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每一百斤谷子算一百一十塊錢一共有1081斤一共多少錢
110*(1081÷100)=110*10.81=1189.1元答,一共需要1189.1元錢
{0}
2,請問在佛山那里有賣賓富系列紅酒
有,在桂城新湖酒店對面(廣東酒檢酒業佛山百谷釀有限公司)就有賣,好像是廣東省酒類檢測中心監管,信得過的單位。
{1}
3,河北承德有什么特產
河北承德有什么特產 承德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堪稱真正的土特產品之鄉——承德地處燕山腹地,北部是茫茫林海,廣袤草原;中部為低山丘陵,林木茂盛,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是一個盛產土特產品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看看河北承德有什么特產,僅供大家參考! 1、黃旗小米 “黃旗小米”又稱“康熙貢米”產地位于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樂園鄉及連桂鄉,地理位置為北緯42度,北京正北230公里,坐擁潮河源,這里土質肥沃,氣候溫涼,雨量適中,十分適宜谷物生長,全產業鏈有機種植,不用任何化農藥(因為用化肥農藥農民連種植的本錢都不夠)黃旗鎮的氣候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下短、寒暑懸殊、每年中7月份氣溫最高、1月份氣溫最低、全年無霜期110-140天、避免了谷子能量損失、這里日照充足、生長周期長、一年只收一季、周期高達2700小時日照,晝夜溫差大,利于谷子中干物質的積累與保存,使小米營養豐富,顆粒飽滿。平均深度達2米的沃土,為小米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和不可復制的自然條件。 2、板城燒鍋酒 板城燒鍋酒以其獨特的淡濃香型,飲后不上頭的特點暢銷燕趙大地,成為北方濃香型白酒的代表。2005年,“板城”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板城燒鍋酒獲得商務部“中華老字號”、“中華文化名酒”等稱號。板城燒鍋酒這一有著濃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品牌正快速走向全國。 承德乾隆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板城燒鍋酒)重建于1956年,前身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承德下板城慶元亨燒酒作坊。“板城燒鍋酒”先后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中華文化名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入選了“中國名酒”。新廠區的投入使用標志著乾隆醉酒業成為集白酒生產經營與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大型酒業集團公司。 板城燒鍋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河北省承德縣板城鎮現轄行政區域。 3、興隆山楂 興隆縣,位于河北北部,古
長城腳下,是我國著名的山楂之鄉。 興隆山楂是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的特產。興隆山楂以其樹勢強健、品質優良、果實色澤鮮艷、耐貯藏、營養和醫療保健價值高、適于加工而馳名全國。興隆山楂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興隆縣的山楂種植歷史悠久,早在明嘉靖年間,興隆山楂就被視為貢品、珍品。由于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如今在興隆,百年以上的大山楂樹依然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現在全縣山楂栽培面積15萬畝、831萬株,常年產量18萬噸,面積、產量均位居全國縣級首位,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山楂之鄉”。 4、圍場馬鈴薯 昔日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圍場土豆,如今堂而皇之地走進了“麥當勞”餐廳,成為“金蛋蛋”。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是全國最大的時差蔬菜生產基地,“金蛋銀蛋”比不上俺圍場“土豆”。這里的土豆以純天然、無污染聞名于國內外。 1979年,圍場縣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馬鈴薯(俗稱土豆)種薯基地。為加快馬鈴薯生產的發展,他們成立了馬鈴薯研究所、馬鈴薯脫毒中心、建成了全國先進的馬鈴薯病毒檢測化驗室。1994年,馬鈴薯脫毒微型薯實現了工廠化生產。1995年,中美合資承德辛普勞種薯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該縣馬鈴薯產業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農工貿相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格局,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 圍場馬鈴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現轄行政區域。 