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在釀酒過程中什么物質轉換成了酒
化學書上說在釀酒過程中葡萄糖通過酒曲酶催化轉變為乙醇
生物書上說的在植物進行無氧呼吸時 葡萄糖通過酵母菌催化成為乙醇
{0}
2,人喝白酒如何分解揮發
白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和水,在消化道內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而且完全。一般在胃中吸收20%,其余80%被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胃內有無食物、胃臂的功能狀況、飲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飲酒習慣均可影響酒精的吸收。空腹飲酒時,15分鐘吸收50%左右,半小時吸收60%-90%,2-3小時吸收100%。酒精還能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體內,人在有酒精的空氣中工作,有可能因吸入酒精而中毒。酒對人體的作用與其濃度和吸收速度成正比,即濃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作用也越明顯。 進入人體內的酒,約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因此,飲酒者都是“一身酒氣”,也可用呼吸測酒器檢測出來。其余90%經由肝臟代謝。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脫氫后轉化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同時放出大量的熱能。但乙醇的氧化,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濃度高低的影響,也不按機體的需要進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規律進行,即肝臟以每小時10毫升的速度將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為止。
{1}
3,淘寶直播白酒轉化率
一般在百分之三到五之間。淘寶直播白酒的轉化率一般在百分之三到五之間,也就是說100個進直播間的人,里面有3到5個人會下單購買商品。這是所有店鋪普遍的平均水平。
{2}
4,釀酒的過程是酵母菌見什么轉化為什么并產生出什么的過程
酵母菌有氧繁殖最快,為出芽生殖.一定濃度的酒精會抑制其生長.見葡萄糖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并產生酒精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放出二氧化碳
5,白酒在人體內吸收分解的過程
飲酒后,乙醇會由口腔進入人體消化道,并從胃部就開始被人體吸收,其中胃部吸收的乙醇含量大約為20%,其余大約80%的乙醇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內被吸收,進入血液。在人體的肝臟代謝中,乙醇首先通過乙醇脫氫酶的形成刺激神經,從而產生醉酒功能的乙醛,這種物質接著會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酸,其進而會被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被排出體外,從而完成了酒精在人體中被代謝分解的過程。擴展資料:酒精進入血液后,在體內的代謝或排泄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1、大約90%的乙醇在肝臟中被化學分解。血液中的乙醇通過靜脈到達肝臟,并在肝臟中進行兩次脫氫氧化反應,中間產物為乙醛和乙酸,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一些熱量。2、有一部分乙醇會通過肺部排出。由于乙醇容易揮發,飲酒后,血液中的乙醇通過肺部的毛細血管進入肺泡中,再由呼吸系統隨呼氣揮發而排出體外。3、少量乙醇在腎臟中經腎小球的濾過,隨體內多余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乙醇的代謝增加了腎臟的血液,加快了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因此,生活中常看到有些人喝酒后頻繁地去廁所。4、此外,還有些乙醇會通過汗腺隨汗液排出體外。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解酒飲料真能解酒嗎?僅可減緩酒精被吸收的速度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舒緩節日飲酒后身體不適,究竟怎樣吃才能科學“解酒”?
