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醋的制作方法
將酒精濃度稀釋至5~6度,然后接入5%~10%的醋酸菌液,攪勻,將溫度保持在30 ℃,進行醋酸靜置發酵。經過2~3 d,液面有薄膜出現,說明醋酸菌膜形成,一般1度酒精能產生1%的醋酸,發酵結束時的總酸度可達3.5%~6%。主料:桑椹600克,江米酒600克,冰糖250克,陳醋100克做法:1. 用米酒清洗桑葚,梗不用拔除,備用;2. 以一層桑葚、一層冰糖的方式放入廣口玻璃瓶中;3. 再倒入糯米醋,然后封緊瓶口;4. 貼上制作日期卷標,放置于陰涼處,靜置浸泡三個月后,即可開封稀釋飲用。小帖士-健康提示:桑葚醋含大量鐵質,具潤肺、補腎、明目、補血、烏發的效用,能改善支氣管發炎、聲音沙啞現象。
先把糖放入醋中,加少許鹽放鍋里燒開,然后把水里浸泡了24小時涼干后的大蒜放入醋中加上酒即可。
2,釀酒與釀醋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釀酒和釀醋的工藝大部分相同,但也有區別,這區別也是最根本最本質的區別!
因為:從原理上來說釀醋也必須先將原料釀成酒,然后再在醋酸桿菌的作用下發酵將酒(乙醇)氧化成醋(乙酸),
1相同的是前面部分:
浸米,蒸飯,冷卻,糖化酵母發酵,將沉粉在根霉菌酵母菌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糖化發酵而成酒,這一階段釀酒釀醋都必須的工藝.
2區別:
a釀酒一般完成上述1后使進入(發酵酒)后熟陳化或(蒸餾酒)蒸餾階段;
而釀醋完成上述1后還要添加醋曲(醋酸桿菌),進行醋酸發酵,將酒(乙醇)發酵成醋(乙酸),然后才進入(紅醋)后熟陳化或(白醋)蒸餾階段;
b釀酒要求無氧發酵,而釀醋則是有氧發酵;
c釀酒只用酒藥(酒曲),而釀醋除了用酒葯還要用醋曲;
d釀酒醋酸桿菌是有害菌,而釀醋則醋酸桿菌是必須的益菌;
e釀酒產生太多則是壞酒劣酒叫酸敗;釀醋產釀太少是發酵不完全叫失敗,產酸越多越好越酸越好.
釀酒是釀醋的前提
3,怎樣用饅頭干和白酒制白醋
饅頭內含有淀粉,加入酵母菌在無氧環境下生成酒精,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只有在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最終轉變成醋酸.
怎樣用饅頭干和白醋治白酒白醋,這個有粗料要調好,要泡等時間。
把純堿分別放入白醋和白酒中冒氣泡的是白醋
做米醋和做黃酒是一樣的。先把米蒸熟,待冷卻到40度拌入米酒,保溫20小時左右,就是我們平時吃的甜酒釀了。當然,要做酒,這個酒釀不能吃掉,讓它繼續發酵,里面的米粒會縮小,而酒液會越來越多,這時就是味道很好喝的甜米酒了。再釀下去,甜米酒會變成老白酒,此時可以把上面的酒液抽出來(底下的酒糟可以做其他的東西),裝到壇子里密封一年,就是黃酒,二年是加飯酒,三年是花雕酒,十八年是女兒紅(實際哪有18年)。做米醋的話,也是這樣做,只是不需要密封,而是裝在大缸里,敞開口。各人感覺不用放糖也很好喝的 如果 喜歡甜味 就在配料里加入就可以。
白酒放久了會酸 但是饅頭干和白酒制白醋我還真不知道怎么制作 要是想用白醋就買點吧
4,醋和酒做法有什么不同材料看起來一樣都是發酵差別在那怎
酒,即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 酒是多種化學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還有水和眾多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分為酸、酯、醛、醇等類型。決定酒的質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種類卻非常多。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飲料酒中都含有酒精,酒精的學名是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為46. 糖轉化成乙醇的化學反應式: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一般用酒曲或者酵母發酵 醋的原料和制作方法 有4類 (1)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長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為主,長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為主。