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這樣理解因為“勾兌”是白酒生產過程中的一種技術手段,只要是成品酒都需要勾兌,不論糧食酒還是酒精酒。《白酒工業術語GBT15109-2008》3.4.56勾兌調昧,勾兌是白酒從釀造到銷售要經過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兌,勾兌的功勞,用陳放了相對較多年份的酒和新酒勾兌,這一勾兌口感就大不一樣了,酒的香醇、醇厚、回味、棉柔,那種豐富的層次,口味的柔和、純正就出來了,這就是勾兌的效果。
1、白酒怎么區分糧食酒和勾兌酒?
我想樓主的意思是怎樣區分糧食酒和新工藝白酒吧?姑且這樣理解因為“勾兌”是白酒生產過程中的一種技術手段,只要是成品酒都需要勾兌,不論糧食酒還是酒精酒。新工藝白酒是相對固態發酵白酒來說的,是解放初期國家為了節約糧食而創立的,新工藝白酒只有兩個執行標準:GB/T20821(液態法白酒)這是最低端的白酒。GB/T20822(固液法白酒)主要原料是酒精和食用香精,添加不少于30%的糧食酒,
以上是從執行標準來區分還可以從感官來區分,這需要一定的品鑒經驗才能鑒別聞香:純糧酒香味成分復雜,骨架成分有幾十種而微量物質更多達幾百種,自然發酵白酒產生的香味時間長久。添加的食用香精味道沖而留香短,很容易鑒別,品嘗:純糧酒微量成分多,呈香呈味物質復雜,入口以后香味持久,回味悠長。而勾調后酒精酒添加的食用香精香味短,沒有糧食酒特有的香味,
有經驗的品酒員通過聞香就能鑒別是否純糧酒。網上還有很多流傳已久的鑒別方法加水渾濁:這個辦法只對沒有進行過濾處理的糧食酒有效,成品酒灌裝以前都會進行過濾處理,所以即使是純糧食酒也不會發生渾濁反應,這個方法有局限性。取少量酒在掌心聞香:還是我上面說的,白酒過濾處理以后香味會小很多,而且這個方法同樣對鑒別者有經驗要求,
2、白酒是不是都要經過勾兌?
白酒是不是都要勾兌?謝邀!勾兌是白酒從釀造到銷售要經過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兌。就說純糧釀造法釀制的酒吧,大部分都要經過多次取酒,不同批次取的酒的酒精度數,口感,風味都是有區別的,分別窖藏,沒有經過勾兌的酒叫原漿酒,也叫基酒,一般都是度數較高,要經過降度處理,原漿酒一般都是不能直接銷售的。不過市面上有某某廠生產的原漿賣,那絕對不是原漿酒,它打這個招牌只想證明它是純糧酒而已,
以醬香酒為例,醬香酒有七次取酒的過程,一二次的酒口味辛辣酸澀,它不可能作原漿酒賣出去,因為它不好喝。三至五次取的酒稱“大回酒”口味純正,可作原漿酒賣出去,但賣出去了就得不償失,除非你其他酒不賣了,第六次取的酒稱“小回酒”,口感差,第七取的酒,叫“追糟酒”,口感又更差,這兩次的酒也不好作原漿酒賣。這七次取的酒要經過調酒師的勾調,調出不同口味,不同價位的酒,適應不同的消費者的需求,
單一的原漿酒沒有那種豐富的層次感和口感。有的酒叫什么“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難道是真的陳放了十年、二十年的酒拿出來賣嗎?不!不過就是勾兌的功勞,用陳放了相對較多年份的酒和新酒勾兌,這一勾兌口感就大不一樣了,酒的香醇、醇厚、回味、棉柔,那種豐富的層次,口味的柔和、純正就出來了,這就是勾兌的效果,就像我們炒菜,幾乎沒有單一的菜炒的,至少要放油鹽,要讓菜更有味,就要添加醬油、味精、姜、蒜、辣椒等,這樣炒出來的菜口味才更豐富。
3、自釀白酒怎樣勾兌口感好?
現在很多朋友都自己在家里釀造白酒,也就是從淘寶上購買一套設備自己釀酒,其實從2012年開始我就接觸這一類酒類發燒友,因為很多專家一直在宣傳一種觀點:自釀酒不健康。因為我個人屬于醬香型白酒白酒的專業從業人員,加上最近幾年來醬香型白酒的持續熱銷,所以發燒友們也經常與我交流,首先我可以很肯定的說,自釀酒健康問題主要是操作規程規范與嚴格,那酒就是健康的。
完全沒有必要一桿子說自釀酒不健康,因為我曾經現場實地學習過好幾個自釀酒圈的知名發燒友,他們的釀酒操作規程規范程度完全不亞于全國知名白酒企業,無論是上甑操作還是說攤量操作,唯一的缺點就是家庭自釀每甑的糧食太少,進而酒的產量就很少,所以在蒸餾取酒的時候不如酒廠的大甑蒸餾方便量質取酒。我也品嘗了重慶娟介的小曲五糧清香和濃香,酒雖不及大廠的味正,尤其是濃香型白酒因為沒有老窖泥的作用所以香氣不夠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