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醬香型白酒最為突出,其次是兼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也會出現變黃現象,清香型白酒放的時間再長也不會出現發黃現象,米香型白酒則不能出現變黃,如果出現了就是不合格產品。白酒變黃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純糧食酒或醬香型白酒容易出現這種現象,貯藏白酒的器皿中時間長了如果有一些鐵離子析出,也會使白酒看起來發黃。
1、為什么微黃色的白酒反而是好白酒?
古時中國人傳統喝的是米酒。而米酒必定是黃色的,濁酒-米酒也,有詩句:一壺濁酒盡余杯。唐人李白詩: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宋人李清照詞:莫許杯深琥珀濃....(有無數詩句請自行網上搜看)。可見中國人古代傳統喝的全是米酒-用米天然發酵而成的米酒必然是濁色/琥珀色/黃色的,中國人喝米酒的傳統在蒙古人入侵統治時打破了。
根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高烈度稱燒酒,公元1243年,蒙古軍隊和南宋沿重慶、瀘州一線展開攻防戰,形成了對峙狀態,時間長達36年,蒙兵多有喝烈酒成癮的對高度烈酒需求大,是隨同蒙兵的阿拉伯人傳入蒸溜高烈度燒酒技朮》。所以至今蒙古國仍盛產與流行喝著名的《62度草原白酒》,蒙古曾統治殖民二百年的俄羅斯,至今俄人嗜喝的著名烈酒《伏特加》,中國逾內陸地區逾流行喝高度烈酒的所謂《白酒》,乃蒙古人之功勞也。
(注/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報導-全世界患肝癌率最高發地區-排首是中國內地 俄羅斯...,而臺灣/香港/新加坡/日本與所有歐美各國的華僑們,一向是不稱白酒而叫米酒)。中國自古是農業社會,南方盛產水稻東北盛產大米,用米天然發酵而成的米酒只6度至15度,所以古人喝酒是大碗地喝。而米酒一逾20度酵菌會自然死亡就釀不成,
2、白酒大多透明瓶,為什么茅臺酒是乳白瓶?
感謝邀請。茅臺酒是乳白瓶的主要原因如下:為了更好的保存:白酒“三分釀造,七分藏”,茅臺酒也不例外,而且茅臺酒隨著儲存時間的變化,茅臺酒的口感變化也很明顯,而白酒保存需恒溫恒濕、避免陽光直曬。尤其是紫外線會破壞酒質,殺死酒內菌種,導致酒體溫度升高,引起酒中所含有的酸類、酯類等營養物質發生變化,影響酒的口感,
茅臺酒用乳白瓶,是為了避免因溫度的升高引起微生物的作用,導致白酒品質的變化和保存價值的變化;為了更好看:茅臺屬于醬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體內芳香物質分子復雜且量大,含量大很容易形成渾濁、不清亮的情況。在外觀上如果采用透明包裝會嚴重影響客戶對醬香酒的視覺感受(畢竟大多數都不想喝渾濁的東西),而其他濃香白酒如瀘州老窖、清香白酒如汾酒,酒體特點就是清澈、透亮當然愿意更多的表現出來;茅臺酒用乳白瓶主要是為了保持美觀,滿足消費者美的追求體現品味;為了更好的運輸:茅臺酒的乳白瓶也是玻璃瓶的一種,陶瓷瓶由于瓶胎體厚重,瓶形不美,容易出現漏,而且成本高。
玻璃瓶防漏酒保持其口感,玻璃瓶更恒溫;細心觀察的朋友會發現生活中,玻璃瓶裝的濃香與清香型白酒很常見,但是幾乎沒見過玻璃瓶裝的醬香白酒,其實不光是茅臺酒不適用透明玻璃瓶灌裝,一般醬香型的白酒,如郎酒、國臺酒、貴酒、望驛臺酒等等都不用透明玻璃瓶裝,不用透明玻璃瓶,主要為了給白酒提供主要還是為了恒溫恒濕的避光的環境,是其最大限度的保持酒的原有品質。
3、白酒顏色顯微黃一定是好酒嗎?
這個問題拿給愛喝酒的人來回答,還真不錯的,帶點兒黃色的白酒,我也喝過幾回,就在今年正月,我每頓一瓶二兩裝,52度五糧歪嘴!顏色微黃,味道很好,原來喝過一斤裝的,是其他牌子,記不起名了?都可以,也不是最貴的?只能算是中等價?二兩一瓶才20元錢?我相信80%的人都愛喝白酒,喝紅酒和啤酒的人必定要少點!不管喝任何酒,少喝對身體才有好處,
4、純糧食白酒一般為無色透明,或者微黃的酒體,有些人賣的酒卻是黃色的,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