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紅酒要醒酒是不是?

  醒酒主要的目的是讓酒液接觸氧氣,讓酒液中的各種物質(zhì)被氧化,從而讓不活躍的香氣分子變成活躍的,讓大顆粒的變成小顆粒的……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21625

  如果是年輕的葡萄酒,有些本就有非常強(qiáng)的陳年能力,這樣的葡萄酒在年輕時直接喝通常有非常高的集中度和不輕的酒體,但香氣卻沒多少,回味以簡單的果味為主,單寧密實。這種情況,我們叫酒很封閉,需要醒酒。另一種情況,酒也沒多少香氣,只有酸度較為明顯,但入口沒什么分量,喝在嘴里完全沒有余味,這種叫寡淡,醒了也不會有什么改善。一款酒能不能通過醒酒改善,取決于酒本身的水準(zhǔn),不是什么酒都值得去醒。

  快速醒酒器,其實就是借助倒酒的時候,引發(fā)更多空氣和酒液之間沖擊,并不比普通的醒酒器“神奇”多少,反而還粗暴一些。

  另一方面,很多說法說老年份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不需要醒酒,這也不是百分百正確。保存條件良好的老年份葡萄酒,因為常年接觸不到多少氧氣,有時會在開瓶時出現(xiàn)馬廄類的還原類氣味,讓你覺得臭烘烘的;這個時候,是可以根據(jù)還原氣味的濃郁程度,決定是不是先倒在醒酒器里一段時間,讓其接觸空氣的。同樣,有的時候一開瓶會有濃郁的煙火氣味甚至臭雞蛋味,這是葡萄酒中的硫的氣味,在一些甜酒或者年輕的白葡萄酒中較為常見,這個問題同樣也可以通過醒酒得到改善。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二氧化碳也是如今醒酒要考慮的要素。有不少酒莊為了讓他們的酒口感上更有活力,都在嘗試各種辦法減少向酒里加硫的做法。但在保存時,這樣的酒更容易被氧化,為了防止這一點,有些酒莊會稍微保留一點酵母和糖,等裝瓶后繼續(xù)發(fā)酵;較后的酒隨不至于變成氣泡酒,但會有額外的二氧化碳形成保護(hù)。但這種辦法得到的二氧化碳畢竟有限,所以有酒莊干脆人為向酒里噴入二氧化碳來防止氧化,這些額外注入的二氧化碳在葡萄酒還很年輕時同樣會抑制住酒本身香氣和口感,并且形成碳酸,讓酒嘗起來更為酸澀。較早實踐這一領(lǐng)域的勃艮第名家DomaineFourrier從1997年就開始嘗試了,這一酒莊年輕年份的Gevrey-Chambertin二氧化碳含量甚至超過900mg/L(差不多是平均值的一倍以上);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醒酒手段可能需要數(shù)個小時的時間去慢慢散掉二氧化碳。而DomaineFourrier的莊主Jean-MarieFourrier則直接建議買他新年分葡萄酒的顧客喝前搖一搖。由于是他前列個這么干的,因此這種看上去和強(qiáng)調(diào)小心輕放的侍酒禮儀完全背道而馳的做法,就被稱作FourrierShake。根據(jù)在勃艮第的葡萄酒作家BillNanson的說法,如今追隨Fourrier的生產(chǎn)商越來越多,F(xiàn)ourrierShake也越來越常見。

  喝紅酒醒酒的過程

  1、將確定要飲用的葡萄酒保持直立狀態(tài)。正常的葡萄酒直立時間為1天,但年份超過15年以上的葡萄酒必須保持酒瓶直立7-8天。

  2、醒酒前,準(zhǔn)備好要用的醒酒器、漏斗、濾布。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3611

  3、開瓶時,不要搖晃或者轉(zhuǎn)動酒瓶,切開瓶封后先用濕布擦拭瓶口,再用餐巾紙擦干,拉出瓶塞,之后再觀察瓶底,確定沉淀物并未污染上方酒液。

  4、傾倒葡萄酒前,目光與酒瓶成90度,然后慢慢傾斜酒瓶,緩緩地將葡萄酒注入醒酒器中。

  5、注意將瓶中較后有沉淀的酒液留在原瓶中,不要倒入醒酒器中,要確保醒酒器中無沉淀。

  喝紅酒需要什么禮儀

  1、點酒禮儀

  西餐廳里,葡萄酒是西方人常用的佐餐飲料,所以一般都是先點菜,再根據(jù)菜的需要點酒,在點酒時應(yīng)明確酒莊名字或品牌、款型、年份等。按照通常的慣例,在開瓶前,應(yīng)讓客人閱讀酒標(biāo),確認(rèn)該酒在種類、年份等方面與所點的是否一致,再看瓶蓋封口處有無漏酒的痕跡,酒標(biāo)是否干凈,然后再開瓶。