5、平泉香菇 承德市平泉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平泉香菇”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有效提高平泉香菇品牌的知名度,為打造食用菌之鄉奠定基礎。 近幾年,平泉大力發展食用菌循環經濟,強力推進綠色食用菌產業發展。不斷引進外地優良品種,發展自身特色新品種,形成了香菇、滑子菇、黑木耳、平菇等多品種相補充,長短周期相結合,多模式周年生產的發展格局。成立了食用菌科研所、食用菌研究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研機構4家,并加強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引進新品種10多個,研發、推廣新技術20多項,如反季滑子菇栽培、廢料再利用開發草腐菌、香菇免割保水膜、無害化防控技術等新技術10余項,大幅度提高了菌業科技含量。培育打造了“森源”、“潤隆”、“乾歲”、“三棵樹”等知名品牌。通過食用菌加工科技示范園、菌類標準化生產基地,輻射帶動農戶和周邊地區,有效提高了新技術普及率。2010年共完成食用菌2.1億盤袋,其中架式香菇2500萬袋,地栽香菇7500萬袋,全縣建立種植園區150多個,總面積6500余畝,標準化園區面積3萬余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86%.全縣銷售香菇4.83萬噸。 6、寬城板栗 寬城板栗,中國著名特產,產地是河北省寬城。有“東方珍珠”之美譽,榮獲“河北省農業名優產品稱號”。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壯腰、強筋、止血和消腫強心的功用。 7、承德國光蘋果 承德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適宜蘋果生產。當地發展國光蘋果近4000公頃,覆蓋縣內22個鄉鎮,年產量3萬噸,年產值1.1億元。國光蘋果酸甜適口,色澤艷麗,肉質細脆,硬度大,耐儲運,已連續兩屆獲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 承德國光蘋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河北省承德縣東小白旗鄉、安匠鄉、劉杖子鄉、新杖子鄉、上板城鎮、孟家院鄉、下板城鎮、八家鄉、大營子鄉、滿杖子鄉、上谷鄉、甲山鎮、石灰窯鄉、六溝鎮、三溝鎮、倉子鄉、五道河鄉、岔溝鄉、高寺臺鎮、頭溝鎮、崗子鄉等2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8、平泉滑子菇 平泉滑子菇,河北省平泉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平泉縣燕山山脈末端,有豐富的適合食用菌生產所需林木蓄積,玉米芯及麥麩、稻殼、豆秸等農副產品充足;生產地處年均氣溫7.3攝氏度,晝夜溫差大,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大力發展錯季食用菌生產,是“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滑子菇是平泉縣食用菌當家品種,也是在全國已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種,同時是中國滑子菇價格形成中心地區。滑子菇遠銷日本、韓國、加拿大、美國、西歐、東南亞等國家。 9、杏仁露 承德地區盛產杏仁,個大味甜,俗稱“大扁”。避暑山莊中的御廚房很早就用山莊中的`礦泉水與杏仁一同配制出杏仁露,以供皇帝、后妃以及王公大臣們享用。杏仁露具有降脂養顏的功效。 專家對杏仁露已作了動物實驗,人群飲用實驗,證明對動物與正常男性均能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具有防治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現對杏仁美容養顏的功效談談個人的看法。美容養顏是人們最重視和最喜愛的養生行為。 杏仁露,是以天然野生杏仁為原料,配以礦泉水制成的植物蛋白飲料。潔白如奶,細膩如玉,香味獨特。杏仁露營養分析:杏仁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8種氨基酸、亞麻酸、多種維生素及鉀、鈣、鋅、鐵、硒、碘等礦物質,具有止渴、潤肺、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硬化、調節非提特異免疫功能等功效。 10、隆化肉牛 隆化縣素有養牛傳統,發展養牛生產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早在1978年就被列為全國商品牛生產基地縣,1998至2012年間,先后三次被列為國家級秸稈養牛示范縣,成功躋身全國肉牛生產強縣,2012年被省農業廳確定為肉牛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全民發展養牛的氛圍已經形成,肉牛產業無論是規模還是品質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增收渠道,很多農民養牛由小到大滾動發展已成為農村富裕戶。2014年全縣養牛業產值將達到17.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4%,養牛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27.4%,涌現出了一批肉牛養殖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鎮。 全縣年飼養量達到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牛場8個,500頭以上的規模養牛場7個,100-300頭以上規模養牛場313個,50-100頭養牛戶1460戶,10-50頭養牛戶13220戶。二是市場龍頭拉動能力增強。張三營大牲畜市場是華北地區大交易市場之一,也是農業部命名的定點交易市場。 ;
