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地方適合種植葡萄
1.最適宜的氣候和陽光:陽光照射太少會酸,太多則過甜。春天發芽時,葡萄喜7~12度氣溫,這時不能有霜和冰雹;葡萄枝生長的時候,溫度最好在20~25度之間,不涼不熱,還要陽光燦爛;秋天,葡萄開始成熟,理想溫度20~25度,涼爽宜人,這時千萬不可下雨。
2.太冷的地方,葡萄樹很難過冬,這些地區夏天的溫度不高,葡萄難以成熟;太熱的地方,病蟲害多,假如它的冬天氣溫經常超過10度,葡萄根會繼續向枯枝緩慢供應養分,第二年葡萄發芽時,便會營養不良。
3.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了沼澤地和重鹽堿示適宜生長外,其余各類型土壤都能栽培,而以肥沃的沙壤土最為適宜。
4.不同土壤對葡萄生長發充和品質有不同的影響。不適宜地區,可以通過農業工程及栽培技術進行改土栽增。如遼寧盤錦鹽堿地區,土壤含量0。
5.3%以上,直接栽培葡萄不能成活。但經過挖溝臺田,灌水洗鹽,綠肥改土或局部換土以及選用抗鹽砧木品種等項措施,2-3年后使土壤鹽分降至0。
二.夏黑葡萄適合什么地方種植
1.葡萄生長時所需最低氣溫約12℃-15℃,最低地溫約為10℃-13℃,花期最適溫度為20℃左右,果實膨大期最適溫度為20℃-30℃.如日夜溫差大,著色及糖度較好。
2.葡萄春季萌芽后。如溫度上升快,則易造成枝條徒長,表現為節聞長不充實,花期易受精不良,如遇春寒要注意多施磷肥和高碳有機質,盡量減少氮肥。
3.夏黑葡萄又稱夏黑無核、東方黑珍珠,是一個集諸多優點于一身的優良品種,具有抗病,豐產,極早熟,易著色,耐貯運,含糖高,口感好的特點。
三.什么葡萄可以在寒冷的地方生存
1.只有山葡萄(野生葡萄)冬天不用管理可自然越冬,第二年正常生長結果,但它的果粒小,果實奇酸,且低產!如果您要是想種葡萄,自家吃也好,想受益也好,建議您選擇經過改良,嫁接的好品種!
四.我國葡萄種植分布在哪些地區
1.根據多年調查研究,按照生態條件的不同,可將我國葡萄栽培區歸納劃分為以下幾個:(一)東北、西北冷涼氣候葡萄栽培區該區 主要包括沈陽以北、內蒙古、新疆北部山區。
2.該區冬季氣候嚴寒,尤其是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季絕對最低溫常在-30--40℃,>10℃活動積溫僅為2000--2500℃。
3.積溫不足是該區發展葡萄生產的主要障礙。這一地區葡萄露地栽培主要以抗寒性強的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為主,同時要注意苗木應采用抗寒砧木山葡萄或貝達。
4.在城市和工礦區附近可發展部分以歐亞種早熟品種為主的設施栽培。同時,該區內的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北部地區也是我國以山葡萄為主栽品種的特殊栽培區,根據不同地區葡萄酒釀造業的發展情況,可積極發展山葡萄中一些優良的兩性花品種,如雙慶、雙優、公釀l號、公釀2號、雙錦及長白山5號、左山1號、左山1號、通化1號等山葡萄優良品系。
5.(二)華北及環渤海灣葡萄栽培區 該區主要包括京、津地區和河北中北部、遼東半島及山東北部環渤海灣地區。
6.這一地區葡萄栽培歷史悠久,是當前我國葡萄和葡萄酒生產的中心地區,鮮食葡萄、釀造葡萄及葡萄酒產量均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7.該區氣溫適中,>10℃年活動積溫為3500-4500℃,無霜期180天以上,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夏季氣溫不高,有利于色素和芳香物質的生成,加之該地區交通發達、科技基礎雄厚、市場流通優勢明顯,今后將仍然是我國優質葡萄和葡萄酒發展的重點地區。
8.為了保持該區在發展葡萄、葡萄酒生產上的優勢,當前在葡萄品種的選擇上要重點發展歐亞種優良品種,重視提高葡萄和葡萄酒質量,并創造條件與國際市場接軌,發展適合旅游、外貿需要的鮮食品種及高檔釀造品種,使這一地區葡萄栽培水平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三)西北及黃土高原葡萄栽培區 西北及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土高原地區是我國葡萄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和傳統的優質葡萄生產區,同時也是目前全國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地區。
10.該區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年活動積溫量高,日溫差大、降雨量少,自然條件適宜發展優質葡萄生產,是我國今后優質葡萄、葡萄酒的重點發展地區。
11. 該區根據氣候的不同可劃分為:新疆、甘肅西部制干葡萄發展區和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土高原鮮食、釀造葡萄發展區兩大部分。
12.新疆地區(吐魯番、鄯善)和甘肅(敦煌地區)是我國主要的葡萄干生產基地,除應繼續大力抓好原有制干品種無核白的發展外,還應積極發展新的優質制干品種和高檔歐亞種鮮食葡萄品種,如木納格、紅意大利、紅地球等。
13.華北西部和西北東部的晉、陜、寧、甘黃土高原地區,不僅日照充足,降雨較少,而且土層深厚,特別適于發展優質葡萄生產。
14.在當前國家重點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新形勢下,這一地區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優勢,合理規劃,大力發展優質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在品種選擇上要以歐亞種優良品種為主栽品種,同時要積極規劃發展葡萄酒生產,使該區盡快成為我國頗具規模的優質葡萄、葡萄酒生產基地。
15.西北地區東南部和華北地區南部(包括部分黃河故道地區)氣溫較高,而且7-9月雨量較多,對葡萄生產和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在品種的選擇上要注意選用抗病性強、成熟期能避開陰雨的歐亞種品種,同時還可因地制宜地發展部分抗病、耐濕、品質優良的歐美雜交種鮮食品種和制汁品種。
16.(四)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葡萄栽培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氣溫較高,年降雨量大(800-1500毫米),且常集中在7-9月,自然條件對葡萄的生 長和品質形成都有一定的影響,以往被認為是不適宜葡萄發展的地區。
17.近10余年來,隨著新品種選育和引種工作的加強以及科學技術普及,較耐濕熱的巨峰系品種在南方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上海市、浙江金華、福建福州和福安、湖南衡陽和懷化、四川成都和廣元等地發展巨峰系品種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形成我國一個新的巨峰系品種生產區。
18.今后該區鮮食品種的引種仍應以優良的抗濕、抗病的巨峰系品種為主,如京亞、京優、申秀、藤捻、夕陽紅等。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近年來開展的避雨栽培研究表明,在人工簡易設施避雨條件下,乍娜、玫瑰香等歐亞種品種也能正常結果。
19.這為我國高溫多雨的南方地區發展優質的歐亞種葡萄栽培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五)云貴高原及川西部分高海拔葡萄栽培區 云貴高原及川西高原及金沙江沿岸河谷地區地形復雜,小氣候多樣,其中一些地方日照充足、熱量充沛、日溫差大,降雨量較少而且多為陣雨,云霧少,年日照在2000小時以上,適合發展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