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有什么醇,什么酒最醇

本文目錄一覽

1,什么酒最醇

70度以上的,不能喝的那種,就是做酒頭用的。 參考http://www.chifan.cn/ 有更多相關內容

{0}

2,除了水和乙醇你還知道白酒有哪些成分

水和酒精是白酒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高級醇、多元醇、醛類、羧酸、酯類、酸類等。這些決定酒質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約占1%~2%,但種類很多,同時其含量配比非常重要,對白酒的質量與風味有著極大的影響。

{1}

3,除了水和乙醇你還知道白酒有哪些成分

水和酒精是白酒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高級醇、多元醇、醛類、羧酸、酯類、酸類等。這些決定酒質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約占1%~2%,但種類很多,同時其含量配比非常重要,對白酒的質量與風味有著極大的影響。白酒里的物質是 乙醇和水嗎白酒里的主要物質是 乙醇和水。還有少量的其他各種調味劑。糧食.....

{2}

4,酒中的醇類物質是什么

酒中醇類物質是由原料中蛋白質、氨基酸和糖類在發酵過程中生成的,是白酒中的重要芳香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呈味物質。白酒中醇類很多,一般含3個碳以上的醇稱為高級醇,以異戊醇和異丁醇為主;其次為正丙醇、仲丁醇、正丁醇和正己醇等;此外,還有2,3-丁二醇、B-苯乙醇和丙三醇(甘油)等。一般認為,高級醇是助香物質,但含量過多易導致酒的苦味、澀味、辣味增大,含量過少,會缺乏傳統白酒的風味。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于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在一些局部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5,白酒有什么物質組成

白酒是中國傳統的蒸餾酒,為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98%左右的是水和乙醇,另外2%(檔次高低這一含量相差不大)的構成就比較復雜了,醇、醛、酸、酯、芳香族化合物、雜環化合物都有。檔次越高的酒,所含物質越復雜;檔次越低的酒所含物質成分越簡單。檔次高的酒,成分比例越協調,口感越好。檔次低的酒,成分少比例不協調,口感差。

6,白酒成分有哪些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查看 回答 您好! 白酒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還有各種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醇、多元醇、醛類、羧酸、酯類、酸類等。 其中還有一些有害成分:雜醇油、醛類、甲醇。 中國的白酒的分類有: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老白干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兼香型、董香型、其它香型。 過度飲酒傷身,可不要貪杯哦。 提問 白酒含嘌呤嗎 回答 白酒含有很多嘌呤哦 如果是痛風的話,最好不要喝白酒哦。 提問 53度白酒與啤酒相比,嘌呤是怎樣的比例 回答 您好!這個問題我需要點時間查詢哦。 提問 好的 回答 您好!比例的話我沒有找到哦,但是啤酒比白酒的比例要高。 啤酒的嘌呤含量為5-10mg/100ml(低嘌呤)。 提問 很好,謝謝。 更多11條 

7,白酒的主要成分都有什么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學名叫 乙醇 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 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為四大類: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體香氣成分是不同的。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 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這些并沒有多少有營養的,只是香味而已。

