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養孩子申請書怎么寫
收養申請書范本 甲方(收養人): (姓名、住址) 乙方(送養人): (姓名、住址) 甲乙雙方就收養 (被收養人姓名)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被收養人的基本情況 (寫明:被收養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現住址) 第二條收養人 是 單位的 (職務),現
收養申請書 申請人:官珍福,男,44歲,住西洛鄉洋海村雷家溝村民組。 于1998年1月結婚因女方生理有缺陷尚未生活,經夫婦雙方多次協調同意收養子女一個,于2001年5月7日在平壩觀音廟拾得女嬰一個收養至今,現已上小學四年級。 現在我們夫婦雙方都在酒廠上班每月收入3000余元左右,還有家庭付業在外,對其所收養的子女我們完全有能力把她撫養成人。 申請人:官珍福、張成玉 2012年2月27日這是范文,按這個寫吧
2,廣安龍臺古鎮圖片急需
龍臺鎮,東與肖溪鎮接壤,西靠花橋鎮、北鄰渠縣嘉禾、定遠鄉、南界恒升鎮。鎮轄龍臺、旺盛、云龍3個辦事處1個居民委員會,41個行政村,324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5萬人,幅圓面積69平方公里。全鎮有耕地4萬畝。屬于平壩淺丘地勢,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主產水稻、玉米、小麥、高粱、油菜、紅茗,人均生產糧食500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廣柑、花生、甘蔗、西瓜等,養殖業以養豬、養蠶、養魚和家禽家畜為主。龍臺鎮現有企業12 9 0個,從業人員3 8 0 0人,年產值1.5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超過1億元,利稅總額3 0 0萬元,鎮域經濟總收入2億元,財政收入350萬元。 龍臺鎮交通通訊條件便利。龍(臺)花(橋)公路與恒(升)肖(溪)公路在此交匯,西通318國道和川鄂公路,東與渠江和襄渝鐵路相鄰、鎮轄村村社社通泥結碎石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腹心地形帶和鎮域經濟輻射線;穿越九臺中心的沙溪河與龍臺南邊沿線的代龍河,在龍臺境內匯合注入渠江,溫藏著巨大的水利資源。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龍臺的樓房鱗次櫛比,街道縱橫貫通,一座新型的省級試點小城鎮,成為廣安市區東北部的耀眼明珠。早在宋端平元年( 12 3 4),有高僧游此,見龍鳳山三面環水,形似半島,即在龍鳳山龍首筑臺建寺,名曰龍臺寺。龍臺寺附近自古有“龜臺集翠”、 “高洞潛龍“、“西流望月”、“云池晚煙”、“龍山峙鳳”、“象鼻飲溪”六大景觀。 龍臺白酒久負盛名。它以鎮辦企業酒廠為主體,以校辦酒廠、幸福院酒廠和個體酒廠為附屬,構成規模較大的釀酒工業體系。現有酒廠2 7家。年產酒70 0余噸,總產值達3 0 0萬元,瓶裝“安臺”牌白酒于19 92年10月,經國家商標總局批準注冊。“龍臺寺”牌特醇瓶裝38度低度酒業已問世。龍臺白灑清洌芳醇,暢銷各地,聲名遠揚。鎮內有3 5 VA供電線路一條。村村通電、通路、通電視閉路,還有高墩溝水電站一座,日發電量達720千瓦,是廣安區內為數不多的個體水電站。 龍臺鎮是一個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全面發展的集鎮,市場繁榮,是一方的物資集散地。場鎮現有主要街道5條,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所有街道已鋪成水泥路面,安裝了豪華路燈。自來水站日供水500噸,集市貿易場所6處1萬平方米。全鎮現有機動車輛330臺,年客運量40萬人次,貨物周轉量80萬噸。有郵政、電信部門,郵電業務總量達1.5億元,已安程控電話2600門。 龍臺鎮現正奮力推進集鎮建設。龍臺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已開工建設,在2010年內擬將集鎮面積拓展到2平方公里,新建商品房和住房面積6萬平方米、集貿市場2萬平方米、停車場1.5萬平方米,并實施部分單位改造工程。目前,各種條件已經具備,一座新型的小城鎮將更加燦爛。 邁開旅游業建設步伐。我們將利用名人效應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為先導,突出川東北古鎮特色,大力開發作為無煙工業的旅游業,決定恢復楊森公園、楊森體育場,開發高墩溝旅游區,建設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秦炳舊宅和革命烈士楊漢秀故居,維修龍臺寺菩提院和禹王宮遺址。這些建設項目已經省、市、區專家及市區領導多次考察論證,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龍臺人民真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龍臺投資建廠辦企業,我們將以最寬松的環境、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予以協作。勤勞、勇敢、聰慧而務實開拓進取的龍臺人民正張開強勁的雙臂去擁抱美好的明天,龍臺明天更輝煌。
