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多人口(多人口的城市)

1. 特多人口

1. 特多人口

截止2018年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的人口數量如下:

一、英格蘭人口數量:約為5569萬人。

英格蘭位于大不列顛島的東南部,蘇格蘭以南,威爾士以東,還包括懷特島、錫利群島和沿岸各小島,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長城為界。

二、蘇格蘭人口數量:約為542萬人。

蘇格蘭(蘇格蘭蓋爾語:Alba,英語和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實體之一,位于歐洲西部、不列顛島北部,南接英格蘭,東瀕北海,東北與西北分別與挪威、丹麥、冰島隔海相望,西臨大西洋。

三、威爾士人口數量:約為308萬人。

威爾士(英文:Wales,威爾士文:Cymru)一譯威爾斯,是大不列顛島西南部的一個公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之一,東界英格蘭,西臨圣喬治海峽,南面布里斯托爾海峽,北靠愛爾蘭海。卡迪夫是威爾士的首府與第一大城。

四、北愛爾蘭人口數量:約為168萬人。

北愛爾蘭(愛爾蘭語:Tuaisceart éireann;英語:Northern Ireland),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實體之一,位于愛爾蘭島東北部,首府是貝爾法斯特。面積14139 平方千米。地形中間低平,周圍多山。主要河流有班恩河,上游的內伊湖,是英國最大的湖泊,屬冰蝕湖。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英格蘭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蘇格蘭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北愛爾蘭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威爾士

2. 多人口的城市

2. 多人口的城市

10、日本大阪人口數量為1920萬,位居全球第十。需要注意的是,大阪不僅從人口上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在經濟上也是,2020年GDP高達36.84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2.17萬億。大阪都市圈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不僅經濟實力強,境內景點也不少,包括天守閣、大阪城、四天王寺等,軟硬實力都不可小覷。

9、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以1950萬的人口數量位居全球第九。達卡是孟加拉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亞主要城市之一,被譽為清真寺之城。達卡黃麻工業和紡織服裝業發達,經濟在孟加拉國首屈一指。數據顯示,達卡GDP在350億美元左右。

8、北京人口1960萬,位居全球第八。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實力,在全球都足以排名前列。2020年,北京GDP高達3.61萬億人民幣,位居全國第二。北京教育非常發達,坐擁北大、清華、中國人民大學等諸多高等學府。

7、印度孟買人口數量為2000萬,位居全球第七。孟買是印度西部濱海城市,也是該國第一大港口城市,是全國棉紡織業中心。2019年,孟買GDP在1.9萬人民幣左右。

6、非洲及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埃及首都開羅人口數為2010萬,位居全球第六。開羅橫跨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區內商業發達。2019年,開羅GDP為1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六千億。

5、墨西哥城以2160萬的人口位居全球第五。墨西哥城是美洲人口最多的都市區,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都市區,集中了墨西哥全國約二分之一的工業、商業、服務業等,是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作為西半球最古老的城市,這里遍布古印第安人的文化遺跡。2020年,墨西哥城GDP為45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2萬億。

4、巴西圣保羅,人口數量達到2170萬人,位居全球第四。圣保羅在1554年建市,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2019年,圣保羅GDP在380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45萬億。

3、上海人口2560萬人,位居全球第三。上海歷史悠久,區內金融、貿易、航運發達,也是我國科技創新中心。2020年,上海GDP高達3.8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第一。

2、印度新德里人口數為2850萬,擠掉上海位居全球第二。新德里的IT產業全球聞名,再加上發達金融、旅游業,使得這座城市成為南亞最繁華的城市之一。2019年,新德里GDP為2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萬億。

1、日本東京人口數量為3750萬,高居全球第一。東京是日本、亞洲乃至全球最發達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區內文化、經濟、交通發達,對周邊地區產生了虹吸效應。2020年,東京GDP約為91.91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4萬億。

3. 多多馬人口

達累斯薩拉姆,坦桑尼亞

達累斯薩拉姆在斯瓦希里語意為“平安之港”。坦桑尼亞原首都(外國駐坦使館仍在達累斯薩拉姆),第一大城市和港口,全國經濟、文化中心,東非重要港口,達累斯薩拉姆區首府,該市終年綠色,環境優美,零星點綴著保存較為完整的西式及阿拉伯式古建。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我國明代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過這里的沿海地區。達累斯薩拉姆也是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途經的唯一非洲城市。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簡稱坦桑尼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位于非洲東部、赤道以南。英聯邦成員國之一,公元前即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有貿易往來。北與肯尼亞和烏干達交界,南與贊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接壤,西與盧旺達、布隆迪和剛果(金)為鄰,東臨印度洋。