8,白酒中的甲醇

甲醇,是結構最為簡單的飽和一元醇,又稱“木醇”或“木精”,無色、澄清,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入人體,會產生毒性。 白酒中的甲醇,主要是由釀酒原料中的果膠物質,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生成。果膠物質主要集中在釀酒原料的表皮,如水果、薯類(紅薯、木薯、番薯藤等),以及玉米、高粱、稻谷、小麥的皮殼層。一般情況下,只要是真正的純糧酒,使用合格的釀酒設備和存酒器具,嚴格控制生產流程,做好消毒和衛生工作,甲醇不會超標,但因其對人體的毒性作用,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白酒中的甲醇和乙醇,進入人體后,都是通過肝臟代謝,乙醇代謝產生的乙酸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并提供能量;甲醇不易代謝(代謝速度僅為乙醇的1/7),排泄也慢,蓄積明顯,失明是它最典型的癥狀,代謝生成毒性更強的甲醛和甲酸,會使組織酸性變強產生酸中毒,損害腎臟導致腎衰竭,對人體的慢性影響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粘膜刺激,視力減退,皮膚出現脫脂、皮炎等。 甲醇的慢性中毒反應有眩暈、昏睡、頭痛、耳鳴、視力減退、消化障礙等;急性中毒癥狀有頭暈、頭痛、眩暈、惡心、胃痛、疲倦、乏力、意識朦朧,視神經及視網膜病變,視力模糊以至失明,代謝性酸中毒時出現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繼而呼吸困難,昏迷最終導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因此,國家有關規定明令禁止甲醇檢測不合格的酒類產品進入市場,以糧谷類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6g/L,以其它原料生產的白酒不得超過2.0g/L(按100%酒精度折算)。 然而,在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下,現在的白酒市場大量出現以次充好,酒精勾兌等亂象,甚至使用甲醇含量較高的工業酒精,各種假酒、劣質酒層出不窮,質量參差不齊,飲用這類灑會出現甲醇中毒,失明甚至死亡。 選用傳統工藝古法釀造的基酒為原料,賦予特定條件二次陳化,精制而得的“聳馥”醬香型白酒,在處理酒體內對人體有害物質的基礎上,極大地釋放了基酒原生特質,權威機構檢測報告顯示,酒中的甲醇含量遠遠低于國標。匠心醇化,不上頭、后勁小、腸胃負擔輕、不傷身,酒質綿稠,晶瑩剔透,微黃透明無沉淀,掛杯明顯醬味濃,入口甘甜顯順柔,口中余味香唇齒,香氣細膩現幽雅,綿長甜凈倍協調,留香濃郁更悠長,酒體醇厚尤自然。 醬香、濃香、清香、兼香,酸、甜、苦、辣,各有特色,各有喜好,口感重要, 健康 更重要,喝時好喝,身體不難受,喝后醒酒更快才 健康 ,不妨試試! 適量飲酒,切勿貪杯。

9,中級醇C5C11高級醇的存在狀態味道各有什么特點高含量的

低級醇(C1~C3)可與任何比例的水相混合, 中級醇,雖然也溶于水, 但它們在水中的溶解度卻隨分子量的增加而減少,C12以上高級醇為螺狀固體,不溶于水,低級醇有很強的酒精味. 中級醇有點臭味,某些高級醇卻很香,液體,醇能溶解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因醇分子中含有經基,故沸點高于烷烴. 高級醇 在自然界,以二十八醇為代表的高級醇,游離態存在的極少,絕大部分以脂肪酸酯的形態出現。   高級酯肪醇在自然界的存在極為廣泛,幾乎遍及一切生物。它廣泛存在于植物、動物、昆蟲的脂質中。在植物的根、莖、葉、皮、果皮、籽殼、籽仁中,在人和動物的表皮脂質、器臟、組織、骨髓、腺體中,在昆蟲的分泌脂質中,普遍存在長鏈脂肪醇。   富含二十八醇的蠟酯有: 米糖蠟、甘蔗蠟、亞麻桿蠟、高梁蠟、豌豆表皮蠟、蟲白蠟、蜂蠟、葡萄表皮蠟、小燭樹蠟、巴西棕櫚蠟、向日葵蠟、蟲膠蠟、羊毛蠟等。從二十八醇含量、商品供應能力、商品價格、雜質分離難度、有效分離收率等經濟技術綜合考慮,作為生產二十八醇的原料,以米糖蠟為較佳,其次當屬蟲白蠟、蜂蠟、甘遮蠟等。 二十八醇是營養補助品、健康食品、化妝品和飼料的最佳添加劑。含二十八醇的產品常制成片劑、膠丸、膠囊,也可制成糖果、巧克力、糕點和飲料等。

