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劣質白酒有哪些有害成分
劣質白酒或者低檔白酒,有害成分也是嚴格控制的,與高端白酒一樣,執行一個標準。低檔白酒無非是發酵工藝控制方面,追求出酒率,降低香味物質含量的最求,口感差一些。
每天飲用適量的優質白酒,對身體是有益的,能夠增加血液循環,冬季可以驅寒,適量以每天不超過30ml為標準。但再少量的劣質白酒,對身體都是有害的,白酒中的有害物質,在身體內分解困難,當在體內聚集時間長時,就會有質的變化,最好是不要這樣。
2,請問白酒里面最傷身體的是什么
當然是酒精
酒精
酒傷肝、、、、、、、、、、、、、這是嘗試。也傷胃,因為大部分喝酒之后都不吃飯。所以對胃不好。
白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水,要說傷害身體的只能說酒精了。白酒中還有一些香味物質,這些香味物質含量很低,幾十種香味物質總含量在1%左右,分配到單獨一種,那就更少了,談不到傷害。
白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水,要說傷害身體的只能說酒精了。白酒中還有一些香味物質,這些香味物質含量很低,幾十種香味物質總含量在1%左右,分配到單獨一種,那就更少了,談不到傷害。
酒精
3,酒里有沒有有害物
有,酒精就是,肝能化解的酒精量是白酒2兩,多了的話就很是傷身
飲酒過量會引起大腦、心臟、骨髓、腸胃道、肝臟中毒,會導致多種酒精性疾病: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長期飲酒過量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某些癌癥、死亡的幾率。如果女性每天喝酒兩杯以上,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增加。女性應該比男性喝酒更少,因為通常女性肝臟更小,胃里酒精處理的ADH酶也更少。懷孕或想要孕婦每周喝酒不能超過兩單位,很多醫生建議完全戒酒。個子矮、超重的女性一般更不能喝酒。有氣泡的酒進入血液更快,如果你累了、心情不好、月經臨近、或空腹,你會發現你的酒量受影響了。酒能讓你喝醉,也能讓你長胖。每克酒7卡熱量,比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多約3卡熱量每克。125毫升(4液體盎司)葡萄酒:100卡;雪利酒或波特酒:200;350毫升(12液體盎司)啤酒:169;50毫升(1.5液體盎司)杜松子酒、蘭姆酒、伏特加、威士忌:110卡。添加除水或蘇打水之外的其它東西都會使熱量更高:每125毫升(4液體盎司)西紅柿汁添加果汁增加25卡熱量,曼越橘汁添加果汁增加80卡熱量;姜汁添加軟飲料增加30卡熱量,可樂添加軟飲料增加50卡熱量。一年之內,每天超過身體正常熱量需求再喝兩罐啤酒會導致體重增加15公斤(33磅),每天吃飯喝一杯葡萄酒,一年下來體重會增加4.5公斤(10磅)。
4,質量不高的白酒通常有哪些情況出現
白酒屬于高濃度酒精,一般不易于滋生細菌,所以不會過期,而且都說,酒是陳的香,尤其像紅星二鍋頭這種純糧食釀造的二鍋頭,放一放會更好喝。但有一點,就是所有的酒精都容易揮發,所以白酒在貯存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密封、防止暴曬,也不要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
如何鑒別白酒的優劣 第一招:若是無色透明玻璃瓶包裝,把酒瓶拿在手中,慢慢地倒置過來,對光觀察瓶的底部,如果有下沉的物質或有云霧狀現象,說明酒中雜質比較多;如果酒液不失光、不渾濁,沒有懸浮物,說明酒的質量比較好。因為從色澤上看,除醬香型酒外,一般白酒都應該是無色透明的。若酒是瓷瓶或帶色玻璃瓶包裝,稍微搖動后開啟,同樣觀其色和沉淀物。 第二招:把酒倒入無色透明的玻璃杯中,對著自然光觀察,白酒應清澈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然后聞其香氣,用鼻子貼近杯口,辨別香氣的高低和香氣特點;最后品其味,喝少量酒并在舌面上鋪開,分辨味感的薄厚、綿柔、醇和、粗糙,以及酸、甜、甘、辣是否協調,余味的有無及長短。低檔劣質白酒一般是用質量差或發霉的糧食做原料,工藝粗糙,通常是冒充名牌酒或暢銷酒,喝著嗆嗓、傷頭的酒,一定是劣質酒。 第三招:判斷酒的度數可以用搖晃的方法。搖動酒瓶后,如果出現小米粒到高粱米粒大的酒花,堆花時間在15秒鐘左右,酒的度數大約是53度~55度;如果酒花有高粱米粒大小,堆花時間在7秒鐘左右,酒的度數約為57度~60度。 第四招:取一滴白酒放在手心里,然后合掌使兩手心接觸用力摩擦幾下,如酒生熱后發出的氣味清香,則為優質酒;如氣味發甜,則為中檔酒;氣味苦臭,則為劣質酒。 第五招:將一滴食用油滴入酒中,如果油不規則地擴散,下沉速度變化明顯,則為劣質酒。
5,白酒里為什么會有甲醇如何避免
樓上的不懂酒,不要誤導了好不好!誰家的酒里不含甲醇?只是含量多少的問題!國家最高標準也不過是0.4g/l。
甲醇對人體的危害要在攝入量達到5-10mg有中毒反應,30mg以上會導致死亡。
現回答樓主的問題,如果你是用白米釀的,發酵時候沒有秸稈和稻殼,甲醇含量要少得多。因為甲醇、雜醇油主要是在釀造過程中秸稈和稻殼等輔料中發酵產生的。
不知道你的設備具體如何,不過不銹鋼設備對白酒來說沒有太多的好處的,還會有些其他的雜質。
分幾個瓶裝倒是沒問題,一般酒頭都不喝的,有害物質、雜質很多。酒尾的口味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也不適合飲用。
白酒生產過程中又一個“勾兌”的過程,樓主應該知道,這是兩部,“勾”指的有害物質提取的過程,家釀基本沒法做。“兌”就是指把不同階段蒸餾的酒混合到一起,再加入其它輔料,來調節酒的口味。
