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酒體成分有哪些,酒的成份有那些

1,酒的成份有那些

白酒香味成分種類有:醇類、酯類、酸類、醛酮類化合物、縮醛類、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臺物和呋喃化合物等

酒的成份有那些

2,白酒的主要成分都有什么

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
 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為四大類: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體香氣成分是不同的。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 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這些并沒有多少有營養(yǎng)的,只是香味而已。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學名叫 乙醇

白酒的主要成分都有什么

3,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五谷
簡而言之是乙醇 一種化學式為CH3CH2OH 常溫下無色無味的液體
乙醇CH3OH 和水
水 水是葡萄酒的主要成份,約占70-90%。但葡萄酒中的水,是葡萄植株的根系從土壤中直接吸收的,因此,是生物學純水。它也是葡萄酒中其它物質的載體,正是這些物質,才使每一種葡萄酒具有其個性和風格。水,是葡萄酒"生命"的源泉。 酒精 即乙醇,它是酵母菌利用葡萄漿果中的糖進行發(fā)酵的主要產物。葡萄酒中酒精的含量通常為7-16%(V/V),但一些自然甜型葡萄酒和加強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達到23%(V/V)。酒精是葡萄酒香氣和風味物質的支撐物,它也使葡萄酒具有醇厚和結構感。 糖和甘油 葡萄酒中的糖通常是漿果中未經發(fā)酵的部分。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低于4g/L,而甜型葡萄酒中的含糖量可達到80g/L或更高。甘油是酒精發(fā)酵的主要副產物,其含量通常為5-12g/L。糖和甘油都可使葡萄酒具圓潤和肥碩感。 酸 葡萄酒中的酸主要有兩大類: --葡萄漿果本身的酸:酒石酸、蘋果酸和微量檸檬酸; --發(fā)酵產生的酸:乳酸、琥珀酸和醋酸等。 葡萄酒含酸量過低,則口味平淡,貯藏性差;相反,含量過高,則酒體粗糙、瘦弱。因此,葡萄酒中酸的成份和含量可影響葡萄酒的協調感和貯藏性。 丹寧和色素 在紅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由于對果梗、果皮和種子的浸漬作用,使存在于其中的丹寧和色素溶解在葡萄酒中,其含量通常為1-5g/L。丹寧可影響葡萄酒的結構感和成熟特性;而色素則主要影響葡萄酒的顏色。 其它物質 在葡萄酒中,還含有很多其它的物質,如酯類、高級酯、脂肪酸、芳香物質、多種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微量的二氧化碳、三氧化硫以及多種維生素(VB1、VB2、VB6、VB12、Vc、Vh、Vp等)和各種氨基酸
白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和水,酒精是俗稱,化學名稱是乙醇,化學式是 CH3CH2OH。若是其他酒成分就復雜了。

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4,白酒酒體設計有哪些職能

所謂酒體設計,就是釀酒企業(yè)事先將要生產的某一類型的酒的物理、化學性質、風格特點、感官特征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這一類型的酒的適應程度,本企業(yè)生產這一類型酒的工藝技術標準、檢測方式、管理法規(guī)等等內容,通過設計者的綜合、協調、平衡后制定出來的能夠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保證產品質量的一整套技術文件和管理準則進行的一系列工作。作為一門新的學問,酒體設計學還在不斷豐富和完善中。 使用酒體設計的原理和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名優(yōu)白酒的整個生產過程,而且能夠形成完美的酒體和獨特的風格,達到提高產量、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它最大好處還在于幫助我們開發(fā)新產品和改造老產品(這也是用得最多的)。當然,要作好酒體設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設計者具有較高的技術素質和較強的研究能力。設計者應該對酒的生產環(huán)境、適應區(qū)域;原料、糖化發(fā)酵劑的選擇;發(fā)酵、蒸餾控制;嘗評、勾兌、調味有切身的體會;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技術都要有全面而系統的研究,創(chuàng)造新的酒體風味設計方案,使新的產品達到高標準、高適應度、高價值的要求,從而達到增強企業(yè)產品競爭能力的效果。
買回來的酒,我們通過瓶體上的標簽能夠看出酒的度數,那么你知道這些度數是怎么知道的嗎?在制造酒的時候,我們利用過濾機可以獲得更加純凈的白酒,但是這個度數又該怎么確定呢?早年沒有酒表,測定酒精度的含量都是看酒花和用火燒酒來確定酒的酒精含量。一是看酒花。所謂酒花就是把酒兌上一定數量的水,一勺一盆,用勺舀慢慢由高處向低處倒入盆內,觀察落在接酒盆內的酒花大小、均勻程度、保持時間的長短,來確定酒精成分的含量。這種方法的準確率可達90%,不過需要鑒定人一定的經驗。二是用火燒。方法是將白酒斟在盅中,用火使其燃燒,在火滅后,看剩在盅內的水分有多少,根據水分的數量確定該酒酒精的含量。這種方法,因常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所以準確度不是很高。在建國后,我們開始使用統一的酒表,用酒表來測量白酒的酒精含量,這個方法就是取一只玻璃量杯,杯里裝滿擬測度的白酒,把酒精計、溫度計放進量杯內,幾分鐘后,溫度計升降穩(wěn)定了,我們就可以看度數了。在有些廠商中,為了確保白酒的度數,在過濾機過濾之后,往往還會再次測量一遍,以獲得準確的度數。