10,白酒的主要成分

酒精酒精的學名是乙醇,乙醇是白酒中除水之外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的高低決定了酒的度數,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其分子式是:CH3─CH2─OH;分子量為46;糖轉化成乙醇的化學反應式為:C6H12O6→2CH3CH2OH+2CO2酸類酸類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質,它與其他香、味物質共同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大,則酒味粗糙。適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緩沖作用,可消除飲后上頭,口味不協調等現象。酸還能促進酒的甜味感,但過酸的酒甜味減少,也影響口味。優質白酒一般酸的含量較高,約高于普通白酒一倍,超過普通液態酒二倍。酸量不足,將使酒缺乏白酒固有的風味,但酸量過高則出現邪雜味,降低酒的質量。因此,規定白酒含酸量最高不超過0.1%。乙酸和乳酸是白酒中含量最大的兩種酸,它們不但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質,而且是許多香味物質的前體。一般白酒,乙酸接近乳酸,長期發酵的優質酒,乳酸量大為增加。酯類白酒中的香味物質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是酯類。一般優質白酒的酯類含量都比較高,平均在0.2~0.6%,而普通白酒在0.1%以下,所以優質白酒的香味比普通白酒濃郁。白酒中的酯類,是酵母生活需能量過程中生成酰基輔酶A,再醇解而形成的產物。白酒中的酯類主要包括醋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戊酯、丁酸戊酯、乳酸乙酯等。白酒因其香型不同,主體香的種類也不同。清香型白酒,比如勁酒,以醋酸乙酯、乳酸乙酯為主。濃香型白酒,以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為主體香氣。丁酸乙酯在稀薄時呈水果香,只有丁酸酯水解后分解出了酸才有“汗臭”味。在好的濃香型白酒的酯類中,乙酸乙酯應占 30%~40%,丁酸乙酯約占4%。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氣目前還未能最后確認,其酯類成分最為復雜,它的總酯含量比濃香型白酒低,乙酸乙酯含量中等,不如瀘型白酒突出。可是從低沸點的甲酸乙酯,到中沸點的辛酸乙酯等各種酯都有,是它的重要特點。所以醬香型白酒具有“低而不淡、香而不艷”的風格特點。醛類白酒中的醛類包括甲醛、乙醛、糠醛、丁醛和戊醛等。少量的乙醛是白酒中有益的香氣成分。一般優質白酒每百毫升含乙醛都超過20毫克。乙醛與乙醇又進一步縮合成乙縮醛,其量更大,有的優質白酒能達到100毫克以上,成為白酒中主要成分之一。這兩種成分在優質酒中的含量比普通白酒高2—3倍,它有清香味,對增強口味感作用很好。高級醇白酒中雜醇油是高分子醇的混合物,其中包括異戊醇、丁醇、異丁醇、丙醇、異丙醇和少量環狀醇。其中以異戊醇、異丁醇較多。因其在液體里以油狀出現,所以叫雜醇油。雜醇油含量的多少及各種醇之間的組成比例,給白酒風味以重要影響。多元醇酒中含有若干多元醇,例如甘油 (丙三醇 )、 2、3—丁二醇、環已六醇、甘露醇等。糖分不能進入酒內,因而白酒的甜味主要來自多元醇類。甘油是甜味,丁四醇 (赤癬醇 )甜昧大于蔗糖二倍,戊五醇 (阿拉伯糖醇 )也是甜味,己六醇 (甘露醇 )有很強的甜味,在水果的甜味中占有重要位置。這些物質為黏稠體,均能帶給白酒以豐滿的醇厚感。擴展資料: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技術,并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到能生產各種濃度、各種香型、各種含酒的飲料,并為工業、醫療衛生和科學試驗制取出濃度為95%以上的醫用酒精和99.99%的無水乙醇。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劇上升。喝酒讓人容易麻痹,不清醒從而進行失去理智的行為。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酒

