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那作為一個喜歡喝白酒的人你了解白酒的降度方式嗎?相關的介紹如下!
白酒怎么降度數
已知的高度白酒的酒度除以理想的目標酒度減去1即可。如:原酒65度,目標酒度38度,65/38=1.71即100毫升加水71毫升。調制的酒度雖不,自己飲用無傷大雅。
所用水以蒸餾水或純凈水為,蒸餾水和純凈水鈣鎂離子含量低,降度后白酒不易出現失光或渾濁,純高粱釀造的白酒加水降度易失光和渾濁是區別酒精勾兌酒的顯著標志之一。
白酒的度數越高越好是不是
白酒度數的高低取決于食用酒精(乙醇)含量的多少,乙醇的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40度以上是高度白酒,40度以下是低度白酒。
白酒的度數因各地的飲用習慣和制造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地區的消費者喜歡高純度白酒,有的地區喜歡低度白酒。有些人認為酒度越高質量越好,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白酒的感官,一般芳香四溢,入口凈爽,回味悠長的白酒為上品,口感膩,芳香不舒適,喝了以后上頭的為下品。
酒的好壞跟酒精度的高低沒有必然聯系
一般來說酒精度越高當然溶解的呈香呈味物質就肯定比低度酒溶解的多,所以復合感就肯定比低度酒的復合感更強,而且酒精度數高肯定對口腔的刺激感肯定也比低度酒的要強。
但是低度酒的勾兌工藝比高度酒要復雜的多,必須要用很好的基礎酒才能調出優質的低度酒,所以,低度酒的質量一定不如高度酒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從酒的質量來說,在53-54度之間,酒類分子與水分子的親和力最強,酒的口感柔和,酒味最協調(許多名酒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優質低度白酒的釀制技術要求更高,傳統白酒剛蒸餾出來的酒度都是比較高的,做低度白酒要保持白酒的風味,就要選擇更好的原酒通過加漿(水)降低酒度。
白酒“六觀”指的是什么
1、酒之色
包含色澤和形態兩方面,是最直接的視角沖擊。白酒的色澤當清亮透明,或無色或微黃,那是糧谷歷經升華和時間積淀的本色。白酒的形態宛若白酒生命脈搏跳動的美感。
2、酒之香
一是來源于釀造糧谷本身的香氣,二是來源于發酵過程,三是來源于陳釀老熟。鼻子的敏感度比味覺高出1萬倍,能區分上千種氣味,即使這些氣味處于結合和掩飾的狀態。
3、酒之味
酒液進入口腔,被輕微加熱,分子在口腔中蒸騰跳躍,這是白酒和人體最直接的接觸。酸、甜、苦、咸、鮮、厚薄等感受一一具象地表現出來,給人豐滿愉悅的味覺體驗。
4、酒之格
亦為酒性。或優雅,或熱烈,或委婉,或細膩……,是綜合色、香、味形成的對白酒物質形態的綜合描述,是升華到精神層面必須經歷的認識前奏。
5、酒之養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養”不僅表現白酒的保健、養生功能,更重要的是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飲酒方式,以反對功利性喝酒為主,達到養身的目的。
6、酒之意
這是的境界,此時酒中有人,人中有酒,酒與人融為一體。白酒物質形態給予人感官的刺激引發飲者更高層面的精神共振,激起飲者的精神愉悅,融情于酒,因酒生情,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種天地人和的美妙感受。
白酒,用酒曲釀制而成的,為中華民族的特產飲料,又為世界上的蒸餾酒,通稱烈性酒,成為全球酒類飲料產銷大國,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清代白酒是清朝發揚光大,逐漸替代“杜康”的朝代,絕大多數的蒸餾酒都創始于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