坦桑尼亞全境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東部沿海為低地,西部內陸高原面積占內陸總面積一半以上,東非大裂谷從馬拉維湖分東西兩支縱貫南北。東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

坦桑尼亞全國共有26大區,169縣,其中大陸21區,桑給巴爾5區。多多馬是坦桑尼亞首都、多多馬區首府。位于國境中部高原上,接近國土幾何中心。原為中部地區農產品和牲畜貿易中心,有面粉、碾米等工業。全國交通樞紐,中央鐵路和著名的非洲國際公路干線大北公路的交匯點。

坦桑尼亞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平年糧食基本自給。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稻米、高粱、小米、木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棉花、劍麻、腰果、丁香、茶葉、煙葉等。農牧業人口占全國人口90%以上,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左右。盛產劍麻、咖啡、棉花、茶、除蟲菊、腰果、丁香和椰子。玉米、高粱、小麥和木薯為主要糧食作物。工業以輕工、紡織為主,還有鋼鐵、煉油、化肥、車輛與農機具修造等工廠。開采多種礦產,以金剛石為主。主要出口咖啡、棉花、茶、劍麻、腰果、丁香、煙草和金剛石。進口以機器設備、車輛、日用品、石油為大宗。

4. 眾多的人口

為了保持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同時,人口增長放緩,需要采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加快。

5. 更多的人口

中國人口密度城市排名

top1:澳門

城市的發展狀況是會吸引更多的人在此處定居的,上海北京的經濟是發展的很好,但是中國人口密度城市的第一名卻是澳門,面積只有30平方千米出頭,但人口卻有將近70萬人。澳門這個城市,都是市區,沒有多少空余的土地,這里高樓林立,這里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吉尼斯記錄,這里沒有農業,工業,這里是很好的購物旅游的天堂,這么多的人口,這里當然不會有其他的產業,但是這個也不影響澳門在人口密度的地位。是不是有點不敢相信,這里的人真的非常的多,這里的建筑也都是比較的高聳的,為的就是滿足人民的居住需求的。

top2香港

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經濟貿易中心,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而且香港的經濟發展,旅游業,商貿都是非常的具有優勢的,這里的人口也是很多的,很多人才都聚集在這里,不過香港雖然是比較發展的地區,但是這里的居住條件其實并不是特別的好,因為這里的炒房團太厲害了,雖然房價高,但是不影響人們對這里的向往哦!

top3廣東汕頭

廣東的經濟是比較的發展的,這里主要的就是地理位置比較的優越,在東南沿海一代,交通便利,適合工業的發展。廣東的紡織業,服裝產業,貿易發展都是很厲害的,但是廣東人口密度最大的不是廣州這個省會城市,而是汕頭。潮汕三市之一地級市,是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粵東中心城市。所以這里的人員聚集的還是比較多的,這里也是很好的毛衣地區,所以聚集了很多的人員。

top4上海

上海在中國的人口密度城市排名中只排在第四名,不過這里的房價確實是比較貴的,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是中國的超級城市之一,這里是經濟貿易的中心,不管是經濟,科技,外貿,交通,在這里都是比較的方便的,這個也是這里可以匯集很多人的重要原因。不過上海市區的這個面積還是在不斷的擴大的,所以在發展之中的上海,這個人口密度還是有非常大的潛力的哦!

top5深圳

深圳是我國的經濟特區,這里的經濟也是非常的發達的,而且這里還聚集這非常多的新興產業,而且深圳政府為了留住高新技術人才,在政策上也有很多的優惠,而且深圳也是中國的超級城市之一,這里的經濟,交通,貿易也都是比較發達的,所以這里聚集了很多的人才。

以上就是中國人口密度排名top5的城市,其實北京的人口密度還是比較低的,可能是跟北京的產業和政策相關吧!

