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奔富是澳洲第一名莊酒嗎
準確說奔富的“葛蘭許”才是,但許多人認為亨施克酒莊的“神恩山”才是澳洲酒王。他們就像波爾多的“拉菲”和“柏圖斯”,前者名氣大產量也大,后者產量小價格貴!
2,奔富170為什么貴
葡萄酒口感好,釀造歷史悠久。奔富170卡琳娜西拉干紅的釀酒葡萄均來自巴羅薩谷的卡琳娜3C區,為100%西拉,這里的葡萄品質非常優秀,常作為奔富酒王葛蘭許的釀酒原料,這也是奔富170貴的原因,此酒于1973年首次釀造,之后再無出產,2010年為紀念奔富誕生170周年,奔富才再次釀造出7箱奔富170卡琳娜西拉葡萄酒。
3,1990奔富707多少錢一瓶
2500
4,紅酒penfolds icon release shiraz grange
澳洲著名紅酒:奔富葛蘭許休?約翰遜(Hugh Johnson)曾說:“葛蘭許(Penfolds Grange)是南半球的一級名莊酒,盡管采用西拉(Shiraz)釀造,但就其風格而言,相較于羅訥河谷葡萄酒,它更像波爾多。這也正好印證了馬克斯?舒伯特(Max Schubert)所言,他的釀造靈感就來源于拉圖(Chateau Latour)。”一、葛蘭許的兩位締造者——馬克斯?舒伯特和雷?貝克韋斯 馬克斯?舒伯特生于1915年,出生地Moculta位于南澳巴羅薩谷東面的荒涼山間,這里是一個路德蘭教徒集聚的地方。老舒伯特是一位鐵匠,在當地一家小農機設備廠上班。在那個還在普遍使用馬作為動力的時代,舒伯特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得力的馬夫。在15歲那年,他就在位于努瑞烏特帕(Nuriootpa)的奔富酒廠求得一份工作。他負責酒莊馬匹的管理,并將樣酒等運往悉尼的品鑒室。而他對這份工作的付出和熱情也引起了時任奔富經理海伯特?萊斯利?奔富?海藍(Herbert Leslie Penfold Hyland)的注意,并讓他在釀酒實驗室作為助理品鑒師。 雷?貝克韋斯(Ray Beckwith)是另一個對葛蘭許的誕生起到重要影響的人物。他生于一個富裕的酒桶制造商和農具貿易商家庭。如他的兩位兄弟一樣,他也對科學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情。在羅斯沃斯學院(Roseworthy College)求學期間,他從師于有著“澳大利亞釀酒學之父”之稱的阿蘭?羅伯?希金伯翰(Alan Robb Hickinbotham)。1935年,貝克韋斯就在奔富開始了其釀酒生涯,那時他才僅僅23歲而已。他在100歲高齡時接受采訪中曾回憶道:“那時酒廠擁有105個12噸重發酵桶,我要全部負責照看。” 也就是貝克韋斯來到奔富之時,舒伯特也被提拔到奔富位于阿德萊德附近的瑪吉爾酒廠工作。而奔富?海藍也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男孩的對葡萄酒有著異常的敏感與好奇心,于是就資助他到南澳礦業大學(South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學習釀酒理論。在那里,舒伯特在阿爾弗雷德?維塞(Alfred Vesey)的指導下很快就掌握了葡萄酒調配的要領,并與貝克韋斯一起發現了如何保證葡萄酒的穩定。最終,舒伯特成為了助理釀酒師,并與貝克韋斯一起首次采用不銹鋼發酵桶和溫控設備來釀酒。 二、葛蘭許的靈感源泉 舒伯特從小就受到人們的歧視,因為他是那些曾被流放到澳大利亞的德國人的后裔,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德國裔澳大利亞人都被誣陷為里通外國,也因此很多德國姓氏都改成了英式姓氏。不過,舒伯特為了證明自己是100%澳大利亞人,主動申請服役,盡管時任奔富經理弗蘭克?奔富?海藍(Frank Penfold Hyland)已經說明參戰的人員可能面臨被解雇的風險。戰爭是殘酷的,舒伯特也不愿多提及。他曾在希臘、克里特島、中東、斯里蘭卡以及新幾內亞等地服役,后來由于感染痢疾而回國。 戰后,菲諾雪利酒大受歡迎,而奔富也在舒伯特和貝克韋斯的幫助下抓住這一機遇,得到了大力發展。由他們倆改善的優質雪利酒快速釀造法令奔富受益頗豐。在奔富主席弗蘭克?奔富?海藍去世后,其遺孀格拉迪斯(Gladys)成為酒莊莊主,她非常賞識舒伯特的雪利酒,并資助他去西班牙的赫雷斯(Jerez)學習最新的釀酒技術。不過,帶著豐富的釀酒知識以及對釀酒的好奇與熱愛,舒伯特卻一路北上從赫雷斯學習到了波爾多,并在那里,領略到了克里斯蒂安?克魯茲(Christian Cruse)釀造陳年潛力可達40-50年的波爾多紅葡萄酒的魅力。舒伯特回憶說:“即便陳年那么久,這些酒還能擁有如此濃郁的果香和風味。而理論上,澳大利亞也有出產這樣的酒的潛力,關鍵是需要對氣候、土壤、葡萄種植以及釀造工藝逐步進行改善而已,不過這個過程至少需要20年。