現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以含糖質原料釀醋,可使用葡萄、蘋果、梨、桃、柿、棗、番茄等釀制各種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 (3)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只經醋酸發酵一個生化階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應用速釀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 (4)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制成白醋,再加調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成為具有近似釀造醋的風味的食醋。 制醋實質上這個過程就是發酵作用。用發酵法制醋,其基本原理和釀酒大致相似,只需將糖化、酒化后得到的未經蒸餾的含酒產物,再和麩皮、谷糠、醋酸菌等混合后進行發酵,控制前期溫度為40℃,后期為36℃,約經四十天之后,醋酸含量達5%以上,并不再上升時,即為成熟。這時,乙醇在醋酸菌的催化氧化下,便變成了醋酸: 醋酸菌 C2H5OH+O2=====CH3COOH+H2O
5,如何釀醋和酒
【】
釀醋原料除糯米外,還有許多雜糧,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淀粉等。由于各種原料性質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與糯米釀醋法也有不同之處,以下介紹民間傳統的利用各種雜糧釀醋的技術。 一、原料配比。 l、高粱100斤,大曲63斤,用水量在蒸前為75公斤,蒸后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鹽6公斤。 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為蒸前275公斤、蒸后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細谷糠175公斤,食鹽13公斤。 3、濕淀粉渣160公斤,鮮酒糟160公斤,麥皮100公斤,谷糠100公斤,曲40公斤,酵母20公斤,食鹽12公斤。 4、米糠50公斤,麥皮50公斤,曲20公斤,醋酸液80公斤。 二、粉碎蒸熟。代料釀造一般都必須通過粉碎這一道工序,然后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觸面,以有利于發酵和原料糊化均勻,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把蒸熟的原料燜放15-20分鐘后,即可攤開。晾至40度以下時,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勻。當溫度降至17℃-18℃時即可人工制醋。較低的溫度可促使糖化和灑精發酵完全。酒精產量高。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質。 四、入壇發酵。把拌曲后的原料裝人發酵缸或壇內進行發酵。前期是糖化與酒精發酵。要求溫度28℃-30℃,經36小時發酵后,以品溫升到39℃左右為好。同時要均勻地翻動。并摻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溫,以利醋化。大約7天后品溫開始下降。說明酒精氧化結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調味。通過壇內醋化后,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層醋液清亮澄黃,中下層醋液乳白色,略有渾濁,兩者混合即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雜糧可釀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濾出的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人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調味品,經沉淀過濾后即為香醋。
【】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為原料,經葡萄酒酵母發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較低(約9~10%)較多的保留著果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并帶有特產名果的獨特香味。在工藝上葡萄酒的釀制要經過主發酵和后發酵階段,后發酵就是在上述主階段釀成后要貯藏1年以上繼續發酵的過程。
醋我還真的沒試過,酒要看是米酒還是葡萄酒
6,白醋是怎么釀造的