6,中國白酒三大轉型是什么
1.轉型之一是從高端白酒轉向中低端白酒2.轉型之二是主打健康白酒3.轉型之三是產品回歸傳統,但銷售“牽手”時尚你好!九兒紅認為,中國白酒有三大轉型機會值得一看:1、模式創新向產品型創新的轉型2、銷量式增長向價格式增長的轉型3、從品牌組合向品類組合的轉型如有疑問,請追問。
7,有人說白酒是勾兌的那酒精是從何而來的呢
乙醇稱酒精它主要用料木薯淀粉喳玉米糖廠邊角料加入酵母糖化酶發酵蒸餾脫水達到百分之95稱食用酒精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不法商用食用酒精人造香精勾兌冒充糧食酒獲取暴利喝酒愛好者如喜歡喝純糧釀造酒一定要看清嚴品執行標準:cB/T10781國標確認生產商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常說的竄酒其實是撿醬酒釀剩的酒糟再次釀造,這樣釀出來的酒酒味很淡,所以有人就勾兌工業酒精在里面,但工業酒精是不能食用的。工業酒精利用煉焦炭、裂解石油的廢氣為原料,經化學合成反應而制成酒精。生產方法又可分為間接水合法和直接水合法兩種,目前工業上普遍采用后者。間接水合法 又稱硫酸水合法,它的生產過程是將乙烯與硫酸經加成作用生成硫酸氫乙脂,再進行水解,生成乙醇和硫酸。直接水合法 乙烯與水蒸氣在磷酸催化劑存在下,在高壓高溫下可直接發生加成反應,生成酒精。想想石油焦炭里面提煉出來的東西,喝了自然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什么酒精肝,酒精肺就是這么來的!在此提醒廣大朋友,工業酒精危害大,千萬不可食用,買酒的時候也要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所以說,合格的勾兌白酒,其安全是有保障的,那為什么很多人在聽到勾兌白酒之后,潛意識里都認為它是不好的呢?甚至于會認為是有毒的?很顯然,這是因為以前勾兌白酒出過事,有些不法分子用工業酒精去充當食用酒精,而工業酒精是含有甲醇的,少量甲醇即可對人產生很強的毒副作用,比如失明,甚至死亡。所以,勾兌白酒才在大眾中形成了這樣一個不好的印象。
8,白酒在人體內能轉化成葡萄嗎
你是問轉化成葡萄糖吧?攝入體內的酒精(乙醇)除極少量經呼吸和尿排泄外,95%以上在體內分解代謝,而肝臟是乙醇代謝的重要器官。在周圍組織內進一步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其余者在肝內進入糖和(或)脂肪池,或進入三羧酸循環而氧化分解。葡萄酒有很多好處,但是吃葡萄卻達不到喝葡萄酒的保健效果,這是因為紅葡萄里抗衰老的自由基主要存在于葡萄皮里,而防治心血管病有效的丹寧酸,主要在葡萄籽中。所以長期適量的正確飲用紅葡萄酒,確實可以起到養身保健作用。不能
9,白酒為什么會變酸
白酒的酸化實屬正常,白酒中的酯會水解成醇和酸,同時白酒中的酸和醇也能生成酯和水,這是個可逆反應,重慶酒回收當白酒中的平衡打破后它將發生反應生成酸和醇,酒就自然酸了。酸是一個好事,因為在各大香型的白酒中,醬香白酒的釀造工藝和口感最復雜,酒體中富含的酸性物質是其他白酒的3-5倍。這些酸物質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適量飲用可軟化血管,我們常說的醬酒對人體健康有好處便是指此。酸物質的含量是很低的,一般不會超過整個酒體的0.1%,否則要么影響酒體的品質,或者直接醬酒變醋,酸氣熏天。因此,正常情況下,我們是察覺不到明顯酸味的。如果你感到一瓶酒變酸了,可能有幾種原因。酒精度都是53,這種度數會殺死九成以上的微生物,變質的可能性很小。重慶酒回收度數較低的酒體在長時間的放置過程中會滋生許多微生物,生成大量酸性物質,影響酒的口感和香味。擴展資料白酒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儲藏酒的方式比較隨便,直接把味重、味雜的東西與醬酒一起存放,導致醬酒瓶身上容易附著一些帶異味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逐漸滲入酒體,影響醬酒的口感。白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乙醇氧化后變成乙醛,乙醛再次氧化會成乙酸,產生酸味。酒的酸味都是控制在一個合適范圍,而且包裝也是密封的,所以直接購買來的成品白酒在未打開的情況下基本不可能出現發酸的問題。而打開過的白酒如果密封不當則有可能因為水解或氧化而變酸,這便是白酒變酸的原因。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酒
