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喝酒的好處還是有點,但為什么不建議大家多喝酒。主要還是在于酒精對人體的影響有利有弊,但過量飲酒絕對是弊大于利,而白酒的度數在酒類中是最高的,因為蒸餾程序讓白酒度數更高,對人體的傷害就更高了,適當喝點酒對人體或有好處,但主要針對體質,一些人酒精的弊端更明顯而有點不怎么體現,而一些人的確能調理心態,活血化瘀,這就幫上忙了,但不管是哪一種,喝酒都要“適量”,推薦每日酒精攝入成年男性不高于25g,女性15g以內,25g酒精大概是一瓶淡啤酒,一杯紅酒/黃酒,二兩白酒。
1、喝白酒對身體有什么好處?
感謝邀請。釀制的酒大部分用谷物類釀成,其中必然帶有谷物類食物中豐富的營養價值,比如豐富的礦物質,糖分也十分豐富,經過發酵后還能新增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族成分,所以其實糧食酒的營養價值也還不錯,另外,一定量的酒精能促進交感神經興奮,能促進代謝和血液流動,促進腎上腺激素分泌,我們身體更活躍,所以酒精通常能活血化瘀,驅寒暖胃。
既然喝酒的好處還是有點,但為什么不建議大家多喝酒?主要還是在于酒精對人體的影響有利有弊,但過量飲酒絕對是弊大于利,而白酒的度數在酒類中是最高的,因為蒸餾程序讓白酒度數更高,對人體的傷害就更高了,高度數的酒對我們有什么威脅?酒精是除葡萄糖、酮體之外唯一能進入血腦屏障的物質,如果攝入過多酒精更多酒精進入大腦必定會影響大腦神經,偶爾一兩次就是喝斷片,對大腦有些損害,調整后能恢復,但如果長期如此必定會傷害神經系統,可能對健康就有威脅了。
另外,酒精就是肝臟的天敵,酒精攝入后基本完全由肝臟處理,會大幅增加肝臟負荷,酒精(乙醇)脫氫后會生成乙醛,乙醛是有毒害作用的物質,必須快速再次脫氫生成無毒的乙酸,這個過程就需要大量脫氫酶,肝臟本來就是合成和代謝脂肪的要塞器官,原本幫助肝臟運輸脂肪的蛋白質載體只能輔助合成脫氫酶,解決乙醛的問題,如此一來就會累計更多脂肪在肝臟無法順利代謝,長久下去可能升高血脂,誘發脂肪肝,這可能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對高血糖/糖尿病不利,也可能增加誘發心腦血管的風險,
適當喝點酒對人體或有好處,但主要針對體質,一些人酒精的弊端更明顯而有點不怎么體現,而一些人的確能調理心態,活血化瘀,這就幫上忙了,但不管是哪一種,喝酒都要“適量”,推薦每日酒精攝入成年男性不高于25g,女性15g以內,25g酒精大概是一瓶淡啤酒,一杯紅酒/黃酒,二兩白酒。女性就減半,而且最好避免高度數酒,千萬不要成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類型,
2、干姜艾葉白酒泡腳,有什么好處?
干姜艾葉白酒泡腳有什么好處?姜有這么幾種,生姜,干姜,炮姜,炭姜,每一種的功效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泡腳,就應該選擇生姜,因為生姜有發散作用,而泡腳的目的就為了發散腳腿部的風寒或者風濕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瘀滯,而干姜沒有發散作用。艾葉白酒都是溫性物品,三種物品都具有溫通作用,熱水也具有溫通作用,他們的聯合作用就是,活血祛瘀,舒筋活絡,促進代謝,發散風濕,風寒,使腳腿部的血液流通暢快。
3、古代人喝白酒為什么要燙燙再喝?有什么好處?現代人也可以燙了再喝嗎?
“燙一壺老酒”這話聽著就古色古香,酒燙熱了喝,自古以來國人喝酒的一大特色。為什么要把酒燙燙再喝?追根尋源,有這么幾個緣由:一是生存條件決定拒絕冷飲,中國是東方農耕文化,長期的植物類食物為主,生冷飲食就會傷到脾胃。所以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二是為了更盡興。古時候低度酒,包括黃酒、米酒,一應酒類飲品,
低度酒燙熱了喝起來會上頭快,一口悶下去立馬會有熏熏然感覺;高度酒燙熱了會使酒精揮發一些,可以喝的多點。再者,古人喝酒與喝茶一樣,都有儀式,燙酒就是喝酒的一項重要儀程,儀式感能使活動和人本身升華更高層面,可不是現在人所說的“裝逼”,三是健康養生的需要,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無論低度酒、高度酒,只要是純糧食釀造酒,性質都是暴烈的,只是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