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白酒怎么樣蒸餾才好喝需要哪些工藝程序
- 2,在酒的制備過程中蒸餾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 3,自釀液態法白酒如何蒸餾蒸餾
- 4,甜白酒在低溫發酵要幾天
- 5,酒精蒸餾過程
- 6,請問固態釀酒蒸餾是怎么操作的
-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1,白酒怎么樣蒸餾才好喝需要哪些工藝程序
純凈蒸餾法
2,在酒的制備過程中蒸餾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蒸餾操作要注意問題:1、不能加熱過快2、需要提前加入沸石3、不能忘記開冷凝管冷卻水4、冷卻水低進高出5、溫度計安裝在蒸餾瓶蒸汽出口處6、不能超過燒瓶體積的2/37、不能把燒瓶蒸干
搜一下:在酒的制備過程中蒸餾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3,自釀液態法白酒如何蒸餾蒸餾
跟固態一回事唄!直接倒進鍋里,分離了固態物里也含有酒精,怎么辦呢?還有什么不明白(°?° ╬)
不說釀酒,只說蒸餾,而且是“實驗室”做法。設備:爐具、蒸鍋、玻璃冷卻器(去化學試劑、科學器材等專業店購買)、膠塞、打孔器、玻璃管、乳膠管、支架、自來水、酒瓶方法:準備工作:小膠塞打孔,插入玻璃管,一頭連接乳膠管到冷卻器,下面放酒瓶;膠塞插入鍋蓋提手的孔內。冷卻器上一根乳膠管接水龍頭,一頭放水池里。蒸餾:蒸鍋放水,蓋簾,屜布,加熱至開鍋冒氣,控制火候,將酒醅頂汽撒入。蓋蓋,打開自來水。白酒經冷卻器流入酒瓶。酒度一般有三四十度就不錯了。
4,甜白酒在低溫發酵要幾天
低溫入窖,緩慢發酵,就是所謂前緩,中挺,后緩落。白酒發酵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是不可缺少的,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多年的生產實踐試驗上。其好處在于:1. 有利于醇甜物質的形成。糟醅發酵溫度的高低是與酵母及其他微生物在窖內的繁殖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酒糟中,含磷量為1%-2%,足夠能使酵母產生多遠醇之需,當發酵緩慢,窖內含氧逐漸減少時,磷氧比緩慢增大,這時有利于多元醇的生成,若溫度高,發酵速度快,糟內含氧量迅速減少,多元醇的產量也就大大減少了。2. 有利于控酸產酯。生產實踐證明,凡是低溫緩慢發酵,升酸幅度少,產酒正常在封窖第9天,含酒精量達最高峰,窖內溫度也升至36攝氏度最高點,主發酵基本結束,這時酸度為1.6mg/100ml,升酸幅度僅為升酸量的40%以下,低溫緩慢發酵就能在發酵的大部分過程中保持高濃度的酒精含量和適當的酸度,這樣不僅有利于本排和下排的正常發酵,而且對產生濃香型酒的主體香酯是大有益處的。3. 有利于控制高級醇的形成。任何種類的酒,在發酵過程中都會生成不同量的高級醇,在相同條件下,發酵溫度和速度對高級醇的生成量有較大的影響。4. 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長。低溫入窖,使有益菌得到了生長繁殖的條件,而不適合有害菌的生產繁殖。5. 有利于加速新窖老熟,穩定提高酒質。
溫度降低,酵母活動能力下降,雖然還在慢速發酵中,但這個過程就會很長,有的時候需要近一個月。你可以把容器放在煤火爐邊或者其他可以增加溫度的地方,讓它繼續發酵,等到里面甜味很小時,說明發酵基本結束了,就可以過濾了。
甜白酒在低溫發酵要約一個月。 因為隨著溫度的降低,酵母活動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就會處于慢速發酵中。 所以這個過程就會很長,有可能需要近一個月。可以把容器放在可以增加溫度的地方,讓它繼續加速發酵,等到里面甜味很小時,說明發酵基本結束。
溫度低了, 低溫發酵,一般指的是在13度以上 18度以下 這個區間入池發酵。微生物適合在28~33度之間生長繁殖,發酵過程要升溫。白酒發酵要在低溫入池建議取出酒賠,加入點稻殼 進行蒸餾以下,然后加入發酵劑 不加糧食, 重新入池發酵吧 減少點損失。
5,酒精蒸餾過程