{2}
4,法庫愛新覺羅酒廠介紹
愛新覺羅祖家坊從遼代起就是皇室釀酒作坊,1635年更名為“祖家坊燒鍋”,所釀“祖家坊白酒”為清廷特供御酒;現在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中國沈陽愛新覺羅祖家坊酒業有限公司,位于古盛京北部,為大清皇族愛新覺羅氏家族酒坊,從清
王朝建立始,一直作為清王朝皇室家宴用酒未曾外傳。那里古井甘泉,草舍泥墻,曲香繚繞,吸口氣酒香濃郁,喝口水清涼甘洌。“美酒之地必得甘泉,泉甘而酒美。”釀酒所用的這口古井縣志記載已逾千年,據地礦專家鑒定她是一口含特殊礦物質的水源,四季泉涌不息。釀酒的全部用水都采于此泉。所用糧谷,都是當地特產的老品,糜子、谷子、粘高粱、薏米等作物。它生長于半山坡上,由于植物的特性,不用化肥、不用農藥。鄉里人年復一年的耕作,均被用作釀酒,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加工循環產業。由于那里聚居的大多是滿族人,地處大山深處。她們完全保留著自己的習俗和方言,特別是滿族獨特的釀酒工藝。泥窖、采曲、春醅、秋釀......現在還保留著當年的石臼、石碾、石磨、石鍋、石窗和釀酒神仙像等。所釀的酒還須用古法陳釀,即用樹條編制的酒海,內用樹皮紙和石灰、花泥、蛋清等糊制上百至千余層不等。所儲的酒花香、曲香、梨香各異。最大的酒海能裝百噸。這泉,這谷,這獨有的滿族釀法一脈相承,原汁原味。自從有了這種酒,當地人就情有獨鐘。公元一六一九年薩爾滸之戰,明朝軍大敗于努爾哈赤。這一仗努爾哈赤獲得了遼沈一帶大片區域,力量也愈來愈強大,并也由此奠定了清朝政權的基礎。公元一六二五年一日,努爾哈赤率軍遷徙途中,經盛京郊野處口干舌燥,命本旗族人去周邊取水飲用。荒郊野地幾位本旗族人找了好久都未找到,慌神中不知如何是好時,遠處濟爾哈朗手中持一壺快馬而來,到努爾哈赤邊敬上。努爾哈赤飲后顏面驚奇,忙問濟爾哈朗何處取得如此甘口的水來,濟爾哈朗指向遠處,并說明水源地貌和特征。努爾哈赤興致之余帶領八旗首領隨濟爾哈朗來到井旁,相視片刻后讓其他旗主品嘗泉水,其他旗主飲后紛紛贊不絕口中連連稱奇道:天下竟有如此甘美爽口的泉水!努爾哈赤仰天開懷大笑道:這正預示著各旗主將可安享天下,日飲甘泉了。同時,努爾哈赤給此井賜名八旗井,并下令只可八旗首領及其八旗貴族方能享用。而后令濟爾哈朗駐守此地護井,為八旗旗主及八旗貴族日后飲用提供水源。公元一六三五年,為了迎接來年皇太極開元建國,濟爾哈朗傾盡盛京所有精良釀酒師,傾力打造開年皇宮御用盛酒。公元一六三六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并以是年為崇德元年。是時,皇宮盛宴中,皇親國戚舉杯共賀,一盡杯底后,被此般美酒的濃郁悠長所陶醉其中,紛紛夸獎此酒之絕妙。皇太極對濟爾哈朗更是情深意重,視其如同同胞兄弟般,鑒于其戰功顯赫和護井績佳,特晉封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同時,賜名其管制的酒坊為滿族釀造第一坊,并只限皇族
御宴享用。直到清朝結束,民間方有幸品嘗到這皇室美酒。愛新覺羅家族——最后的貴族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天女佛庫倫在長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鴉銜來一枚紅色果子,佛庫倫吞食后身體沉重,不能升天,不久產下男嬰,體貌奇偉,落地能言。佛庫倫對他說:“汝以愛新覺羅為姓,名庫布里雍舜。”這個男孩成為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這一姓氏的含義是,金子般高貴神圣的覺羅族。十六世紀末,愛新覺羅家族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崛起于遼東,隨后建立大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在清王朝統治的二百六十七年時間里,愛新覺羅家族共誕生了十二位帝王,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極至的謙遜之心學習漢文化,研究經史之學,掌握詩書禮儀,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時至今日,愛新覺羅家族——這個滿族貴族中地位最顯赫的皇族,已漸漸淡出人們視線。但是,關于這個皇室貴族的各種傳說,如金戈鐵馬的戰爭歲月,輝煌燦爛的康乾盛世,極盡奢華的物質生活,依然在坊間流傳著……滿族,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五六千年前,就在東北這方土地上,與中華兒女的人文始祖之一的舜帝一同開天辟地,壯心于華夏后土。滿族,一個文化深厚的民族,其歷史和文化,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滿族,一個堪稱偉大的民族,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滿族人好飲酒。據 《大金國志女真傳》 載 :女真人“飲宴賓客,盡攜親友而來。及相近之家,不召皆至。客坐食,主人立而待之。至食罷,眾賓方請主人就坐。酒行無算,醉倒及逃歸則已。”又說:“飲酒無算,只用一木杓子,自上而下,循環酌之。”