自釀酒的口味能做好是很難的,祝你好運啦~~~~有害物質不要奢求沒有,也不要奢求比大廠正規酒的含量低,追求的就是個過程嘛!可以肯定的就是自釀糧食酒肯定比市面上50元以下的勾兌酒要好的多啦。
問題補充啦,回答時候簡略了點,沒說清楚,在這補充一下。
所謂大廠家其實主要就是指有國家全套合法資質的規模級以上酒廠(不包括掛靠的),這些酒廠的審核非常嚴,所以絕對沒問題。他們也會有低價酒的,不過低價酒大部分是純勾兌的,基本沒糧食什么事(或者糧食用量很少),酒質在滿足國家要求方面沒問題,但真講酒的本質只能算一般般。
針對樓主的第二個問題,自家釀的酒在“勾”的過程中不可能比酒廠做得好的,也就是我所謂的“不要奢求比大廠正規酒的含量低”。不過為什么要說自己釀的酒會更好呢,主要是酒的本質的問題。
酒的工藝勾兌工藝簡單說,老百姓都講,白酒是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水),但這并不能完全靠字面理解,上面說過“勾”,三精一水其實就是“兌”。白酒中“酒精”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糧食發酵的酒精,一種是工業生產的高純度食用酒精,相對來說,糧食發酵酒精比工業生產的酒精在芳香物質含量上要多。“香精”的來源也是兩種,一種是通過特殊的酒曲發酵的芳香性物質含量比較多的調味酒,一種是工業生產香料,相對來說,調味酒要比工業生產的香料更復雜、和諧。“糖精”的來源也是兩種,一種是通過特殊的酒曲發酵的甜性物質含量比較多的調味酒,一種是工業生產的甜味劑,前者比后者更和諧、自然。
現在的酒已經很少都是靠前者三種物質生產的了,比如茅臺(年份酒、貴州牌、五星牌)。大部分都是混合生產的,前后兩類物質都用。也有少部分全都采用后者三種原料(這類酒咱們國家法律規定叫配制酒)。
在評白酒時,酒的好壞就是指糧食發酵產生的,不添加人工純物質的酒的好壞,一般來說純粹的配制酒或糧食酒精用量很少的酒是沒資格參評的。
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自釀白酒比較好了,雖然工藝肯定不會有很高水平,畢竟是純糧食的東西。
最后的一點,甲醇要比乙醇對得多,不會有人傻到主動在酒里添加甲醇的,不經濟。假酒的甲醇含量超標主要是因為工業生產的酒精純度不夠,“勾”的過程又不完善才造成甲醇含量超標的。
6,假酒中的有害物質是什么
甲醇 化學式為CH3OH。最早從木材干餾得到故又稱木醇或木精。甲醇是無色有酒精氣味易揮發的液體。熔點-93.9℃、沸點64.7℃、密度0.7914克/厘米3(20℃)、能溶于水和許多有機溶劑。甲醇有毒,誤飲5~10毫升能雙目失明,大量飲用會導致死亡。禁酒的國家,把甲醇摻入酒精中成變性酒精,使其不能飲用。甲醇易燃,其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甲醇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同時放出熱量:
2CH3OH+3O2=2CO2+4H2O
工業上用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合成氣)在一定的條件下制備甲醇:
甲醇可用做溶劑和燃料,也是一種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甲醛(HCHO):
工業酒精里含有甲醇,但是工業酒精的主要成分還是乙醇
甲醇(Methanol,Methyl alcohol,)又名木醇,木酒精,甲基氫氧化物,是一種最簡單的飽和醇。化學分子式為CH3OH,結構式右圖:
分子結構: C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0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分子為極性分子。
CAS 登錄號:67-56-1
EINECS 登錄號:200-659-6
物理化學屬性
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易燃、易揮發的有毒液體,略有酒精氣味。分子量32.04,相對密度0.792(20/4℃),熔點-97.8℃,沸點64.5℃,閃點12.22℃,自燃點463.89℃,蒸氣密度 1.11,蒸氣壓 13.33KPa(100mmHg 21.2℃),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下限 6~36.5 % ,能與水、乙醇、乙醚、苯、酮、鹵代烴和許多其他有機溶劑相混溶,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燃燒。燃燒反應式為:
CH3OH + O2 → CO2 + H2O
主要是甲醇,喝10毫升純甲醇,會失明,再多就可能致死
甲醇,可能導致幾失明
假酒里的有害物質是甲醇。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但乙醇不是酒的主要營養成分,也不是酒的有害成分。酒有著高熱量,據有關科研部門測定,每毫升純酒精可產生熱量7卡,相當于脂肪的供熱量,明顯地高于糖類、蛋白質的產熱量。適量的酒精對人體是有益的。白酒內的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脂、異戊醇等物質都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所以說白酒是有營養的。 白酒中的有害物質,一是農藥殘留量。釀酒所用原料,如谷物和薯類作物等,在生長過程中如遇過多地施用農藥,毒物會殘留在種子或塊根中。用這種原料制酒,農藥就被帶入酒中,飲用后影響健康。按衛生部規定,每公斤糧食,農藥666不得超過0.3毫克,滴滴涕不得超過0.2毫克。 二是甲醇。甲醇是一種有麻醉性的無色液體,密度0.791,沸點64.70℃,能無限地溶于水和酒精中。它有酒精味,也有刺鼻的氣味,毒性很大,對人體健康有害,過量飲用,會頭暈、頭痛、耳鳴、視力模糊。