酒精生產中由于發酵醪中含有許多雜質,而且都具有不同的揮發系數,這些雜質對成品酒精質量影響很大。因此,要把這些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必然產物排除,其主要方法還是需要通過蒸餾過程,蒸餾過程擬排除的雜質越徹底,對酒精蒸餾的操作就要求越高。蒸餾過程中提高酒精質量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必須嚴格控制進醪、供汽、冷卻水量,以便能蒸餾出質量穩定的酒精成品。(2)三塔蒸餾時,適當加大排醛塔的供汽量,使排醛更徹底,并需適量抽出1~2%的酯醛酒(有的小廠如果采用間斷蒸餾,放出的酯醛酒量可減少到0.3~0.4%),同時使脫醛濃度適當的降低。(3)加大精餾塔的回流量,以便更多的排除雜質,使酒精質量得以提高。(4)除在精塔的中部盡量提出雜醇油外,尚須在提出雜醇油處的幾塊塔板上提出少量的雜醇油,以盡量降低酒精中酯類的含量。(5)在精餾塔的上部(一般從頂層起計,約在第九塊板處),設置一外接管口,流加適當的氫氧化鈉,以降低酒精中酸酯的含量,同時對提高酒糟的氧化性試驗指標,也有很大幫助。(6)除改變以上操作可以提高酒精質量外,尚可以增加多塔精餾流程(粗餾塔→排醛塔→精餾塔→最終精餾塔......),使產品再次或多次得到精餾;排雜、提純的機會,借以提高酒精質量。
酒精蒸餾的歷史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古時候人們因饑餓會將落地很久的野果也拿來充饑,他們發現落地較久的野果會有一種濃香甜美的別樣味道,從中得到啟示學會了釀酒。可是直接釀造的酒不易保存,時間一久會完全變味,后來人類通過加熱延長保存時間,但是加熱會影響口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發現酒在加熱的過程中,鍋蓋上的凝結的液體具有同樣的濃香甜美的口味。于是人類學會了用蒸煮的辦法收集蒸氣再用水冷卻,得到清澈透明的冷凝液(酒)既可以保存時間較久,又能保證其原有風味。從此酒精蒸餾開始應用并不斷獲得發展。 蒸餾的原理其實很簡單,簡而言之一句話:通過各種物質沸點的不同進行物質分離。酒精,學名乙醇,容易揮發,沸點78℃,在加熱的過程中很容易氣化跑出醪液(水的沸點100℃)而與醪渣分離開來。在蒸餾過程中低沸點的物質先蒸出,高沸點的物質后蒸出。利用加熱容器對酒進行蒸煮,將酒氣冷凝,這樣一個過程稱為簡單蒸餾,只經過一次簡單蒸餾所得到的酒依然是渾濁呈白色的,口味濃烈辛辣,有“濁酒”、“白酒”之稱。后來人類又采用多次重蒸的方法,使酒變得越來越清澈,酒度也在不斷地提高,產生了“烈酒”。
6,請問固態釀酒蒸餾是怎么操作的
飲料酒生產如啤酒和葡萄酒等釀造酒,一般都是采用液態發酵,另外白蘭地、威士忌等蒸餾酒也是采用液態發酵后,再經蒸餾制成。而我國白酒采用固態酒醅發酵和固態蒸餾傳統操作,是世界上獨特的釀酒工藝。固態發酵法白酒生產特點之一,是采用比較低的溫度,讓糖化作用和發酵作用同時進行,即采用邊糖化邊發酵工藝。淀粉釀成酒必須經過糖化與發酵過程。一般糖化酶作用的最適溫度在50--60℃。溫度過高,酶被破壞的量就會愈大,當采用20-30℃低溫時,糖化酶作用緩慢,故糖化時間要長一些,但酶的破壞也能減弱。因此,采用較低的糖化溫度,只要保證一定的糖化時間,仍可達到糖化目的。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為28-30℃,在固態發酵法生產白酒時,雖然入窖開始糖化溫度比較低(18-22℃),糖化進行緩慢,但這樣便于控制。因開始發酵緩饅些,則窖內升溫慢,酵母不易衰老,發酵度會高。而開始糖化溫度高,則糖分過多積累,溫度又高,雜菌容易繁殖。在邊糖化邊發酵過程中,被酵母利用發酵的糖,是在整個發酵過程中逐步產生和供給的,酵母不致過早地處于濃厚的代謝產物環境中,故較為健壯。在唐三鏡酒械可以學習到專業釀酒技術。第二個特點是,發酵過程中水分基本上是包含于釀酒原料的顆粒中。由于高梁、玉米等顆粒組織緊密,糖化較為困難,更由于是采用固態發酵,淀粉不容易被充分利用,故對蒸酒后的醅需再行繼續發酵,以利用其殘余淀粉。常采用減少一部分酒糟,增加一部分新料,配醅繼續發酵,反復多次,這是我國所特有的酒精發酵法,稱謂續渣發酵(續糧發酵)。第三個特點是采用傳統的固態發酵和固態蒸餾工藝,以產生具典型風格的白酒。近年來,通過對固態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在風味上不同原因的深入研究,認為固態法白酒采用配醅發酵,并且配醅量很大(為原料的3-4倍),可調整入窖的淀粉濃度和酸度,達到對殘余淀粉的再利用。