5,酒的成分是

要看什么酒了啤酒吶主要是大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白酒就主要是甲醇、正丙醇、正丁醇、仲丁醇、乙酸乙脂、乳酸乙脂、 丁酸乙脂、己酸乙脂、異丁醇、異戊醇。洋酒分很多種就不一一例舉了象白蘭地似葡萄威士忌是大麥特基拉是仙人掌金酒是杜松子伏特加是土豆朗姆酒是甘蔗
一,酒精 二,雜醇油 三,醛類 四,甲醇 五,糖 六,礦物質 七,維生素 八,酸類物質 一,酒精 主要成分乙醇,乙醇無毒,有刺激的作用,但過量也會中毒. 酒精中毒是因攝入過多含乙醇(酒精)飲料引起中樞神經先興奮后抑制的失常狀態(tài).一般可自愈,極少數嚴重者可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二,雜醇油 雜醇油是在制酒過程中由蛋白質,氨基酸和糖類分解而成的.它們有強烈的氣味,是白酒芳香成分之一,也是造成不同品種的酒,甚至是同一品種或同一酒廠的各批酒的品質互有差異的因素之一.原料中蛋白質含量多時,酒中雜醇油含量也高.但含量過高,對人體有毒害作用,使人神經系統充血,頭痛,就是人們常講的所謂"上頭",且酒味也不正.雜醇油對人體的中毒作用及麻醉力,比乙醇強,例如雜醇油中的戊醇的毒性比乙醇(酒精)約大39倍.它在人體內的氧化速度,卻比乙醇慢,在機體內停留的時間也較長. 三,醛類 醛類的毒性比醇類大,十克甲醛即能使人致死.甲醛可以使蛋白凝固,人們常用來消毒和固定生物標本的"福爾馬林"液,就是40%甲醛的水溶液.白酒中醛類的含量極少時,可以增加芳香.但如果每升酒液中含量30毫克,對黏膜就能產生刺激作用了.醛類急性中毒時,出現咳嗽,胸痛,灼燒感,頭暈,意識喪失,嘔吐等現象,有時還有食管及胃疼痛的癥狀.為減低白酒中醛類含量,在蒸餾時,要嚴格控制溫度,除去最先和最后蒸餾出的酒液,即所謂"掐頭去尾".一般白酒中總醛含量不得大于每毫升0.02克. 四,甲醇 甲醇,俗稱"木精",是一種無色易燃的液體,可以無限溶于酒精和水中.酒中的甲醇,是原料中含有果膠質經水解及發(fā)酵而成的.用果膠質較多的原料釀酒,成品酒中甲醇的含量也會增加.用一般原料釀酒,也會產生一定量的甲醇. 五,糖 有改進酒的味道的作用;但也造成再發(fā)酵,使酒變味 六,礦物質 七,維生素 八,酸類物質

6,白酒有哪些成分啊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
白酒是中國傳統的蒸餾酒,為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 順便提醒以下白酒里的有害成分: (一)雜醇油 (二)醛類 (三)甲醇 (四)鉛 (五)氰化物 (六)黃曲霉毒素 (七)農藥
主要是乙醇,越好的營養(yǎng)物質越多,
成分: 1. 乙醇和水,(98%-99%); 2.有機化合物,(1%-2%),是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決定了白酒的風格和質量。 有機物質主要包括:醇 酯 醛 酮 酸 芳香族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等。 醇類除乙醇外,最主要的是異戊醇、異丁醇和正丙醇,在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中還含有一定 量的正丁醇,屬于醇甜和助香劑的主要物質來源,對形成酒的風味和促使酒體豐滿、濃 厚起著重要的作用;醇類也是酯類的前驅物質。(異戊丁醇,正丙丁醇) 酯類是具有芳香的化合物,主要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 分,是形成酒體香氣濃郁的主要因素。 醛酮類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羥基丁酮等。縮醛類 乙縮醛含量最多。 酸類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機酸類,影響白酒的口感和后味。是影響口味 的主要因素。 芳香族化臺物包括4-乙基愈創(chuàng)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是醬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β- 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呋喃化合物中以呋喃甲醛較 為突出,是醬香型白酒的特征成分之一。感覺不錯記得采納呀!