11,白酒里含有哪些成分求答案

白酒的成分比較復雜,除含有醇類、酯類、維生素等成分外,還有一些危害健康的物質,如甲醇、乙醛、雜醇油等。但正由于白酒成分復雜,產生了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不同香味口感的酒。白酒的成分比較復雜,除含有醇類、酯類、維生素等成分外,還有一些危害健康的物質,如甲醇、乙醛、雜醇油等。但正由于白酒成分復雜,產生了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不同香味口感的酒。白酒香味成分種類有:醇類、酯類、酸類、醛酮類化合物、縮醛類、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臺物和呋喃化合物等。醇類除乙醇外,最主要的是異戊醇、異丁醇和正丙醇,在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正丁醇,屬于醇甜和助香劑的主要物質來源,對形成酒的風味和促使酒體豐滿、濃厚起著重要的作用;醇類也是酯類的前驅物質。酯類是具有芳香的化合物,在各種香型白酒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形成酒體香氣濃郁的主要因素,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酸類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機酸類,影響白酒的口感和后味。是影響口味的主要因素。醛酮類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羥基丁酮等。縮醛類 乙縮醛含量最多。4-乙基愈創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等芳香族化臺物是醬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β-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呋喃化合物中以呋喃甲醛較為突出,是醬香型白酒的特征成分之一。

