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近代工業搖籃
開灤煤礦是中國大陸開發最早的大型近代煤礦,享有“中國煤炭工業源頭”“北方民族工業的搖籃”等盛譽。
開灤煤礦始于1876年籌建的開平煤礦。1876年,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為解決輪船招商局、天津機器局等洋務企業的能源供給問題,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到河北灤州開平鎮一帶勘探煤礦。唐廷樞偕英國礦師馬立師等人選定礦址,又擬定辦礦章程,1878年,開平礦務局正式成立。
2. 探尋中國近代工業發展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歷程
(一)洋務運動與官辦近代工業
關于洋務運動的背景。太平天國運動席卷江南,英法聯軍侵入京津,統治集團內部的部分有識之士在內憂外患的刺激下,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
關于洋務運動的內容。20世紀60年代,首先打出“自強”的旗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官辦軍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官辦軍用企業——江南制造總局。洋務派創辦的軍用企業存在生產消耗高而效率低、大小官員貪污成風、洋匠挾技居奇等弊端。20世紀70年代,洋務派提出了“寓強于富”的口號,創辦了開平煤礦、漢陽鐵廠等民用企業。民用企業是為了“求富”、“分洋商之利”,已帶有若干資本主義性質。
關于洋務運動的影響。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工業,標志著中國工業近代化的起步,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從傳統社會到資本主義的進程。
(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資企業的刺激和洋務派創辦工業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資的近代工業。著名企業有: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隨著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誕生了,同時也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逐步發展。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力量,對封建生產關系和政治制度,起著越來大的瓦解作用。19世紀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識分子中間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
2.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以張謇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紛紛呼吁“設廠自救”、“實業救國”;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設立商部,獎勵工商;為了反抗帝國主義掠奪路礦利權,中國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權運動,引發了20世紀初振興實業的又一個高潮。
隨著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先后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
3.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1912年~1922年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黃金時期”、“短暫的春天”。
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中華民國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一些有利條件;以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為代表的實業團體的涌現;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政府倡導使用國貨;一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客觀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的表現。紡織業、面粉業、卷煙業等輕工業發展迅速,以化學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3. 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
張裕釀酒公司和寶時鐘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煙臺也因此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4. 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
美國工業革命的發祥地是新英格蘭。
在工業化早期,大多數工廠位于新英格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該地區的諸多瀑布提供了動力資源。
5. 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時至19世紀下半葉,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完全瓜分的危險。歐美人士(多為傳教士)來北戴河傳教兼避暑人數增多。伴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并在維新思想的沖擊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16日,清政府正式批準秦皇島為“自開商埠”,嗣后不久,又宣布與之毗鄰的北戴河海濱(西起戴河口東芝金山嘴沿海向內3華里)為各國人士避暑地,允許中外人士雜居。
北戴河海濱各國人士避暑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確定的各國人士避暑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確定的各國人士旅游地。在中國近代旅游發展史上,北戴河擁有許多開先河之舉:20世紀初,中國第一張旅游招貼畫出自這里;1917年,中國第一條旅游鐵路專線——北戴河火車站至海濱鐵路支線開通運營;1921年,北平(北京)于北戴河海濱之間開辟了中國第一條空中旅游航線;1925年出版的《北戴河海濱志略》是中國早期的優秀旅游導游書;1936年,中國第一個19孔高爾夫球場在北戴河建成。北戴河海濱避暑區的早期開發和在旅游史上的眾多先人之舉,奠定了北戴河海濱在中國近代旅游史上的顯赫地位。
20世紀初,北戴河海濱就被譽為“東亞避暑地之冠”。當時擁有海水浴、網球競賽、仕女騎驢踏青、蓮花石夜晚舞會等“最前衛、最流行”旅游項目。康有為、張學良、徐世昌、周學熙、徐志摩、梅蘭芳、呂碧城、英籍作家韓素音等中外名人都曾在這里享受休閑快樂。
1912~1934年到這里避暑的外國人最多時有64個國籍,修建別墅700余棟,這在中國除租借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少有的。朱啟鈐先生是開發建設北戴河海濱的先驅。辛亥革命后,少數中國富商和官僚政客在北戴河海濱購地蓋房,供避暑之用,但常遭外國人欺侮。朱啟鈐先生倡導組織成立北戴河海濱公益會,與帝國主義者分庭抗爭,維護國家主權,管理地方事務,謀求公眾利益,為北戴河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冠名“遠東罕有其匹的避暑地”做出了杰出貢獻。
