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酒的朋友們是否聽過苦艾酒呢?或者有人聽過他的別名,綠仙子,苦艾酒就是傳說中的綠仙子,這種具有致幻能力的神奇茴香酒究竟有著怎么樣的曲折經歷?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苦艾酒。
苦艾酒是怎么釀的?
苦艾酒(Absinthe)是一種茴香味的高度蒸餾酒,原料包括苦艾、茴香、茴芹等。此酒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通常譯為艾苦酒。
以苦艾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具有茴香味的高度蒸餾酒稱為苦艾酒(absinthe)。
在臺灣,absinthe直譯為“艾碧斯”。這個“碧”字很傳神得表現了苦艾酒的顏色。而西方人贊頌苦艾酒為“綠仙子laféeverte”。
苦艾酒中的草綠色主要是來自于茴香的提取液。而優質的瑞士苦艾酒濁化后猶如牛奶,入口順滑,香氣美妙難以形容,很多即使不喜歡茴香味的人也能迅速接受苦艾酒。
苦艾酒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古希臘的醫藥大師希波克拉底認為:苦艾是治療肝炎的良藥,還能對付地中海氣候帶來的讓人痛苦不堪的風濕。所以用苦艾浸泡的酒最初是作為軍需品配給到軍隊中的。
然而隨著人們對苦艾酒的認識越發加深,一些偏激人士發現苦艾酒能夠使人致幻而演繹了一場持續了100多年的苦艾酒浮沉史。
1、1870年,苦艾酒銷售規模劇增
葡萄根瘤蚜開始對法國葡萄酒業造成長達30年的摧殘。因此,葡萄酒成為了昂貴的稀缺品,而苦艾酒則迅速成為酒吧文化中的寵兒。
2、1910年,苦艾酒被認為是一種毒品而在瑞士遭查禁
藝術家通常有些瘋狂,甚至離經叛道,苦艾酒反而成為許多藝術大師的靈感源泉,如海明威、畢加索、梵高、王爾德、德加等都是苦艾酒忠實的追求者,他們甚至還將苦艾酒融入到自己的藝術作品中。
3、1915年,許多歐洲國家及美國頒布了禁令,禁止生產銷售苦艾酒
許多歐洲國家及美國頒布了禁令,以飲用苦艾酒產生幻覺為理由禁止生產銷售苦艾酒。苦艾酒能致幻倒不是空穴來風。浸泡苦艾草能得到一種叫做側柏酮(苦艾腦)的化學成分,側柏酮與大麻的有效成分四氫大麻酚(THC)非常相似。但事實上這種致幻成分非常低。在你產生幻覺之前其實你早就喝醉了。
4、20世紀90年代后,針對苦艾酒的禁酒令解除
針對苦艾酒的禁酒令解除。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內苦艾酒就重新流行開來。
傳統上,飲用時常加3-5倍的溶有方糖的冰水稀釋。加水沖淡后,苦艾酒會散發出非常溫和的茴芹味,口感先甜后苦,是一款可以細細品嘗的清爽飲料。
苦艾酒怎么喝?
1、TheFrenchMethod法國法
將一塊方糖放在專門設計的漏勺上,準備一壺冰水,慢慢滴在方糖上,讓水緩緩的,均勻的融合在苦艾酒里。最終杯中的苦艾酒和水的比例大致為1:3到1:5左右。由于水的稀釋,酒中水溶性差的部分(主要來自八角茴香類的植物)會被析出,形成不透明的白色乳濁液,被稱為louche。這樣做會將溶解在酒精中的香味釋放出來,草藥的芬芳混合著酒的香氣。這種方法被成為法國法。是比較正統的喝法。
當然,喝前不要忘了用勺子攪一攪杯中的酒,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勺子其實很簡單,只要是金屬的,能放住一塊方糖,有洞,且能穩固的卡在杯口即可。注意上圖中每個勺子的勺柄前端都有一個凸起的環,便是此用。
有條件的可以買個滴壺,上圖這樣的,或者冰滴咖啡用的滴壺也可以。不想破費的話,自己用小茶壺慢慢澆水也是情趣。
2、TheBohemianMethod波西米亞法
與法國法相同的是,也需要將一塊方糖放在漏勺上,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份苦艾酒。方糖需要用苦艾酒浸泡過,在漏勺上點燃。火紅的方糖,融化的糖漿帶著火焰落入酒杯中,點燃杯中的苦艾酒。最后準備一杯水,撲滅火焰的同時,將酒中的香氣激發出來。這種方法會產生比法國法更強烈的口感。但也有人認為這樣飲用會因為燃燒而破壞掉酒精的一部分香味,且易引發火災,并不必要。
在西方,一般苦艾酒是被當做餐前酒、開胃酒來喝的。餐前酒的標準是,需要有很多香氣,能幫助人們打開味蕾。其實舊時候癡迷于苦艾酒的藝術家們,很多都是一喝一整天,跟抽煙一樣作為嗜好品而不是儀式來享用。加水喝也是因為做餐前酒的關系,而講究純飲的是價格相對高昂、口味也相對深邃的餐后酒。
喝苦艾酒,基本上不搭配食物。確切的說是,喝烈酒,蒸餾酒一般都不會很講究搭配食物。
以上就是苦艾酒的起源和喝法的相關內容,但是如何喝一杯酒是每個人自己的自由,只要個人喜愛即可,所以大家不必拘泥于上述喝法,可以大膽嘗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