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物美價廉是忽悠人的偽概念,除非撿漏,否則市場規律不會允許“物美價廉”的東西存在,任何產品的售價都是和它的成本息息相關的。好喝的酒品質不一定是上乘的,可以很廉價,可以是勾兌,可以是調和,但我就喜歡這口,喜歡這個味道,別人是無法強加干涉的。
1、中國市場上的白酒到底哪些才是真的?
感謝平臺邀請!這個問題很難說得清楚,因為純糧白酒的成本都不高,以53度為例,裸酒成本價米香4~8元,清香8~16元,濃香30~60元,醬香40~80元。如產銷量不大,一般不會摻假,因為那些家庭小作坊酒廠基本上都是靠本地人消費,本地人天天往你門口過往,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其眼皮下。你一般幾天購糧,購多少?每天消化多少?其一目了然,
且這些小作坊酒廠的銷售范圍都很小,不可能大規模生產出貨,他們完全沒必要摻一點假酒,因為這點假酒對他們沒有多大意義,甚至可忽略不計。那么,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那些市場上賣300元以上的是否都是真的純糧白酒呢?按照邏輯,零售價300元以上的純糧白酒利潤也是相當可觀了,廠家商家也沒必要摻假,以大家認為成本價最高的醬香酒來說,假設酒廠的成本價是100元,那么他的出廠價大約在150~200元這樣,終端價格300~350這樣。
表面上看,廠家商家都有了可觀的利潤,消費者花這個價錢似乎也不會有假酒了,然而我要說,只能夠部分放心。因為有的酒廠產銷量大到你無法想象,這就要看其是否有能滿足產銷量的生產線,如你有多少個發酵池?每個發酵池的長寬高多少?你發酵周期是多少?如果這些數據與他們的產銷量相吻合,那么他們的酒才是放心的,如果讓行家去看,你的發酵池每年只能夠出1千噸酒,你每年卻賣了1萬噸酒,那你的酒從哪里來的?所以說,酒的真真假假真不好說。
2、白酒買什么好呢?
白酒有多種香型(濃香、醬香、清香、鳳香、米香、兼香、特香、藥香、豉香、芝香、馥郁香、老白干香等),根據個人口味和地區差異選擇即可,建議選擇固態發酵的傳統白酒,不要買或盡量少買液態法白酒,多數情況下物美價廉是忽悠人的偽概念,除非撿漏,否則市場規律不會允許“物美價廉”的東西存在,任何產品的售價都是和它的成本息息相關的。
3、幾千種品牌,最好喝的酒到底是什么酒?
我是芙蘭一醉,非常榮幸回答:最好喝的酒到底是什么酒?世間沒有普世都認可好喝的酒,最好喝的那一款酒一定在你我的心里,酒好喝與否,可以聽別人建議,也可以自己琢磨,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與否。我喜歡的,你不一定愛;你愛的,我不一定喜歡,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酒也是如此。即使是同一款酒,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情、與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事,在不同的酒局中,喝出來的滋味也是大相徑庭的,
試問,那最好喝的酒又在哪里呢?對,其實就在你我的心里。好喝的酒不一定是好酒,好酒不一定人人都愛喝任何類型的酒都有人喜歡,都有人詬病,這很正常,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神通。”酒作為風味嗜好品來講,消費者一定有自己的選擇,但好喝的酒不一定是好酒,這跟酒的品質有關,與個人的喜好無關。好喝的酒品質不一定是上乘的,可以很廉價,可以是勾兌,可以是調和,但我就喜歡這口,喜歡這個味道,別人是無法強加干涉的,
好酒的品質一定是上乘的,要不對不起“好”這個字眼。從原料選用、釀造工藝、釀酒匠人、風土條件、品質把控等等諸多方面的精進努力,才能做出一瓶“好酒”,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有時候,“好酒”好像卻無法擁有皇帝女兒般普世的憐愛。好酒一樣有人不喜歡,比如:茅臺酒。貴!好酒,但即使是好酒,一樣有人不喜歡它的味道,
那有人會說:“不喜歡茅臺,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喝?”因為茅臺酒貴,所以才喝,跟喜不喜歡沒關系。因為茅臺酒的符號價值,所以才喝,跟喜不喜歡沒關系,其他酒也是一樣,你懂得,人生百味,適口為珍,酒也是一樣,喜的就是這口。喝酒其實跟吃飯、做人是一個道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你,也不是每個人都討厭你,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酒亦如此。