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歷史上南陽關在哪
據唐代學者李善注表述:武闕山為關,在西弘農界也。而古時的弘農郡正包含今天的商洛丹鳳、丹水淅川西峽一帶。南陽關(武關)古晉楚、秦楚國界。位于今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南武關河的北岸。武關歷史悠久,春秋即以建置,名曰“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武關河。關城周長1.5公里,城墻用土筑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新中國成立后城門、城墻等遭到毀滅性破壞。作為關中通往南陽咽喉要道上的重要關隘,南陽關(武關)在先秦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讀史方輿紀要》云武關“扼秦楚之交,據山川之險”,素有“一夫守壘,千夫沉滯”之說。擴展資料:關西地勢較為平坦,唯出關東行,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因此武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武關地形險要,占據武關,北可直搗關中,有四兩撥千斤之勢。有專家統計,歷史上武關大小兵戰不下50次,而一場戰役的勝敗,往往就決定一個王朝的盛衰興亡。秦楚爭霸的戰國時期,在這“楚水秦山古戰場”上,秦楚鏖兵,秦出武關而東取十五城,“張儀戲楚”不僅讓楚懷王客死于此,還使三閭大夫屈原最終投江自盡。到楚漢相爭,劉邦曾兩次通過武關。公元前207年,當時秦軍主力正在河北與項羽決戰,部分兵力防守函谷關,長安至武關一線空虛,劉邦親率主力兩萬余人輕松攻占武關,奪得關中。后來項羽敗走關東,劉邦又從關中出武關,同項羽決戰,使項羽自刎烏江邊。漢景帝時,大將周亞夫神速通過“武關道”而平定“七國之亂”。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南陽向西是武關
2,南陽關的介紹
南陽關見《隋唐演義》第十五至十九回。隋文帝被害后,楊廣篡位,是為隋煬帝。隋煬帝命太宰伍建章起草詔書,伍建章不肯,被斬。伍建章死后,楊廣知其子伍云召鎮守南陽,為斬草除根計,遣大將韓擒虎等往討之。伍云召得耗,據城抗御,韓不敵。宇文化及又差其子宇文成都助攻,伍云召知非其敵,其妻自盡。伍抱子突圍而逃。宇文成都窮追不舍,遇朱燦假扮關帝廟中周倉,嚇退成都,收養伍子,伍自投雄闊海處。
3,南陽關講的是什么故事
伍云召為南陽關守將,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聲如銅鐘,力能舉鼎,隋朝第五條好漢。出場時率領軍士在金頂山打獵,遇見第四條好漢雄闊海徒手打死兩只老虎,有心招安雄闊海。與雄闊海結為兄弟后讓其暫時在山上為王,自己回南陽關準備上書。伍云召回到南陽關后,在長安的家臣伍保逃離長安前來報信,告知伍云召父親伍建章連同家眷三百余口人盡被楊廣處死,并且派韓擒虎、麻叔謀、宇文成都等率軍來打南陽關。伍云召召集眾將說明緣由后,起兵造反。韓擒虎與伍建章有八拜之交,于是故意緩慢行軍,而先鋒麻叔謀先行到南陽關與伍云召交戰,卻損兵折將,被伍云召打得大敗。韓擒虎兵到之后,與伍云召假打幾回合敗走,宇文成都到后,二十回合戰敗伍云召。伍云召被伍保所救,退回南陽關,韓擒虎等領兵將城池四面圍住。伍云召派部將焦芳突圍出去,往河北陀螺寨求救于伍云召族弟伍天錫,但伍天錫在來救援的路上與雄闊海發生誤會,所以沒能及時來救援。伍云召與妻子商議,準備突圍逃走,但妻子擔心拖累伍云召而自殺。伍云召懷抱剛滿一歲的兒子,殺出城外,朱燦扮作周倉前來救援,伍云召就把兒子伍登交給朱燦照看,自己往河北投靠李子通。楊廣造龍舟南下江南,伍云召隨李子通與其他反王將其截住,與雄闊海、伍天錫一起大戰宇文成都,四個人打了一天,伍云召等三人聯手,卻仍然敵不過宇文成都。靠山王楊林以玉璽為誘餌,邀請各反王來揚州爭奪武狀元。伍云召竟然被左雄騎的一條沒有尾巴的馬暗算而死。擴展資料:《南陽關》的主要故事背景就是南陽侯伍家從擁隋到反隋的一步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伍云召的刻畫描寫,達到了極致。他不僅有宇文成都的勇力,還有羅成的儒雅帥氣,不僅有秦瓊的帥才,還有徐茂功那樣的智略。他重情重義,所以在南陽城破之時,他可以放心地托孤給朱燦;他有勇有謀,所以他到哪里都可以做全軍統帥。正是《興唐傳》,我們才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儒雅勇絕的南陽侯。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陽關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伍云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