可見滿族人日常飲酒的習俗已顯示出鮮明的個性。酒對滿族先民度過寒冷的冬天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也對他們的性格塑造產生一定影響,它使勇敢的滿族先民更加勇敢。因此滿族人對酒情有獨鐘。聰慧勤勞的滿族先民發明了純正的滿族釀酒技術,并世代相傳,在滿族入主中原時期,更是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不僅推動了釀酒業的繁榮發展,也推動了滿族酒文化的空前傳播。遙望不朽當年,金戈鐵馬,烽煙四起,愛新覺羅 努爾哈赤率領眾部族崛起于遼東,隨后愛新覺羅家族入主中原,治國安民,完成并鞏固統一大業。康乾盛世,空前輝煌,帝王坐擁天下,四海朝貢,物華天寶,盡在其宮。愛新覺羅家族,亦成為滿族貴族中地位最顯赫的皇族,地位之尊貴,無與倫比。今逢和諧盛世,愛新覺羅酒業繼承祖傳家族酒坊,傳承中國皇家文化,謹遵祖訓,以德治酒,良心釀造,以帝王般的仁德,再現宮廷御酒的皇家風范。其一脈相承,文化之深厚,品位之尊貴,堪稱中國白酒奢侈品第一品牌,足以燦爛中華,輝耀世界!秉承歷史,傳承未來,愛新覺羅酒業必將承先祖之風華,向世人展示東方帝王的品位之尊及東方皇室的格調之美,讓文明得以傳承,文化得以延續!酒海。以樹條手工編制大酒海,內以自制樹皮紙加花泥、蛋清、鹿血等糊制千余層,用這種獨特方法制作的儲酒器儲酒點滴不滲,酒海內在相對環境可以保持恒溫,受外界影響甚微,因為酒和金屬會產生氧化反應如果用金屬容器儲藏酒,金屬容器就會被酒氧化,喝起來對身體就會不好,而這種酒海綠色環保,沒有化學反應。包括糊制酒海的紙都是我們自己撈制而成的。在愛新覺羅酒業,尚存最久的酒海已逾百年,現容量有5斤、10斤、30斤、700斤,3噸、5噸、8噸、16噸等,目前已糊制能容100噸的超大酒海,一共要糊千余層,歷時6年之久,此酒海現已列為吉尼斯記錄。酒歲分明,勿昧良心,封口處必標明時間、容量、重量。海內之酒并不裝滿,因為酒是有生命的,讓其有自由呼吸的空間。現在這項工藝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八旗井。美酒之地必有甘泉,泉甘而酒美。據《法庫文物志》記載,這口井是女真時期建制的,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井水四季恒溫8攝氏度, 井深6丈, 水深3丈。據地礦專家鑒定,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古井至今仍泉水如玉, 甘甜爽口。八旗井又名“皇脈御泉”,泉底石隙交錯泉涌不息, 泉水清冽甘甜,清太祖太宗起兵定天下皆得益于此泉。法庫素有“大清邊門”之稱,康熙皇帝幾經巡邊,必定駐足,飲水敬天,感恩皇脈佑清。乾隆皇帝品北京玉泉山泉水酷似此泉,驚呼:"莫非二泉地脈相通”所以喜愛北京玉泉, 悟本思源。但玉泉終非皇脈御泉,隨即下旨取御泉釀酒,供皇家獨享,以酒思泉,以達皇脈永序之意,并御筆親書“皇脈御泉”。紙坊。最古老的工藝——造紙。以樹皮為原料曬干后,用清水侵透,再放入鍋中蒸煮,待樹皮完全蒸透煮熟,石碾子碾壓并軟化,清水洗凈后,再用棗木做的搗木,將樹皮搗成餅,切成絲,下水池浸泡一天一夜,制成漿液,最后用特制的竹篦子撈取紙漿,陰干后即成為紙張。這種紙區別于白紙,具有韌性和拉力而且纖維較長,最適合糊制酒海。這種古法造紙的工藝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釀造。祖訓講:“良心釀造,以德治酒;古法雖繁,勿減其功”。從選糧到出酒, 共十八道工序,全憑良心釀造。石鍋。蒸料所用石鍋目前在國內是最大的,內外兩層均為石頭。通過石鍋蒸餾所釀之酒風格獨特。古法將酒醅放入石鍋內蒸,溫度均衡、蓄熱性好,停火后溫度不會急劇下降,并可避免酒中金屬含量超標,同時酒醅再一次吸納了石材中蘊含的多種微量元素,堪稱民族釀酒文化第一鍋,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泥窖。泥窖深2米,不僅表面有窖泥,墻體也全部由窖泥填充。窖泥采用當地特有的香水梨(這種香水梨食用并不好吃)發酵成漿后,加入麻刀、紅泥和珍貴的陳年老窖泥等材料按比例制成。按精制配方將精選的原料和特制的曲種加入窖泥,低溫發酵28天制成酒醅。酒醅中浸滿了梨香,因原料不同、曲種不同,所以風格也各異。石鍋蒸餾所釀之酒是濃香型酒,也被稱為生物引導發酵。泥窖制作工藝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5,中國古代的名酒像女兒紅花雕等等都是黃酒嗎
是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7587.html?wtp=tt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紹興加飯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無錫惠泉酒、廣東珍珠紅酒、山東即墨老酒等。但是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在國際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最具中國特色的,首推紹興酒。 黃酒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中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其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推薦品牌惠泉黃酒十年陳:惠泉品牌始于北宋,歷史悠久,國家免檢產品,榮獲2007布魯塞爾國際評酒會金獎主要參考資料一、傳承吳文化的“蘇式老酒” 黃酒是吳越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眾所周知,以惠泉黃酒為代表的吳文化和以紹興黃酒為代表的越文化,是中華黃酒文化中的兩支風格各異的杰出流派。