白醋是烹調的酸味輔料,色澤透亮、酸味醇正。主要原料有水、大米、食用酒精、食用鹽等。能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為飲食調料。白醋制作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長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為主,長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為主。現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以含糖質原料釀醋,可使用葡萄、蘋果、梨、桃、柿、棗、番茄等釀制各種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只經醋酸發酵一個生化階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應用速釀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制成白醋,再加調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成為具有近似釀造醋的風味的食醋。釀制白醋的主要物 料很簡單:大麥、水,另外還有添加小些的小麥和玉米。它的做法是首先把大麥倒在盤子里清洗干凈,然后用井水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就把浸泡過的大麥連水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要翻騰一次并換水。把大麥撈起來在一個籃子上用來將水給瀝干掉,再在鍋內重新換上干凈的水,水量一定要比第一次放的水要少。把瀝過水的大麥又放入鍋內煮,剛才在上層的倒入鍋底,鍋底的放在上層。這樣可以防止大麥生熟程度不一,保證一鍋麥都煮透。這一道工序中掌握火候很重要。待鍋里的水干得差不多,就要把明火撤去,只留一點炭火。等大麥水氣也干得差不多,鍋底的大麥微微悶黃,散發出一陣炒麥的香味的時候,就該熄火了。大麥一筲箕一筲箕倒入簸箕內,一間屋子都變得朦朦朧朧的。麥子在簸箕里晾到還有一點溫的時候,就可以拌酒曲了。酒曲拌勻后,把大麥裝入一個大竹籮內發酵。大竹籮周圍要用一些麻布、棉布等捂嚴實。大麥在竹籮內發酵兩天后,再放入土缸內慢慢發酵。發酵時間依季節的不同而不同。溫暖的春夏季一般需要半個月,寒冷的秋冬季需要一個月。在發酵期間,還要每天翻動一次,從一個缸倒騰到另一個缸,發得快的和發得慢的相摻合。這期間,要觀察大麥發酵是否正常,發酵正常的大麥手感涼涼的,如果發熱,就說明這缸大麥已經壞了,不能再用。還有一個觀察方法是聞,正常發酵的大麥有一股淡而清香的酸味,而發壞了的大麥則是有一股酸臭的味道來的。大麥從煮到發酵的過程,都不能沾油和鹽,否則就會酸壞了。大麥發酵好后,就可以往缸內加水了,再把水濾出來,就是白醋了。白醋的顏色看上去有點淡淡的黃色,也許是因為與其它酸醋相比顏色較淡,所以叫白醋吧。通常一缸麥可以加兩道水,第一道水濾出的是頭道醋,酸味比較濃,第二道濾出的較淡,食用時可以依據各人的口味選擇。
釀制白醋的主要原料很簡單:大麥、水。也有的摻一點小麥和玉米。首先把大麥淘洗干凈,然后用井水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就把浸泡過的大麥連水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要翻騰一次并換水。把大麥撈起來瀝水,鍋內重新換上干凈的水,水量比第一次少。把瀝過水的大麥又放入鍋內煮,剛才在上層的倒入鍋底,鍋底的放在上層。這樣可以防止大麥生熟程度不一,保證一鍋麥都煮透。這一道工序中掌握火候很重要。待鍋里的水干得差不多,就要把明火撤去,只留一點炭火。等大麥水氣也干得差不多,鍋底的大麥微微悶黃,散發出一陣炒麥的香味的時候,就該熄火了。大麥一筲箕一筲箕倒入簸箕內,一間屋子都變得朦朦朧朧的。麥子在簸箕里晾到還有一點溫的時候,就可以拌酒曲了。酒曲拌勻后,把大麥裝入一個大竹籮內發酵。大竹籮周圍要用一些麻布、棉布等捂嚴實。大麥在竹籮內發酵兩天后,再放入土缸內慢慢發酵。發酵時間依季節的不同而不同。溫暖的春夏季一般需要半個月,寒冷的秋冬季需要一個月。在發酵期間,還要每天翻動一次,從一個缸倒騰到另一個缸,發得快的和發得慢的相摻合。這期間,要觀察大麥發酵是否正常,發酵正常的大麥手感涼涼的,如果發熱,就說明這缸大麥已經壞了,不能再用。還有一個觀察方法是聞,正常發酵的大麥有一股淡而清香的酸味,發壞了的大麥則是酸臭的。大麥從煮到發酵的過程,都不能沾油和鹽,否則就會酸壞了。大麥發酵好后,就可以往缸內加水了,再把水濾出來,就是白醋了。白醋的顏色看上去有點淡淡的黃色,也許是因為與其它酸醋相比顏色較淡,所以叫白醋吧。通常一缸麥可以加兩道水,第一道水濾出的是頭道醋,酸味比較濃,第二道濾出的較淡,食用時可以依據各人的口味選擇。
白醋是烹調的酸味輔料,色澤透亮、酸味醇正。主要原料有水、大米、食用酒精、食用鹽等。能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為飲食調料,需求量是很大的。1. 寧化府 / 山西87分 糧食醋都有哪些牌子?中國釀醋山西省最出名,山西省名氣最高的當屬益源慶醋廠的寧化府食醋。益源慶始于明朝初年(1377年),昔日市民每日清晨排隊買醋的盛況、逢年過節紛繁喧囂的場景曾是太原市的一大景觀。寧化府食醋是中華老字號,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剛淋出來的新醋酸度就可達到5.7°以上,而其他的醋一般也只能達到3°左右。色澤黑紫,顏色比其他品牌的同年陳釀深,看起來更厚重,聞起來香氣柔和,絲毫沒有刺鼻尖酸的味道,反而夾雜著一股獨特的醬油味,用來蘸餃子和肉非常提味。因為總酸高,質感足夠濃稠,因此寧化府的所有產品均不含添加防腐劑和焦糖色。