7,酒是什么成分的

中國酒的分類: 我國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釀造出許多被譽為「神品」或「瓊漿」的美酒。著名唐代(618-907)詩人李白、白居易、杜甫等都有膾炙人口關于酒的詩篇流傳至今。據歷史記載,中國人在商朝時代(約3,700年前)已有飲酒的習慣,并以酒來祭神。在漢(25-189)、唐以后,除了黃酒以外,各種白酒、藥酒及果酒的生產已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國酒品種繁多,風格獨特,大致分為: 1、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2、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3、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釀造酒 ˙蒸餾酒 ˙配制酒 4、按商品類型分: ˙白酒 ˙黃酒 ˙啤酒 ˙果酒 ˙藥酒 ˙仿洋酒 二、黃酒: 黃酒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釀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因其酒液呈黃色而取名為黃酒。黃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為主要原料,經蒸煮、糖化、發(fā)酵、壓榨而成。黃酒為低度(15%-18%)原汁酒,色澤金黃或褐紅,含有糖、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浸出物,營養(yǎng)價值高。成品黃酒用煎煮法滅菌后用陶壇盛裝封口。酒液在陶壇中越陳越香,故又稱為老酒。 黃酒之分類: 黃酒品種繁多,制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產于中國長江下游一帶,以浙江紹興的產品最為著名。黃酒大致可分為: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黃酒 以酒藥和麥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南方地區(qū)。 黍米黃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麩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北方地區(qū)。 大米黃酒 為一種改良的黃酒,以米曲加酵母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吉林及山東。 紅曲黃酒 以糯米為原料,紅曲為糖化、發(fā)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福建及浙江兩地。 2、按生產方法分: 淋飯法黃酒將糯米用清水浸發(fā)兩日兩夜,然后蒸熟成飯,再通過冷水噴淋達到糖化和發(fā)酵的最佳溫度。拌加酒藥、特制麥曲及清水,經糖化和發(fā)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黃酒生產。 攤飯法黃酒 將糯米用清水浸發(fā)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漿水。米粒蒸熟成飯,然后將飯攤于竹席上,經空氣冷卻達到預定的發(fā)酵溫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麥曲、清水及浸米漿水后,經糖化和發(fā)酵60至80天做成。用此法生產之黃酒質量一般比淋飯法黃酒較好。 喂飯法黃酒 將糯米原料分成幾批。第一批以淋飯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發(fā)酵繼續(xù)進行。用此法生產之黃酒與淋飯法及攤飯法黃酒相比,發(fā)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較高。這是中國古老的釀造方法之一。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盛行。現在中國各地仍有許多地方沿用這一傳統工藝。著名的紹興加飯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它不同方式分: 根據酒的顏色取名: ˙如元紅酒(琥珀色) ˙竹葉青(淺綠色) ˙黑酒(暗黑色) ˙紅酒(紅黃色) 根據加工工藝不同取名: ˙加飯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老廒酒(將浸米酸水反復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來培養(yǎng)酵母) 根據包裝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壇外繪雕各種花紋及圖案) 根據特殊用途取名: ˙女兒紅(女兒在出生時將酒壇埋在地下,待女兒出嫁時取出,敬飲賓客) 三、中國白酒: 白酒是中國傳統蒸餾酒。又稱「燒酒」及「白干」。據《本草綱目》紀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 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白酒以谷物及薯類等富含淀粉的作物為原料,經過發(fā)酵蒸餾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國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質地純凈、無混濁,口味芳香濃郁、醇和柔綿、剌激性較強,飲后余香,回味悠久。中國各地區(qū)均有生產,以山西、四川及貴州等地產品最為著名。不同地區(qū)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獨特風格。 中國白酒以黃酒演化而來,雖然中國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藥釀酒,但在蒸餾器具出現以前還只能釀造酒度較低的黃酒。蒸餾器具出現以后,用酒曲及酒藥釀出的酒再經過蒸餾,可以得到酒度較高的蒸餾酒,即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之分類: 白酒品種繁多,制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白酒大致可分為: 1、按生產原料分: 糧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
主要成分酒精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