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醬香型白酒什么好最好能定制酒一定要醬香的
- 2,為什么醬酒對的標準酒度是53度
- 3,矛糧賦酒是醬酒嗎
- 4,醬酒入口柔與順口的區別
- 5,酒知識為什么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
- 6,醬香型白酒有哪些哪個品牌比較好
- 7,醬香白酒怎么做
1,醬香型白酒什么好最好能定制酒一定要醬香的
醬香型白酒以國酒茅臺最為典型,因為只有在茅臺河谷這個地方才能釀出來。茅臺河谷有幾百上千家釀酒企業釀造醬香酒,有一個專門的茅臺河谷醬酒網,你可以去詳細了解,也可以定制的。
2,為什么醬酒對的標準酒度是53度
53度是茅臺醬香酒酒精濃度科學合理。科學測定,酒精濃度在53度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牢固,加之要經三年以上的窖藏陳釀,所以茅臺醬香酒較柔和,酒度高而不烈,對人體的刺激小,醇和回甜。
3,矛糧賦酒是醬酒嗎
茅之賦醬酒,百年歷史,出自名家杰作,王丙乾親手釀造,滴滴甘醇,醬香無窮。茅之賦醬酒,入口酥綿細膩,入喉細膩、酒體醇厚、酒花飽滿空杯留香,回味悠長,醬香逸絕。
是純糧食醬酒,標準的53度。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4,醬酒入口柔與順口的區別
入口柔更多是酒體的特征,入口順口更多是酒的體驗,是指這個酒不刺激,樓上比較容易接納。兩者也有相關。
10多、20多度的藥酒入口就比較柔和,另外來說,清香型白酒度數低就柔和一點,濃香型白酒順吞但后勁老火,醬香型白酒只要喝得下去,后勁要輕一點。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5,酒知識為什么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
醬香型白酒是中國最早的香型白酒,是中國的老三大香型白酒之一。其香味特點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有“杯中香氣經久不變,空杯留香經久不散”的說法。 而且醬香型白酒相比其它香型的白酒,在釀造工藝上是比較復雜的。就拿我們比較熟悉的茅臺酒來舉例,生產茅臺酒要一年的生產周期,這一年的時間要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然后還要在酒窖存放三年的時間,經過勾調之后再進行儲存,一瓶茅臺飛天要經過五年才能出廠,而其他香型的白酒只要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出廠。醬香型白酒的產量也比較少,上面就有說到,釀造醬香型白酒的時間要五年,五年的時間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是等不起的,而且市場需求量也比較大,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醬香型白酒的生產成本也是高的,醬香型白酒要五斤糧食才能出一斤酒,而且選用的原料都是茅臺鎮當地的優質糯高粱,在原料成本上比較高一些。再加上以上說的時間成本,這樣算下來,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也不為過了。
6,醬香型白酒有哪些哪個品牌比較好
1:茅臺 醬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茅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茅臺酒號稱中國白酒的第一品牌,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獨特風味融合而成,可以算是醬香中之上品。茅臺醬香型白酒相對其他香型有一項特殊的釀制工藝即下沙,“沙”是指高粱,下沙分為兩次,第一次叫“下沙”,第二次叫“糙沙”,下沙整個過程的量與比例都要拿捏精準,這樣生產出來的白酒才能品質上乘。茅臺之美絕世風華,難以忘懷。2:國臺酒國臺酒是天力士集團于1999年在茅臺鎮收購的宜家老酒廠,并投入大量資金精心打造出的白酒企業。國臺酒在釀制環節下重本,抓工藝,精益求精,水源取自赤水河的洞泉水,于重陽下沙么就此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耗時至少五年,使得其酒品質、口感被人口口相傳。3:貴酒貴州貴酒其可貴之處就在于其釀制工藝上,在原料上精挑細選,以獨特的工藝釀制,結合先進科技使得貴酒釀制過程步步精準,香氣經久不散,濃淡適宜,口感醇厚豐滿,齒頰留香,得以名滿天下世代傳承。4:黔春酒黔春酒位于貴陽,是以高粱小麥為原料,采用純純菌種制麩曲,工藝獨特,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香精色素,使得其味純正,質感凈爽醇厚。5:古醬坊酒古醬坊酒始建于明朝,緊挨著國酒茅臺,與其并蒂而生,一脈相承。古醬坊酒始終秉持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力爭在白酒品質上做到最好,用品質、實力在白酒之林博得一席之地。6:湟金夢聽此酒名字,就能想象到此酒給你帶來的不一樣的醬香白酒的夢幻感受。湟金夢同樣產于貴州茅臺鎮,所處地理位置有著生產醬香型白酒獨一無二的微生物裙帶,因此也使得其酒質感獨立于眾酒之中,有著它龐大的固定的酒客。總之,醬香型白酒之多,文化之深,絕不僅僅是這區區幾字,寥寥幾筆就能說完的,這里只是介紹了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醬香型白酒品牌,也正是這不同品牌,不同香型構成了如此龐大的中國酒文化體系。
皇宴古釀、懷酒、茅臺酒、百年糊涂、鎮酒、金沙回沙、懷莊、貴海酒、安酒、青酒、老土酒、賴茅。1、皇宴古釀品牌,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的使者唐蒙出使南越國,途經夜郎國,嘗到了枸醬,唐蒙對酒很有研究,大為贊嘆并帶回長安,當做珍品獻給武帝,武帝品嘗后,以“甘美之”贊譽,并直接定為貢品,取名“皇宴古釀”, 從此作為皇室國禮和皇家宴會專用酒。(這就是唐蒙出使南夷,后獲“枸醬”獻武帝,受到武帝“ 甘美之 ” 贊譽《史記》),后來被人們稱為“醬香之源,國酒始祖”。 皇宴古釀以本地優質糯高粱、小麥、水為原料,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采用科學獨特的傳統工藝精心釀制而成,未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從生產、貯存到出廠歷經五年以上。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攸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醬香酒歷史攸久,是中華文化酒的典型代表,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2、郎酒郎酒,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國白酒知名品牌,是我國名酒園中的一株新秀。1979年評為全國優質酒;1984年在第四屆全國名酒評比中,郎酒以“醬香濃郁,醇厚凈爽,幽雅細膩,回甜味長”的獨特香型和風味而聞名全國3、潭酒潭酒,出于仙潭酒廠,歷史悠久,名貫古今。據古藺縣志記載:古藺古屬夜郎國,夜郎人勤勞、勇敢,用本地盛產的糯高梁和小麥釀造出的“潭酒”、“仙潭酒”,因其工藝精湛、風味獨特,酒質特佳,深受百姓喜愛。
