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夜郎古誰開的(茅臺 夜郎)

茅臺 夜郎


一.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妓院是誰創辦的?

1.古硯微凹 的 (原創)誰開設了歷史上的第一家“國營妓院”提起管仲,知道的人很多,尤其是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的,或者是從成語“管鮑之交”而了解管仲的。

2.管仲,名夷吾,初與友人鮑叔牙經商為生。后來“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被囚,鮑叔牙“遂進管仲”,“力陳管仲之賢,桓公盡棄前嫌(管仲曾經箭射小白),乃任管仲為相。

3.管仲拜相前,曾與桓公進行了三天三夜的交談,句句投機,全不知倦。下面列舉部分管仲與齊桓公交談的部分語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4.。。。。。。。。。。。。。。。”“欲使民者,必先愛民。。。。。。。。。。。。。。。。。。。。。”“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

5.。。。。。。。。。。。。。。。省刑罰,薄稅斂,則民富矣”“銷山為錢,煮海為鹽,其利通于天下。因收天下百物之賤者而居之,以時貿易,為女閭三百,已安行商。

6.商旅如歸,百貨駢集,因而稅之,已左軍興。如是而財用可足矣”“兵貴于精,不貴于多,強于心,不強于力”“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潤,非一流之歸”等等。

7.。。。。。。。管仲與桓公交談了很多。呵呵,有點跑題了吧?下面開始說說管仲開妓院的事,看上文:“銷山為錢。

8.。。。。。。。。。。。。。。。。。”句,翻譯過來就是:“開辟礦山資源來鑄錢,開辟大海資源來煮鹽(當然這些指的是國的行為,不是家的行為),我們獲得的利益可以說通達天下。

9.適時地囤積大量的因生產過剩而市場價格比較低的產品,到必要的時候再出手,從而獲得巨大的貿易利潤。大量設立國家妓院,用以安定那些經常在外經商的商賈之士。

10.使那些商賈之士有如回家的感覺一樣。那么各種貨物就會聚集到我們這里來交易了。這時候我們在收取恰當的稅收,用以填充軍費開支。

11.如此就會有充足的財政收入了。”當時的齊國在管仲的倡導下,開設了大量的妓院。如管仲所說“為女閭300”,按照《周禮》中說“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一閭是25家,總數當為7500家。

12.可見當時妓女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 管仲生于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85年被封為“卿”,死于公元前645年,因此設“女閭”制應該是在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間。

13.這比梭倫創立雅典國家妓院(公元前594年)至少還要早50年以上呢。因此有人說管仲是“世界官妓之父”。

14. 因此說:管仲是是第一個設置官方妓院的人。“女閭”制開了國家經營娼妓業的先河。管仲設立妓院,對后世中國公共制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15.在他的影響下,春秋各國紛紛效仿,后世的封建統治者也從此讓娼妓制度獲得合法地位,這恐怕是作為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思想家的管子始料未及的吧!

16.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時的妓院肯定不像現在這樣畏首畏尾,而是在管仲丞相的庇護之下,當然可以光明正大地經營,妓女也不用擔心被警察游街示眾了,更不用擔心被拘留或者罰款。

一.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妓院是誰創辦的?


二.茅臺地名的歷史淵源?

1.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臺四渡赤水。

2.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鎮位于仁懷市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

3.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類山脈西段北側,北靠遵義,南臨川南。在郁郁蔥蔥的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

4. 赤水河航運貫穿全境,仁藺、茅丹、茅習、遵茅公路匯聚于此,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和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

5.據記載:古代濮獠部落世居于茅臺古地,此地馬桑樹漫山遍野。故得名“馬桑灣”。后來在赤水河東岸發現了一股純凈的的泉水,濮獠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方便來往行人飲用,深得人心,時間長了,人們便稱此地為“四方井”,代替了“馬桑灣”。

6.此后,沿河地帶人類活動頻繁,逐步開發,歷代濮獠人在街后筑土臺,立燈桿祭祀祖先,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崇敬,慣稱“茅臺”,茅臺從此有了名稱。

7.有地有名,人氣聚集,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西漢成帝年間,夜郎地區生產力進步,糧食生產有了剩余,為釀酒業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

8.元朝以后7a686964616f3133333738663在縣以下分設寨、村、坪、部、才正式定名為“茅臺村”(最早記載茅臺茅臺村這一地名的,是元末明初懷德司安氏族譜)。

9.后來又稱“茅村”。明朝,茅臺街上修了萬壽宮,在宮外建有一座極為罕見的半邊橋,當地居民,過往客商過半邊橋去宮里進香拜佛,因此人們又叫茅臺街上為“半邊橋”。

10.明代以后,茅臺日益富裕繁榮,又在赤水河兩岸修建了九座大廟,并在其中的觀音寺,禹王宮內珍藏了三面東漢銅鼓(已經出土一面),故而又叫三鼓寺,茅臺村因此又名“云鼓鎮”。

11.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開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四川食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臺起岸,稱“仁岸”,成為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

12.由于水陸暢通,八方商賈云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家惟儲酒賣,船只載鹽多”的繁華集鎮,是黔北物資的主要集散地。

13.因而一度改名“益商鎮”,簡稱“益鎮”。但終因人們習慣稱茅臺,已經難以改變,因而再度改為“茅臺鎮”。清末民初,茅臺鎮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貴州省三分之二的食鹽由此起運各地,茅臺鎮因此名聲在外,隨著鹽業的發展,酒業也興盛起來。

14.茅臺酒隨鹽一道被馬幫運往外地,并逐漸名聲大振,漸漸聲望勝過了鹽業。據成書于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記載:“茅臺酒,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

15.……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清光緒年間,“茅春、茅臺燒春、回沙茅臺”已遠銷諸省,其獨特工藝也大體定型。

二.茅臺地名的歷史淵源?


三.茅臺酒有哪些歷史典故

1.茅臺酒的前身或雛形在《史記》中就有記載。《史記》載:漢使唐蒙在南越(今廣東)吃到枸醬,回到長安問蜀賈人,蜀賈人說“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

2.”后經歷史學家反復考證,這種酒應出在夜郎境內或蜀國的西南角(今遵義地區),商人為了逃避政府倍賦而“竊市”夜郎其它地區牟利。

3.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派唐蒙前往南方給夜郎王和滇王授印,那肯定是直入夜郎王府了,這個回長安還問枸醬的漢吏,當然就一定大吃特吃茅臺酒的雛型——枸醬了。

4.為此《中國茅臺酒傳說》中的《唐蒙與枸醬酒》進行了藝術的創造性描述,唐蒙本是奉旨入蜀開拓夷道,他特意改道,從川江南沿赤水河專門經過茅臺村,受村民擊銅鼓熱烈歡迎,并天天喝老“茅臺”,就連他的小老婆病死征途,也要埋在茅臺村后山上,可以酒家為鄰,以寄托唐蒙對枸醬酒的深情。

5.故事雖系民間創作,但事件卻與歷史吻合。證明茅臺酒前身,因其美不勝言而令漢室官吏垂涎,進入了司馬遷的《史記》,早已揚名天下,并為后來國酒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釀制技術基礎。

推薦閱讀

茅臺夜郎古誰開的(茅臺 夜郎)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