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喝啤酒比喝白酒容易痛風,為什么以前喝啤酒不會痛風

首先要說的是,喝啤酒會誘發痛風,但并非是導致痛風發生的直接因素,所以以前喝啤酒沒有痛風不等于沒有痛風發生的可能,只是痛風沒有發作而已;現在喝啤酒發生了痛風,是很多人的身體已經片于了痛風發生高危狀態,喝了啤酒誘發了痛風的發生。國內啤酒比國外啤酒更容易誘發痛風嗎。

1、為什么喝國內啤酒比喝外國啤酒更容易引起痛風呢?

1、為什么喝國內啤酒比喝外國啤酒更容易引起痛風呢?

啤酒營養豐富,素有“液體面包”之稱,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但近年來隨著痛風發病率的上升,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啤酒與痛風發病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長期大量飲用啤酒可誘發痛風發作,有人認為國內啤酒比國外啤酒更容易引起痛風,原因是國內啤酒的嘌呤含量更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啤酒為何會誘發痛風?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入酒花經發酵釀制而成,含有豐富的電解質、纖維素、多肽、多糖、有機酸、酚類及酮類物質,因此營養價值較高。

啤酒誘發痛風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其在發酵的過程中可產生嘌呤,普通人大量飲用會引起高尿酸血癥從而誘發痛風,另一方面啤酒雖然乙醇含量較低,但飲用過多時攝入的乙醇可促進人體乳酸合成,而乳酸可競爭性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泄,進一步升高血尿酸水平,再者,乙醇還能直接增加人體內嘌呤的合成,直接促使尿酸生成,因此國內外痛風防治指南均把啤酒列為誘發痛風的高風險食物之一。

國內啤酒比國外啤酒更容易誘發痛風嗎?結果恰恰相反,我們來看看權威研究的結果,2013年有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對12種國內不同品牌的啤酒和4種國外不同品牌啤酒的嘌呤類物質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這16種啤酒中均含有大量的嘌呤核苷,但國外品牌啤酒的嘌呤核苷含量比國內的要高。這是由于國外啤酒主要以大麥芽釀造,不添加輔料,而啤酒中的嘌呤又主要來自于麥芽,因此嘌呤含量較高,同時研究發現如果使用小麥芽釀造的啤酒其嘌呤含量比大麥芽要低,

而我國的消費者則偏愛淡爽型的啤酒,因此國內的啤酒生產廠家在釀造的過程中會添加一些輔料如大米、淀粉糖漿等,來使釀造出來的啤酒口味清淡,因此其中的嘌呤含量也相對較低。大家都知道嘌呤是體內合成尿酸的重要原料,因此其實是國內啤酒反而更不容易誘發痛風,當然,這樣的結果只限于正規廠家生產的啤酒,不包括一些不法商家違規生產和添加其他的添加劑的假啤酒。

2、為什么以前喝啤酒不會痛風,現在喝啤酒會痛風?

2、為什么以前喝啤酒不會痛風,現在喝啤酒會痛風?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這個問題挺有意思,但肯定不是現在和以前的啤酒不一樣引起的,而是以前常說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現成又多了一高,即高尿酸的人多了,高尿酸大大增加了痛風的發生風險,首先要說的是,喝啤酒會誘發痛風,但并非是導致痛風發生的直接因素,所以以前喝啤酒沒有痛風不等于沒有痛風發生的可能,只是痛風沒有發作而已;現在喝啤酒發生了痛風,是很多人的身體已經片于了痛風發生高危狀態,喝了啤酒誘發了痛風的發生。

聽起來很拗口是嗎?了解了下面的知識就會明白了,痛風是尿酸鹽結晶形成后沉積在骨關節中引起的一種疾病,簡單地說它的發生有兩個條件,一是尿酸水平升高,二是有尿酸鹽結晶形成,因此只是尿酸水平升高而沒有尿酸鹽結晶形成就不會發生痛風,臨床統計顯示:在高尿酸的人群中痛風的發生率大約是10%。事實上,高尿酸發生的原因雖然與日常飲食有一定的關系,但根本原因在于體內尿酸代謝發生了異常,

要知道,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產物,但體內的嘌呤80%由肝臟自己合成并分解成尿酸,加之尿酸在經腎臟排出體外時發生了排出減少的問題,最終導致了尿酸的升高。因此,尿酸升高的根本在于肝腎尿酸代謝障礙,飲食只為機體提供了20%的嘌呤,分解后產生的尿酸不足以導致尿酸大幅升高,在機體處于高尿酸的情況下,如果吃了高嘌呤的食物,比如喝了啤酒就可能在高尿酸的基礎上使尿酸進一步升高,并刺激機體啟動尿酸鹽結晶形成機制,痛風便發生了。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