7,怎樣釀醋
醋的制作方法
醋又稱食醋,是一種含醋酸的酸性調味料。醋有米醋、陳醋、香醋、麩醋、酒醋、白醋、各種果汁醋、蒜汁醋、姜汁醋、保健醋等。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成品風味迥異。醋是用得較多的酸性調味料。每100m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為 3.5g以上,優級醋為5g以上。由于醋能改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為飲食調料,需要量不斷增長。
醋的原料和制作方法有4類:
(1)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長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為主,長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為主。現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以含糖質原料釀醋,可使用葡萄、蘋果、梨、桃、柿、棗、番茄等釀制各種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
(3)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只經醋酸發酵一個生化階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應用速釀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
(4)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制成白醋,再加調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成為具有近似釀造醋的風味的食醋。
種類:找了幾個常用的
用玉米生料釀醋,質量、出品率及經濟效益都比較理想。
1、玉米預處理。選用顆粒飽滿的新鮮玉米,經粉碎機粉碎(粒度越細越好),淋濕備用。
2、糖化。稱取玉米粉500公斤,置于缸內,每缸加水量為玉米重量的3倍,加麩曲50公斤,拌勻,缸口覆蓋塑料布,常溫糖化。每日攪拌1次,第二天開始取樣化驗糖液,糖分達10%以上即結束。糖化時間一般為3-4天。
3、酒化。糖化結束后,用四級酵母液100公斤,加入缸中拌勻后,蓋塑料布,每日攪拌1次。酒化時間為7-8天,酒精度達到6以上為宜。
4、醋酸發酵。500公斤玉米制成的酒液約2500公斤,加米糠500公斤、麩皮750公斤、水600公斤,拌勻。當天接入生長旺盛的醋酸菌種80公斤,分層擴大培養,4天清底,以后每日徹底翻坯1次發酵品,溫度以38-40℃為宜。發酵7天取坯和汁化驗,坯酸含量4%以上,汁酸含量在6%以上比較理想,發酵期為16-17天。
5、陳酸。醋醅封于缸或池內,每周翻1次,重新封存,整個陳釀期為20-30天,時間越長越好。
6、滅菌。將玉米醋裝入布袋擠壓過濾,殘渣水解壓濾,加熱到80℃以上調對,使酸度為4%-5%,即為玉米生料醋。
7、加色素、香料。在澄清的醋液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素調節醋的顏色,同時加入香料即為成品醋。
產品質量要求:總醋(克/100毫升)4.0,濃度(波美度)70度,氨基酸態氮(克/100毫升)0.15-0.2,還原糖(克/100毫升)3-3.5。
糯米釀醋
用此法釀制的米醋,色澤棕黑、清亮、酸味濃郁。每50公斤糯米可釀制米醋225公斤,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豬,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一、原料配方:糯米50公斤,酒曲2公斤(甜酒曲或白酒曲,使用時研成粉末)。
二、操作技術
1、浸泡:將糯米用清水浸泡,水面高出米層20厘米。冬、春季氣溫15℃以下,浸泡12-16小時;夏、秋季25℃以上,浸泡8-10小時。夏季須換水1-2次,防止米粒發酸。
2、蒸飯:將浸好的糯米用水沖洗,稍瀝干后上甑蒸飯。待大汽上足后再蒸10分鐘;向米層灑入適量清水,再蒸10分鐘。至米粒膨脹發亮,松散柔軟,嚼不粘牙即可。
3、拌曲:米飯出甑后,用清水沖淋降溫,瀝干水分,攤鋪在竹席上。當品溫降至25-30℃時,迅速均勻拌入酒曲粉。
4、發酵:把拌曲后的米飯裝壇,冬、春季壇外加圍麻袋或草墊保溫,夏、秋季室內通風散熱,室溫度保持25-30℃。24小時后可聞到輕微酒香;36小時后酒液滲出,色澤金黃,味甜微酸,酒香撲鼻,表明發酵正常。
