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只有醬香型白酒最難造假呢。西鳳酒鳳香型白酒是屬于濃香型白酒和醬香型白酒的渾混合體,從白酒在香型上看,清香型應該相對健康一點,市面上比較流行的香型是醬香型、濃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兼香型,先講一講我國白酒各大香型的區分香型特點由生產工藝決定,各個香型白酒的本質差異是大曲生產工藝的不同。
1、快速學會白酒香型區分,為何只有醬香型白酒最難造假?
許多剛開始喝白酒的酒友們對白酒香型還不太了解,特別是剛入職的職場小白,對白酒還不了解,酒桌文化也不太了解。有個朋友入職后的第一個酒局就被老板問到了香型的問題,雖然他當時圓了回來,但不得不說,多積累知識是很有必要的,說不定哪天就派上了用場,第一,先講一講我國白酒各大香型的區分香型特點由生產工藝決定,各個香型白酒的本質差異是大曲生產工藝的不同。
我國白酒的四大香型分別為: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醬香:醬香型白酒主要以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曲,以高溫制曲發酵生產,顧名思義,醬香型白酒醬香突出、其酒體層次細膩優雅,醇厚飽滿,回味悠長貴州茅臺就是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濃香:一般以大麥制曲,其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凈香長,濃香型白酒以四川的瀘州老窖為代表,也叫“瀘香型”。
清香:一般以大麥制曲,其清香純正、協調柔順,醇甜爽凈,以山西汾酒為代表。米香:蜜香清雅,入口輕凈,回味怡暢,也稱為密香型,主要以大米為原料,屬于小曲香型酒。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第二、為什么只有醬香型白酒最難造假呢?醬香型白酒復雜的生產工藝使其風格特征在白酒界中獨樹一幟,醬酒香氣成分的種類和含量都非常復雜,研究起來也相對困難,至今都沒有明確的定論。
在醬香酒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許多科研人員對其主體香味成分進行過剖析和研究,對醬香型白酒主體香味成分的說法共有五種,分別為4-乙基愈創木酚說、吡嗪及加熱香氣說、呋喃類和吡喃類說、10種特征成分說和高沸點物質成分說,一、4-乙基愈創木酚說根據周恒剛老先生報導,在1964年茅臺試點時,曾使用標準圖譜、斑點熒光、顯色反應手段對醬香酒窖底香型的酒進行了微量成分的剖析,剖析結果中首次提出其主體香成分是4-乙基愈創木酚(C9H10O2)的說法。
4-乙基愈創木酚是醬油香氣中高沸點化合物中的典型代表物質,它具有醬油的特征香味,1978年,貴州省輕工業科研所聯合茅臺酒廠的科研人員剖析研究了茅臺酒的酒香氣味成分,初步提出其主體香味由前香和后香構成的復合香,突破了4-乙基愈創木酚是茅臺酒主體香成分物質的說法。1979年,胡國棟等人用氣相色譜法對茅臺等醬香酒的揮發性酚類物質進行了研究,研究檢測出苯酚、愈創木酚、4-乙基愈創木酚等12種酚類化合物,說明了4-乙基愈創木酚并非醬香型酒的主體香味物質,
二、吡嗪及加熱香氣說曹述舜等人在對吡嗪與加熱香氣的研究中提出,醬酒高溫大曲中近似醬味香氣的芳香成分可能與反應產生的醛類和吡嗪類等揮發性化合物有關,并在茅臺酒中檢測出了四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能產生類似醬香、醬油和麥醬香的風味,但其他的吡嗪類物質都沒有,只能認為吡嗪類物質與醬酒有關,卻還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能證明吡嗪及加熱香氣是醬香型酒的主體香氣物質,
三、呋喃類和吡喃類說該說法認為醬酒的主體香成分可能是呋喃類和吡喃類衍生物,并提出形成醬香風味的物質有呋喃酮、吡喃酮等23種物質。并認為呋喃類和吡喃類物質的分子結構上共有的的羥基和羰基是醬酒中醬香和焦香風味的發香基團,四、10種特征成分說這種說法認為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味物質由糖醛、苯醛、2-甲基丁醛、含氮化合物、正丙醇、4-乙基愈創木酚、苯乙醇、丁香酸、酪醇及香草醛十種成分組成。
五、高沸點物質成分說1982年5月在貴陽召開的“茅臺酒主體香成分解剖及制取釀酒主要微生物與香味關系的研究”的階段成果鑒定會上指出:茅臺酒的主體香組分可能是由高沸點酸性物質和低沸點酯類物質組成的復合香,醬香酒分為前香和后香兩部分,前香指開瓶時首先聞到的芳香,主要為沸點低和揮發性較大的芳香組分,開瓶即香,消失也快;后香指飲完后依然持久不散的空杯香,該組分沸點較高,揮發較慢,香味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