貴州的醬香型白酒,最好的不用說,當然是飛天茅臺。不過就是價格比較貴,1000多一瓶。好喝且實惠的醬香型白酒,推薦貴州的習酒。如果作為禮品,收藏用的話,工醬坊酒不錯,因為包裝很不錯,設計都是工藝品級的。
茅臺系列,郎酒系列,習酒系列,珍酒系列,但價位把持在100元以上,現在這些大廠也胡搞,不斷的稀釋性價比,
希望能幫到你,醬香型的白酒有:懷酒、茅臺酒、百年糊涂、鎮酒、金沙回沙、懷莊、貴海酒、安酒、青酒、老土酒、賴茅。
7,醬香白酒怎么做
醬香型白酒“987”釀造工藝概括為: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過程:茅臺鎮為醬香型白酒生產集中地,選用當地優質高梁為原料,嚴格按照節氣,端午采曲、重陽投料。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共二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由于其生產周期長,資金占用巨大,在茅臺鎮能夠嚴格按照這一傳統工藝生產的企業屈指可數!兩次投料工藝流程:1、清蒸下沙――采用總投料量的一半,經潤糧→配料→上甑蒸糧→下甑潑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清蒸下沙工藝流程;2、混蒸糙沙――采用總投料量的另一半,經潤糧→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上甑蒸糧蒸酒(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潑回酒窖重新發酵)→下甑潑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混蒸糙沙工藝流程。九次蒸煮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后的醅料→上甑蒸酒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為熟糟,熟糟經攤涼→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八次發酵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封窖發酵,每加曲入窖發酵一個月,共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指: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后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經七次取酒后的酒糟為丟糟。各輪次酒質量各有特點,分質貯存,三年后進行盤勾。盤勾后再貯存一年,經微調后出廠。每輪次蒸餾得到的酒還可分為三個典型體,即窖底香型、醬香型和醇甜型。1.窖底香型一般產于窖底而得名,己酸乙酯為主要成分。2.醬香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對其成分目前還未能全部確認,但從分析結果看,其成分最為復雜。3.醇甜型也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特殊風格的組成分,以多元醇為主,具有甜味。醬香型白酒酒液具有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它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在調配時,從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
1.原料粉碎醬香型白酒生產把高粱原料稱為沙。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后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2.大曲粉碎醬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溫大曲產酒生香的,由于高溫大曲的糖化發酵力較低,原料粉碎又較粗,故大曲粉碎越細越好,有利糖化發酵。3.下沙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總投料量的50%。(1)潑水堆積 下沙時先將粉碎后高粱的潑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熱水(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也可將水分成兩次潑入,每潑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勻。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輪發酵出窖后不蒸酒的優質酒醅,經測定,其淀粉濃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發水后堆積潤料10h左右。(2)蒸糧(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層稻殼,上甑采用見汽撒料,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后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出甑后再潑上85℃的熱水(稱量水),量水為原料量的12%。發糧水和量水的總用量約為投料量的56~60%左右。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約為44~45%,淀粉含量為38~39%,酸度為0.34~0.36。 (3)攤涼 潑水后的生沙,經攤涼、散冷,并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當品溫降低到32℃左右時,加入酒度為30%(V/V)的尾酒7.5kg(約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勻。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產的丟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頭經過稀釋而成的。(4)堆集 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左右時,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拌和后收堆,品溫為30℃左右,堆要圓、勻,冬季較高,夏季堆矮,堆集時間為4~5天,待品溫上升到45~50℃時,可用手插入堆內,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5)入窖發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經拌勻,并在翻拌時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發酵窖加滿后,用木板輕輕壓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層稻殼,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發酵30~33天,發酵品溫變化在35~48℃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