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葡萄酒背標上會標注10年或15年的保質期,而一些進口葡萄酒的原產地標簽上卻不會注明,因此致使一些消費者很迷惑,葡萄酒到底有沒有保質期,過期的葡萄酒還能不能喝?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葡萄酒保質期相關內容。
葡萄酒有保質期嗎?
葡萄酒的保質期與其他普通產品的保質期一樣,是指葡萄酒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一般的食品如果變質,往往會發生腐敗等現象,進入人體內還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當然,葡萄酒作為一種酒精飲品,要想達到“發霉”這種狀態確實不如其他飲食那樣迅速。因此,對于酒瓶后所寫的保質期期限,消費者是可以相信的(只要不是很夸張)。
值得一提的是,“保質期”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概念,因此,國產葡萄酒都標注了為期8年到10年的保質期,而外國人幾乎從來都不關心葡萄酒保質期,而是更加關注葡萄酒的適飲期和陳年潛力。曾經的一段時間內,外國葡萄酒進入中國后,要履行任何進口食品的標簽上均要標出其保質期信息的規定,因此,其背標也會標上保質期。不過,從2006年10月1日起,國家正式實施了《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其中規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過10%的其他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所以,近幾年來,部分進口葡萄酒已經不再標注保質期了。
葡萄酒保質期十年??
葡萄酒保質期的意義是什么?
如果是一瓶沒有中文背標的葡萄酒,我們是看不到所謂的保質期的。不過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所有食品類商品外包裝上都必須注明保質期。所以大部分進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標上注明的保質期,都寫著5-15年。
但這個數字并不能體現葡萄酒保存能力的上限。也就是說,葡萄酒背標上的“保質期”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參考意義。
在GB10344-2005《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中明確規定,葡萄酒或酒精度超過10%(體積分數)的其他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也就是說,是否標明保質期,已經完全由進口商/生產商自主決定。
葡萄酒適飲期多久?
葡萄酒適飲期??
在國外,人們并不會談論葡萄酒的保質期,而是關注它們的陳年潛力和適飲期。適飲期是指葡萄酒最適合飲用的時期,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關乎葡萄酒“好不好喝”的概念。
葡萄成熟后,經過采摘、榨汁、生產加工、橡木桶成熟等一系列釀酒流程后,葡萄酒會得到釀酒師所賦予的提升。然后裝瓶,這時葡萄酒會進入休眠期,它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儲藏環境。經過陳年后,葡萄酒的品質會得到二次提升。
葡萄酒的生命,它的一生會經歷上升期、成熟期、巔峰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
處于上升期的葡萄酒可能口感還不夠柔順,或者香氣沒有那么復雜。成熟期的到來意味著葡萄酒開始進入適飲期,香氣逐漸打開,結構開始變得順滑,口感漸入佳境。
緊接著的巔峰期便是我們常說的最佳適飲期,這個階段的葡萄酒各元素完美平衡,香氣、風味和口感都達到了圓滿的狀態,能給飲用者帶來極致美妙愉悅的飲用體驗。巔峰過后,葡萄酒的果香就會漸漸褪散,口感也隨之變得寡淡。
葡萄酒進入適飲期的快慢與適飲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葡萄酒的陳年潛力。總的來說,陳年能力越強,適飲期來得越慢,持續時間也越長。
世界上絕大部分適飲期都在1至2年內,少量優質葡萄酒才具有5至10年的陳年潛力,而只有剩下的限量級的頂級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陳年潛力。
適飲期和保質期哪個重要?
適飲期比保質期更重要。
從上文可知,保質期對葡萄酒來說并不具備實質意義,盲目強調葡萄酒保質期的消費者會走入很多誤區。
一些在保質期內的優質葡萄酒很可能還沒有到達適飲期,過早飲用會錯過許多尚未綻放的香氣與風味,獲取不到最佳的飲用體驗。
另一方面,即使一款酒仍在保質期內,過了適飲期,它的口感和風味都會走向下坡,甚至還可能產生令人不太愉悅的味道。
總結而言,如果一定要給葡萄酒定個“保質期”的話,還不如給它定個“適飲期”。
從本文可以看出,相對于葡萄酒保質期而言,葡萄酒更注重適飲期,葡萄酒即使過期也可以飲用,但是口感不是很好了,市面上很多葡萄酒適飲期不是很長,大家購買以后盡快飲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