6. 中國現代工業的搖籃
新中國的搖籃就是井岡山和江西瑞金,都是紅色搖籃。
7. 中國近代工業搖籃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開始生產汽車.長春市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汽車工業加速發展,尤其是轎車制造業迅速崛起.2011年中國生產汽車1 800萬輛,居世界第1位
8. 中國近代工業搖籃是不是東北
主唱:香香 詞曲:毛慧 編曲:江建民(臺灣) midi工程:王志成 錄音師:徐曉宇(Studio 2804錄音室) 合聲:張石荻、胡維瑾 制作人:潘曉峰 混音師:陳伯豪(臺灣) 錄音師:曾嶸 錄音室:飛凡耳錄音室 歌詞: 小寶貝 快快睡 夢中會有我相隨 陪你笑 陪你累 有我相依偎 小寶貝 快快睡 你會夢到我幾回 有我在 夢最美 夢醒也安慰 花兒隨流水 日頭抱春歸 粉面含笑微不露 嘴角銜顆相思淚 山間鳥徘徊 彩霞伴雙飛 驚鴻一蔑莫后退 離開也讓春風醉 看蒙蒙的睡眼 有誰值得你留戀 同林鳥 分飛雁 一切是夢魘 傳說中 神話里 夢中的我在夢你 神仙說 夢會醒 可是我不聽 流水葬落花 更憑添牽掛 嘗過相思百味苦 從此對情更邋遢 寒風催五谷 遙風到天涯 枯木也能發新芽 馨香播種搖籃下
9. 中國近代工業搖籃唐山
鋼鐵行業:首鋼,河北鋼鐵下屬唐鋼。
煤炭行業:開灤集團,以前的開灤煤礦(中國第一個采用機械化采煤的煤礦)
化工行業:三友堿廠——中國三大堿廠之一。長蘆鹽廠——亞洲最大的鹽場。
裝備制造業:北車唐山——生產高鐵動車組,CRH380BL在軌試驗速度487.3公里每小時,中國最快!
瓷器行業:衛生陶瓷有惠達——建筑裝修陶瓷行業領軍品牌。工藝瓷、餐具代表有紅玫瑰骨質瓷,隆達骨質瓷。唐山被稱為“北方瓷都”。
水泥行業:冀東集團,旗下盾石牌水泥。是水泥行業前三甲。
10. 中國第一個近代工業
從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到新中國建立之前,有過三次起飛嘗試。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民國初年的工業化浪潮,第三次是30年代國民政府推行的改革。
(1)洋務運動
中國直到19世紀40年代都是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專制主義國家政權和自然經濟狀況都不允許商品經濟有發展潛能。中國最早的工業化努力,是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的,19世紀50—90年代,中國建立了第一批近代工業。
中國第一批近代工業,主要是由國家投資興辦的軍事工業或與軍事工業相關的工業,工廠的管理采取的是在市場沒有發育情況下的封建管理模式。
19世紀70年代中葉起,他們開始采取“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等方式創辦民用工業。弱小的民營工業既受到來自外國資本的競爭,也受到中國官僚資本的壓迫,處境艱難。甲午戰爭后,中國民營工業的發展開始突破困境。
1894年,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的炮聲中宣告失敗。它產生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工業,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工業化嘗試。洋務派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影響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進程。
(2)民國初年的工業發展
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第二次嘗試是在民國初期。
背景:(1)新建的共和政府主張工商業自由,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法令,進行了經濟法規的初步建設。
(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無暇顧及東方,商品輸出銳減,同時,還增加了對各種戰略物資的需求,中國工業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11. 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無錫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特征:1.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是本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物,而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與中國人向西方人學習相結合的產物。2.發展不均衡;(后天畸形) (1)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區;(列強的侵略,自然經濟解體早,交通方便,洋務企業多集中于此。)(2)部門: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重工業發展緩慢的原因:a.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投資;b.資金周轉慢,產出時間長,不愿投資;c.更重要的是,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礦產,無法投資。) 3.地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小。(在近代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絕對主體)4.前途:深受三座大山的剝削和壓迫,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中夾縫中艱難發展) 5.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產生了廣泛的影響。6.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先天不足)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發展的特征和表現:1、特征: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就決定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表現:(1)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發展是比較緩慢和艱難;(2)發展不平衡,集中于輕工業和沿海地區;3.受中國社會性質的制約,整體水平落后。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及形成原因:1.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民族工業的萌芽。原因:第一個階段的原因是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工業產生、甲午戰爭后出現“實業救國”浪潮初步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2.一戰期間的民族工業“黃金時代”。原因:第二個階段的原因是內因是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3.一戰后至新中國建立前民族工業的凋謝、萎縮。原因: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卷土重來、20世紀30到40年代,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