填補了首都醬香大曲酒的空白,對豐富市場產品種類,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及發展旅游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為黨的九大至十三大提供了特需用酒,部分國家高級領導人以及廣大文藝工作者曾到酒廠參觀考察,產品榮獲國內以及國際等多項大獎。如今,華都酒業以“華都珍藏一號”為起點,吹響了進軍北京市場的集結號,部分中央機關、市委機關紛紛慕名而來,尋購華都珍藏一號系列酒,許多高檔酒店和大型商超(如京客隆/樂天瑪特/物美/超市發/新世紀商城等)與華都結緣,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2,王秋芳的生平經歷
因為承擔了釀制國慶獻禮酒的工作,北京釀酒廠開始從各單位招聘技術人員,王秋芳后來的同事北京大學化學系的畢業生劉震就是此時招聘到北京釀酒廠的。在劉震的幫助下,王秋芳積極學習釀酒行業和化學相關知識,制酒技藝得到了很大提升。1949年年底,王秋芳進入果露酒、玫瑰酒研發組,承擔果露酒和葡萄酒的生產研究工作。隨著研究領域的擴大與深入,王秋芳對專業知識求之若渴,從而萌生了重新上學的念頭,她向廠區領導提出深造要求,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實現,這也成了王秋芳一生的遺憾。1952年第一屆全國名酒評選正式啟動,當時參評的樣品完全由北京實驗廠研究室負責檢測,王秋芳是主要參與者,她參與了名酒評選條件的制定,最后選出全國第一屆名酒。正是從此,王秋芳開始接觸評酒工作,為后來擔任歷屆評酒會的評委打下了基礎,也使王秋芳與八大名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采訪中,王秋芳向《華夏酒報》記者講述了評酒過程中的一些小故事,她講得那么真切生動,好像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昨天一樣。1955年,已調到輕工部工作的王秋芳受上級安排,進入北京葡萄酒廠籌建小組,正式籌辦新中國第一個由自己設計、制造、施工的葡萄酒廠。1956年年底,東郊葡萄酒廠正式竣工,在朱梅工程師領導下,酒廠開始了葡萄酒生產技術、工藝研發和生產制定工作。由于王秋芳參與了建廠并負責生產技術方面的工作,在東郊葡萄酒廠開產后,被任命為東郊葡萄酒廠技術員,負責該廠生產的全面技術工作。擔任技術員期間,王秋芳經常到國內其他酒廠學習調研,極大地提高了業務能力。尤其是率隊赴山東煙臺學習期間,王秋芳向陳樸先同志學習了先進的葡萄酒生產經驗,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提升了葡萄酒相關技術知識。1963年,王秋芳擔任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葡萄酒評委,并參加了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葡萄酒評酒。1984年,作為葡萄酒和果露酒評選組專家組組長,王秋芳參加第四屆輕工業部質量大賽。1985年,王秋芳參加第四屆全國葡萄酒和果露酒評比,擔任評比專家業務組組長,她負責評委培訓、考核及產品評比工作,培訓了一批評酒專家。為了擴大東郊葡萄酒廠的發展規模,具有豐富的葡萄酒釀造經驗的王秋芳被任命為東郊葡萄酒廠廠長職務,全面負責酒廠的生產經營和生產技術。擔任廠長后,王秋芳殫精竭慮,既是廠里領導,也是技術人員,為促進北京及周邊地區葡萄酒和果露酒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1966年6月,文革開始后,王秋芳被下放勞動。繁重的勞動讓她很是吃不消,但王秋芳并沒有氣餒,而是悉心學習操作技術。勞動之余仍熱心與工人研究生產中應該改進的地方,和工人相處得非常融洽。