據《史記》、《吳越春秋》等書記載,作為吳文化發源地的無錫釀酒歷史有兩千年以上。明人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已寫過“惠山泉酒”之名。清代年間,惠泉酒已是進獻帝王的貢品。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繼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寧織造任上,一次就發運40壇惠泉酒進京,可見無錫惠泉酒已經成為賈府這個貴族之家的飲用酒是不奇怪的。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范,它以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優質糯米作為原料,主要采取半甜型黃酒的釀造工藝,經過數千年文化積淀和工藝完善,終于成為明代的江南名酒,直至清代的宮廷御用酒,完成了從普通民間黃酒,發展成皇家御用黃酒的神話,從此源遠流長,乃至今天。到了近現代,由于結合了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蘇式老酒”的風格更臻至完美,其味溫雅柔和、甘爽上口,飲后讓人怡神舒暢、回味悠長。今天,隨著吳文化的傳承、發揚、光大,“蘇式老酒”也成為了中國黃酒多元化市場中的一支百花爭艷的典型代表,這應該不虧于乾隆皇帝當年對無錫惠泉酒御筆親題傳世
佳釀之美名吧。二、“惠泉”:歷久彌香文化酒/(圖)凡是好酒,必有芳香。凡是歷史名酒,也必然浸融了深厚的文化精髓。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以地下優質泉水和江南上等糯米為原料,輔以獨特的惠泉酒釀造工藝,經過多年窖藏而成。其香氣中正平和,介于外露與內涵之間。輕搖一下惠泉黃酒,一股醇和馥郁的香氣便自然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酒色為琥珀色,晶瑩明亮、富于光澤。當酒液滋潤到整個舌面,感覺到酒質協調、柔和順口、清爽冰涼、別具風味。惠泉黃酒同時也品位高格,是被譽為“傳世佳釀”的古代四大名酒之一,深受社會精英、成功人士的喜愛。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喝惠泉黃酒,嘗節日美食”已成為當今的一股潮流,為祥和歡樂的節日點綴上濃濃的喜慶色彩。“惠泉”被顧客消費者稱做“可與XO比肩的文化名酒”,并在日本躋身入“世界名酒”行列。同時它還是國家免檢產品。三、蘇式老酒,起于惠泉眾所周知,無錫惠泉酒、紹興加飯酒、丹陽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酒。其中最讓無錫人民引以為豪的莫過于惠泉酒。無錫惠山多泉水,相傳有九龍十三泉。經唐代陸羽、劉伯芻品評,都以惠山寺石泉水為“天下第二泉”,從而聲名大振。從北宋開始,用二泉水釀造的糯米酒稱為“惠泉酒”,其味
清醇,經久不變;在明代,惠泉酒已名聞天下。曾任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的李東陽曾在詩中寫道:“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傳”;到清代初期,惠泉酒更成為貢品。江寧織造曹兆頁、蘇州織造李煦向皇上進貢的物品中,都有“泉酒”(即惠泉酒)。曹雪芹更因此把它寫進了《紅樓夢》。無錫市振太酒業有限公司,傳承古法、融入現代釀酒工藝,將歷史悠久的惠泉黃酒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從選料到釀造、封存,都極為講究:原料非用金壇上等白糯米不可,這種糯米粒籽圓整,色澤潔白,糯性良好,出酒率高。惠泉酒也因此具有了色如琥珀,鮮艷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飴的特點,在蘇南黃酒中一枝獨秀。作為江蘇省黃酒制造的代表企業之一,無錫振太充分認識到了賦予惠泉黃酒獨特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性,提出了“蘇式老酒”的概念。這一概念不僅包含了江蘇黃酒的地域特色、產品特色和口味特色,更希望以符合江蘇黃酒本身特性的“溫雅柔和”的印象區別于其他派系的黃酒產品、更切合當地的人文氣息。認識“蘇式老酒”,就要從認識惠泉酒開始。惠泉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必將與“蘇式老酒”共同發展!黃酒的起源[編輯本段] 人類發現了自然酒后,受到啟發,開始了人工釀酒的歷史,從而揭開了中國黃酒文化的扉頁。 自然釀酒 遠古時代,農業尚未興起,先祖們過著女采野果男狩獵的生活。有時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貯存起來,因沒有保鮮方法,野果里含有的發酵性糖分與空氣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會發酵,生成含有酒香氣味的果子。這種自然發酵現象,使祖先有了發酵釀酒的模糊意識,時日長久,便積累了以野果釀酒的經驗,盡管這種野果酒尚稱不上黃酒,但為后人釀造黃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啟示。 糧食釀酒 時間又向前推進了幾千年,華夏民族開始了原始的農耕時代。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簡單的勞動工具足以使祖先們衣可暖身,食可果腹,而且還有了剩余。