12,白酒的成分有哪些除了水 酒精以外

白酒是中國傳統的蒸餾酒,為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 其中酸、酯、醇、醛等這些并沒有多少有營養的,只是香味而已,如果想有營養,可以喝藥酒哈! 現試驗證明白酒1/3熱量補償肝臟消化能量,2/3的熱量在肝外參加蛋白質、碳水化物等營養素能量代謝。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飲適量白酒,使循環系統發生興奮效能。有失眠癥者睡前飲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例如紅花酒治療血淤性痛經癥,龜肉酒治療多年咳嗽,蛇血酒補養氣血,桔子酒、桃仁酒治療腎虛腰痛等。 ------------------------------------------ 順便提醒以下白酒里的有害成分 在白酒生產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有害雜質,有些是原料帶入的,有些是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對于這些有害物質,必須采取措施,降低它們在白酒中的含量。 (一)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過高,對人們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其毒性隨分子量增大而加劇。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機體內停留時間較長。 雜醇油的主要成分是異戊醇、戊醇、異丁醇、丙醇等,其中以異丁醇、異戊醇的毒性較大。原料中蛋白質含量多時,酒中雜醇油的含量也高。雜醇油的沸點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點為78℃,丙醇為97℃,異戊醇為13l℃),在白酒蒸餾時,應掌握溫度,進行掐頭去尾,減少成品酒的雜醇油含量。 (二)醛類 酒中醛類是分子大小相應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低沸點的醛類有甲醛、乙醛等,高沸點的醛類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類的毒性大于醇類,其中毒性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種原生質毒物,能使蛋白質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發生急性中毒時,出現咳嗽、胸痛、灼燒感、頭暈、意識喪失及嘔吐等現象。 糠醛對機體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麩糠做輔料時,蒸餾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類含量皆較高。 白酒生產中為了降低醛類含量,應少用谷糠、稻殼,或對輔料預先進行清蒸處理。在蒸酒時,嚴格控制流酒溫度,進行掐頭去尾,以降低酒中總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膠質多的原料來釀制白酒,酒中會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作用較大,4—10克即可引起嚴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飲用過多,甲醇在體內有積蓄作用,不易排出體外,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極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發生急性中毒時,會出現頭痛、惡心、胃部疼痛、視力模糊等癥狀,繼續發展可出現呼吸困難,呼吸中樞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粘膜刺激癥狀、眩暈、昏睡、頭痛、消化障礙、視力模糊和耳鳴等,以致雙目失明。 甲醇產生的數量與制酒原料有密切關系,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選擇原料 過熟的或腐敗的水果、薯類以及野生植物(如橡子),果膠質含量較高,用這些原料來釀酒,甲醇含量會高。應選擇含果膠質少的原料來釀酒,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 (2)使用黑曲作糖化劑時,由于黑曲霉所含果膠酶較多,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若使用黃曲作糖化劑,由于它所含果膠酶少,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 (3)利用甲醇在酒精濃度高時易于分離的特點,可通過增加塔板數或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濃度,把甲醇從酒精中提取出來。精餾時,若控制回流比在1∶10—1∶20,可把甲醇分離出來。例如含有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餾出3%的酒精,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12%以下。也可另設甲醇分餾塔除掉甲醇。 (四)鉛 鉛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鉛通過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較少的,主要是慢性積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攝入10毫克鉛,短時間就能出現中毒,目前規定每24小時內,進入人體的最高鉛量為0.2—0.25毫克。隨著進入人體鉛量的增加,可出現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減弱、貧血、腹脹便秘等。 白酒含的鉛主要是由蒸餾器、冷凝導管、貯酒容器中的鉛經溶蝕而來。以上器具的含鉛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則器具的鉛溶蝕越大。 為了降低白酒的含鉛量,要盡量使用不含鉛品金屬來盛酒或制作器具設備。同時要加強生產管理,避免產酸菌的污染,因為酒的酸度越高,鉛的溶蝕作用愈大。對于含鉛量過高的白酒,可利用生石膏或麩皮進行脫鉛處理,使酒中的鉛鹽[Pb(CH3COO)2]凝集而共同析出。在白酒中加入0.2%的生石膏或麩皮,攪拌均勻,靜置1小時后再用多層絨布過濾,能除去酒中的鉛,但這樣處理會使酒的風味受到影響,需再進行調味。 (五)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制酒過程中經水解產生氫氰酸。中毒時輕者流涎、嘔吐、腹瀉、氣促。較重時呼吸困難、全身抽搐、昏迷,在數分鐘至兩小時內死亡。 去除方法:應對原料預先處理,可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時盡量多排汽揮發。也可將原料曬干,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攪拌均勻,堆積保溫12小時,然后清蒸45分鐘,排出氫氰酸。原料粉碎得細,排除效果較好。 (六)黃曲霉毒素 麥類、大米、玉米、花生等由于霉爛變質,會污染上黃曲霉,有些黃曲霉菌會代謝產生出有毒物質,人們食用這些原料制成的食品后,會產生致癌物質,對于發酵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發酵食品中黃曲霉毒素(以黃曲霉毒素B1計)不得超過5微克/公斤。 對原料要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防止發霉變質,超過黃曲霉毒素允許量的原料不可直接使用。發酵用的菌種應經有關部門鑒定,確認無毒產生,才能使用。 (七)農藥 谷類和薯類在生長過程中,由于過多施用農藥,經吸收后,會殘留在果實或塊根中。在制酒時,這些有毒物質會進入酒體,特別是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藥,更應注意。按衛生部規定,每公斤糧食,六六六不得超過0.3毫克,滴滴涕不得超過0.2毫克。 為了防止農藥中毒,對原料要加強檢驗。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等無毒無害的滅蟲辦法。農藥要合理使用,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積極治理三廢,不用有毒有害的廢水灌溉農田,防止有毒農藥和三廢污染農作物。對原料要推廣缺氧保管,低溫保管,少用藥劑熏蒸,不能把有毒有害物質與原料同庫貯存。 科學飲用白酒,有益身體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飲用后能刺激食欲,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環,使人精神振奮。飲用白酒過量會刺激胃粘膜,不利消化,輕者過度興奮,皮膚充血,意識模糊,人的控制能力降低;重者知覺喪失、昏睡等癥狀。因此,為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建議不要過量飲用白酒