  開瓶取出軟木塞,確認(rèn)軟木塞是否潮濕,若潮濕則證明該瓶酒采用了較合理的保存方式,還可以聞聞軟木塞有無異味,或進(jìn)行試喝,以進(jìn)一步確認(rèn)酒的品質(zhì),在確認(rèn)無誤后,才可以正式倒酒。

  2、招待禮儀

  在招待客人時,在上酒的品種上,應(yīng)按先輕后重、先甜后干、先白后紅的順序安排。在品質(zhì)上,則一般遵循越飲越的規(guī)律,先上普通酒后上酒。在更換酒的品種時要同時更換杯具,否則會被認(rèn)為是服務(wù)上嚴(yán)重的缺陷。請人斟酒時,客人將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續(xù)酒,只需用手輕搖杯沿或掩杯即可。侍者一般按順序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yīng)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來倒。

  3、敬酒禮儀

  西方國家的宴會敬酒一般選擇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間。敬酒時將杯子高舉齊眼,并注視對方,且較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敬酒應(yīng)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盛紅酒的酒杯的杯角較短,身體肥大,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夾住杯角,喝的時候拿近杯身,手的溫度有助于紅酒釋放其香味。在敬酒與人碰杯時,自己的杯身比對方略低,表示你對對方的敬重。

  4、飲酒禮儀

  為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即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便不要猛烈搖晃杯子。飲酒時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店放在舌頭上似的喝。

  站立著飲酒時可是一手拿著酒杯的姿勢,一手環(huán)抱體前至于腰的上方,讓重心上移,人會顯得高,而且很優(yōu)美。較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不要一次喝完,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店。非敬酒時的一飲而盡,或是邊喝酒邊透過酒杯看人、拿著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將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為。

  如何區(qū)分紅酒和葡萄酒

  紅酒(RedWine)是葡萄酒的通稱,并不一定特指紅葡萄酒。紅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xì)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xì)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jīng)發(fā)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fā)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發(fā)酵而成的。

  很多人都認(rèn)為紅酒就是葡萄酒。但其實這兩種酒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

  葡萄酒種類繁多。一般分為不起泡葡萄酒及氣泡葡萄酒兩大類。不起泡葡萄酒又分白酒、紅酒及玫瑰紅酒三種;氣泡葡萄酒則以香檳為代表。另外,添加白蘭地的雪莉酒;加入草根、樹皮,采傳統(tǒng)藥酒釀造法制成的苦艾酒,都是葡萄酒的同類品。但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葡萄酒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1)靜態(tài)酒-紅酒、白酒、玫瑰紅酒

  (2)氣泡酒-香檳

  (3)加烈酒-波特、雪莉、天然甜酒

  (4)加味酒-苦艾酒

  (5)彼諾甜酒

  紅酒將葡萄的果皮、果肉、種子等與果汁一直發(fā)酵,且培養(yǎng)一年以上。口味較白酒濃郁,多含單寧而帶澀味,因發(fā)酵程度較高,通常不甜但酒性比白酒穩(wěn)定,保存期可達(dá)數(shù)十年。

  加烈葡萄酒:在發(fā)酵過程中或發(fā)酵后加入其它高濃度酒導(dǎo)致酒精含量較前二類高,約15%-22%。培養(yǎng)期長且混合不同年份及產(chǎn)區(qū)的酒,酒性較穩(wěn)定,保存期較久。西班牙的雪莉酒即為此類中的佼佼者。

  葡萄酒的成分:葡萄酒不僅是水和酒精的溶液,它有豐富的內(nèi)涵:

  A.80%的水。這是生物學(xué)意義上的純水,是由葡萄樹直接從土壤中汲取的。

  B.9.5-15%的乙醇,即主要的酒精。經(jīng)由糖份發(fā)酵后所得,它略甜,而且給葡萄酒以芳醇的味道。

  C.酸。有些來自于葡萄,如酒石酸、蘋果酸和檸檬酸;有些是酒精發(fā)酵和乳酸發(fā)酵生成的,如乳酸和醋酸。這些主要的酸,在酒的酸性風(fēng)味和均衡味道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D.酚類化合物。每公升1到5克,它們主要是自然紅色素以及單寧,這些物質(zhì)決定紅酒的顏色和結(jié)構(gòu)。

  E.每公升0.2到5克的糖份。不同類型的酒含糖份多少不同。

  F.芳香物質(zhì)(每公升數(shù)百毫克),它們是揮發(fā)性的,種類很多。

  G.氨基酸、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C,B1,B2,B12,PP)。它們影響著葡萄酒的營養(yǎng)價值。

  所以,適量飲用葡萄酒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可以保護(hù)血管,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