但粗陋的生存條件難以實現糧食的完備儲存,剩余的糧食只能堆積在潮濕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時日一久,糧食發霉發芽 。霉變的糧食浸在水里,經過天然發酵成酒,這便是天然糧食酒。飲之,芬芳甘冽。又經歷上千年的摸索,人們逐漸掌握了釀酒的一些技術。 晉代江統在《酒誥》中說:“有飯不盡,委于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說的就是糧食釀造黃酒的起源。 曲藥釀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曲藥釀酒的國家。曲藥的發現、人工制作、運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這1800年的時間。 根據考古發掘,我們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時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規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藥,發酵釀造黃酒。 到了西周,農業的發展為釀造黃酒提供了完備的原始資料,人們的釀造工藝,在總結前人“秫稻必齊,曲藥必時”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秦漢時期,曲藥釀造黃酒技術又有所提高,《漢書?食貨志》載:“一釀用粗米二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用稻米曲藥釀造黃酒的配方。《水經注》又載:“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資以給,釀酒甚美,謂之酃酒。” 那個時代,在人們心中已有了品牌意識——喝黃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譽滿天下,是曲藥釀黃酒的代表。 中國人獨特的制曲方式、釀造技術被廣泛的流傳到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帶。曲藥的發明及應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成就,被譽為古代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 黃酒的發展[編輯本段] 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趟過悠久的歷史長河,華夏民族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積累糧食釀酒經驗,使黃酒釀造工藝技術爐火純清 。 傳統釀酒 公元前200年的漢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黃酒的成熟期。《齊民要術》、《酒誥》等科技著作相繼問世,酃酒、新豐酒、
蘭陵酒等名優酒開始誕生。張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中國傳統黃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期。 黃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根據現代學科分類,它涉及到食品學、營養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漫長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使之形成極為純熟的工藝技術。 中國傳統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酵——開耙——壇發酵——煎酒——包裝 今天,我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工藝與傳統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 科學釀酒 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近年來,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酒藥中分離出優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 我們要不斷地繼承和創新,更好地傳承黃酒釀造技術,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黃酒的傳說[編輯本段]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于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于酒的發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里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余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 酒星造酒 中國民間流傳黃酒是天上的酒星釀造的,人們把酒星當作釀酒的天神。宋代竇革在《酒譜》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詠酒的篇章。《后漢書?孔融傳》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之說;李賀《秦王飲酒》詩中有“龍頭瀉酒邀酒星” 之慨;皮日休《酒中十詠并序?