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與外國白酒哪個貴,中國的白酒卻不行

中國白酒,為什么這么獨特中國白酒的定義,有權威的國家行業標準,在《GBT208222007》等一系列國家標準中,它是這樣被定義的。簡單地伏特加酒是蒸餾酒,中國白酒是發酵酒,伏特加酒和中國白酒的不同之處在于制作工藝的不同,國家應該出手保護中國古老的酒坊秘制,中國人喝自家釀造的真正白酒御暖壯氣,如今互聯網時代,應無需再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念,應讓中國的白酒在各大街小巷的美食餐桌上更香氣四溢。

1、伏特加酒和中國白酒有區別嗎?到底伏特加好還是中國白酒好?

1、伏特加酒和中國白酒有區別嗎?到底伏特加好還是中國白酒好?

伏特加酒和中國白酒的不同之處在于制作工藝的不同。簡單地說,伏特加酒是蒸餾酒,中國白酒是發酵酒,雖然都是調制酒,但因為制作工藝的區別,口味自然不同。中國白酒的消費群體僅限于華人,而伏特加酒則為世界廣泛認可,中國白酒口味辛辣、復雜,無論是醬香型還是曲香性,都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伏特加酒的口感則很單純,雖然也有各種口味,如香草、蘋果味等,比如瑞典的藍瓶,但給人的感覺是“好喝”,沒有添加其它口味的伏特加酒例外,低價酒例外,喝起來淡皮拉水,

喝慣了伏特加酒的比較能接受中國的汾酒,主要是因為汾酒的口感更接近伏特加酒,而喝慣了中國白酒的人則認為伏特加酒“不香”。這是地區飲食習慣的問題,不能據此判斷哪種酒更好,在國外呆了一段時間,買不到中國白酒,只好喝伏特加、威士忌,回國后,確實有很長時間不能接受中國白酒的猛烈,那種如火焰灼燒胃部的感覺令人猝不及防,然后香氣逐漸彌散的感覺,才喚起久違的記憶。

2、都是“烈酒”,為什么伏特加可以賣到全世界,中國的白酒卻不行?

2、都是“烈酒”,為什么伏特加可以賣到全世界,中國的白酒卻不行?

就像中國的古老中藥中醫一樣,明明天下無雙,卻被“里外”輿論打壓排擠,可是那些“里外”之徒私下偷偷摸摸制造中藥中醫賣向全世界,所以中國的八大名酒早有千年的文化底氣,卻又有“里外”之徒故意貶低品質,打壓品牌的聲譽,抬高“合資酒”價格。國家應該出手保護中國古老的酒坊秘制,中國人喝自家釀造的真正白酒御暖壯氣,如今互聯網時代,應無需再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念,應讓中國的白酒在各大街小巷的美食餐桌上更香氣四溢,

3、同是烈酒,伏特加能賣遍全世界,為什么白酒感覺只有中國人喝?

3、同是烈酒,伏特加能賣遍全世界,為什么白酒感覺只有中國人喝?

謝邀。為什么只有中國人喝白酒?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解釋起來也很復雜,在此,小食就從中國白酒的起源、發展,來嘗試解讀一下。中國白酒,為什么這么獨特中國白酒的定義,有權威的國家行業標準,在《GBT208222007》等一系列國家標準中,它是這樣被定義的:“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

”這個定義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國的白酒,是一種蒸餾過后的糧食發酵酒。而用“曲”釀酒,才是中國白酒區別于其他糧食發酵酒的主要特征,用糧食釀酒,比用水果釀酒要更難,因為果糖可以直接轉化成酒精,但糧食里的淀粉不行,要先變成單糖類,然后才能變成酒。在具體的操作上,就是要先讓糧食糖化,然后才能酒化,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使用了“曲”,使糧食直接糖化,而外國則是先讓糧食發芽,形成糖化,而后轉化成酒精。

兩種不同的解決辦法,造成了一個天一個地的口味差異,從而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只有中國人喝白酒,通常意義上的中國白酒,我們也才接受沒多久糧食釀造酒在我國由來已久。9000年前,當時還是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釀造歷史(河南賈湖發現了盛酒陶器碎片),我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而酒在9000年前就已出現。酒的歷史比中國還長,這話沒毛病,

但是現在我們喝的高度白酒,出現的歷史就要短得多。在古代,詩人們動不動就“會須一飲三百杯三百杯”,水滸傳里面的好漢,喝了十七八海碗酒還能行俠仗義,這里面固然有文學夸張的成分,但我們也能從背后發現一個事實——受制于早期的釀造工藝,早期的酒普遍度數不高。在沒有掌握蒸餾技術之前,中國人喝的都是沒有經過提純的低度酒,有點類似今天的黃酒,

這一類酒,通常情況下,第一眼看上去有點發綠,有點渾濁,所以詩人要說:“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水滸傳里,吃酒要先拿個篩子來篩。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古代釀酒的現場條件往往很差,酒曲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總是要混點亂七八糟的東西進去,所以看起來就是綠的,混的,直到元朝時期,蒸餾術從西方傳過來,中國本土的釀酒術結合西方蒸餾技術,搞出來的酒才有點今天白酒的樣子了。

推薦閱讀

中國白酒與世界共舞,歐洲行收獲眾多
玉泉酒中什么表,中國白酒都有什么特色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