這些酒醅經過長期反復發酵,其中會積累大量香味成分的前體物質,經再次發酵被微生物利用而變成香味物質。例如糖類是酒精、多元醇和各種有機酸的前體物質;酸類和醇類是酯類的前體物質;某些氨基酸是高級醇的前體物質,而酒精是乙酸的前體物質等。當采用液態發酵時不配醅,就不具備固態發酵時那樣多的前體物質,這就是兩種制酒工藝使白酒風味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固態發酵時窖內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的物質同時存在,根據研究得出同一種微生物生活在均一相內(如液態、固態或氣態)與生活在兩個不同態的接觸面上(這種接觸面稱作界面),其生長與代謝產物有明顯不同,這就是說界面對微生物的生長有影響。而固體醅具有較多的氣-固、液-固界面,因此與液態發酵會有所不同。如以曲汁為基礎,添加玻璃絲為界面劑,以形成無極性的固液界面,進行酒精酵母的發酵對比試驗,其結果酸、酯都有所增加,高級醇增加幅度較小,酒精含量有所降低。固態白酒生產是將發酵后的酒醅以手工裝入傳統的蒸餾設備---甑桶中,在甑桶中蒸出的白酒產品質量較好,這是我國幾百年來勞動人民的一大創造,這種簡單的固態蒸餾方式,不僅是濃縮分離酒精的過程,而且又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組合的過程。華北區液態酒試點時,曾進行過蒸餾操作對比試驗,用液態發酵醪加入清蒸后的稻殼進行吸附后,再仿固體酒醅裝配蒸餾操作,另將固態發酵酒醅加水后采用液態釜式蒸餾,兩種不同蒸餾方式所生產的白酒在口味上前者接近固態發酵法白酒,而后者則類似于液態白酒。包頭試點時,曾進行過另外二種蒸餾方法的對比試驗。一種是串蒸操作,即將液體酒裝入甑桶底鍋,桶內裝入固態發酵酒培,這樣酒醅中酒精和香味成分會在蒸餾過程中串入酒中。另一種是浸蒸操作,即是將灑醅加入到液體酒中然后蒸餾得到產品。對比結果,串蒸酒成品中酸、酯含量要比浸蒸酒高得多。而固態蒸餾操作相似于串蒸操作。目前液態白酒蒸餾不論是用泡蓋式蒸餾塔或釜式蒸餾設備都類似于浸蒸操作。故蒸餾方法的不同是構成液態法白酒和固態法白酒質量上差異的又一重要因素。這說明用傳統的、獨特的固態發酵和固態蒸餾生產白酒的工藝在提高產品質量上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固態發酵法生產特點之四,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是敞口操作,除原料蒸煮過程能起到滅菌作用外,空氣、水、工具和場地等各種渠道都能把大量的、多種多樣的微生物帶入到料醅中,它們將與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協同作用,產生出豐富的香味物質,因此固態發酵是多菌種的混合發酵。實踐證明,名酒生產廠,老車間的產品常優于新車間的,這是與操作場所存在有益菌比較多有關。
申辦條件 進行基金投資,您需要首先開立基金交易賬戶和基金ta賬戶。基金交易賬戶的開戶需使用牡丹靈通卡、e時代卡或理賬金賬戶卡;基金交易賬戶開立后,才可以開立基金ta賬戶;購買不同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需要分別開立基金ta賬戶。 我行個人網銀注冊客戶,可直接在我行網站進行基金交易賬戶、基金ta賬戶開銷戶管理、信息登記維護、基金認購、申購、贖回的交易。 您可以通過自助注冊,成為我行個人網銀注冊客戶,直接在我行網站進行基金交易賬戶、基金ta賬戶開銷戶管理、信息登記維護、基金認購、申購、贖回的交易。 您需要有一張靈通卡 然后注冊網上銀行后 進入網上證券-網上基金-賬戶管理-基金賬戶開戶 然后在線提交資料 就可以開通 然后你要買基金了吧 買前先要開通相應基金公司的ta賬戶菜可以買賣公司旗下的基金 您可以進入網上證券-網上基金-賬戶管理-開通ta賬戶 然后選擇基金公司提交確認就可以 這個操作需要在5個工作日的9點到下午3點操作 大概等2個工作日左右 你的ta賬戶就可以開通了(可以去賬戶資料查詢中去看) 然后您可以在網上基金的基金交易欄目下認購或者申購基金了 這操作同樣要在工作日的9點到下午3點完成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