酒星》有“誰遣酒旗耀,天文列其位” 之詠;陸龜蒙《奉和襲美酒中十詠并序?酒星》有“不獨祭天廟,亦應邀客星” 之誠等等。這也許僅僅是詩人的形象思維而已。 天上“酒旗星” 確實存在,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宇宙光譜分析發現,宇宙外層空間存在著酒精分子。這些酒精分子是從地球上揮發上去的還是其他星球上形成的?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黃酒與儒家文化[編輯本段]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國粹”,儒家文化乃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稱之“文化精髓”。兩者淵源流長,博大精深。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致,酒文化古樸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內涵講究中庸之道,主張清淡無為,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細細體味,黃酒與儒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庸”黃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系在一起,主張“和為貴”、“普通的和諧”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黃酒以“柔和溫潤”著稱,恰與中庸調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黃酒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于一體,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尋常之“格”,獨樹一幟,令人嘆為觀止。黃酒兼備協調、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綜合風格,恰如國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們青睞,被譽為“國粹”也就為之不過了。黃酒之“和諧”,對今日我們倡導“構建和諧社會”也是相符的。儒家“和為貴”、“普通的和諧”與黃酒“中和”之理念,正好給予了現代意義“和諧”詮釋、發揮和想象的一個空間。 “仁義”黃酒之禮。“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疇和最高道德準則。子曰:“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其中“仁”是目標,“克己”而使“禮”得到遵守和恢復是實踐途徑。孟子則經常以“仁義”并重。“仁”體現 了人與人的關系,是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基礎上,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黃酒是一種物質,它自古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酒作用于人的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有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藥用治病滋補健身,三酒可成禮。黃酒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愛心,激發睿智的作用,這與儒家崇尚“仁義”,主張“天地人合 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愛護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黃酒之德。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于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這些“忠孝”思想體現了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文明,也是中國美德的一部分。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友、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黃酒名稱區分[編輯本段] 黃酒屬于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并不恰當。黃酒的顏色并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并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谷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于黃酒類。黃酒雖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于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后,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谷物釀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于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黃酒釀造原料[編輯本段] 黃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酵劑制成的釀造酒。