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本身就是糧食的精華,它的來源就說明了它健康的物質基礎。白酒中幽雅的香氣成分,舒適的風味成分,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是酒中精華,構成白酒的“精”。人體的五官對應的五感就是對白酒的“精”進行鑒賞,那怎么保存白酒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保存白酒的方式
即使采用了玻璃瓶裝酒,解決了瓶體的滲漏問題,大多數瓶裝酒依然沒能保存下來。
那年頭的瓶裝酒,經常遇到放在家里沒幾年酒就“不翼而飛”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封口不過關。那時候瓶裝酒的封口,主要是油紙、軟木塞外封塑料包皮(賽璐珞皮),或者鐵蓋,或鐵蓋外包塑料皮。后來,又有使用螺旋塑料蓋、螺旋金屬蓋或塑料蓋再包皮封口。
這些封口方式以及封口制作工藝,即使在特意保存的情況下也不能保證瓶裝酒不發生揮發、滲漏等現象,也就無法使多數瓶裝酒長期保存。
但還是有較多數量瓶裝酒完好地保存至今,有些甚至“一滴未灑”。灌裝時“碰巧”瓶口和封口咬合得很“準確”,又“碰巧”遇到了適當的保存環境,一瓶酒被保存下來是極有可能的。但是,與其當年的銷售量相比,與多年的消耗量相比,加之經過了動蕩的年代,被完整保存下來的老酒幾乎是“百里存一”甚至“千中存一”。所以,白酒收藏,酒滿品好的才有收藏價值。
老酒的價值
中國白酒通常沒有保質期。酒在存放過程中,會產生多種酯類物質,就是俗稱的“醇化”過程。各種酯類會產生各種特殊的香氣,但這種醇化是非常緩慢的,所以,白酒通常是存放時間越久越好。其中以純糧釀造的高度白酒最適宜久藏,低度酒和“勾兌”酒就不易久藏。
其次是懷舊。酒液、酒瓶、酒標、酒包裝,甚至歲月刻在酒瓶上的印記,無不映射著那個時代的特征和烙印,給經歷了那個時代的人濃重的懷舊氣息。即使沒有經過那個年代,也能感受那份厚重的力量。
什么白酒適合收藏
自1952年起到1989年止,國家共組織了5次全國范圍的評酒會,先后評選出了17種國家名白酒,涵蓋了我們常說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分別是: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董酒、西鳳酒、洋河大曲、雙溝大曲、郎酒、劍南春、全興大曲、古井貢酒、宋河糧液、特制黃鶴樓、武陵酒、寶豐酒、沱牌曲酒。
這些國家名酒,歷史悠長,質量穩定可靠,處在老酒收藏的線。此外,一些當年獲二等獎的國家優質酒以及“省優”“部優”、全國各地的地方名酒,也可以入藏。
從年代上劃分,一般來說,建國后到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老酒收藏價值。那時期,正值計劃經濟,各酒廠并非以經濟效益為主,甚至在生產上不考慮產量、不計成本,反而成就了好酒。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全國的酒廠紛紛改制,部分酒廠盲目抓產量、講效益的結果是酒質的下降,再加上一段時期“勾兌酒”橫行(傳統釀酒耗糧巨大,成本很高),有的傳統名酒廠也跟風而上,產品質量自然令人堪憂。
鑒別白酒老酒的方式
鑒定老酒的真偽,開瓶品嘗,甚至化驗成分自然可以得出結論。這樣一來,一瓶酒的收藏價值也就沒了。不開瓶,辨真偽,是鑒定收藏老酒必須具備的功夫。
以茅臺酒為例,要知道從1950年起,幾十年來共使用了多少種商標,哪些用于出口哪些用于內銷,用的是什么材質的紙張、什么油墨印刷的;要知道這些商標分別使用于哪些具體年份;再細一些,不同的年份,茅臺酒的商標的圖案、尺寸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微小的不同也需要熟練掌握。在包裝上,共使用過多少種瓶子,瓶子的大小尺寸和材質也有不同;還有酒標和背貼,不同年份上的文字、尺寸也有不同。更重要的是瓶口,如果是舊瓶裝新酒,瓶蓋就是鑒定真偽的核心。
在所有的名酒中,茅臺酒廠對它的瓶蓋似乎最下工夫。1950年代的茅臺酒封口距比較特殊,使用的是軟木塞,外包豬膀胱(豬尿泡)封口。1960年代后,采用的是塑料塞外擰塑料蓋或金屬蓋,外面再用塑封的辦法,期間的一些年份還使用了飄帶。這些塑料蓋以及塑封皮子在不同的年代顏色也有不同,大小高矮也有不同。
還有外包裝,有的時期有盒,有的時期無盒,有的時期僅僅用一層棉紙包裝。
再有就是日期,有的年份沒有在瓶體上印日期,而不同的年份打在酒標上的日期的寫法或阿拉伯數字,或中文數字也有不同。后來,茅臺酒瓶口使用了意大利進口的先進技術,瓶口采用了噴碼的技術顯示日期。
總之,鑒藏老酒是很“文化”的事情,喝也文化,藏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