10,酒在人體內是如何轉化的
喝酒后人的神經會異常興奮,血管擴張所以面紅,紅的程度是跟人的血氣有關的,血氣好肯定是比較紅啦,但是過量人就會中毒臉色會發青喝酒后人的神經會異常興奮,葡萄酒在人體內的轉化 葡萄酒和大多數食物不一樣,不需經過預先消化就可被人體吸收,特別是空腹時飲用。在飲用后30-60分鐘時,人體中游離乙醇的含量達到最大值,為所飲用的葡萄酒中乙醇總量的75%。如果在進餐時飲用葡萄酒,則葡萄酒與其他食物一起進入消化階段。這時,葡萄酒的吸收速度也較慢,約需1-3小時。在以后的4小時內,人體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很快減少,約在7小時后消失。 被人體吸收后的葡萄酒95%被氧化以提供熱能。這一氧化作用主要是在飲入葡萄酒后的開始幾小時進行,并且主要在肝臟中進行。根據飲用的葡萄酒量和同時食入的其他食物的種類(特別是葡萄糖),肝臟能固定少量的酒精,從而逐漸凈化血液。 飲用要合理而適量 盡管葡萄酒對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并不是鼓勵人們不分場合、不加限量地喝葡萄酒。在適合的場合,適量飲用和正確飲用葡萄酒有益健康。 首先,常飲葡萄酒的人,絕不能忘記喝水。每天的喝水量應在1~1.5升左右。 其次,葡萄酒歷來是作為佐餐飲品的,應配合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最好是在進餐時飲用。據測試,在飲用后30~60分鐘內,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則會體現出來。在進餐的同時飲用葡萄酒,將有利于葡萄酒的活性氧消除功能的充分發揮。這樣飲用葡萄酒,不僅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還可減少對酒精的吸收,血液中酒精濃度可比空腹飲用時減少一半左右。 第三,適量飲用葡萄酒。據澳大利亞科學家1997年的研究結果,對善飲者,男子最好每天飲用1~4杯葡萄酒,女子最好每天飲1~2杯葡萄酒,這些飲用者的心臟病死亡率約為不飲酒者的30%。1997年3月,法國波爾多大學中央醫院Dr.0rgozo等報告,每天飲紅葡萄酒3~4杯的老人,患癡呆癥和早衰性癡呆癥的概率為不飲酒者的25%。
11,白酒在體內的代謝原理
喝酒帶來的危害主要來自乙醛,同時它也是使你臉紅的元兇.為了消除這個危害,專職代謝乙醛的乙醛脫氫酶2(ALDH2)就顯得尤為重要.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除了不到10%的量是以乙醇原形由肺和腎排出,主要的代謝發生在肝臟.簡單來說,酒精首先經乙醇脫氫酶(ADH)催化,代謝得到乙醛.乙醛會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2(ALDH2)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乙酸再會參與到體內的多個代謝途徑中去,最終得到CO2和水,排除體外.這其中,除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對許多組織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損傷,也被認為有多種致癌效應.在動物試驗中甚至用乙醛來做癌癥模型的誘變劑.可見,如果體內的乙醛堆積起來,對健康是很不利的. 乙醛脫氫酶2(ALDH2)如果出了問題,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積,很快你就會臉紅.這個問題還很嚴重,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是無能為力了.問題出在編碼ALDH2蛋白的基因上,如果基因存在缺陷,會使得酶蛋白487位的谷氨酸(Glu)被賴氨酸(Lys)取代.Glu等位基因( ALDH2*1 )編碼得到的是具有正常催化活性的蛋白,而Lys等位基因( ALDH2*2 )編碼得到的是沒有活性的蛋白.中學生物課學過的,我們的體細胞內每個基因位點都有兩套基因,可能包含不同的等位基因.對于 ALDH2 ,如果全都是Lys等位基因,得到的是Lys / Lys純合子,完全沒有ALDH2活性.如果一份是Lys等位基因,一份是Glu等位基因,得到的就是Lys / Glu雜合子,則會具有較低的ALDH2活性,實際上,雜合的ALDH2的活性比正常的ALDH2要低100多倍.這兩者在代謝速度上的差距實在是很巨大呀.而這種基因缺陷在東亞人中更為常見1,2.表象上看,有約36%的東亞人(日本、中國和韓國人)會出現喝酒臉紅的現象.盡管還存在其他非特異性的氧化酶,也可以氧化乙醛,但是效率同樣沒有ALDH2高,代謝需要的時間更長.乙醛在體內滯留的時間越長,對機體的損害就越大.
