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糖化過程需要多久,急急熟料整粒玉米釀酒在糖化要多少時間急謝謝

1,急急熟料整粒玉米釀酒在糖化要多少時間急謝謝

夏天的時候大慨需要6小時左右冬天的時候要3到4小時

急急熟料整粒玉米釀酒在糖化要多少時間急謝謝

2,玉米白酒糖化時間入池溫度

玉米白酒發酵,多數采用窖池進行,這個過程叫雙邊發酵,即邊糖化邊發酵。入池溫度17~20度之間。
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

玉米白酒糖化時間入池溫度

3,白酒喝后多久轉換為糖

酒不會變糖,因為糖發酵成酒 至于酒變甜,你可以往里閣點糖或果汁(注意不要閣帶氣的飲料)如果汁酒會變甜而且還有酒勁。望采納,謝謝!
最好不喝。

白酒喝后多久轉換為糖

4,固態發酵釀酒下曲后可以在桶里糖化嗎最佳溫度是多少怎樣保

溫度控制在二十度左右有個地窖最好地窖溫度變化不大二十天以后可以了
溫度控制在20到25攝氏度,時間為7到15天就好。發酵條件好的釀酒客戶,可以采用恒溫室技術發酵,這樣發酵所需的時間和發酵的產量都是動態平衡的,處于一個很小的變動范圍之內,不會因為溫度的變化而影響發酵。只要保持發酵的最佳溫度范圍,同時控制好其它變量因素,即可達到最好的出酒率和出酒口感。溫度范圍為20到25攝氏度,時間為7天到15天。沒有過多經濟預算的客戶,可以采用以下方面來達到最好的發酵溫度:發酵室內放置溫度計,夏季溫度過高時,可以打開門窗通風或者室內噴霧來降溫。冬季氣溫較低,可以在室內放置火盆或者取暖器,讓溫度達到最佳溫度范圍。秋季,或者發酵室內溫度較低的,可以簡單的在發酵罐外面包裹廢棄的棉絮被褥加以保溫,記得使用前需要經過消毒殺菌處理。
不能,自己搗碎,再灑在米飯上,溫度在不燙手最佳
發酵室內放置溫度計,夏季溫度過高時,可以打開門窗通風或者室內噴霧來降溫。冬季氣溫較低,可以在室內放置火盆或者取暖器
增加室溫,下曲時溫度高點30度左右

5,怎樣白酒制作加快糖化

自己制作高度酒方法:一、材料比例:大米 10斤、酒曲25克(環境溫度高于28度時20克)、水13-15斤。二、制作流程:大米-浸泡-蒸熟-冷卻-攪拌酒曲-糖化-加水密封-蒸餾出酒。三、器具準備:1、發酵設備,缸。2、酒曲(隨蒸餾設備購買)。3、蒸餾設備。4、紗布。四、流程步驟:1、大米 浸泡8-10小時(早上泡,晚上蒸,或者周五晚上泡,轉天早上蒸),泡米的目的是讓大米吸足水分,可以用發酵的缸泡米。2、取一大塊紗布,藥店有賣90X90CM的,將浸泡好的米倒入紗布中包裹 ,用家里的蒸鍋蒸米,蒸20分鐘。15分鐘左右時,揭開鍋,淋一次開水。淋開水的目的還是讓米吸足水。然后拎著蒸熟的米,迅速過一下冷水,擱置到一邊。3、冷卻到室溫,這點特別重要,不要以為手摸著不熱就行了,手摸著不熱30多度,還是太熱,慢慢冷卻,別急。4、冷卻好后,把酒曲用冷水化開,拌入米中,攪拌均勻,拌曲。5、然后裝缸,像做醪糟一樣,中間做個“井”。(釀酒前面的步驟和做醪糟幾乎是一樣的),大約放置到一邊糖化為了保溫,更好的發酵,缸的外面用棉被啊羽絨服之類的包裹好,甚至在缸底diy低溫加熱片輔助溫度。發酵的環境溫度最好在25度以上。所謂糖化其實就是發酵的第一個過程。大約三天-五天后,看到“井”中出水了,說明糖化好了。要是做醪糟現在就可以吃了。6、加水,不要加自來水,自來水含氯,對發酵不利。用純凈水,然后封缸發酵。7、封缸的開始幾天,米總是漂的水上面,每天用手把上面的米按下去一次,大約5天后就基本穩定了,不需要再按了。8、等封缸到15天左右,看幾乎所有的米都已經沉底了,水也清亮了,說明發酵完畢。9、蒸餾,蒸餾其實就是利用酒的逃逸溫度低于水的原理把水里的酒精蒸餾出來,用蒸餾設備,準備好大量的冷卻水,可以用浴缸。

6,甜白酒在低溫發酵要幾天

溫度低了, 低溫發酵,一般指的是在13度以上 18度以下 這個區間入池發酵。微生物適合在28~33度之間生長繁殖,發酵過程要升溫。白酒發酵要在低溫入池建議取出酒賠,加入點稻殼 進行蒸餾以下,然后加入發酵劑 不加糧食, 重新入池發酵吧 減少點損失。
低溫入窖,緩慢發酵,就是所謂前緩,中挺,后緩落。白酒發酵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是不可缺少的,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多年的生產實踐試驗上。其好處在于:1. 有利于醇甜物質的形成。糟醅發酵溫度的高低是與酵母及其他微生物在窖內的繁殖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酒糟中,含磷量為1%-2%,足夠能使酵母產生多遠醇之需,當發酵緩慢,窖內含氧逐漸減少時,磷氧比緩慢增大,這時有利于多元醇的生成,若溫度高,發酵速度快,糟內含氧量迅速減少,多元醇的產量也就大大減少了。2. 有利于控酸產酯。生產實踐證明,凡是低溫緩慢發酵,升酸幅度少,產酒正常在封窖第9天,含酒精量達最高峰,窖內溫度也升至36攝氏度最高點,主發酵基本結束,這時酸度為1.6mg/100ml,升酸幅度僅為升酸量的40%以下,低溫緩慢發酵就能在發酵的大部分過程中保持高濃度的酒精含量和適當的酸度,這樣不僅有利于本排和下排的正常發酵,而且對產生濃香型酒的主體香酯是大有益處的。3. 有利于控制高級醇的形成。任何種類的酒,在發酵過程中都會生成不同量的高級醇,在相同條件下,發酵溫度和速度對高級醇的生成量有較大的影響。4. 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長。低溫入窖,使有益菌得到了生長繁殖的條件,而不適合有害菌的生產繁殖。5. 有利于加速新窖老熟,穩定提高酒質。
溫度降低,酵母活動能力下降,雖然還在慢速發酵中,但這個過程就會很長,有的時候需要近一個月。你可以把容器放在煤火爐邊或者其他可以增加溫度的地方,讓它繼續發酵,等到里面甜味很小時,說明發酵基本結束了,就可以過濾了。
甜白酒在低溫發酵要約一個月。  因為隨著溫度的降低,酵母活動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就會處于慢速發酵中。  所以這個過程就會很長,有可能需要近一個月。可以把容器放在可以增加溫度的地方,讓它繼續加速發酵,等到里面甜味很小時,說明發酵基本結束。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