王秋芳非常珍惜這個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機會,在六年零八個月的下放勞動中,王秋芳已經學會使用酒廠的所有機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王秋芳的生產和管理經驗都有了大幅提高。她從一線員工那里學到了很多的細致的經驗,也贏得了員工的尊敬,為后來恢復工作通過部級鑒定,產品質量達到法國白蘭地V.S.O.P.級水平,全國鑒評獲金標獎。與此同時,在王秋芳等專家的指導下,北京釀酒總廠從制定工藝、統一化驗方法、質量評定等方面向市政府申請立項,落實資金,并取得貸款,為當時的歸口酒廠擴大生產能力爭取了資金支持。在對郊區分廠的管理中,王秋芳與高景炎等專家每天擠幾個小時公交車或步行到歸口酒廠進行技術指導,跑遍了北京的各分廠。長期高強度的長途跋涉影響王秋芳的身體健康,現在每當陰雨天氣,她總感到雙腿疼痛難忍。在北京釀酒總廠,王秋芳的工作承上啟下,既從行業的角度,宏觀管理北京地區釀酒行業的發展,又從地區的角度,管理郊區縣酒廠,指導郊區縣酒廠的技術和規模發展。當時昌平酒廠(現北京華都釀酒廠)為擴建規模,向釀酒總廠提出申請,得到了以王秋芳為代表的釀酒總廠領導的支持,促進了醬香型白酒在北京的發展,也開創了“北京茅臺”新領地。老人對那段往事記憶猶新:“我們開辦技術培訓班、評酒師培訓班,對二鍋頭酒的質量堅持月評比,大家對產品質量認真評定,在技術上廣泛交流,把自己最好的技術心得大家拿出來請大家評論。互幫互學的氣氛非常融洽,積極性高,極大地推動了當時白酒行業的發展。”王秋芳始終關注葡萄酒行業。1984年,王秋芳帶隊到羅馬尼亞考察葡萄酒發展,參觀了當地的葡萄酒基地,學習了當地旋轉罐發酵技術。回國后,在王秋芳的指導下,在北京葡萄酒廠建造了我國首個旋轉發酵罐,發酵容量10噸,改變了以往我國葡萄酒發酵利用水泥池發酵的技術,節省了勞動力,也提高了產品質量。隨后,利用這種技術釀出的葡萄酒獲得了輕工部和北京市的獎項。發展。同年10月,王秋芳又進入山城葡萄酒廠鑒定。隨后,王秋芳才正式從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退休。對于自己酒行業的一生,王秋芳總結道:“我在酒行業奮斗了50多年,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釀酒廠工作,我與酒行業、與北京釀酒廠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這50年當中,我經歷了很多變動與誘惑,包括擔任研究所所長的邀請等,但是我一直堅持了下來。從業50多年,我一直都跑在路上,現在我的腿不好,跑不動了,但是一點都不后悔。”王秋芳望著遠方,目光堅毅而淡定。
3,你知道的二鍋頭牌子都有哪些
北京周福記二鍋頭 北京周福記二鍋頭由紅星集團老廠長,創始人之一的周同福投資創辦。旨為傳承老北京二鍋頭酒傳統的釀造技藝和弘揚二鍋頭獨有的酒文化特色,周同福老先生40年代起學習白酒的釀造技術,一生將所學無私奉獻給了紅星酒業,潛心鉆研二鍋頭獨有的工藝技術達60余年,耄耋之年雄心不老的周老先生投資創辦了周福記酒業,將多年經驗積累融入其中,正宗二鍋頭首選周福記。 二鍋頭的牌子可能得有上百種之多。 北京二鍋頭 65度 紅星扁瓶二鍋頭 56度 口杯二鍋頭 45度 瓷壇二鍋頭 46度 牛欄山二鍋頭 52度 我只把北京的幾個老牌子寫上去告訴你,其他的都是私營或小企業: 牛欄山牌,順鑫農業北京牛欄山酒廠。順鑫農業是上市企業。 京都牌,北京皇家京都酒業有限公司,原北京衛戍區軍工企業。 京豐牌,北京二鍋頭股份有限公司。 通州牌,北京市通州制酒廠,被紅星收購了。 華都牌/十三陵牌,北京華都釀酒工業公司,原昌平區酒廠,改制了。 八達嶺牌,北京八達嶺釀酒廠,目前停產。 顧名思義,“二鍋頭”就是原材料在經過第二鍋燒制時的“鍋頭”酒,這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 二鍋頭酒是起源于北京的特有白酒品類。