6. 特多人口多少

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 假設你是江蘇人,但是常年在深圳打工。那么按照戶籍人口算,你是江蘇人。 按照常住人口算,你是深圳人。 所以,外來人口多的城市,都是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

兩者區別:1、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這類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時間長短,只要在某地注冊有常住戶口,則為該地區的戶籍人口。

戶籍人口數一般是通過公安部門的經常性統計月報或年報取得的。2、常住人口: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而且經濟和生活與本戶連成一體的人口。外出從業人員在外居住時間雖然在6個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帶回家中,經濟與本戶連為一體,仍視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戶連成一體的國家職工、退休人員也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現役軍人、中專及以上(走讀生除外)的在校學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親、看病等)且已有穩定的職業與居住場所的外出從業人員,不算家庭常住人口。

7. 特多共和國人口

戰國時期的主要兵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常備兵其實并不多,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講,各國根本無法負擔大量的職業化軍隊。因此,當時各國主要采取的是,以少量常備兵為主,并組織百姓在農閑時接受軍事訓練,從而保證在戰爭時期擁有足夠的軍隊動員能力。

在近代出土的《云夢秦簡·編年紀》中,有“莊王十二年,喜治獄鄢”和“十三年,從軍 ”的記載,可見當時采取的主要是服兵役的制度,而根據《戍律》的記載來看,當時采取的方式是每一年一輪換,這被稱作“過更”。同時,當時不僅是普通百姓,哪怕是小官吏也是需要服兵役的,可以說是“平時各司其職,戰時舉國為兵”。

而在《商君書·兵守》中,則有“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的記載,可見國家一旦陷入生死存亡之際,基本可以說是男女皆兵,從而達到最大動員能力。此外,《漢書·嚴安傳》中也有“丁男被甲,丁女轉輸”的記載,可見即使到了漢朝時期,在戰爭規模較大的時期,采取的同樣是“男人從軍、女人運輸”來進行極限動員的。

而反觀長平之戰,對于秦趙兩國來說都是生死之戰,兩國自然是全力動員、舉國皆兵的形勢,已經是兩國的極限動員了。正因如此,長平之戰后,才有趙國“舉國男子皆戰死長平”一說。

戰國時期各國兵力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戰國策》當中找到記載,當時各國兵力大致如下:

(一)秦國:奮擊之士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秦惠王時期)

(二)楚國:帶甲之士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楚威烈王時期,未計算楚國水軍)

(三)齊國:帶甲百萬,車千乘。(齊宣王時期)

(四)趙國:帶甲六十萬,車千乘,騎萬匹。(趙惠文王時期)

(五)魏國:武卒二十萬,蒼頭二十萬,斯徒二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魏襄王時期)

(六)燕國: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匹。(燕昭王時期)

(七)韓國:精兵二十萬,廝徒十萬。(韓宣惠王時期)

從這些記載來看,這個軍隊數量顯然是各國極限動員之下的兵力配置。由此也不難看出,長平之戰秦趙雙方排除必要的留守兵力外,總兵力達到百萬之眾是有可能的。

戰國時期各國人口

根據現代的分析,普遍認為戰國時期的百姓與士卒比例大約在10:1左右,而在極限動員的情況下,則可以達到“6:1”左右。我們根據當時七國的面積和國力情況進行反推,大致可推算出長平之戰時各國人口情況:

1、秦國:七國之中最強盛之國,人口約在600萬左右。

2、趙國:戰國后期強國之一,人口約在500萬左右。

3、楚國:西邊丟失鄢郢等地,土地面積有所縮減,但依然很大,人口約在700萬左右。

4、齊國:濟西之戰后丟失大片土地,面積雖然急劇縮小,但人口密度卻是七國之中最高的,人口應在400萬左右。

5、魏國:戰國末期已經淪為小國,人口應當保持在200萬左右。

6、燕國:燕國苦寒之地,人口密度相對較小,人口應該在150萬上下。

7、韓國:四戰之地,七國之中最弱之國,末期領土已經極度縮小,人口應該在100萬上下。

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可以得知長平之戰時期,當時的全國總人口大約在2600萬上下。

此外,根據《漢書·蕭何傳》的記載,在秦末戰爭中,劉邦的軍隊進入咸陽都城,小號將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圖書收繳一空,尤其是關于要塞、戶民、律法等記載的數據都得到了較好保留。而根據當時的記載來看,由于秦末戰爭的緣故,當時人口已由秦朝時期的3000萬驟降至了1300萬左右。

由此可見,秦朝時期全國的人口為3000萬左右,由此也可側面證實,長平之戰時期全國總人口2600萬左右是可能的。

推薦閱讀

青島奧古特多少錢一瓶的多少錢一箱(青島奧古特多少錢)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