“ 三、葛蘭許誕生記——十年磨一劍在回到澳大利亞后,舒伯特開始將他所學和領悟運用到葡萄酒釀造上來。他首先采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馬爾貝克(Malbec)以及西拉(Syrah)釀造波爾多風格的葡萄酒,不過以失敗告終。原來,澳大利亞的赤霞珠生產不足,而法國橡木桶有昂貴,因此對于奔富這種走商業化葡萄酒路線的酒莊來說,這幾乎不可實現。 因此,舒伯特開始嘗試采用西拉釀造葛蘭許,并采用美國密蘇里產橡木桶陳年,釀造工藝也改成了純澳大利亞風。在1951年,舒伯特首次開始了葛蘭許的釀造,采用位于瑪吉爾的葛蘭許園老藤西拉和產于邁克拉侖威爾的老藤葡萄釀酒。葡萄在11.5-12度Baume采摘,這意味著 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也在11.5到12度左右,酸度在6.5-7克/升。 舒伯特特意將該酒珍藏5年之后才裝瓶,然而,從奔富位于悉尼總部的品鑒室的反饋信息來看,市場效果并不佳,盡管人們對其的期盼與日倍增。舒伯特說:“結果是災難性的。原因很簡單,沒人喜歡葛蘭許。這簡直難以置信,我也第一開始懷疑我的能力,并發誓一定要證明給那么不喜歡我的酒的人看,他們是錯誤的。后來在阿得萊德山區和瑪吉爾又舉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多次品鑒會,不過反應也不比悉尼的好到哪里去。最終,在1957年份酒釀造之前,我收到了一份來自總部的關于停止釀造該酒的書面決定。”信件由時任經理格雷斯?朗哈斯特(Grace Longhurst)所寫,直指舒伯特故意釀造出了如此多的賣不出去的葡萄酒。更糟糕的是,他回憶說:“這樣的批評也直接影響了整個公司的形象,這似乎一切都完了。” 然而,舒伯特卻無意停下他前進的腳步。幸運的是,他還得到了另一位冒險家杰夫雷特?奔富(Jeffret Penfold)的支持。只不過,葛蘭許的產量更少而已,而且還是在瞞著悉尼總部的人釀造的,這正如法國人在戰爭期間將他們的偉大葡萄酒藏好以避開德國人的掃蕩一般。直至去世,舒伯特還在公開抱怨,整整三個年份他都沒有買到新的美國橡木桶。他還私下里開玩笑說,他還瞞著總部人員走私了一些新橡木桶。 最終,在舒伯特的堅持下,葛蘭許終于在60年代證明了作為頂級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強大窖藏潛質,并以其獨特風格成為市場上的新標桿。
5,不是用木塞封存的紅酒是不是不好
不是軟木塞的紅酒不一定是劣質酒,紅酒品質的好壞軟木塞不是決定性因素。而且紅酒的金屬防滲漏墊螺旋蓋生產設備極其昂貴,金屬防滲漏墊螺旋蓋配備的張力防滲漏金屬墊是含有高新技術的新發明(不是傳統的硅膠或橡膠防滲漏墊),它有著嚴格的金屬配比和適應力的精確計算,防滲漏測試經過了大的環境溫度和壓力變化,同時對紅酒瓶口和螺旋的平整度要求極高。 澳洲及其它越來越多的新世界產酒國(即歐洲以外的葡萄酒產酒國),現在都時興采用螺旋金屬瓶蓋,代替原來的傳統木塞,其中就包括澳洲的最頂級佳釀:奔富葛蘭許(即奔富BIN95),從08年份開始,也在提高采用螺旋金屬瓶蓋進行封瓶的比例。螺旋金屬瓶蓋具有軟木塞不具備的諸多優點,如:容易開啟、不需要臥放酒瓶、避免軟木塞中的TCA污染(TCA即三氯茴香醚,一種天然存在于軟木中的物質,每年有超過5%的葡萄酒受其污染,生成的一種類似潮濕的抹布或者紙板的氣味,嚴重影響酒的香氣,很不令人愉快)等。
bin 128新出的都是螺旋蓋子不用木塞了。所以不是。
支持朱會飛,頂一下。喝那種酒,還不如喝二鍋頭好,別跟自己過不去。
是的,服務員的解釋沒錯兒,而且這種塞子不比橡木塞造價低。傳統的橡木塞子存在大概10%的壞瓶率,壞瓶之后的葡萄酒的味道很難聞,也很難喝,術語叫(corked)那為什么要用木塞呢?因為木塞當中存在很多的毛細孔,可以讓酒在瓶中緩慢的氧化而日趨成熟,但是現在全世界葡萄酒產量的96%以上的酒都是算好你買回家就馬上喝的,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再在瓶中緩慢氧化了。基于以上,現在越來越多的葡萄酒生產商采用擰蓋兒了,而且擰蓋可以完全避免壞瓶。還有另外一種原因,那就是出于環境保護的考慮,畢竟能做木塞的木材---主要是橡木,產量不是很高,而且一株樹一旦切割過了之后要有很多年不能再次進行切割。
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簡單說:傳統葡萄酒:橡木瓶塞葡萄汁酒:非橡木瓶塞(這種酒就是葡萄汁+酒精+糖)分裝葡萄酒:非橡木瓶塞(這種酒是經銷商將大桶分裝到酒瓶,味道接近傳統葡萄酒,但不宜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