5、醋化:在入壇發酵過程中,為使糖化徹底,需繼續發酵3-4天,促使生成更多酒精。酒液開始變酸時,每50公斤蒸米加入清水200-225公斤,以降低酒液的酒精濃度,有利空氣中醋酸菌進入繁殖生長,自然醋化。
6、成品:壇內醋化后,夏、秋季需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液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醋液上層清亮橙黃,中下層乳白略有渾濁,兩者混勻即為白醋,在白醋中加入五香調料、糖色等,經沉淀過濾,即為香醋。老陳醋要貯存1-2年。
米糠,麩皮釀醋
一、取料:米糠50公斤,麩皮50公斤,大曲20公斤,醋酸液80公斤,食鹽3公斤,以上為原料的重量配比。
二、蒸熟:先將各種固態原料粉碎,兌水浸泡24小時后,加水適量進大鍋蒸煮至熟爛。這樣可使原料與微生物接觸面擴大,有利于糊化均勻。淀粉蒸熟后,還有加速糖化的效果。
三、拌曲:將蒸熟的原料燜放10-20分鐘后,分攤晾開,降溫至40℃以下時拌入大曲及酵母液、醋酸液,攪拌2-3遍使其均勻。溫度降到17-18℃時裝缸釀制。較低的溫度能促使糖化完全,有利于抑制雜菌,提高醋的品質。
四、發酵:原料拌曲裝缸后,開始進入糖化與酒精發酵階段,此時溫度以25-30℃為宜。約經36小時,料溫升至39℃進入醋酸發酵階段(溫度應控制在40℃左右)。與此同時,摻入谷糖,攪拌均勻。一周后料溫下降。酒精氧化結束,醋化完成。
五、陳釀:缸內醋化后,加水降低醋液中的酒精濃度,有利于空氣中的醋酸菌進行繁殖生長,自然釀制。一般每100公斤料加水300-350公斤,夏季約需20-30天,冬春季節40-50天,醋液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發出刺鼻酸味。上層液清亮,中下層液顯原料色,略呈渾濁狀。將兩者相拌,經過濾除去固態懸浮物,密封包裝,即得商品陳醋。
釀醋原料除糯米外,還有許多雜糧,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淀粉等。由于各種原料性質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與糯米釀醋法也有不同之處,以下介紹民間傳統的利用各種雜糧釀醋的技術。
一、原料配比。
l、高粱100斤,大曲63斤,用水量在蒸前為75公斤,蒸后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鹽6公斤。
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為蒸前275公斤、蒸后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細谷糠175公斤,食鹽13公斤。
3、濕淀粉渣160公斤,鮮酒糟160公斤,麥皮100公斤,谷糠100公斤,曲40公斤,酵母20公斤,食鹽12公斤。
4、米糠50公斤,麥皮50公斤,曲20公斤,醋酸液80公斤。
二、粉碎蒸熟。代料釀造一般都必須通過粉碎這一道工序,然后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觸面,以有利于發酵和原料糊化均勻,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把蒸熟的原料燜放15-20分鐘后,即可攤開。晾至40度以下時,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勻。當溫度降至17℃-18℃時即可人工制醋。較低的溫度可促使糖化和灑精發酵完全。酒精產量高。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質。
四、入壇發酵。把拌曲后的原料裝人發酵缸或壇內進行發酵。前期是糖化與酒精發酵。要求溫度28℃-30℃,經36小時發酵后,以品溫升到39℃左右為好。同時要均勻地翻動。并摻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溫,以利醋化。大約7天后品溫開始下降。說明酒精氧化結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調味。通過壇內醋化后,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層醋液清亮澄黃,中下層醋液乳白色,略有渾濁,兩者混合即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雜糧可釀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濾出的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人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調味品,經沉淀過濾后即為香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