10毫升甲醇可引起嚴重中毒,眼睛失明;急性者可出現惡心、胃痛、呼吸困難、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按衛生部規定,每百毫升谷類酒含甲醇不得超過0.04克。薯干及代用原料酒不得超過0.12克。 三是醛類。醛類主要是在白酒的生產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它有較大的刺激性和辛辣味。醛類中甲醛的毒性最大,飲含量10克的甲醛即可使人致死。其次是乙醛和糠醛。乙醛是極易揮發的無色液體,能溶于酒精和水中。在蒸酒時,酒頭含量最多,經過貯存,會逐漸揮發一些。人們經常喝乙醛含量高的酒,容易產生酒癮。乙醛毒性相當于乙醇的83倍。因此,它在白酒中的含量必須是非常微小的。 四是雜醇油。雜醇油為無色油狀液體,是白酒的重要成分之一。從衛生角度來看,它是一種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對人體有害,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頭暈。喝酒上頭,主要是雜醇油的作用。它在人體內氧化慢,停留時間長,容易引起惡醉。雜醇油的含量過多,加漿時還會引起白酒乳白色的渾濁。其含量一般不超過每毫升0.15克。 五是鉛。 白酒中的鉛主要來自釀酒設備、盛酒容器、銷售酒具。鉛對人體危害極大,它能在人體積蓄而引起慢性中毒,其癥狀為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手握力減弱、睡眠不好、貧血等。國家對白酒含鉛量的規定,為每升白酒所含的鉛不得超過1毫克。
甲醇
CH3OH
7,酒所含的有害雜質有哪些
主要是甲醇、大米殘留的農藥、重金屬等物質。
洋河主打三大品牌系列 1、藍色經典系列(包括: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 2、洋河大曲系列(包括:藍磁、天藍瓶等) 3、敦煌古釀系列 酒之性能 酒有多種,其性味功效大同小異。一般而論,酒性溫而味辛,溫者能祛寒、疏導,辛者能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蠲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又酒為谷物釀造之精華,故還能補益腸胃。此外,酒能殺蟲驅邪、辟惡逐穢。《博物志》有一段記載:王肅、張衡、馬均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飲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作者認為,這表明“酒勢辟惡,勝于作食之效也。” 酒與藥物的結合是飲酒養生的一大進步。酒之于藥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1.酒可以行藥勢: 古人謂“酒為諸藥之長”。酒可以便藥力外達于表而上至于顛,使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也能使滋補藥物補而不滯。 2.酒有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酒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質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極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質,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藥的多種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還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夠較容易地進入藥材組織細胞中,發揮溶解作用,促進置換和擴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還有防腐作用: 一般藥酒都能保存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而不變質,這就給飲酒養生者以極大的便利。 藥酒常用制備方法 藥酒的常用制備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及釀制法。 1.冷浸法:將藥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壇或其它適宜的容器中,加規定量白酒,密封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后,每周攪拌1次;共浸漬30天,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日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2.熱浸法:取藥材飲片,用布包裹,吊懸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藥渣壓榨,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稱為懸浸法。此法后來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后,立即取出,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漬30天,收取澄清液,與藥渣壓榨液合并,靜置適宜時間后,濾清,灌裝即得。 3.