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怎么發酵?發酵的方法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釀酒離不開發酵,但是大家對發酵了解多少呢?現如今大家已經離不開酒,朋友聚會和宴請賓客都離不開酒,大家知道白酒的釀造技術有哪些呢?本文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釀酒過程中發酵技術。

Content yugygu

  發酵工藝主要有哪些?

  第一種:傳統熟料固態發酵工藝:

  選糧-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拌曲-糖化-回糟/拌稻殼-裝缸發酵-蒸餾-封壇-存放-盤勾-裝瓶銷售

  第二種:傳統熟料液態發酵工藝;

  選糧-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拌曲-糖化-裝缸-加水1:2發酵-蒸餾-封壇-存放-盤勾-裝瓶銷售

  第三種:傳統半固態發酵工藝;

  選糧-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拌曲-糖化-裝缸發酵7天-加水1:1發酵-蒸餾-封壇-存放-盤勾-裝瓶銷售

  第四種:新工藝液態發酵工藝:

  選糧-粉碎-裝桶-加曲加水-發酵-蒸餾-封壇-存放-盤勾-裝瓶銷售

  第五種:新型混合發酵工藝:

  單糧發酵完全后-不同糧食按比例共酵增香-蒸餾-封壇-存放-盤勾-裝瓶銷售

Content dcdcd

  怎么判斷發酵是否徹底呢?

  生料釀酒發酵徹底后的表現:

  眼看:液面原料沉入缸底,料液處于靜止狀態,并由濁變清。

  聽:發酵好的醪糟處理靜止狀態,是無聲的。

  聞:聞起來香味柔,辛辣、沖鼻、熏眼減弱。

  嘗:酸而不甜有酒香味。

  測量品溫:與室溫基本相同。

Content ewewc

  冬季釀酒如何發酵?

  1、提高入池溫度

  在正常情況下,入窖溫度高低決定了發酵速度和頂火溫度。控制好入池溫度,把握住窖池的升溫情況,才能適應微生物的生長代謝,因此,冬季氣溫低,在晾醅和加曲拌種時稍有時間延誤,醅溫就會很快下降,若溫度低于13℃時,霉菌的糖化作用,酵母菌的發酵作用都將受到抑制,升溫過慢,幅度小,達不到頂火溫度,出酒率就低,因此,采用提高入池溫度2-3℃,搶溫入池來酒醅處于佳發酵狀態。

  增加入池淀粉濃度:在白酒的生產過程中,淀粉是發酵過程基本的物質。為滿足冬季酒醅發酵過程中有足夠的熱量,采用提高入池淀粉濃度的方法,來提高微生物的活動能力。

  2、加大用曲量

  在發酵過程中,大曲是一種多種微生物聚集的粗酶制劑。由于入冬后增加了投料,淀粉含量相應提高,為保障糖化發酵的有效進行,就必須增加大曲用量以滿足發酵需求。

  3、控制入池水分

  考慮到冬季氣溫低,水分蒸發少,況且使用的大都是當年的新糧食,含水分較大,必須對岀窖水分進行化驗檢測,酌情用水,不可盲目硬行添加。在正常情況下,若水分過大,酒醅發粘,空隙度小,醅中含氧量就小,兼氧性的酵母菌不能生長、繁殖。因此,入池水分一般應在54~56%為宜。

  4、適當增加酒醅酸度

  冬季是釀酒行業的高產季節,但若醅中酸度過低,則影響酸醇酯化,使酒體香味欠濃,甚至主體香味不突出。這是因為低溫緩慢發酵升酸幅度小,產酒不正常,在發酵的大部分過程中,保持高酒度和適當的酸度,對產酯有著重要作用,也利于下排生產,因此考慮糧醅增酸,一般入池酸度控制在1.2~1.7之間較為適宜。

  以上就是白酒釀酒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發酵對于釀酒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釀酒過程非常復雜,大家還需要多學習。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