13,白酒有什么營養成分

白酒中除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外,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有的僅是水和乙醇。此外,在釀制白酒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包括雜醇油、甲醇、醛、鉛和氰化物,對人體健康有害。白酒性溫,味甘苦辛,具有散寒氣、助藥力、活血通脈、增進食欲、消除疲勞、御寒提神之功效。適量飲酒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的發生概率。飲用少量白酒特別是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擴展資料:適量喝酒有助于身體健康,但專家認為,人們對“適量”很難把握。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適量飲用標準是:男性每天攝入酒精的量不宜超過20克,女性不宜超過10 克。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就越容易吸收酒精,對酒精所產生的作用也更加敏感,飲酒量也應該隨之減少。對很多人來說,少量的酒精可以使人更加長壽,還可以降低人們患心臟病的可能性。特別是那些心臟病、中風以及糖尿病患病概率高的人,最有可能從適量飲酒(每日一到兩口)中獲益。但酒精對肝臟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大量并長期飲酒者中80%以上發展成為程度不等的脂肪肝,10%-35%發展成酒精性肝炎,10%-20%最終發展為肝硬化。我國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酒精性肝病包括輕度酒精性肝損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喝酒切忌“暴飲”。這樣的集中飲酒(對女性來說一次超過三口,對男性來說一次超過四口)不會給健康帶來任何好處,只會顯著地提高人們過早死亡的概率。一次性喝酒過多,會引起心律不齊,從而導致血液凝塊,這是心臟病的導火索。而且,如果每天喝酒超過兩口會使血壓升高,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酒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每天喝一杯白酒會有什么影響白酒的營養成分并不高。它除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等微量元素外,剩下就是水和酒精。按照中醫理論,舌尖為心肺經,舌中為脾胃經,舌根為腎經,左右兩邊肝膽經。金沙小將酒“微黃透明、醬香典雅、醇柔怡人、酒體豐滿、回味綿長、空杯留香舒適”的醇柔醬香的獨特風味。醬香酒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護肝扶肝,苦能養心養神。金沙小將為純糧釀造的醬香酒,在釀造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外來物質,而且還要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晾,七次取酒,并要加曲、高溫堆積,入池發酵,取酒、貯存、勾兌等,在漫長、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應過程中,在窖池和空氣中龐大的微生物族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種有益的微生物盡數羅置于酒體中。此外,醬香酒喝后不口干,按《說文解字》,舌邊有水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醬香酒之飲食功效,與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保胃氣,存津液”的主題一脈相承的。而且,由于酚類最多,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醬香白酒中的酚類化合物是其它名優白酒的3至4倍,可見醬香酒與干紅葡萄酒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醬香酒酯類多,有行氣血,活經絡的作用。醬香酒蒸餾時接酒溫度高達40度以上,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質。而且要經過五年以上的儲存,漫長的時間可以揮發掉一大部分容易揮發的有害物質。另外,醬酒還含有大量的酸類物質,是其他白酒的3-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和不飽和酸為主。根據中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西醫也認為,食酸有利于健康。醬香酒區別于其他香型白酒的主要物質是存在SOD和金屬硫蛋白等物質。其中SOD是氧自由基專一清除劑,主要功其能是清除體內多余的自由基,抗腫瘤、抗疲勞、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明顯。同時,醬香酒還能誘導肝臟產生金屬硫蛋白,金屬硫蛋白的功效又比SOD強多了。金屬硫蛋白對肝臟的星狀細胞起到抑制作用,使之不分離膠離纖維,也就形不成肝硬化了。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酒類,為麥黍、高粱、玉米、紅薯、米糠等糧食或其他果品發酵、曲釀、蒸餾而成的一種飲料。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為白酒。