12,目前中國釀酒業的四個轉變是哪四個
“十一五”期間,釀酒行業的增產節約潛力較大,綜合利用前景十分廣闊。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必須兩條腿走路,開源(聯產飼料、重復利用固態酒糟等)和節流(降低產品消耗)并舉。白酒行業可以在企業管理、技術進步、產品結構調整、企業結構調整和推進技術進步方面下功夫。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要堅持“四個轉變”。白酒是世界上特有的烈性蒸餾酒,酒度高、噸酒耗糧、耗能大大高于其他酒種,以耗糧數量相比較,每噸白酒分別相當于11噸啤酒、25噸葡萄酒或黃酒的用糧數量,調整產品結構重點要以白酒為主。具體來說是:(一)堅持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我國傳統生產的白酒酒度大體60度左右,這樣高的酒度,既浪費糧食又危害健康,我國近幾年已開展了白酒降度工作,但仍未改變高度酒占主導的局面,40度以下的低度酒僅占酒總量的15%左右。(二)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我國蒸餾酒一般指白酒,釀造酒指黃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從營養角度來講,釀造酒含豐富營養成分,其中黃酒是我國人們喜愛的傳統飲料,酒體溫和、滋味醇厚、營養豐富、物美價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易為人體吸收。因此,釀造酒是飲料酒的發展方向。(三)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我國山區果類資源十分豐富。凡蘋果、柑桔等水果資源豐富的地區,都應當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果酒。還有不少山區、邊遠區的各種野生水果也是釀造果酒的良好原料,應當積極開發,把山區的資源優勢變成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還要提倡使用酒精和黃酒、果酒為酒基配制露酒。同時,要擴大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等洋酒的生產。大力發展各種果露酒,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糧食,而且可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酒,滿足人們不同的消費要求。適當發展一些國際流行的“洋酒”,對于我國釀酒工業躋身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四)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這是根據市場的消費傾向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角度提出來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類的消費日益趨向高檔化、優質化。對今后新開業的以糧食為原料的酒廠,要嚴格控制,防止盲目發展。要減少普通酒的產量,大力發展名優酒。總之,在“十一五”期間,釀酒行業依然要堅持四個轉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節糧、節能和滿足消費為目標,貫徹“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不污染、高效益”的方針。控制白酒產量(特別是高度白酒)、食用酒精的產能,穩步發展啤酒和大力發展葡萄酒,積極發展黃酒。加快集團化、規范化建設和企業改制工作。在管理理念、營銷理念和產品結構理念上要適應科學發展觀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推動釀酒產業的國際化。(中食)
13,白酒釀造的原理是什么
釀酒工藝有其獨特的釀造方法,每一種酒品與香型都有別具特色的釀造方法。這些方法之間存在著一些普遍的規律,被稱為釀酒工藝的基本原理: 在釀酒過程中,淀粉吸水膨脹,加熱糊化,形成結構疏松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低分子的單糖。單糖在脫羧酶、脫氫酶的催化下分解,逐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以淀粉為原料釀酒,需經過兩個主要過程,一是淀粉糖化過程,二是酒精發酵過程。 1、淀粉的糖化淀粉在催化劑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單糖。淀粉酶來源于酒曲中的微生物,淀粉與淀粉酶的反應; 2、酒精發酵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酒精,酒化酶是由酵母菌分泌出來的。多數酒曲中也含酵母菌(除麩曲)。 3、蒸餾取酒 蒸餾是提取酒液的主要手段。釀酒原料經過發酵后獲得的酒精和水份,同時還含有一部分香型物質。如何將酒精分離為氣體和液體呢?酒精的理化性質對我們有所啟示:酒精氣化溫度為78.3℃,發酵過的原料只要加熱至78.3℃以上,就能獲得汽體酒精,冷卻之后即為液體酒精。 不同質量酒液的形成是因為由于溫度的作用,在加熱過程中,水分和其它物質會摻雜在酒精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摻雜的情況也隨之變化,蒸餾溫度在78.3℃以下取得的酒液被稱作“酒頭”;78.3℃-100℃之間取得的酒液被稱作“酒心”;100℃以上取得的酒液被稱作“酒尾”。酒頭和酒心的質量較好,雜質含量較低,為了保證酒的質量,釀酒者常常有選擇的取酒。我國名酒用“掐頭去尾”工藝進行蒸餾取酒的不乏其例,世界名酒釀造大多采用此方法。 4、勾兌工藝 勾兌是釀酒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藝。簡單說就是白酒剛釀造出來以后,不同車間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由于原料質量不穩定,生產季節更換,操作工人變更等原因,人們不可能總是獲得完全相同質量的酒液,這時就需要勾兌統一口味,去除雜質,協調香味。然而勾兌不是簡簡單單的向酒里摻水,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礎酒的組合和調味,是平衡酒體。有時一種年齡的酒兌上另一種年齡的酒,一個地區的酒兌上另一地區的酒,一個品種的酒兌上另一品種的酒,都能得到色、香、味、體更加協調的新酒品。這是一種保持獨有風格的專門技術。 釀造酒是最自然的造酒方式,主要釀酒原料是谷物和水果,其最大特點是原汁原味,酒精含量低,屬于低度酒,對人體的刺激性小。例如用谷物釀造的啤酒一般酒精含量為3%~8%,果類的葡萄酒酒精含量為8%~14%。釀造酒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適量飲用有益于身體健康
14,白酒在制作工藝中先后發生了哪兩個物態變化
糖化、發酵、蒸餾。氣化和液化。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我國的名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所用設備 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3.發酵設備。水泥發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 4.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