滲漉法:將藥材碎成粗粉,放在有蓋容器內,再加入藥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勻濕潤后,密閉,放置15分鐘至數小時,使藥材充分膨脹后備用。另取脫脂棉一團,用浸出液濕潤后,輕輕墊鋪在滲漉筒(一種圓柱型或圓錐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體流出)的底部,然后將已濕潤膨脹的藥粉分次裝人滲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壓平。裝完后,用濾紙或紗布將上面覆蓋。向滲漉筒中緩緩加入溶媒時,應先打開滲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內剩余空氣,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時,關閉活塞。繼續添加熔媒至高出藥粉數厘米,加蓋放置24~48小時,使溶媒充分滲透擴散。然后打開活塞,使漉液緩緩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濃度,也可以將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藥粉的溶媒進行第二次或多次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濾清,灌裝即得。 4.釀制法:即以藥材為釀酒原料,加曲釀造藥酒。如《千金翼方》記載的白術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釀造。不過,由于此法制作難度較大,步驟繁復,現在一般家庭較少選用。 注意事項 1.飲量適度: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古今關于飲酒害利之所以有較多的爭議,問題的關鍵即在于飲量的多少。少飲有益,多飲有害。宋代邵雍詩日:“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人或善飲酒,難喜飲之和。飲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飲和成醺酣,醺酣顏遂酡。”這里的“和”即是適度。無太過,亦無不及。太過傷損身體,不及等于無飲,起不到養生作用。 2.飲酒時間:一般認為,酒不可夜飲。《本草綱目》有載: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既醉且飽,睡而就枕,熱擁傷心傷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生瘡,動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見,之所以戒夜飲,主要因為夜氣收斂,一方面所飲之酒不能發散,熱壅于里,有傷心傷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為發散走竄之物,又擾亂夜間人氣的收斂和平靜,傷人之和。此外,在關于飲酒的節令問題上,也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些人從季節溫度高低而論,認為冬季嚴寒,宜于飲酒,以溫陽散寒。 3.飲酒溫度:在這個問題上,一些人主張冷飲,而也有一些人主張溫飲。主張冷飲的人認為,酒性本熱,如果熱飲,其熱更甚,易于損胃。如果冷飲,則以冷制熱,無過熱之害。元代醫學家朱震亨說:酒“理直冷飲,有三益焉。過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溫,肺先得溫中之寒,可以補氣;次得寒中之溫,可以養胃。冷酒行遲,傳化以漸,人不得恣飲也。”但清人徐文弼則提倡溫飲,他說酒“最宜溫服”,“熱飲傷肺”、“冷飲傷脾”。比較折中的觀點是酒雖可溫飲,但不要熱飲。至于冷飲溫飲何者適宜,這可隨個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待。 4,辨證選酒:根據中醫理論,飲酒養生較適宜于年老者、氣血運行遲緩者、陽氣不振者,以及體內有寒氣、有痹阻、有瘀滯者。這是就單純的酒而言,不是指藥酒。藥酒隨所用藥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補者有補血、滋陰、溫陽、益氣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濕、理氣、行血、消積等的區別,因而不可一概用之。體虛者用補酒,血脈不通者則用行氣活血通絡的藥酒;有寒者用酒宜溫,而有熱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藥酒養生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作選擇。 5.堅持飲用:任何養身方法的實踐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飲酒養生亦然。古人認為堅持飲酒才可以使酒氣相接。唐代大醫學家孫思貌說:“凡服藥酒,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得藥力。多少皆以和為度,不可令醉及吐,則大損人也。”當然,孫思貌只年累月、堅持終生地飲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時間里要持之以恒。 常用藥酒 長生固本酒、養生酒、讀書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補酒、百益長春酒、大補藥酒、狀元紅酒、參茸酒、仙靈脾酒、枸杞酒、周公百歲酒、何首烏回春酒、五加皮酒、黃精酒、菊花酒、參苓白術酒、茯苓酒、首烏金櫻酒、定志酒、養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