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  高粱作為釀酒的主要原料,素有“五谷之長”的盛譽,其性溫、味甘、澀,具有和胃健脾、涼血解毒、止泄的功效,可用來防止食積、消化不良、溫熱、下痢和小便不利等多種疾病;大米、糯米富含B類維生素,大米是預防腳氣病、消除口腔類病的主要食療資源,并對脂肪的吸收具有促進作用;糯米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有補虛、補血、止汗等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導致的反胃、食欲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等癥。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等成分,為滋補壯體的良好補品,用糯米釀酒,可用于滋補健身和治病,飲之有壯氣提神、美容益壽、舒筋活血的功效。 玉米被公認是世界上的“黃金作物”,它的纖維素比大米、小米高4~10倍,而纖維素具有可加速腸部蠕動,可排除大腸癌的因子,降低膽固醇的吸收,預防冠心病的作用;玉米中含有被稱為致癌化學物“手銬”的谷胱甘肽,能有效減少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此外,玉米脂肪中還含有豐富的VE,它是生育酚,可以促進生長發育,也可以防止皮膚色素沉積和皺紋的產生,具有極強的延緩衰老和增強肌體活力的作用。玉米中的氨基酸含有豐富的谷氨酸,它能促進腦細胞的呼吸,有利于腦組織里氨的排除,具有很好的健腦和增強記憶力的功效。玉米中酯酸含量豐富,可發酵為環己醇和磷酸,而磷酸是人體生命代謝中的主要物質,小米亦稱粟米,統稱谷子,富含維生素B1、B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口角生瘡。 小米中的煙酸是少數存在于糧食中相對穩定的維生素,它具有: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減輕胃腸障礙,預防和緩解偏頭痛、促進血液循環、使血壓下降、減輕腹瀉、減輕美尼爾氏綜合征的不適癥狀,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脂含量等功效。小米是富硒食品,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防止糖尿病、白內障、心腦血管疾病,解毒、排毒、防肝護肝的作用。小麥、大麥、蕎麥都是很早就應用于釀酒的糧食作物。小麥中含有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并含有一定的谷酯醇,卵磷脂、精氨酸、硫胺素及微量元素E等,具有安神、除煩、益氣止汗等作用。大麥的藥用價值很早就被中醫所認可,稱其味甘、咸、味微寒。有益氣補中,利水通淋的作用。 現代醫學表明,大麥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尼克酸、尿囊素等成分,特別是磷及尼克酸的含量是各類中含量之冠,因此,常用于病后體弱、慢性胃病、消化不良等病癥的輔助治療,同時,大麥又是一種美味的低鈉、低脂肪的健康食物,它既可提供能量,又能幫助減肥。其中含有一種化合物,具有抑制肝臟產生壞膽固醇的能力,減少或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人類最近又從大麥中分離出抗突變活性物質——酰基葡基固醇,其成分可抑制在腸中產生的致癌素的形成。從而證明了大麥具有預防腫瘤的作用。蕎麥,食味清香,營養價值高(80~90),所釀酒質清澈,久飲益于強身健體,它含有18種氨基酸、9種脂肪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豐富,特別是VP、葉綠素是其他化合物中所不含的,因此,蕎麥具有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等作用,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對治療高血壓具有一定的療效。 豌豆中富含人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富含優質蛋白,可提高肌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本草綱目》稱豌豆具有“去黑黯,面光澤”的功效,豌豆所含的維生素C在所有豆類中名列榜首,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亞硝酸胺酶等有預防高血壓、心臟病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不同,特含止權素、赤霉素A20和植物凝聚素,可和中益氣,解毒利便,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豌豆還含多種微量元素,銅、鋅、鎂,有利于造血、骨骼和腦發育。鉻、磷、硒,有利于糖和脂肪代謝,維持胰島素正常功能。膽堿、蛋氨酸,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凝集素,能凝集紅細胞,激活淋巴細胞,預防腫瘤。豌豆氣味清香,性黏稠,用于釀酒,與各種原料復合使用,能夠較大幅度的提供微生物營養成分,所釀酒質香氣柔和,清雅柔順。適量飲用豌豆酒,有一定的養顏美容作用。  “糧為酒之肉”,原料是釀酒的物質基礎,選用不同的原料釀酒,其酒體風格及營養成分必然不同。目前,人們在中國白酒中檢測到的微量成分已達上百種,主要包括醇類化合物、低分子有機酸及其脂類、高分子有機酸及其脂類、酸類化合物、吡嗪類化合物、多元醇、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它們一部分來源于原料本身,另一部分是經過微生物發酵過程微生物代謝作用產生的,其中大部分成分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并且是其他食品中所不含的,有些成分對肌體生命活力和代謝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常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是具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加快血液流動,暖身體,祛寒意,壯膽,糧食精華都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