在歷史上,黃酒的生產原料在北方以粟(學名:Setaria italica,在古代,是秫、梁、稷、黍的總稱,有時也稱為梁,現在也稱為谷子,去除殼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為最佳原料)為原料釀造黃酒。由于宋代開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南移,黃酒的生產局限于南方數省,南宋時期,燒酒開始生產,元朝開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黃酒生產逐漸萎縮,南方人飲燒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黃酒生產得以保留,在清朝時期,南方紹興一帶的黃酒稱雄國內外。目前黃酒生產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江西和廣東、安徽等地,山東、陜西、大連等地也有少量生產。黃酒釀造工藝[編輯本段] 我國的釀酒技術的發展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然發酵階段,經歷數千年,傳統發酵技術由孕育,發展乃至成熟。即使在當代天然發酵技術并未完全消失。其中的一些奧秘仍有待于人們去解開。人們主要是憑經驗釀酒,生產規模一般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質量沒有一套可信的檢測指標作保證。 第二階段是從民國開始的,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識,尤其是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工程知識后,傳統釀酒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懂得了釀酒微觀世界的奧秘,生產上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機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質量更有保障。黃酒分類[編輯本段]黃酒的種類繁多,現代則按黃酒中所含的糖份來分。 1、琳瑯滿目的黃酒品種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瑯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 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路莊”(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準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根據黃酒的含糖量的高低可分為以下4種: 1、干黃酒: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總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口味醇和、鮮爽、無異味。 2、半干黃酒: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于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總糖含量在15.0G/L-40.0G/L,故又稱為 “加飯酒”。我國大多數高檔黃酒,口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均屬此種類型。 3、半甜黃酒: 這種酒采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于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酵醪中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總糖含量在40.1G/L-100G/L,口味醇厚、鮮甜爽口,酒體協調,無異味。 4、甜黃酒: 這種酒一般是采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藥,搭窩先釀成甜酒娘,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酵作用,總糖含量高于100G/L。口味鮮甜、醇厚,酒體協調,無異味。 2、最新國家標準中黃酒的分類法 在最新的國家標準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藥,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按黃酒的含糖量將黃酒分為以下6類: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準中,其含糖量小于1.00g/100 ml (以葡萄糖計)。這種酒屬稀醪發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酵溫度控制得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酵徹底,殘糖很低。在紹興地區,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