3,大興新區的新區基本概況
大興新區將建設以五金機電貿易業、商貿服務業、住宅房地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國際化、現代化商住商貿宜居新區。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要求,以北郊城河退水明渠、隴海鐵路為界劃分三大板塊分步實施。綜合改造主要包括市政基礎設施、新區公建配套、生態環境優化、城中村改造與企業搬遷、房地產開發等5方面內容。
大興鎮位于縣境西南部,是滇軍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的故鄉。鎮政府駐地海拔760米,距縣城和昭通均為155千米。集市有主街1條,新舊建筑相依并存。地處五蓮峰山系東則,金沙江南岸,東與茂林相連,東南與蓮峰、伍寨、碼口相鄰,西北與四川省金陽縣隔金沙江相望。全鎮國土面積140.7平方千米,居住有漢、彝、苗、回四種民族,2007年末總人口8867戶37624人,其中農業人口35522人。彝族1300多人。鎮轄大興、魯機、梨園、駱丘、核桃、馬坡、金沙、河口8個村民委員會,有65個自然村186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居委會。鎮境內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立體氣候,光熱條件好,物產豐富,人杰地靈,自然景觀有棋盤山、古榕樹,人文景觀有曾澤生將軍故居、吳有相古墓、古碉樓。 大興原名大井壩。明未清初,今老街處曾打過鹽井七口,出過井鹽。后被當地人以所謂“挖開南方井,鋨死北邊人”為由告發敘州府,府尹公斷,令封鹽井,改井為田。因其地處平壩,故名大井壩。清初,以大井壩貿易興隆,得名“大興”。從雍正六年(1728年)置縣治起,即隸屬永善縣轄,1922~1950年間曾設鎮、區建制。 1951年命名為第九區,1958年改稱公社。1960年改稱區,1969年復稱公社,1984年改稱區,1988年5月廢區改鄉。2002年經省批準改為鎮。境內地勢狹長,東部和南部為連綿高山,氣候溫和,沿江一帶呈緩坡小壩,夏熱冬燥,屬江邊河谷和二半山區。最高點駱丘村夜馬梁子,海拔2820米,最低點大興村白碉,海拔470米。山脈被板廠溝、金沙小河、三岔溝、驛馬溝切割,形成鯉魚狀的小壩子。全鎮有宜林總面積78270畝,現有林地46962畝,占宜林面積的60%,植被為針葉林、闊葉林及灌木林。地下鉛鋅礦資源豐富,并儲銅礦、鐵礦、磷礦、石膏礦等。明末清初,與魯甸樂馬銀礦連片,后采銅,清咸豐以后采集鉛鋅,1950年建鉛鋅礦廠,成為勞改企業。2005年,縣政府以2000萬元出讓給云南地礦公司開采。因歷史上大量開采鉛鋅、銀礦使地質構造松散,泥石流及滑坡嚴重,1990年6月29日,該鎮金沙村包谷山地段山洪爆發造成泥石流,共毀壞耕地1700畝,摧毀房屋103間,死亡52人,重傷7人;死亡豬、牛、羊、馬等牲畜69頭,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滑坡堆積物達38萬余方,造成215戶968人被迫搬遷。全鎮耕地總面積29062畝,其中水田2867畝,旱地26195畝。主產農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麥、紅薯、豆類、花生等。經濟林木以桐枧、花椒、核桃、柑桔為主,另有少量木漆、烏桕、松杉。盛產甘蔗,年產紅糖20多噸,“大興碗兒糖”以色、香、味揚名遠近。土特名產花椒、核桃、紅瓜子、木瓜、魔芋等也馳名省內外。畜牧業以豬、牛、羊、馬為主。有糧食加工、發電、采礦、農機修理、釀酒、運輸、飲食服務、養殖等企業。有小學48所,中學1所,有文化站、廣電站、醫院、農技、計生服務、獸醫站等機構。街旁有烈士陵園一座。有移動通訊塔9座,聯通通訊塔1座,8個村民委員會都通電話。境內有縣鄉公路25公里,公路可通昭通、昆明,縣內通縣城、黃華、蓮峰、碼口等地;鄉村公路130.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路目標。2005年底,全鎮有客車12輛,貨車91輛,15噸以上輪渡2艘,小機動船4艘。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4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