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葡萄酒的步驟,有什么技巧

  人們總是將葡萄酒和愛情相提并論,或許是葡萄酒像極了愛情的味道。當愛情與美酒相伴,定是勝卻人間無數。《圣經》里面有著這樣的記載,上帝發現地球上有了邪惡和殘忍,決定發起一場大洪水來這些罪惡。亞當和夏娃的子孫諾亞得到上帝的指示,登上諾亞方舟,來到阿拉拉特山。此后,諾亞開始耕種,他種下的株植物便是葡萄植物,后來他又開始釀酒,那是怎么制作的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5815

  制作葡萄酒的步驟

  步驟一、除梗: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余的苦澀味道,將梗從果實上除去。

  步驟二、破碎:將果皮搓破輕輕壓碎,稱之為破碎。

  步驟三、發酵:在破碎的葡萄(連同果皮及種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紅酒的顏色來自果皮,而澀味則是種子所釋放出來的味道。

  步驟四、榨汁:以榨汁機榨出發酵后的葡萄酒。

  步驟五、發酵:將榨出的葡萄酒與果皮、種子分開,接著僅使葡萄酒在發酵。本階段是決定葡萄酒味道的關鍵,完全發酵熟成者即為不同口味的葡萄酒。

  步驟六、除渣:發酵完之后,溶解殘存的物質會自動沉淀,可順利地被除去,此一過程稱之為除渣。

  步驟七、熟成:接著裝入酒桶使之能夠充分熟成,熟成期間約為兩年(但亦有熟成未滿兩年者)。

  步驟八、裝瓶:熟成后即可裝瓶。

  中國葡萄酒的歷史起源

  一九一五年,張弼士率領“中國實業考察團”赴美國考察,適逢舊金山各界盛會,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舉辦國際商品大賽。張就把隨身攜帶的“可雅白蘭地”、“玫瑰香紅葡萄酒”、“瓊瑤漿”等送去展覽和評比,均獲得優勝。后來,“可雅白蘭地”改為“金獎白蘭地”,一直沿用。

  《史記·大宛列傳》: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隨后,“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澆地……”可知西漢中期,中原地區的農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釀酒,并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原了。他們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了釀酒藝人,自西漢始,中國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

  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說過:“且說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這已對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認識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于在中飲用,平民百姓是絕無此口福的。

  葡萄酒的主要成分

  1、80%的水。這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純水,是由葡萄樹直接從土壤中汲取的。

  2、9.5-15%的乙醇,即主要的酒精。經由糖份發酵后所得,它略甜,而且給葡萄酒以芳醇的味道。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5744

  3、酸。有些來自于葡萄,如酒石酸、蘋果酸和檸檬酸;有些是酒精發酵和乳酸發酵生成的,如乳酸和醋酸。這些主要的酸,在酒的酸性風味和均衡味道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4、酚類化合物。每公升1~5g,它們主要是自然紅色素以及單寧,這些物質決定紅酒的顏色和結構。

  5、每公升0.2~5g的糖份。不同類型的酒含糖份多少不同。

  6、芳香物質(每公升數百毫克),它們是揮發性的,種類很多。

  7、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C、B1、B2、B12、PP),它們影響葡萄酒的營養價值。

  葡萄酒的營養作用

  葡萄酒是具有多種營養成分的飲料。適度飲用葡萄酒能直接對人體的神經系統產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張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能直接被人體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對維持和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對身體虛弱、患有睡眠障礙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

  葡萄酒內含有多種無機鹽,其中,鉀能保護心肌,維持跳動;鈣能神經;鎂是心血管病的保護因子,缺鎂易引起冠狀動脈硬化。這三種元素是構成人體骨骼、肌肉的重要組成部分;錳有凝血和合成膽固醇、胰島素的作用。

  醫學研究表明:葡萄的營養很高,而以葡萄為原料的葡萄酒也蘊藏了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這些物質都是人體必須補充和吸收的營養品。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大約就有600種。葡萄酒的營養價值由此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據專家介紹:樹齡在25歲以上的葡萄樹樹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對攝取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也多,以這種果實釀造出來的葡萄酒營養價值。

  制作葡萄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來!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