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禧的詩讀音
讀yì fēi zhuàn。
懿[yì],意思是“美好(多指德行,指有關女子的)”。懿妃,古代妃嬪封號之一,其中較著名的有明世宗懿妃趙氏,明光宗懿妃傅氏,清咸豐帝懿妃即 慈禧太后。懿妃(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氏,既后來的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滿洲鑲藍旗人,安徽徽寧池太子兵備道惠征之女。咸豐元年丈選秀女,葉赫那拉氏中選,二年五月九日入宮,時年十八歲,封為蘭貴人。四年十一月封那拉氏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葉赫那拉氏生穆宗同治皇帝于儲秀宮,第二天便晉封為懿妃。七年正月封為懿貴妃。咸豐帝駕崩,懿貴妃二十七歲,同治帝尊她為圣母皇太后,徽號慈禧。
2. 慈禧寫的詩注音版
頤和園拼音:
[yí hé yuán]
[釋義] 在北京西郊,當時是慈禧太后的行宮
3. 慈禧的拼音怎么讀
醇親王奕譞讀作yi xuan,是道光帝序齒的第七個兒子,和四阿哥也就是后來的咸豐帝以及老六恭親王奕昕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奕譞的福晉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因此奕譞和慈禧太后即是妹夫和大姨子的關系,也是嫂子和小叔子的關系。
這也是為什么醇親王之子載淳能夠繼位的一個原因,即后來的光緒帝。由于其子繼承皇位,因此醇親王被封為鐵帽子王。
4. 慈禧的詩是什么意思
慈禧太后說過一句名言,至今我們常常掛在嘴邊: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后,掌握晚清大權半個世紀,很多人將她視為歷史的罪人。
也有人說,沒有慈禧太后,大清滅亡的更快。
千秋功過,留與后人評說。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慈禧太后也是一個女人,一個女兒,她對她的父母都是很孝順的。
這也算是她身上的一個傳統美德吧。
慈禧太后之母富察氏,歸化城副都統惠顯之女,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征之妻,生于嘉慶十二年(1807年),逝于同治九年(1870年)。
一次在慈禧太后的母親過七十大壽,可慈禧因為有事,不能前往,于是就親自作詩一首,獻給自己的母親: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沒有講什么大道理,反而意思淺顯易懂,表達了慈禧對母親的感恩之情。特別是詩的最后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情深意長,朗朗上口,便于傳頌。所以,流傳至今,人們還常掛在嘴邊。
可能大家在說著這句話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是慈禧太后說的。
5. 慈禧的詩讀音怎么讀
沒有“什么什么熟手”的成語。
正確成語有:
【成語】: 熟能生巧
【拼音】: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解釋】: 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一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連寄女也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舉例造句】: 會而不難終要學,熟能生巧豈徒詩。 ★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二十一回
【拼音代碼】: snsq
【近義詞】: 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反義詞】: 半路出家
【歇后語】: 王羲之寫字。
6. 慈禧 讀音
lù rùn xiáng
陸潤庠字鳳石,號云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
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以母疾歸蘇州,總辦蘇州商務。1896年興辦蘇綸紗廠、蘇經絲廠。“狀元開工廠”轟動一時。光緒庚子(1900)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宣統三年(1911)皇族內閣成立時,任弼德院院長。
7. 慈禧的詩里有句名言拼音怎么讀
不是多音字。
后 hòu?
名
(1) (會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按從坐人,從口,與君同意。本義:君主,帝王)
(2) 同本義 [sovereign]
后,繼體君也。——《說文》
班瑞于群后。——《書·舜典》
允王維后。——《詩·周頌·時邁》
后王命冢宰。——《禮記·內則》
昔我先世后稷。——《國語·周語》
皇皇后帝。——《左傳·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窮國的國君);后辟(君主;帝王)
(3) 帝王的妻子 [empress;queen]
天子之妃曰后。——《禮記·曲禮》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獨斷下》
又如:后族(皇后的親族);后黨(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親族或與皇后、太后利害關系一致的人所結成的政治集團)
(4) 古代指列國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肆覲東后。——《書·舜典》。鄭玄注:“東后,東方之諸侯也。”
(5) 古代對長官、郡守或將領的尊稱 [high official]
赫赫明后,柔嘉維則。——漢· 李翕《西狹頌》
豈知吾后意,憂此毗陵最。—— 前蜀· 貫休《上孫使君》詩
(6) 指后土。對大地的尊稱 [the earth]
王大封,則先告后土。——《周禮·大宗伯》
又如:后皇(后土與皇天);后緡(地神)
(7) 姓。如:后緡(夏少康的母親)
詞性變化
◎ 后
後 hòu?
動
(1) (會意。金文,從“彳”( chì),表示與走路有關,從“幺”( yāo,小),從“攵”( suī),是“足”的反寫,有“行路遲緩”的意思)。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遲,后可知矣。”本義:遲到,走在后
(2) 同本義 [be(or come,arrive)late]
後,遲也。——《說文》
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
子路從而後。——《論語·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儀禮·有司後》
臣聞命後。——《左傳·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氣乃後。——《素問·五常政大論》。注:“後,不及時也。”
知古則可知後。——《呂氏春秋·長見》。注:“來也。”
又如:隨后就來;落后;殿后(行軍走在最后)
(3) 承繼 [inherit]
陷隊之士知疾斗,不得斬首隊五人,則陷隊之士,人賜爵一級,死則一人后。——《商君書》
◎ 后
後 hòu?
名
(1) 后代,子孫 [male offspring]
式救爾後。——《詩·大雅·瞻卬》
為人後者為之子也。——《禮記·雜記》
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代秦。——《史記·項羽本紀》
求太監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又如:無后;絕后;后葉(后代);后胤(子孫,后裔);后戒(后人的鑒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絕(沒有后代)
(2) 后世 [posterity]。
如:后鏡(后世的借鏡);后后烈(流傳后世的業績);后葉(后世);后報(來世受報應)
(3) 次序在后 [later]
子路從而后。——《論語·微子》
后歲余。——《聊齋志異·促織》
從諸君子之后。——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傳》
(5) 指肛門 [anus]。
如:后庭(肛門);后竅(肛門)
◎ 后
後 hòu?
形
(1) 時間較遲或較晚。與“先”相對 [later;after]
君還而后退。——《儀禮·聘禮》
然后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墨子·尚賢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禮記·大學》
以五戒先後刑罰。——《周禮·士師》
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后遂不復至。——明· 魏禧《大鐵椎傳》
花朝節后。——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其后為之者較少。——蔡元培《圖畫》
又如:后時(后來;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兒(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2)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事成而後。——《禮記·樂記》。注:“謂位在下也。”
以後路與冕服。——《禮記·雜記》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齋志異·狼三則》
恐前后受其敵。
轉視積薪后。
以攻其后。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應(居后作接應 的部隊);后廷(后宮);后戶(后門);后言(背后的議論);后閣(在后面 的殿閣);先斬后奏
8. 慈禧的詩讀音是什么
光緒帝父親的名字奕譞,讀作yì xuān。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異母弟。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其大福晉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光緒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xuān(咸豐帝異母兄弟),生母是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皇太后親妹妹。由于同治皇帝死的時候太年輕所以沒有子嗣,慈禧太后就把自己親妹妹的兒子,也就是光緒皇帝接到宮里敷衍并且過繼給了同治皇帝。
9. 慈禧的讀音拼音
慈禧太后 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xián fēng)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0. 慈禧的一首詩怎么念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