北京釀制白酒的 歷史 悠久。金朝將北京定為“中都”,傳來了蒸酒器,釀制燒酒。 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也稱天鍋。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在北京又稱作“二雷子”。 二鍋頭酒選用高粱為主要原料,還是以麩曲和酵母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經原料清蒸、輔料清蒸,低溫入池,適當發醇,火蒸餾,掐頭去尾,貯陳精釀而成。由于二鍋頭酒的酒液清亮透明,香氣芬芳,酒質醇厚,入口甘潤、爽洌,酒力強勁,后勁綿長,回味悠長,因此備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二鍋頭品牌家族也日漸豐富。 永豐牌北京二鍋頭,喝過的朋友聊聊。 二鍋頭酒被譽為是大眾口糧酒,因為性價比高、價格低,所以幾乎人人都能喝得起。很多人一想到二鍋頭酒,就會想到北京,其實無論是在 歷史 上還是現在,國內有很多個省市都產二鍋頭。 二鍋頭酒最早是由中國古代的燒酒發展而來的,明代《北京志》中提到“京師之燒刀與棣之純棉也”。燒鍋作坊取酒時一般要通過三次冷水取酒,第一次獲得的酒體被稱為酒頭,第二次則被稱為二鍋,第三次被稱為酒尾。 清朝時期,京城釀酒技師在蒸酒時將第一鍋流出的酒頭去掉,第三鍋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鍋流出的中段酒,稱之為“掐頭去尾截取中段”工藝,這就是二鍋頭酒的由來,這也是我國最早以工藝命名的白酒。 從建國后到現在,國內出現的二鍋頭類白酒,95%以上都是清香酒。清香酒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大曲清香、小曲清香和麩曲清香酒。目前國內大多數二鍋頭酒都是麩曲清香酒,麩曲清香酒節省糧食、釀造周期短、產酒量大,所以二鍋頭酒普遍價位較低,在糧食緊缺的年代很好地滿足了民眾飲酒的需求。 現在一提到二鍋頭,最能想到的肯定是“紅星二鍋頭”和“牛欄山二鍋頭”。因為當年紅星二鍋頭沒有壟斷二鍋頭這個商標,所以只要是符合這種生產工藝的酒都可以叫做二鍋頭。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國內都有哪些二鍋頭酒: 華北是國內二鍋頭的集中產區,而北京市又是華北地區二鍋頭酒最集中的產區。像目前名氣最大的 紅星二鍋頭、牛欄山二鍋頭、永豐牌北京二鍋頭 等均是來自北京市。其他的像 京都二鍋頭、方莊二鍋頭、一擔糧二鍋頭、華都二鍋頭 等著名的二鍋頭品牌均來自北京市。 北京市有著幾十種二鍋頭品牌,二鍋頭早已與老北京的文化融為一體。北京的紅星二鍋頭和牛欄山二鍋頭成為國內低端酒界的領頭羊。二鍋頭有著800年的 歷史 ,紅星二鍋頭將二鍋頭的技藝傳播開來。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認定:紅星傳承的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制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為清香酒的一大產區,內蒙古也有著多款二鍋頭酒。內蒙古的二鍋頭與東北地區的風格很像,都是口感越烈,然后味道越純正。因為本身內蒙古作為國內高度酒的一大產區,酒體較烈也很正常。 內蒙古的二鍋頭酒均為清香酒,在當地著名的有 扎魯特旗二鍋頭、佘太二鍋頭、悶倒驢二鍋頭、烏海二鍋頭 。比如像烏海二鍋頭,它的糧香、清香、糟香明顯,入口飽滿,跟濃香酒的醇厚有很明顯的差別,喝到嘴里純凈綿甜。 其實與河北省有著很深的淵源,尤其是紅星二鍋頭和牛欄山二鍋頭。1949 年以后,順義縣以牛欄山地區公利、義信、魁盛、富順成四家著名燒鍋為基礎合營生產,并于 1952 年成立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工業廳酒業生產管理局國營牛欄山制酒”。