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眾籌白酒其實只是換一個包裝賣酒。小米公司的谷小酒米粒就是典型的眾籌白酒,眾籌白酒的成功之處,一是使很多原本不關注、不知道該產品的的人了解白酒,先付款再等待收貨的過程中,獲得了持續的關注度;二來,眾籌這個噱頭很容易被廣泛轉發、分享,因此可以覆蓋更多人群。
1、眾籌的白酒靠譜嗎?
大部分的眾籌白酒其實只是換一個包裝賣酒。酒本身早就有了,眾籌相當于打廣告、提高知名度,小米公司的谷小酒米粒就是典型的眾籌白酒。第一次眾籌推出的微醺版好評率高達97%,第二期推出的米粒概念系列更是成效顯著,2天,眾籌金額300萬;5天,眾籌金額500萬,8天,眾籌金額800萬;收官,眾籌金額1000萬!得益于“小米模式”成功的經驗,谷小酒在產品定義、設計、品質等諸多方面精準擊中消費者痛點,加上有品力推,讓它迅速從一款高品質白酒的新品發布,衍變成為一次消費者的眾籌狂歡節。
小米眾籌的谷小酒“米粒概念系列”共分為“五糧濃香型”和“茅臺鎮醬酒”兩款產品,眾籌價分別為129元和199元,容量都是100ml×5瓶裝,也就是500ml,如果做一個橫向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價格其實并不低。129元500ml的濃香,可以買12瓶紅星二鍋頭,可以買12瓶五糧液尖莊,可以買兩瓶洋河大曲青瓷(480ml);199的醬香則遠高于茅臺的低端迎賓酒,超過一部分茅臺王子,基本是茅臺鎮醬香酒中較高的價格,
這個價位的醬香酒有些什么呢?頭條廣告投放極大的楊香友一箱、周氏酒坊一箱、比較知名的鄭酒師一整箱、酒匪三爺10斤桶裝、集客純釀5L裝。眾籌白酒的成功之處,一是使很多原本不關注、不知道該產品的的人了解白酒,先付款再等待收貨的過程中,獲得了持續的關注度;二來,眾籌這個噱頭很容易被廣泛轉發、分享,因此可以覆蓋更多人群,
2、哪位了解賴茅酒,請問賴茅酒怎么樣?
民國十八年(1929年),貴陽人周秉衡他創辦了一所酒坊名為衡昌燒坊,后與賴永初合辦,由于周氏家族內部的原因,在民國三十年(1941年)賴永初直接兼并了衡昌燒坊,并將其改名為恒興燒坊,產品正式命名為“賴茅”。在2011年的中國名酒拍賣會上,一瓶1935年的賴茅酒以1070萬元的天價成交,可見老“賴茅”的稀缺性及收藏價值之高,
說起賴茅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歷史上的賴茅(1951年以前生產的賴茅酒)、混亂時期的賴茅(1951年到2014年生產的賴茅酒)與新時期的賴茅(2014年以后的賴茅酒)。這其中關鍵性的事件便是1951年的“三茅合一”,當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榮和(王茅)、成義(華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并,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也就是如今的茅臺酒廠,
1988年茅臺酒廠首次注冊“賴茅”商標,賴氏后人對“賴茅”商標歸屬進行維權,長達八年的維權之后賴茅商標被判給茅臺酒廠,后因多年未使用該商標在2005年被國家商標局撤銷。后來茅臺做了一些努力(2007年,國家商標局發布茅臺集團“賴茅”商標核準公告),但是由于賴家后人不服,“賴茅”商標便一直處于“異議復審”狀態,
在“賴茅”商標歸屬不清晰的期間,不存在商標專用權保護問題,任何廠家都可以運用該商標,因此造成了賴茅亂象。2007年到2014年,這段時期市面上有眾多的酒廠均自稱是“賴茅”嫡傳,上百個打著“賴茅”旗幟的廠家,出產著幾千種“賴茅酒”,盡管其中有賴氏后人的酒廠,但絕大多數都是打著賴茅擦邊球的企業,使得賴茅酒產品極其雜亂。
大小酒廠、不論產地的酒都可自稱“賴茅”,其中不乏低質的差酒,使得賴茅一度成為賤價酒、仿冒酒的代名詞,這種現象在2014年得到有效改觀,當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定“賴茅”商標歸屬茅臺集團,該商標開始受專用權保護,賴茅真正意義上成為了茅臺的一份子。同年10月,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貴州賴茅酒業有限公司,開始在全國市場運營賴茅品牌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