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銀行板塊估值低,卻階段性跑不過醫藥和科技股的原因。去年沒怎么漲,一直處于大調整的板塊,或將迎來估值修復的一波行情,估值的高低,永遠都是相對的,你要明白,在資本市場對每個板塊的估值高低,其實代表了機構這一時代的認同,低估的板塊未必會到高估,而高估的板塊,則可能繼續高估。
1、科技,銀行,白酒,疫苗等板塊,未來哪個板塊發展更強?
從長線投資角度分析,國內股市的以下幾個板塊將持續上揚,長期向上,發展空間極其廣闊。1、廣義的物聯網板塊,待5G得到廣泛運用后,廣義的物聯網板塊和各種實際的應用場景領域將得到極大的發展,比如產業互聯網(包括工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服務業互聯網等等),自動駕駛領域的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線上教育和網絡會議等等。
而且,以后6G也會投入使用,所以,未來二十年,廣義的物聯網板塊前途無限光明,其規模將遠遠超過二十年前的商品互聯網。2、醫藥醫療板塊,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國家。而未來二十年,亞洲的人口大國,比如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和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等國家也會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隨著南亞和東南亞的經濟發展,以印度和越南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將逐漸取代緩慢衰落中的英、法等歐洲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登上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
未來二十年,中國、印度等亞洲人口超級大國中的老齡化人口必將持續維持高增長,故而對醫藥醫療的需求也將長期看漲,所以,醫藥醫療板塊將長期受到亞洲人口大國老齡化趨勢的支持,長線必將持續上揚,發展前景極其看好。3、食品飲料板塊,隨著中國、南亞和東南亞這些人口大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些地區人民的購買力將逐步提高,故而對食品飲料的需求構成長期的支持。
2、銀行板塊估值低,為什么跑不贏估值高的醫藥板塊和科技板塊?
估值的高低,永遠都是相對的,你要明白,在資本市場對每個板塊的估值高低,其實代表了機構這一時代的認同,低估的板塊未必會到高估,而高估的板塊,則可能繼續高估,比如我們經常說銀行的板塊估值低,這是因為從發展的角度,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并沒有大的想象空間,每年的業績基本上都是可以預期的,既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屬于已經發展多年的傳統行業,如果銀行從低估開始突然的拉升,除非這個行業有重磅的信息,可能改變行業的業態,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或者在這個行業中,某個銀行有著不斷開拓進取的姿態,比如我們都知道的招商銀行,在傳統的四大國有銀行外,人們基本上都會選擇招商銀行,而且在過去,招商銀行確實貴賓待遇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帶來了高的業績增速,業績增速也就帶來了股價的大幅上漲,在過去的這些年,招商銀行是顯然跑贏其它銀行股的。
而從行業角度,比如醫藥和科技類,它們的估值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要高一點,尤其是科技股,本身從企業角度,科技股大多沒什么固定資產,是輕資產的公司,主要是依靠研發以及盈利模式,所以它們的業績彈性都會非常的大,而如果某個創新的應用,可能給行業帶來的巨變,則可能從普通的科技公司,一躍成為行業的佼佼者,甚至成為獨角獸企業,這都是科技類公司的想象空間;醫藥類的上市公司同樣,很多有研發實力的上市公司,它們的業績穩步增長,而且這次疾病,也讓人們對醫藥行業有了新的認識,對于研發實力強的醫藥公司,必然估值上有個新的體現,因為未來業績的增長點實在非常的多,
而從估值角度,除了銀行外,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鋼鐵類的,也是低估值的行業,它就和銀行一樣面臨著低估值,卻階段性的盤整局面,如前所述,低估值,不代表它未來一定會從低估走向高估,因為在每個時間點內,你要相信,機構都是聰明的,它們既然給了這個板塊相對低的價格,自然是多空博弈的結果,也是在階段性大家達成的共識,即這個板塊的成長潛力一般,除非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成為行業的催化劑,能夠改變業績的預期,這樣才能讓股價大幅的上漲,因為是超預期的,否則低估的行業,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始終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