這就是牛欄山酒廠的前身,并且在之前還生產過濃香的“紅糧大曲”。 最開始紅星二鍋頭的商標隸屬于石家莊制酒廠,第一批運送到開國大典的“紅星”二鍋頭酒其實就是在石家莊制酒廠釀造的陳酒。1954年石家莊公營釀酒廠的直屬上級,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發文將“紅星”商標劃轉至國營北京釀酒廠。紅星酒廠建廠初期,也從河北省抽調了不少骨干技術人員。此外,曾經河北涿縣釀酒廠也生產過二鍋頭酒。 山東省幾乎不產清香酒,現在也沒有二鍋頭的品牌,但是現代二鍋頭的即使改革確是在山東省。為了節省糧食,提高產量,1955 年 ,地方工業部召集 13 個省市的釀酒技術工人和專業干部 100 多人在山東煙臺市實行試點 科技 攻關,將二鍋頭原料改為薯干原料、綠曲酵母。在年底的釀酒品評會議上,改革后的二鍋頭酒排在31種酒的第11名。 1963年,煙臺實驗廠再次進行技術改革,實驗中將“薯干原料、綠曲酵母”改為“麩曲、酒母”麩曲工藝采用麥麩、谷糠作為主要制曲原料,替代傳統大曲采用的高粱、玉米、豌豆等原料,既可以節省糧食,還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釀造風味。這次實驗奠定了現代二鍋頭的基礎,現在國內大多數二鍋頭都從大曲工藝改為了麩曲。 臺灣省的白酒制作工藝與大陸一脈相承,玉山二鍋頭是來自寶島臺灣的一款高粱酒。盡管臺灣省的白酒不使用大陸的執行標準,但是像金門高粱酒、八八道坑、玉山二鍋頭等臺灣名酒都是清香酒,不過在制作工藝上與內地的清香酒稍有不同。 玉山高粱酒創建于1950年,隸屬于臺灣煙酒股份旗下。1950年,臺灣煙酒公賣局與嘉義酒廠建立了臺彭金馬地區的一座紅磚窯,生產出風味獨特的玉山高粱酒,并沿用至今。與京派二鍋頭不同的是,玉山二鍋頭酒齡在六個月以上,屬清香型大曲酒,具有乙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 天津市也是國內重要的清香酒產區,比如最著名的有直沽高粱酒、義聚永等清香酒品牌。天津市并沒有北京那么對二鍋頭癡迷,因為天津市外酒入侵嚴重,本土的二鍋頭大多走向消亡。 但是天津市是紅星二鍋頭的三大生產基地之一,這樣來看一部分紅星二鍋頭也應當是天津特產。天津市之前還有 鄧府二鍋頭酒、直沽二鍋頭、醇香二鍋頭、還有漁陽釀酒廠產的二鍋頭酒 等,但是目前大多數都不再生產了。 山西省不僅是全國最大的清香酒生產基地,還是國內清香酒的發源地。所有跟清香酒有關的白酒種類,山西都生產過,比如二鍋頭、老白干、清香的大曲、小曲酒等等。 目前紅星二鍋頭在山西晉中市有一個酒廠,這個酒廠此前是山西名酒六曲香的酒廠,被紅星收購后改為了紅星二鍋頭生產基地。在山西省的 歷史 上,也出現過 文峯塔、恒山二鍋頭、山西二鍋頭 等二鍋頭酒。 小角樓二鍋頭隸屬四川遠鴻小角樓酒業,是酒廠出產的一款純糧52度濃香型白酒,價格在幾十元附近。小角樓酒業是“川酒十朵小金花”之一,也是中華老字號產品。 小角樓二鍋頭被譽為“川派濃香二鍋頭 ”,是為數不多的非清香型二鍋頭。 小角樓酒遵循老祖宗數百年流傳的古法釀制工藝,汲取大巴山八角井地下甘泉活水,采用傳統濃香型多糧與單糧交叉配料結合,來生產二鍋頭酒。口感綿柔醇和、回味明顯,與清香的二鍋頭風格完全不同。 在白酒發展的這幾十年時間里,大概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都生產過二鍋頭酒,但是能堅持下來的很少。除了上述省份之外,在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也有著部分二鍋頭在生產,比如寧夏的古峽宴二鍋頭等。 二鍋頭酒始終定位為大眾口糧酒,咱們喝不起茅臺、五糧液,但是平時來一瓶二鍋頭過過癮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