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其口感很好,婷婷玉立的郁金香高腳杯,那紅寶石一樣的液體攝人心魄,在杯中如華爾滋般旋轉,優雅高貴,輕輕拿起來、沉醉的放在鼻子下聞一聞氣息,迷人的果香味。濃郁的花香、清新的植物香······然后輕輕抿一口,讓她在嘴里婉轉流動,慢慢的融化,讓她的味道在身上,在心里緩慢地釋放出來,有的剛勁、有的柔和、有的濃郁、有的淡雅、有的凝重、有的輕柔。這風情萬種的佳釀充滿誘惑,讓你微醺陶醉,引起你無限的暇想,那在喝葡萄酒的時候怎么打開酒瓶呢?相關介紹如下!
葡萄酒的開瓶方式
1、T型拔塞器
這是最古老的一種開瓶器,構造也最為簡單,一個螺絲錐和一個把手,把手的裝飾與造型可能千奇百怪,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使用的時候將螺絲錐旋入軟木塞,然后用力拔出來。這種類型的開瓶器比較費力,也容易弄壞木塞,所以其它的開瓶器開始考慮如何省力而又安全無誤地將木塞打開。
2、雙臂式杠桿型拔塞器
俗稱“蝴蝶翼拔塞器”。接觸瓶口的地方有個圓形蓋頭,可套住瓶口,以支撐拔出軟木塞時的反作用力。鉆入軟木塞時,左右兩邊的雙翼,隨著鉆入的深度緩緩舉起;當舉到最高的位置時,以雙手施力向下壓,軟木塞即刻慢慢的移到瓶口上方。然后以右手掌抓住被拔出的軟木塞,左手握住瓶頸,右手順時針(同時向上),左手逆時針方向,同時施力,再慢慢地將軟木塞拔出。這種拔塞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故稱“傻瓜型”拔塞器。
3、侍者型開瓶器
侍者開瓶器的使用比較普遍,由于它的功能較多,便于折疊放入口袋中,所以服務人員使用較多,因此叫侍者型開瓶器。它的普遍特點是代有切箔的小刀(有帶齒和不帶齒兩種)有起塞支點和螺旋鉆以及一個開汽水瓶帽的開瓶器。
4、兔耳型開瓶器
兔耳型開瓶器是一種快速開瓶器,因其兩個用于夾住葡萄酒瓶頸的把手象兔耳而得名。它在“兔耳”把手夾住瓶頸后,快速壓下壓桿,使螺旋鉆快速進入瓶塞,然后回拉壓桿,使瓶塞脫出。
葡萄酒鑒賞中的盲品指什么
葡萄酒鑒賞中的盲品(BlindTasting)是隱蔽酒標信息的一種品嘗方式,要求品嘗者僅憑顏色、香氣和口感去判斷酒質、品種、產地、酒齡乃至價位。正式的品酒會通常實行盲品制,以確保客觀公正。盲品既適用于評比葡萄酒,也適用于考驗品嘗者。
盲品一款葡萄酒,可以幫助你對這款葡萄酒做出一個公正的評判。任何你對一款酒已了解的知識,都可能會混淆你對這款酒的判斷并影響你的評估。打個比方說,不喜歡梅鹿(Merlot)的人,當你在品嘗一款由梅鹿釀造的葡萄酒時,甚至當液體還未觸碰到你的嘴唇時,就已經在抗拒它了。又或許當你事先得知某些酒很貴的情況下,鑒于它高昂的價位,而對它有了更好的評價。如此之類因素都可能會影響你的品酒時判斷。事實上,對將要品嘗的葡萄酒一無所知才是得出最真實的評價的最佳方法。
葡萄美酒的風雅文化
葡萄美酒的“玩法”多式多樣,豐儉由人,口感的主觀性和先入為主的感覺起著重要的作用,樂于品嘗多種不同口味的葡萄酒是一種享受。30多種用于釀酒的葡萄是2000多個葡萄品種之中的貴族,在不同產地、氣候、土質等條件下釀制出不同口味特點的美酒。與眾不同的更是酒中充滿自我的生命活力。在開瓶后的氧化過程中,如像成熟的女性每個變化階段,都有著不同韻味。它與烈酒相比較,猶如美女與壯士。
至于紅酒的口感,抽象的感覺和味蕾的反映大都是人云亦云,瞬間而過的味道之后,似乎再難覓其芳蹤,這乃因世上沒有兩支相同的葡萄酒而已。
所謂新世界葡萄酒也有無數出類拔萃的佳釀。與老牌葡萄酒大國法國相比之下,澳大利亞實為后起之秀。值得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亞的葡萄酒莊園主中,醫生卻占了大部分。澳大利亞人一向視作藥般的葡萄酒,是跟它的歷史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單寧酸是葡萄酒里的健康之功臣,不過單寧酸在其他保健食品如茶葉、水果均含有,鮮為人知的是葡萄皮和核里面含有的高質抗氧化物色素,那是紅葡萄酒特有的,它是“清洗”血管的功臣。
葡萄酒在藝術文化領域里的作用
葡萄酒作為歷史、習俗和人文的見證,在藝術作品文化領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所有感覺之間的聯系——眼、握酒杯的手、香氣、味覺、精神,甚至碰杯時清脆的聲音一一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都體現著人們最內在的情感。
眾多藝術家從葡萄酒中尋找著神圣與生命力的結合,創造出了大量的佳作。直至今天,我們仍能在很多教堂中,發現眾多有關葡萄和葡萄酒的繪畫與雕塑作品。
畫家們也難以抵擋葡萄酒瑰麗的色澤與妙曼酒杯、酒瓶的誘惑。在他們的作品中,靜止的實體與葡萄酒生動的光澤形成鮮明的對比。藝術家們贊揚葡萄酒這一大地之子,因它使他們更容易地表現著內在的信心與夢想,就好像當年凡高有時甚至將畫筆浸入葡萄酒中,將他的焦慮變成歡樂。
在純粹的文學作品,比如隨筆,小說、哲學,特別是詩歌中,有關葡萄酒的描繪不計其數。無論是盧梭、雨果,還是李白、王翰,都從葡萄酒中得到了無窮的靈感,并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篇章。
在民間藝術中,葡萄酒則是聚會、交流和溝通的象征,是交談的話題和表示相互尊重的紐帶。無論是鄉村的手工藝品,還是年歷;無論是日常用品、服裝裝飾,還是村莊或葡萄莊園的建筑藝術雕塑,葡萄和葡萄酒的影響無所不在。
毫無疑問,在《祝酒歌》以及各產區的民間音樂作品中,葡萄和葡萄酒得到了最歡樂和最的體現。例如其拉里斯曾這祥描述瑞士的維威葡萄酒節:“當酒神巴克科斯在他披頭散發的女祭司們抬舉著,向狂歡的人群伸出酒杯時,好象所有的人都在葡萄酒中表達了他們的夢想。”而從莫扎特的《香檳氣息》,法里雅的《葡萄酒的香味》,維瓦爾第《四季》中的片斷《葡萄收獲與女人們的快樂》中,我們能一窺葡萄酒帶給大師們的創作靈感。
相關介紹:
開瓶器的出現源于軟木塞,軟木塞出現數個世紀之后,有了拔塞器。拔塞器發展至今,人們稱之為開瓶器,并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造型。
拔塞器的原始名稱是“bottlescrew”,根據歷史文件記載,最早提及金屬拔塞器的時間大約是在1681年,出現在英國。三個世紀以來,人們無不挖空心思地試圖制造出符合人體力學、工學的掌上型拔塞器,使之在處理軟木塞過程可以達到平穩、快捷、干凈、利落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